《浮士德》我同时读了4个翻译版本:梁宗岱、郭沫若、绿原和杨武能。我的阅读顺序是杨武能→绿原→梁宗岱→郭沫若。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读?在我看来,杨武能的译本最流畅。你很少因为对某个词或某句话不太理解而影响阅读节奏。接着是绿原的译本。散文体,流畅性仅次于杨武能。优点是注释最多,而且注释来源也比较权威。梁宗岱的译本评价最高。我觉得,不好也不差。个别词语用得“诡吊”。郭沫若的译本是这几个里面,自由发挥得最多,也是最不流畅的一个,所以放在最后读。他采用半文言、打油诗的方式。尤其是唱词部分,他需要每句字数相同且大体押韵。为了将就句子结构,他会用其它的字词来填充,导致有些意思和其它译本大相径庭。也许是半文言的缘故,我觉得郭沫若的译本最符合《浮士德》的调性。读来也最有味道。
总而言之,4个译本都有瑕疵。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我的建议是绿原。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