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丸子🍡 2019-08-04 19:04:58

    在家上学的案例集,讲述了不同家庭如何走上在家上学之路,如何在家上学,以及对此的反思。作出这样选择的父母教育理念并不相同,有些甚至让我产生一些疑虑和担忧,但这本书还是很好地传达给我在家上学可以是教育的一种选择。作为一个刚开始对社科研究方法感兴趣的人,也通过这本书体会到克制访谈者个人的观点和评论,而去了解和呈现被访谈者的选择和思考。

  • 4 2019-08-04 14:45:46

    很好的题材,写的太一般。视角庸俗,就像在看上学时写的作文,没有深刻的剖析,就像在说我们有13个故事,我们遇到了困难,我们选了这条路。平淡无奇。

  • 0 kokomi 2024-03-15 12:11:07 浙江

    在家上学,问题很多

  • 0 蓝蓝和月月 2022-03-24 10:12:48

    看完这么多在家上学的故事,我的感受就是不要在家上学。

  • 1 是翘翘哇 2022-03-22 22:40:51

    家长教育“选择权”的实践,文中的案例在不同作者的书写中为读者提供在家上学的教育想象,偶然得知此书出版时备受压力,我更加希望更多的人读到这本书,期盼在家上学在未来,可以真正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正当性的教育选择,多元的社会理应有多元的教育,我想这才是这本书的核心议题。

  • 0 Rhine 2022-11-15 00:13:11 浙江

    很难的一条路,需要父母尤其爸爸有大量付出才行。要有明确的目标,能适合今后的社会,专注做自己

  • 1 我是你大凯哥_ 2022-09-27 10:19:53 四川

    我不否认书中故事的真实性,也不否认这样教育带给孩子的种种好处,但是,看到动辄3万/年、7千/月的学费,说换房子就换,说转学就转,99%的家庭都要望而却步。 作为教育从业者,不免一声叹息,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是老师应具备的职责,任重道远啊……

  • 0 202 2024-02-01 20:23:07 四川

    在家上学其实对父母各方面都要求极高。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可以多点日常带娃策略。。。

  • 0 KayeKwok 2023-12-17 22:30:40 四川

    这本书正如后记里所陈述的一样,13个案例使那些对在家上学感兴趣、持犹疑的读者们拓展了关于这一创新教育模式的想象力,因为真实,所以感受都是有价值的,它不见得是可以由任何人拿来参照借鉴的(例如对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和在家上学成本等等没有更详尽的资料参考,也需要后续纪录片似的跟踪访察,呈现作为完全独立的社会人后的事业、婚姻状况)更多的我看到的是那些真正“爱”自己的孩子的家长:他们“在家上学”的动机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行为和心理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孩子真正的关心和同情,才会出此“下策”而保全自己独一无二的小孩——这是这本书最令人动容的地方。

  • 0 🌵 2023-11-19 21:44:19 云南

    给我们呈现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即在家上学。感觉这种教育方式离普通大众很远,但是不乏是一种解决“问题儿童”的出路。或许很多人忙于生计无法花时间去陪伴孩子,但是如果孩子不适合在体制学校学习,或许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不过对于读者而言,体会到了社会的多元性。

  • 0 噬可可 2024-03-05 09:20:26 天津

    在家上学在美国蓬勃发展,制度和社区支持相对完善,国内则自两千年开始有零星个例,尚处起步阶段,即便13年左右相关研究变多,但仍然缺乏详细的案例分析,这本书填补了这一空白,提供了非常多详尽,长时间跨度的样本。希望未来我国的制度和群体支持也会越来越好。

  • 0 浮生若梦 2024-03-16 18:21:55 四川

    不知道为什么能从书里感受到焦虑,义务教育普及前都不上学的啊,也有混出来的,之前各种学徒制也是能培养人才的。所以在家上学多正常的事,希望这个现象能多起来,而不成为少数。

  • 0 Angela 2024-03-22 21:22:44 加拿大

    生活有无限可能,方式也各有千秋,自己觉得适合的,就是好。

  • 0 Echo Shane 2022-07-10 13:39:35

    当下在家上学的可能性之一就是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给孩子和父母快速获得知识提供了捷径。作为与传统的体制内教育不同,在家上学更注重孩子的自然成长。针对不能像学校教育一样接触到多人,在家上学更应该找方法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比如“读城”

  • 0 天行 2022-08-14 17:07:44

    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 0 niania 2022-08-16 23:23:32

    更像是访问纪实吧,更深入了解homeschool ing的过去和现在。里面的孩子有优秀有平凡,但好像最终都要接受自己的平凡

  • 0 Yana 2023-03-14 12:26:01 北京

    毕竟是个案,确实有可能,但对父母要求超级高,我做不到。对于教育本来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启发,没有太多,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个案。

  • 0 阿从 2024-05-08 00:19:22 中国香港

    作为一个半homeschooling的孩子,深深意识到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指引和资源搭建作用多么关键。自己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效率问题喜欢在家学习,学几个小时完成现有课程做的不错就开始沾沾自喜玩耍了,虽然度过了快乐的时光,并不知道除了眼前之外更加广阔的天地可以去探索。不过这也不能怪父母,因为他们也没有见过。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也是不要在家上学,由于户口或者自身资质迫于无奈可以理解,但在家上学需要极强的自律和规划能力,忍受巨大的孤独,并且也要接受不被缺少学历而不被主流社会接受。实话实说,文中的大部分孩子并没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和天才,反而是父母会自我感觉良好,所谓的美好品质要不就是像机构一样被洗脑活在乌托邦,要不就是有足够资源不需要面对黑暗,不然简直就像是拿着棍棒面对飞机坦克轰炸的二战战场。

  • 1 Jenia 2019-08-29 18:27:21

    读完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孩子的另一种可能,家长的另一种可能。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更人性、更平等、更开放、更独立的可能,它不适合所有孩子,但是为人父母,一定能从书里获得一些新的想法。“人是不会按照你期待的方向成长的,父母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环境。”

  • 1 明亮 2021-02-04 22:08:42

    在家学习作为极小众的选择其本质折射的是对公办教育功利化倾向的反动。是对所有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父母一次庄重敬礼!13个成长故事每一个都发人深省。也许家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在21世纪的未来,如果公办教育麻木依旧,家学就一定会被更多人选择。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