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的原文摘录

  • 冯牧一开始就说他正参加一个高层的理论务虚会。他说:“我看这是去年三中全会、中央工作会议在思想领域的继续和发展,没有任何禁区,包括对毛主席的评价、对‘文革’的评价、对前一段路线的评价。”他还说:“在真理面前必须人人平等,怎么能不平等呢?否则,只能承认一个命题:权力越大,越有真理。”“任何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费孝通说过,我有批评你的权利,但要尊重你发言的权利。我就本着真理在人人面前这句话发言。”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2回复 1赞 2020-10-22 08:59:15
    —— 引自章节:七、坚硬的冰面在头顶上裂开
  • 邀請參加座談會的除去專業人士,還有一定比例的工農兵文學讀者,他們的意見對這部書稿能否出版起關鍵作用。這是“文革”時期出版社通常的做法,在古今中外也只有當時的中國才有。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2:55:35
    —— 引自第3页
  • 這種必須和政治攪在一起的概念化寫作是災難性的。“文革”期間的政治鬥爭不斷變化更迭,小說的正反面人物便隨之更換角色,故事情節也得跟著改變,一變就得重寫幾十萬字。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2:57:17
    —— 引自第17页
  • “傷痕文學”開始時十分艱難。《傷痕》本身就不斷受到非議,對其展開批判的風聲時而有之。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3:00:16
    —— 引自第50页
  • 由於媒體滯後,文學跑到第一線——這也是那時期文學“干預生活”的原因之一。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3:01:38
    —— 引自第72页
  • 在今天看來幾乎荒唐乃至荒誕的事,那時卻壁壘森嚴,必須頂著炮火去爆破,炸藥包就是作品。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3:09:14
    —— 引自第81页
  • 從大災難后荒蕪的文壇滋生出的文學,必然帶著一代人的心靈的傷痕與陰影。從災難逃生的人,最先一定是控訴苦難與譴責罪惡,而且只有身處那時代的人才知道拿起筆時,筆管里裝滿了什麼,寫出來需要怎樣的內心勇氣。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3:10:24
    —— 引自第84页
  • 我們的“傷痕文學”與德國戰後的“廢墟文學”一樣,真實又粗糙,內容大於藝術。 (查看原文)
    雙生 2017-06-11 23:12:07
    —— 引自第85页
  • 科学的历史不断进步,社会的历史却不一定;所以历史真正的价值是它不能被忘却,或者说历史的意义是它可以纠正现实。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3:55
  • 在“文革”小说中最重要的是紧扣现实政治的主题,生活仅仅是一种“装饰材料”,不能为政治服务就不能出版,致使这里一些作家多年来就是这么翻来覆去地改。正面人物今天是造反派,反面人物是走资派;明天政治风云突变,反面人物变成造反派,正面人物换成老干部。据说我到人文社之前三四年他就被借调到社里改稿。好好一个人给折腾来折腾去,整天愁眉苦脸,烟抽得愈来愈凶,脸色黯黑下去,他却执意不肯罢手,终于有一天编辑说你别改了,现在反面人物是“四人帮”了,你这小说怎么也改不出来了。他只好卷包走人,后来听说他得了绝症,死在铁岭。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4:27
  • 活不到黎明的人便是黑暗的牺牲品。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4:53
  • 然而没想到这些书还有“回来”的日子,看来真正毁不掉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5:20
  • 灾难对人命运千奇百怪的“创造”远远超过小说家的想象。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5:44
  • 在真理面前必须人人平等,怎么能不平等呢?否则,只能承认一个命题:权力越大,越有真理。”“任何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费孝通说过,我有批评你的权利,但要尊重你发言的权利。我就本着真理在人人面前这句话发言。”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6:05
  • 没有政治民主,就没有文学艺术的民主。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7:33
  • 希望我们的文学不要步五十年代苏联解冻文学的后尘,希望我们的作家不要学集中营文学作者索尔仁尼琴,不要学帕斯捷尔纳克。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8:12
  • 曾见有人著文,批评新时期初期的文学政治太多。我看了觉得可笑。我想这一定是“非‘文革’经历者”的价值判断。哪里是文学政治多,而是生活充满了政治。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8:56
  • 然而,它却真实地记录下人们的心灵,以及时代的气息和特有的文学精神,它像历史的任何一步,都是不可复制的。但历史不走出那一步,就不会有下面的一步。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39:38
  • 那时,我有点歉疚,有点窘。人家和你一起推动一辆车,等车启程了,你乘车走了,人家却在原地站着。 (查看原文)
    高明的愚人 2020-02-19 17:40:03
  • 在巴老从法国返回北京时我又去见了一次小林。小林正在和一个瘦瘦干练的中年男子结算外币,桌上散着些纸币与硬币。小林介绍他是巴老访法的全程翻译,法文十分好,通晓西方现代文学,也在写东西,名字叫高行健。后来,他的现代戏剧《绝对信号》在北京人艺上演,闹出轩然大波,跟着他又写了一本小书《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出版后又闹出轩然大波。我和李陀、刘心武三人决定用通信方式推荐这本书,意在提倡文学形式与文本的创新。这一来,触到了当时尚未解除的另一个禁区,把我们也卷入很激烈的争论旋涡,同时带来了一场形式试验甚至是一场“文本革命”,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查看原文)
    看不见的城市 2020-10-22 09:13:56
    —— 引自章节:八、凶猛的凌汛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