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绪 论 …………………………………………………………………… ( 1 )
一、问题的提出……………………………………………………… ( 2 )
二、研究现状………………………………………………………… ( 4 )
上篇 综合研究
第一章 先秦诸子的起源与儒墨异途………………………………… ( 15 )
第一节 精神觉醒时期的先秦诸子………………………………… ( 15 )
第二节 从继承传统与关注现实看诸子的起源…………………… ( 20 )
第三节 从天道到人道的思想发展看儒墨异途…………………… ( 30 )
第二章 儒家的兴起与重建礼仪之道的努力………………………… ( 38 )
第一节 孔子建立礼仪之道的努力………………………………… ( 38 )
第二节 “七十子”与儒家传统的初步形成… …………………… ( 44 )
第三章 墨家的崛起及主要学说……………………………………… ( 53 )
第一节 儒家学说是墨家的重要思想来源………………………… ( 53 )
第二节 墨子与墨家的主张………………………………………… ( 56 )
2 先秦儒墨关系研究
第四章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 ( 76 )
第一节 墨孟的天命鬼神观…………………………………………( 77 )
第二节 墨孟的丧葬与礼乐观……………………………………… ( 81 )
第三节 墨孟的命运观……………………………………………… ( 84 )
第四节 墨孟的论辩术与社会责任………………………………… ( 87 )
第五节 墨孟的贤人观……………………………………………… ( 89 )
第五章 荀子辟墨与儒学的新发展…………………………………… ( 93 )
第一节 荀子辟墨…………………………………………………… ( 93 )
第二节 荀子对墨子思想的吸收…………………………………… ( 98 )
下篇 专题研究
第六章 从“和”“同”关系看先秦儒墨政治学的演进…………… ( 103 )
第一节 弃同求和:西周到春秋时期政治学的演进……………… ( 103 )
第二节 和而不同:孔子的协调政治论…………………………… ( 106 )
第三节 尚同:墨子的服从政治学………………………………… ( 108 )
第四节 子思的“和”“同”思想… ……………………………… ( 112 )
第五节 人性之“同”与政治之“和”:孟、荀的政治学… …… ( 113 )
第七章 “神道”何以“设教”— 先秦儒墨的宗教思想… ……… ( 118 )
第一节 从“神道设教”到“人道教化”… ……………………… ( 119 )
第二节 孔子以“人道”为核心的“神道设教”… ……………… ( 123 )
第三节 墨子的神道设教思想……………………………………… ( 130 )
第四节 子思的“神道设教”思想………………………………… ( 137 )
目 录 3
第八章 先秦儒墨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 142 )
第一节 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体系的伦理学说……………… ( 142 )
第二节 墨子的兼爱伦理学………………………………………… ( 145 )
第三节 见善如不及:孟子之善根于心…………………………… ( 148 )
第四节 礼以经纶、学以明理:荀子的伦理学…………………… ( 150 )
余 论…………………………………………………………………… ( 159 )
附 录…………………………………………………………………… ( 163 )
参考文献………………………………………………………………… ( 169 )
索 引…………………………………………………………………… ( 178 )
后 记…………………………………………………………………… ( 183 )
· · · · · · (
收起)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