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讲述人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的进化史
有点民科味道。讲两百万年来脑容量的变化、社会脑的发展、150人社群理论,推导、辅证。
从考古学讲述了智人,尼安德特人,现代人等的迁徙和进化过程,讲述音乐,语言,社群,宗教,丧葬,艺术萌芽和背后原理,但都很散乱,大局观只是意向阶段思考的整合吗?没有在这本书找到答案,还是再说:人类进化史
作为谈资是可以打4星
从社会脑的角度,解答了考古学中诸多的难题。
社群生活塑造了人类。意向性能力(揣测人心)和笑的能力(分泌内啡肽,产生亲近感和舒适感),这两项比较有趣。
【听】值得一看
凡有收益,必有代价。
进步永远会出现问题,不要害怕进步才生的问题,因为问题永无止境。
社群生活的相关知识
L
书的译名不敢苟同,全书和大局观基本不着边,全书的核心观点还是社会脑理论。副标题更适合书的内容。
历时七年,融合心理学和考古学,英国皇家科学院露西项目的结项成果。人何以为人?是社会和环境塑造了人,还是相反?看完你会有初步的答案。
大咖的书,不是我想要的内容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这本书主要说的是,社群生活是怎么塑造人类的。简单说,社群生活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这两重作用力共同塑造了人类的心智,并且触发了一整套连锁反应。比如,复杂的社群关系,促使人类的大脑增长。而大脑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能量,这又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将人类变成了更喜欢肉食的杂食动物,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烹饪的诞生。再比如,社群生活强化了人类的意向性能力,为宗教等大型组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还比如,社群生活催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情感,像羞耻、骄傲、同情,等等。
社群生活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这两重作用力共同塑造了人类的心智,并且触发了一整套连锁反应。
太散没新意
再一次看见“人之所以为人”的发现。这本书从社会学和历史学角度,带我们重新看看什么是 社区、智力、语言、科技、进化、社交、战争、艺术。
一般
邓巴提出,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关系数量在150左右-人们知道其中的每个人是谁,与这些人保持着一定频率的社会联系,也了解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这个数字又被命名为“邓巴数”。人类被不同层级的友谊关系所包裹,在不同层级的关系中,我们与相关个体的感情深度和联系频次也会有所不同。5、15、50、150以及500,这些不同层级的数字几乎就是密友、至交、好友、朋友以及熟人的代名词。为维持足够大的群体的成员之间足够高的信任感,平均每天,人类需要4个小时以上的闲聊,而“能人”只需要“1小时”的社交时间。仅当语言能力、食物与篝火三者都具备的时候,人类才可在夜幕降临之后有4个小时的闲暇时间用于社交。
> 大局观从何而来
0 有用 daige 2020-10-18
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讲述人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技能的进化史
0 有用 hygge 2020-12-19
有点民科味道。讲两百万年来脑容量的变化、社会脑的发展、150人社群理论,推导、辅证。
0 有用 Christian_law 2020-12-21
从考古学讲述了智人,尼安德特人,现代人等的迁徙和进化过程,讲述音乐,语言,社群,宗教,丧葬,艺术萌芽和背后原理,但都很散乱,大局观只是意向阶段思考的整合吗?没有在这本书找到答案,还是再说:人类进化史
0 有用 格格-lost 2020-12-26
作为谈资是可以打4星
0 有用 格列柯南 2019-07-02
从社会脑的角度,解答了考古学中诸多的难题。
0 有用 爬坑的饭饭 2020-03-28
社群生活塑造了人类。意向性能力(揣测人心)和笑的能力(分泌内啡肽,产生亲近感和舒适感),这两项比较有趣。
0 有用 Visada 2019-07-03
【听】值得一看
0 有用 坏晓曼 2019-12-10
凡有收益,必有代价。
0 有用 十二 2020-02-10
进步永远会出现问题,不要害怕进步才生的问题,因为问题永无止境。
0 有用 小丸子 2020-03-06
社群生活的相关知识
0 有用 阿波罗 2019-08-22
L
0 有用 萧珩 2019-07-22
书的译名不敢苟同,全书和大局观基本不着边,全书的核心观点还是社会脑理论。副标题更适合书的内容。
0 有用 此间的少年 2019-09-25
历时七年,融合心理学和考古学,英国皇家科学院露西项目的结项成果。人何以为人?是社会和环境塑造了人,还是相反?看完你会有初步的答案。
0 有用 冰yu 2019-10-02
大咖的书,不是我想要的内容
0 有用 哆啦大胖 2020-03-01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这本书主要说的是,社群生活是怎么塑造人类的。简单说,社群生活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这两重作用力共同塑造了人类的心智,并且触发了一整套连锁反应。比如,复杂的社群关系,促使人类的大脑增长。而大脑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能量,这又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将人类变成了更喜欢肉食的杂食动物,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烹饪的诞生。再比如,社群生活强化了人类的意向性能力,为宗教等大型组织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还比如,社群生活催生了一系列的社会情感,像羞耻、骄傲、同情,等等。
0 有用 心若无涯 2019-06-24
社群生活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也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这两重作用力共同塑造了人类的心智,并且触发了一整套连锁反应。
0 有用 Chill Power 2020-04-21
太散没新意
0 有用 三明一既 2019-08-09
再一次看见“人之所以为人”的发现。这本书从社会学和历史学角度,带我们重新看看什么是 社区、智力、语言、科技、进化、社交、战争、艺术。
0 有用 hx 2019-08-12
一般
0 有用 陈小憨˙Ꙫ˙ 2020-03-21
邓巴提出,人类个体所能维系的稳定关系数量在150左右-人们知道其中的每个人是谁,与这些人保持着一定频率的社会联系,也了解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关系如何。这个数字又被命名为“邓巴数”。人类被不同层级的友谊关系所包裹,在不同层级的关系中,我们与相关个体的感情深度和联系频次也会有所不同。5、15、50、150以及500,这些不同层级的数字几乎就是密友、至交、好友、朋友以及熟人的代名词。为维持足够大的群体的成员之间足够高的信任感,平均每天,人类需要4个小时以上的闲聊,而“能人”只需要“1小时”的社交时间。仅当语言能力、食物与篝火三者都具备的时候,人类才可在夜幕降临之后有4个小时的闲暇时间用于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