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 短评

热门
  • 22 AL288-1 2020-03-30 00:41:36

    《永别了,武器》见证了海明威厌战、反战思想的产生,见证了他社会理想的幻灭。他在告诉每一个《永别了,武器》的读者:战争是欺骗,“神圣”、“光荣“”、“牺牲”只是空泛的镜花水月;战争是死亡,阴影之下遍布毁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 7 白鹿ZZZ 2022-03-30 03:55:31

    看的时候困惑,怎么就突然疯狂爱上了?但后来想想,爱情的爆发只是因为憎恶战争罢了。

  • 12 李漈 2020-04-11 23:21:38

    于是,亨利永别了武器,亦永别了手臂——爱人温暖的手臂。 “那简直像是在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出去,离开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 不动声色的 “硬汉” 结尾下,是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企图表达的痛楚与巨大的虚无。

  • 9 一时开不得口 2021-04-02 16:15:08

    我可太懂海明威了,明明心中怀有轻蔑和不屑,还编个故事硬要拔高。故事源于自我感动很正常,不感动自己怎么感动别人,关键是感动不够真挚,不如《太阳照常升起》,那时候他可没那么好面子。

  • 2 林云亭 2025-03-02 16:29:56 安徽

    相较《老人与海》,力度太浅,缺失对战争的深度思考,仅仅展现了巨大谎言里人的自我慰籍,叙事有点臃肿散漫。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短篇小说才能显得力透纸背。有关结尾,幻灭与宿命感迸发,雨中走回旅馆,亨利最终长成了故事开头时路上只剩下的一片落叶。爱情往往虚无,我们妄图攫住的无非是让动荡之心得以短暂安放的温床

  • 1 Rex 2022-03-08 22:38:03

    上海译文这套 19 版海明威文集封面真好看,所以才开始重读海明威。描写极其细腻舒畅,但是不知为何现在看不下小说了,几十页就放弃了

  • 0 连阙 2022-03-22 21:21:04

    真的太喜欢海明威。 起初以为他是崇尚力量与生命,后来却发现还有生活的空无与死寂。 一战结束和平来临,阴影不能消散。毕竟他也是属于战后的一代。只留下记忆的摧残。只有凯瑟琳的死亡结束。 看过缩写版,但在看原著的时候,还以为凯瑟琳的死是错觉。

  • 0 陈gy 2022-02-16 23:37:36

    大炮炸了下来还在啃着鸡腿,哪里有真的硬汉? 战争是欺骗,“神圣”、“光荣“”、“牺牲”只是空泛的镜花水月;战争是死亡,阴影之下遍布毁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硬汉的冰山一角下面是懦弱吗?

  • 0 陇水寒 2022-02-15 21:45:34

    借标 But after I had got them out and shut the door and turned off the light. It wasn't any good. It was like saying good-by to a statue. After a while I went out and left the hospital and walked back to the hotel in the rain. a farewell to arms,再见了爱人

  • 0 三蹼宇宙飞船 2022-03-09 12:58:50

    这应该是一个不太会出现在“高中生建议阅读书目”名单里的故事,不过它曾出现过,我怀疑把它放进书单的老头老太太对于这个故事的所有了解就是书名和作者。一个关于普通人在战争中经历的起伏的好故事可不是他们需要的—海明威对长篇的把控不如他的中短篇,《武器》实质上还是一个连绵不断的中篇故事合集,不过人生本来就是阶段性的中短篇故事,这样才真实,一出生就富有戏剧性,一路高潮直到结束的,那是爽文。

  • 3 shin-chan 2022-01-26 14:03:07

    有一次我夜里醒来,发现凯瑟琳也醒了。月亮照在窗子上,玻璃框在床上投下了阴影。

  • 1 北茴 2021-12-29 16:11:00

    同学很喜欢,推荐我读。可我对海明威真的喜欢不起来。

  • 1 只想睡覺的時候 2021-10-27 23:37:54

    还没有适应海明威的文风,但他写小说确实很有画面感,一闭眼就能想到凯瑟琳和亨利在战地医院里互相说俏皮话。有个比喻印象很深刻,亨利逃离了战场,“告别战争就像小孩子逃学一样,即使在学校之外,也时刻想着此时的学校在做什么。” Cut: a farewell to arms ps其实从凯瑟琳进医院开始,就有一种她会死去的预感(T_T)

  • 0 源来听说 2022-01-12 17:53:41

    性爱?反战?两者结合 是一个伪命题。

  • 0 蜡笔小鑫 2022-01-03 18:49:54

    可能是信仰崩塌,可能太过于平淡,从头到尾,完全无感。老人与海也是一样。唯一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海明威简洁的文字。

  • 0 阿兮 2022-01-02 13:00:47

    这个算12月的,男人在女人苦难的时候真的帮不上忙,错误的是战争和武器吗,战争中发生的一切不仅仅是归罪于战争,战争带来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加速了人性的腐化,可贵的品质,比如勇敢无畏突出了,卑劣的品行也会放肆生长,爱的简单,刻骨铭心而义无反顾

  • 0 好事羊 2021-10-16 01:27:25

    仍旧是对迷惘的一代的刻画。相对于《太阳照常升起》的战后生活,本书更多描写的是战争的进展中对人的影响。“战争中每个人只是工具”,几经战争的折磨和摧残,尤其是友军将枪口瞄准了自己,主人公丢弃了战争的意愿,与心爱的女人偷渡到安全的国度,随着妻子难产而死,最终没有得到美好的结局。或许用悲剧的结局更能体现战争对于人生不仅仅只是直接的影响,更像余震般蔓延至战后。

  • 0 默默 2022-01-15 23:22:58

    战时的世界对于海明威来说像极了一场残酷的竞技比赛,他像所有热血青年一般生来就被掷入赛场,在这里,善良的,温和的,勇敢的人先死去,留下神圣,荣光,牺牲这样虚伪无用的字眼。凯瑟琳是美与勇敢的象征,她那么可爱,结尾写的像极了风中摇曳的烛火,让我们提心吊胆的盯着火苗,最后残忍的被吹灭。本以为的逃离,即使没有了武器,战争还是在继续。

  • 3 粒粒晨 2022-05-19 12:24:53

    翻译的太糟心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