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关于犹太民族命运的无休止的争论,男性的小说家和女性的历史学家之间,父女之间,持续半个世纪的文学对话。关于《旧约》,关于犹太人的文本性基因,关于犹太人乃至其他民族同样身处现代性的孤独海岸中备受折磨的故事。那些极为人性化的神,极为神性启示的人,充满弱点和燃烧的激情,夹杂着自大与自嘲的一代代人类……这本历史和宗教随笔集,如一潭碧绿湖水,从过去向未来流动。在我们所有人都深受困扰的现代主义生活方式中,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个体现代人看待自我困境的视角。有时,思辨就像一个游戏,奥兹的遗产绵延不绝。
这本太考验对《圣经》的熟悉程度了,但是却也是对奥兹一直以来对"犹太人"理解的重申。“每一个灵魂就是一个世界”“血就是灵魂”,最后一章启发最大。钟老师的译后记,读起来令人唏嘘。
二十世纪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爱因斯坦发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让人类的思维整体从牛顿的世界观进入了下一个层级。第二件,历史开始入侵犹太人的时空,犹太人一会成为受害者,一会又成为施害者,受害与施害形成了一个近似死循环式的相互作用。
晚课读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的《犹太人和词语》,关于犹太史的经纬以及词源解析,有点学术和小众了,说《塔木德》的《托拉》的简单意、象征意、引申意和神秘意,我读起来就像看《论语·八佾》说牌位的木头,夏朝用松木(对百姓宽松),商朝用柏树(博大),周朝用栗树(让百姓战栗)。
无法评价。没有一定的犹太文化与犹太经典基础读起来完全雾蒙蒙,而对此有所了解的读起来又觉得他老港的完全是废话(无非重述+简单的读解而已),至于为啥奥兹要出这么一本,嘛二代目也要吃饭啦,可以理解。钱多到烧得慌的朋友不妨入一本~
奥兹曾说,这是他写得最开心的一本书。初拿稿件的时候,我也是有些迷惘,但后来我明白了,不仅因为这是父女的合作,其实奥兹一直都对犹太人的历史有深入的思考,。《爱与黑暗的故事》里,曾在欧洲生活的犹太人之所以在建国初期的以色列不适应,不也正是因为他们“在向未来前进的时候,脸始终朝向过去”吗?那个敏感的少年,最大的愿望是变成一本书,为何是书,而不是其他?《犹太人与词语》里藏着终极的答案。
-_-世俗的以色列猶太人不相信上帝。猶太人依賴書面文本,依賴書籍。因此他們的身份由「文本性」所奠定而非信仰。對猶太人而言,《聖經》的文學性超越其宗教性。它既是猶太人的根源,也是奠定社會倫理的法典。當亞伯拉罕和上帝爭論、摩西重申上帝之言時,《密釋納》和《塔木德》的拉比們正忙於闡釋和反解釋。上帝與先知的權威時代逐漸遠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闡釋者,對神聖文本進行多元解讀。猶太傳統「不以輩分論對錯」。他們鼓勵後代追求真理和智慧、反思傳統、批判現實、質疑權威(難怪佛洛伊德會提出弒父情結)。年輕人通過提問獲得新知,老一輩則通過答疑進行反省。他們堅持教誨年輕一代,向他們灌輸民族傳統與習慣。他們把偉大的故事和人生哲學,通過口述和書寫傳給下一代。讓家族和個人肩負起記錄集體記憶、神話、民族精神與藝術的責任。
就内容本身,喜欢旧约的话读起来会非常爽!但翻译真的不太行(尤其是“连续性”和“人人有其名”这两章)!从犹太人的角度看子嗣和书籍(故事)为民族带来的连续,以及对全能者(以及所有权威者)的莽撞和不敬很有趣;另外,原本有点讨厌奥兹的世俗,但“圣经记载的到底是事实还是寓言”确实是个n教合一的问题,只是寓言而非事实会贬损圣经的divinity吗,我觉得不会——故事让历史人物摩西与永恒的先知摩西相遇,啊,真让人感动。
古老的词语,如何崭新如你
“当犹太人失去了耶路撒冷及其圣山,他们仍然能够将不受空间制约的无形的神圣之物——语言、阅读,以及不断循环往复、令人欣慰的’神圣时代‘历书——带入苦涩的流亡中。”
感觉还不错。从故事流传的角度入手,比较完整和有脉络感,其中还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感人。
