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小说通过山西中部汾阳县城乡两户人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示从清朝末年到1948年六十年间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发展,在基督文化的深刻影响下,人们改变着观念,改变着生活方法,不断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构成小说的一个个故事,其中的亲情、爱恨和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温暖着艰辛与不易的人生。
故事开始于光绪二十五年,桃花镇的傅启山新婚,发现自己身体有障碍,进城寻好友吕俸先商议。傅家是秦晋官道上开药铺和客栈的殷实人家,五年前吕俸先因生意上的事与傅启山相识成为生意上的伙伴也是生活中的朋友。故事就从俸先带着启山找洋人看病开始了。绵延子嗣让家族人丁兴旺是这两家人共同的心愿,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却以相似的方法为此努力。启山经管自己的田产生意,布施寺院,赞襄庙学,民国后做村长,带领村民出省籴粮,修渠种树,开展新的生产方法;俸先对新事物...
小说通过山西中部汾阳县城乡两户人家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示从清朝末年到1948年六十年间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发展,在基督文化的深刻影响下,人们改变着观念,改变着生活方法,不断调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构成小说的一个个故事,其中的亲情、爱恨和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温暖着艰辛与不易的人生。
故事开始于光绪二十五年,桃花镇的傅启山新婚,发现自己身体有障碍,进城寻好友吕俸先商议。傅家是秦晋官道上开药铺和客栈的殷实人家,五年前吕俸先因生意上的事与傅启山相识成为生意上的伙伴也是生活中的朋友。故事就从俸先带着启山找洋人看病开始了。绵延子嗣让家族人丁兴旺是这两家人共同的心愿,他们的人生道路不同却以相似的方法为此努力。启山经管自己的田产生意,布施寺院,赞襄庙学,民国后做村长,带领村民出省籴粮,修渠种树,开展新的生产方法;俸先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经营生意的同时,总希望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一次次偿试,甘苦自知,成败则与时世密切相关。
他们一样有了自己中意的女人,启山有了两个儿子,俸先抱养了一个,后来还收养了一个。启山的长子傅家祯读完书回到村上,带着村人进城做工,灾后自救,并几十年如一日为学校付出努力,不让一个村里的孩子辍学,其愿望超载了父辈为家族培养举人进士的心愿,其执著的精神也让人为之动容。吕俸先的儿子吕尚武性格直爽,至真至纯的品格在他护送学生南迁和为日占时期的学校保驾护航中得以体现。
基督教的进入,和本地文化有过冲突,学校,医院的建立让外来文化在当地站住了脚,也影响了傅吕两家的人的人生走向。傅家祯兄弟都在教会学校读了书,抗日战争时期,傅家祯的儿子傅佐随着教会学校南迁四川,终于在四川学有所成,完成了高中及大学教育。
小说起于清末,经北洋政府及阎锡山统治时期,到日伪政权八年后再回阎治,再现北方农村五十多年的生活场景,反应现实,还原历史。不同时期发生的故事形成一幅画卷,展示人物的命运,在不同的背景和生存状态下,写人物性格形成及变化,写人性的本能及善恶的转化。
接人龙脉,只为家族生生不息,传承文化,才使真正的根脉不断。
作者简介 · · · · · ·
芦转萍:山西汾阳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曾在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后经商写作,现居成都。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傅启山结婚
第二章 吕俸先开店
第三章 傅家母子治病
第四章 教堂拾婴
第五章 吕俸先结婚
第六章 洋人被杀
第七章 赔款加税
第八章 吕俸先养牛
第九章 铲烟与广智院
第十章 火油与流行病
第十一章 傅清云的不幸
第十二章 傅启山村治
第十三章 吕俸先认干儿 傅家祯教学
第十四章 傅启山求雨运粮
第十五章 丁香助产培训
第十六章 傅家祯带队筑路
第十七章 傅家人的抉择
第十八章 曹掌柜帮助教会征地 傅家祯参与医院建设
第十九章 傅家祺读书
第二十章 傅清月读书 傅家祺工作
第二十一章 傅家祺生子 吕尚武上学
第二十二章 吕尚武恋爱 丁香怀孕
第二十三章 壁画
第二十四章 晋纱贬值 将军到来
第二十五章 傅清云希望破灭
第二十六章 傅清月结婚
第二十七章 机场建设 红军东征
第二十八章 铭中南迁
第二十九章 吕尚武返乡 傅家祺被杀
第三十章 傅佐在金堂 异地募捐
第三十一章 吕俸先被杀 祥雨离世
第三十二章 傅家祯救老师 傅佐上大学 傅佑被带走
第三十三章 吕尚武护校 傅家祯送药
第三十四章 傅月护宝罗 吕宝罗救妻
第三十五章 四川修机场 盟国记者在桃花镇
第三十六章 桃花镇兵民合一 汾阳医院重建
第三十七章 吕尚武被杀 傅佑临县工作
· · · · · · (收起)
根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优秀作品一一《根脉》

历史变迁中的普通人 ---读小说《根脉》

寻根问脉 薪火相传 ——读芦转萍《根脉》所感
> 更多书评 9篇
1 有用 kogvi 2019-09-28 11:56:09
成书前读过稿子,属于传统的写实笔法,但是洗尽浮夸和套路,无招胜有招,类比来说,应该是朴实平静如流水的《白鹿原》(这个类比其实应该谨慎,那种动辄写百年中国、写一写就自认为是另一部《白鹿原》的稿子读得太多了)挺难得的。遗憾无缘由我出版,如今出版后也没能引起相应的讨论。
0 有用 独衍杰 2020-03-20 12:53:26
没想过真的会有这样一部小说,把汾阳过去的百年风雨写出来。尤其书中对晋西晋中生态民俗细节的描述记录,考究到了极致。感谢卢转萍老师。
0 有用 马军宝 2019-06-06 15:39:49
佳作,很值得一读!
0 有用 叫兽 2019-06-09 16:22:58
对家乡更加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