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的原文摘录

  •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也。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则大者宜为下。 (查看原文)
    书念的妇人 1赞 2021-08-18 09:30:50
    —— 引自第243页
  •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根深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查看原文)
    书念的妇人 1赞 2021-08-20 17:24:17
    —— 引自第237页
  •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1赞 2021-10-25 20:04:51
    —— 引自章节:四十八章(一而七)
  •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1赞 2021-10-25 21:10:44
    —— 引自章节:五十二章(一三九)
  •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1赞 2021-10-26 19:41:52
    —— 引自章节:六十五章(一六七)
  •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1赞 2021-10-24 20:51:11
    —— 引自章节:三十八章(九三)
  • 儒、释、道三家都反对强梁。 在孔子弟子中,子路的性格最为强梁。《论衡·率性》描写子路早年的形象时说: 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闻诵读之声,摇鸡奋豚,扬唇吻之音,聒贤圣之耳,恶至甚也。 子路,即仲由,在他未入孔门时,经常打架斗殴,他头戴公鸡状的帽子,腰佩公猪的尾巴,以示有勇。他甚至大声鼓噪,羞辱孔子,让孔子师生无法读书,简直就是一个流氓。他当了孔子弟子后,孔子曾讲过一句十分幽默的话:“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就是说,在子路当孔子弟子之前,还有人当面说孔子坏话;自从有了子路这个弟子以后,孔子的耳根清净了,因为如果有人再敢说孔子坏话,子路就会与他拼命。子路一生以好勇闻名,所以孔子曾经毫不留情地批评他:“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最后,子路果然死于卫国内乱。 佛教更是反对强梁,把能够忍辱视为成佛的前提条件之一。《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七说: 雪山有草,名为忍辱,牛若食者,则出醍醐(酥乳)。 牛如果以忍辱草为食,就能产出香甜可口的醍醐;人如果具有忍辱精神,自然能够干出一番事业,甚至成圣成佛。佛教把忍辱视为僧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他们甚至把僧衣叫作“忍辱铠”: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法华经·劝持品》) 后来,人们就直接把袈裟叫作“忍辱铠”或“忍辱衣”。如梁简文帝《谢敕赍纳袈裟启》说:“蒙赍郁金泥细纳袈裟一缘,忍辱之铠,安施九种。”江总《摄山栖霞寺碑》说:“整忍辱之衣,入安禅之室。” 清人金埴《不下带编》卷五记载了一首关于小猪的诗歌,也涉及了反强梁的问题,写得很有意味: 倚栏闲看小猪儿,一个强梁把众欺。纵使糟糠独食尽,先肥未必是便宜。 语言非常通俗,含义却非常深刻。强梁的人即使“先肥”了,也未必就是一件占便宜的事情。 (查看原文)
    Raeraeh 1赞 2021-12-13 08:29:18
    —— 引自第188页
  • 我们举“进道若退”为例,以说明这一段所讲的道理。唐代末年的布袋和尚契此有一首偈语: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全唐诗补编》卷四十五) 此偈一语双关:第一句借插秧比喻修道求福;第二句借插秧的情景说明退一步(低头)海阔天空的道理;第三句中的“稻”与“道”谐音双关,提醒人们只有做到六根(耳、鼻、眼、口舌、身、意)清净,排除杂念,一心劳作(一心修道)才能成功;特别是最后一句,借插秧的“退而进”,形象地揭示出了普遍存在的“以退为进”的社会现象。 先秦的墨家学者田鸠就曾感叹说:“之秦之道,乃之楚乎?”意思是“到秦国去见秦王的道路,原来是应该先经过楚国”。就是说,要想见秦王,应该先绕到楚国去。这件事情记载于《吕氏春秋·首时》: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 墨家学者田鸠是齐国人,想见秦王,他开始时按照常规办事,直接向西去了秦国,结果在那里整整等了三年也未能如愿。有人将他推荐给了楚王,他只好前去南方的楚国,没想到,到了楚国不久,就因为出使而见到了秦王。 以退为进、以败为胜的另一个著名例子是田完子与越人之战。《吕氏春秋·似顺》记载: 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有兄曰完子,仁且有勇。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田成子患之。完子请率士大夫以逆越师,请必战,战请必败,败请必死。田成子曰:“夫必与越战可也。战必败,败必死,寡人疑焉。”完子曰:“君之有国也,百姓怨上,贤良又有死之,臣蒙耻。以完观之也,国已惧矣。今越人起师,臣与之战,战而败,贤良尽死,不死者不敢入于国。君与诸孤处于国,以臣观之,国必安矣。”完子行,田成子泣而遣之。夫死败,人之所恶也,而反以为安,岂一道哉? 田成子篡夺姜氏齐国之后,其兄田完... (查看原文)
    Raeraeh 1赞 2021-12-13 08:18:09
    —— 引自第182页
  •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查看原文)
    豆友162576274 1赞 2021-12-22 21:12:44
    —— 引自章节:None
  •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查看原文)
    三斤2016 1赞 2022-06-24 08:23:58
    —— 引自第31页
  •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查看原文)
    三斤2016 1赞 2022-06-30 23:10:10
    —— 引自第316页
  •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查看原文)
    三斤2016 1赞 2022-07-02 23:37:43
    —— 引自第310页
  •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查看原文)
    三斤2016 1赞 2022-08-14 09:27:36
    —— 引自第291页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 夫唯不争,故无尤。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查看原文)
    豆友258093759 1赞 2022-08-29 14:22:13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6 2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