对理解身份认同强烈的犹太人眼中的犹太文化很有帮助,字里行间充斥强烈的智性崇拜以及对这种智性崇拜的意识和自豪。作者作为无神论者以纯粹面对文本的态度研读圣经这一点很有趣味
伊斯兰教挺进步的
时隔数年后再读奥兹
“犹太人不是犹太人。在讲述故事、意义、法律,并将其写下时,他们是全人类”;列维纳斯:在圣经中,女性作为未观察到的观察者角色是不可少的,因为圣经所描绘的世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些母亲妻子女儿的秘密在场,她们沉默的脚步描绘了内在性本身的维度,使世界变得适合居住。
缺少很多背景知识看得一知半解,但奥兹的语言魅力仍然非常迷人。第三章反复看了两遍。
因为爱与黑暗的故事,对奥兹及其家人(……)产生了一些感情,以为这是一本父女对谈的书就买了,其实完全不是。当然这不能怪书,只能怪我。然后边读边感慨,二代出书确实比一代容易一些啊。然后读到一半儿往后的时候,突如其来觉出来这本书的好。要说哪儿好呢也说不出来,就类似于,画得真像弹得真快唱得真高那种好吧哈哈哈哈。(为啥别人总能说出来到底怎么个好法儿,而我只能发出“真好!”的感慨呢)
书籍是揭开犹太民族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阅读的一以贯之的坚持使犹太民族生生不息,既秉承传统(对知识的渴求),又勇于创新(打破对上一代的信念),归根结底,书是令人找到真实自我的东西。
一片雾 (唉 我始终对奥兹有特别的私人情感
犹太文本入门
> 犹太人与词语
13 有用 Berlinka 2019-06-11 11:09:05
两个相爱的人之间关于犹太民族命运的无休止的争论,男性的小说家和女性的历史学家之间,父女之间,持续半个世纪的文学对话。关于《旧约》,关于犹太人的文本性基因,关于犹太人乃至其他民族同样身处现代性的孤独海岸中备受折磨的故事。那些极为人性化的神,极为神性启示的人,充满弱点和燃烧的激情,夹杂着自大与自嘲的一代代人类……这本历史和宗教随笔集,如一潭碧绿湖水,从过去向未来流动。在我们所有人都深受困扰的现代主义生活方式中,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个体现代人看待自我困境的视角。有时,思辨就像一个游戏,奥兹的遗产绵延不绝。
9 有用 麦子 2019-11-01 20:48:58
这本太考验对《圣经》的熟悉程度了,但是却也是对奥兹一直以来对"犹太人"理解的重申。“每一个灵魂就是一个世界”“血就是灵魂”,最后一章启发最大。钟老师的译后记,读起来令人唏嘘。
5 有用 洛兹尼茶 2025-04-01 13:38:20 江苏
二十世纪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爱因斯坦发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让人类的思维整体从牛顿的世界观进入了下一个层级。第二件,历史开始入侵犹太人的时空,犹太人一会成为受害者,一会又成为施害者,受害与施害形成了一个近似死循环式的相互作用。
4 有用 恶鸟 2019-10-22 21:47:04
晚课读以色列作家阿摩斯·奥兹的《犹太人和词语》,关于犹太史的经纬以及词源解析,有点学术和小众了,说《塔木德》的《托拉》的简单意、象征意、引申意和神秘意,我读起来就像看《论语·八佾》说牌位的木头,夏朝用松木(对百姓宽松),商朝用柏树(博大),周朝用栗树(让百姓战栗)。
4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19-11-02 17:24:48
无法评价。没有一定的犹太文化与犹太经典基础读起来完全雾蒙蒙,而对此有所了解的读起来又觉得他老港的完全是废话(无非重述+简单的读解而已),至于为啥奥兹要出这么一本,嘛二代目也要吃饭啦,可以理解。钱多到烧得慌的朋友不妨入一本~
3 有用 小小仙人树 2019-11-18 10:10:41
奥兹曾说,这是他写得最开心的一本书。初拿稿件的时候,我也是有些迷惘,但后来我明白了,不仅因为这是父女的合作,其实奥兹一直都对犹太人的历史有深入的思考,。《爱与黑暗的故事》里,曾在欧洲生活的犹太人之所以在建国初期的以色列不适应,不也正是因为他们“在向未来前进的时候,脸始终朝向过去”吗?那个敏感的少年,最大的愿望是变成一本书,为何是书,而不是其他?《犹太人与词语》里藏着终极的答案。
