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市场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抵门杠 2020-04-09 15:07:00

    写了个把小时的书评,豆瓣说不符合社区原则。盐专卖,也能触及你的神经,可见心里不知道有多阴暗。

  • 8 优雅骑士 2019-10-31 21:47:06

    从食盐市场中可以理解传统中国的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基本逻辑。晚清到民国初年从川盐济楚到禁川复淮,最后到川盐楚岸萎缩的历史,体现了传统市场实质是建立在传统政治和市场关系基础之上。其中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淮盐和川盐在两湖地区的博弈,看似是争夺市场的行为,实则是湘军与淮军领袖对于财政收入的争夺。国家权力对市场的介入,虽然主要基于财政目的,但其活动又常体现出基于市场基础的导向型。例如川盐济楚的实施就充分利用了市场的力量。而支撑晚清川盐在湖广地区销售的经济因素,除了川盐相对于淮盐的种种优势之外,还在于四川与湖广之间长期存在的传统经济贸易圈。但清末以来通商口岸开埠、近代轮船航运在川江的兴起、四川被卷入世界市场等诸多近代因素最终瓦解了川盐与湖广棉花的传统贸易圈,这又反映出市场力量在传统中国晚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价值

  • 3 长日将尽 2020-04-18 14:56:12

    盐商的背后都站着地方政府,盐政的变化都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博弈

  • 0 过期黄桃罐头 2022-02-22 04:45:45

    华南学派的书真是有趣,要是能对华南之外地区更多研究就更好啦

  • 0 莲七 2022-05-28 23:53:43

    食盐这个课题挺感兴趣,但一直知之甚少,本来想看看做一些知识补充的。但是这本书讲得比较深奥,没有这个大致的了解,读起来还是比较吃力。开始有时间的时候,一些定义不明白,边查边看,后来忙了,也是匆匆忙忙浏览一下。

  • 0 偷偷猫猫 2023-12-03 21:08:19 浙江

    文献综述真不错,给我有希望靠区域史角度看懂从经济史角度看不懂的盐问题的错觉。广东、福建和江苏盐场简单对比已经能看到明清灶户在地方组织变迁的巨大差异性,远比开中法、纲法等制度规定复杂得多。而且文献综述还没写两浙盐区,听上去算有点空间。偏重于广东所以结论更倾向于市场化的基础作用,但是广东私盐繁盛似乎相比于川盐等比较特殊,广东清代大量粤盐走私跟盐引数量配额没有增加而人口成倍增加有关。川盐入楚看起来控制要强得多。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20-01-02 15:26:11

    按需。“中国传统时期,产权主体分散,市场一直较中世纪的欧洲发达。在这一背景下的王朝食盐贸易与控制,一方面体现出强烈的市场依赖,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强烈的行政管控,成为理解传统经济的重要观察点。本书以盐史以及部分其它论题为主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市场、社会以及行政运行机制的关系,希望帮助学术界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特质。”

  • 1 王荣欣 2022-06-26 20:15:16

    全书论证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统制下的市场经济由来已久。食盐贸易哪怕是国家专营、垄断的,也是市场导向的。波兰尼说的是再分配是经济形态或经济行为的一种(p11),其他两种是互惠和家计。波兰尼也有说交换有三类:互惠、再分配和市场。但波兰尼没有讲过“再分配型市场”、“再分配型经济体系”(p103)。再分配就是国家通过权力将地方上的经济资源汲取上来,再分配给其他地区。何来“再分配型市场”?“波兰尼的观点与梁方仲贡赋市场的观点有相当大的契合度”(p11),梁方仲何辜?国家控制与调节市场,这是“市场嵌入国家,泛而论之,亦可称市场嵌入社会”(p328)。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嵌入性好不好?