1 有用 🧡勞小姐🧡 2021-05-05 16:48:49
-_-世俗的以色列猶太人不相信上帝。猶太人依賴書面文本,依賴書籍。因此他們的身份由「文本性」所奠定而非信仰。對猶太人而言,《聖經》的文學性超越其宗教性。它既是猶太人的根源,也是奠定社會倫理的法典。當亞伯拉罕和上帝爭論、摩西重申上帝之言時,《密釋納》和《塔木德》的拉比們正忙於闡釋和反解釋。上帝與先知的權威時代逐漸遠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闡釋者,對神聖文本進行多元解讀。猶太傳統「不以輩分論對錯」。他們鼓勵後代追求真理和智慧、反思傳統、批判現實、質疑權威(難怪佛洛伊德會提出弒父情結)。年輕人通過提問獲得新知,老一輩則通過答疑進行反省。他們堅持教誨年輕一代,向他們灌輸民族傳統與習慣。他們把偉大的故事和人生哲學,通過口述和書寫傳給下一代。讓家族和個人肩負起記錄集體記憶、神話、民族精神與藝術的責任。
1 有用 太白兔 2020-03-25 00:16:07
就内容本身,喜欢旧约的话读起来会非常爽!但翻译真的不太行(尤其是“连续性”和“人人有其名”这两章)!从犹太人的角度看子嗣和书籍(故事)为民族带来的连续,以及对全能者(以及所有权威者)的莽撞和不敬很有趣;另外,原本有点讨厌奥兹的世俗,但“圣经记载的到底是事实还是寓言”确实是个n教合一的问题,只是寓言而非事实会贬损圣经的divinity吗,我觉得不会——故事让历史人物摩西与永恒的先知摩西相遇,啊,真让人感动。
0 有用 周公度 2020-07-13 17:04:03
古老的词语,如何崭新如你
0 有用 虎背熊腰小白兔 2019-12-19 23:32:49
“当犹太人失去了耶路撒冷及其圣山,他们仍然能够将不受空间制约的无形的神圣之物——语言、阅读,以及不断循环往复、令人欣慰的’神圣时代‘历书——带入苦涩的流亡中。”
0 有用 落阡 2022-01-14 00:39:10
感觉还不错。从故事流传的角度入手,比较完整和有脉络感,其中还有一种意料之外的感人。
0 有用 阿苯 2022-05-23 17:42:59
对理解身份认同强烈的犹太人眼中的犹太文化很有帮助,字里行间充斥强烈的智性崇拜以及对这种智性崇拜的意识和自豪。作者作为无神论者以纯粹面对文本的态度研读圣经这一点很有趣味
0 有用 樱子 2024-02-14 23:06:33 四川
伊斯兰教挺进步的
0 有用 神木友弥 2022-10-10 16:20:33 北京
时隔数年后再读奥兹
0 有用 沛韦 2023-03-06 11:27:41 北京
“犹太人不是犹太人。在讲述故事、意义、法律,并将其写下时,他们是全人类”;列维纳斯:在圣经中,女性作为未观察到的观察者角色是不可少的,因为圣经所描绘的世界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些母亲妻子女儿的秘密在场,她们沉默的脚步描绘了内在性本身的维度,使世界变得适合居住。
0 有用 腰果 2023-10-25 12:08:15 重庆
缺少很多背景知识看得一知半解,但奥兹的语言魅力仍然非常迷人。第三章反复看了两遍。
0 有用 sonoko 2023-05-07 12:50:38 北京
因为爱与黑暗的故事,对奥兹及其家人(……)产生了一些感情,以为这是一本父女对谈的书就买了,其实完全不是。当然这不能怪书,只能怪我。然后边读边感慨,二代出书确实比一代容易一些啊。然后读到一半儿往后的时候,突如其来觉出来这本书的好。要说哪儿好呢也说不出来,就类似于,画得真像弹得真快唱得真高那种好吧哈哈哈哈。(为啥别人总能说出来到底怎么个好法儿,而我只能发出“真好!”的感慨呢)
0 有用 Entelecheia 2023-04-26 21:55:56 江苏
书籍是揭开犹太民族密码的一把钥匙,是对阅读的一以贯之的坚持使犹太民族生生不息,既秉承传统(对知识的渴求),又勇于创新(打破对上一代的信念),归根结底,书是令人找到真实自我的东西。
0 有用 血源2出了吗? 2020-12-14 23:44:57
一片雾 (唉 我始终对奥兹有特别的私人情感
0 有用 后商 2020-03-14 21:50:58
犹太文本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