  • 0 桃酱酱酱酱 2023-08-06 06:17:51 荷兰

    4.5/5。哪儿有私盐?私盐的形成与规模的扩大,与其说是市场的自发过程,不如说是地方政治权力的利益诉求和表达。

  • 1 建颜 2023-07-21 16:21:47 山东

    通过盐政和食盐贸易考察传统时代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川淮盐引纠纷等个案反映出国家权力对市场的参与主要基于财政目的,但市场在这一过程仍发挥导向性的基础价值,清代盐引分配大体是根据销售区的市场容量安排的,体现出了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共生共存关系。与食盐专卖相伴随的私盐贩卖,既体现市场自身的力量,又不能完全成为自由流通的市场商品,其存在体现了市场对国家管控的挑战与自我实现,以及国家对市场表达的理解和容忍。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传统中国市场性质为”体现市场导向基础价值的再分配型市场“的结论,体现了对波兰尼市场嵌入社会、梁方仲刘志伟贡赋经济等理路的互动。

  • 1 Zorro Ray 2023-03-31 15:34:56 广东

    翻了一遍,完全不懂。

  • 0 逆风飞扬 2023-04-10 17:04:53 广东

    中央要稳定的盐税,地方要实利与治理成本,盐商要承包制基础上利用商业规律增产增收,盐枭说又不是不动产,市场化路线我有人脉有地缘也可以呢——看着有点八十年代的商品经济呢,原来这制度是自古以来啊~

  • 0 慢乌鸦先生 2023-01-24 20:25:31 浙江

    从作者耕耘二十余年的明清盐政,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反思传统中国的市场机制,提出体现市场导向基础价值的再分配型市场的概念,是值得参考的著作。然在论证盐政体制的市场化、市场导向时,个案还是偏少(以致书中重复之处稍多),有理念先行的问题或者说论证的完成度稍欠,仍有不能让人完全信服之处。以及,说这样的传统市场形态不同于欧洲,甚至是独一无二的,真的可以成立吗?

  • 1 雍州兵 2019-08-15 11:56:29

    主体四章:第二章第一节讨论明初开中法体制下实物征收到纳银化以后货币体制的变迁,进而在万历纲法时盐商成为盐课征收的包税人、实物盐课征收彻底取消;第二节讨论清代新开辟地区盐政安排出现了由原额主义到按市场容量分配的趋势;第三节较为大胆的使用不少学者质疑的人口数字来计算人均消费食盐量。第三章讨论盐与国家财政的关系:正德年间王阳明巡抚南赣的军费,太平天国到民国年间川盐济楚背后地方督抚对盐税的争夺,并指民初川盐难入楚地的关键在于川盐与湖广棉花、土布的贸易圈被打破,颇见真知;第四章私盐与作者此前发表的《市场如何形成》内容多所重叠;第五章分别讨论北宋虔州、清代两广盐商改埠归纲、滇粵铜盐互易贸易与王商时期的两广盐政,重点说明官方盐政变化背后官与商之间复杂的博弈与互相利用。看的比较细,学到很多的一本书。

  • 1 芋园17号 2020-08-16 21:09:14

    草草翻过,感觉一般

  • 0 Lucky莉莉啦 2020-04-12 17:43:12

    学究味有点浓。

  • 0 冰山狂人 2020-05-03 10:05:41

    对明清盐政中国家政权与市场的关系做了很精彩的描述,特别是各种行为者在政权高度管控盐业的情况下如何行动的问题,观察很深入。美中不足可能一是对国家盐课征收的市场化基础的描述有点模糊,也可能是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二是追溯到宋代的部分就有点简单片面,但也可以理解,毕竟宋代的材料很受局限,作者也不是专门做这段历史的。整体上确实是很不错的。

  • 0 DRYJIAYOU 2021-04-03 13:08:08

    传统中国经济体系是体现市场导向基础性价值的贡赋体系。明清食盐贸易制度的基本目的是求取课税,国家权力对市场的管理、控制和利用主要基于财政目的。在这个体系中,官员代表国家起主导作用,官员个体利益诉求是食盐贸易制度运行的一个基本逻辑,这体现了中国传统制度中制度的创造和运行,最重要的不是制度的普适性规定,而是运行过程由具体的官员的利益诉求所导致的调适、变化和实施。因此,私盐是市场对食盐贸易制度的表达与反馈,是市场导向基础性价值在食盐贸易中的具体体现,食盐市场是官商合力制造出来的。中国传统市场的性质是体现市场导向基础价值的再分配型市场,市场嵌入社会,其运行的逻辑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 2 不了可通神 2019-06-21 13:21:41

    粗粗读过,大受启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