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原作名: Deutsche Geschichte in 100 Objekten
译者: 陈晓莉
出版年: 2021-1
页数: 937
定价: 19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索 • 恩(Thorn Bird)
ISBN: 9787520150439
内容简介 · · · · · ·
一本书,轻松读完2000年德国史 (内含100张代表德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彩图片)
。
板甲衣、腓特烈大帝的鼻烟盒和1954年世界杯之球这三件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德国历史沉默的见证者。如果说德国历史由100块马赛克组成,那么它们就是其中的3块。作为德国各大博物馆的主要代表,赫尔曼•舍费尔把这100块马赛克拼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这本内容丰富的书。他不仅用生动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书中的每一个物品,还从服务政治利益和社会变革的角度,清楚地解释了这些物品令人惊讶的用途。这本书通俗易读,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恰如一个宝箱,总能有新的发现:读完书中100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就相当于读完了德国的历史——它以史前史为起点,呈现了一幅过去2000年历史的绚丽全景画。
。
每一件物品的历史都别有趣味,引人入胜,放在一起又组成了反映德国历史方方面面的大全景。...
一本书,轻松读完2000年德国史 (内含100张代表德国历史各个阶段的精彩图片)
。
板甲衣、腓特烈大帝的鼻烟盒和1954年世界杯之球这三件物品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德国历史沉默的见证者。如果说德国历史由100块马赛克组成,那么它们就是其中的3块。作为德国各大博物馆的主要代表,赫尔曼•舍费尔把这100块马赛克拼接了起来,从而形成了这本内容丰富的书。他不仅用生动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了书中的每一个物品,还从服务政治利益和社会变革的角度,清楚地解释了这些物品令人惊讶的用途。这本书通俗易读,对于对历史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恰如一个宝箱,总能有新的发现:读完书中100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就相当于读完了德国的历史——它以史前史为起点,呈现了一幅过去2000年历史的绚丽全景画。
。
每一件物品的历史都别有趣味,引人入胜,放在一起又组成了反映德国历史方方面面的大全景。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本书都是成功的!
——教授洛塔尔•加尔博士(Prof. Dr. Lothar Gall)
。
这本书生动地叙述了德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转折点、转变和继续发展……强烈推荐!
——《吉森汇报》(Gießener Allgemeine)
。
赫尔曼•舍费尔用若干事例表明,数百年来德国人是如何不断重新解释、利用和滥用他们的历史和物品的。这实在很了不起。
——《萨克森日报》(Sächsische Zeitung)
。
舍费尔想用他在书中描写的100个物品编织一幅相互关联的全景图,他积极提高“人们对物品的敏感性”,并激起一场对他此前提出话题的讨论。他出色地做到了。
——《科隆城市报》(Kölner Stadtanzeiger)
。
从条顿堡森林会战的罗马人的面甲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人们既能饶有兴趣地翻阅德国历史,还可以有所收获。
——《新苏黎世报》(Neue Zürcher Zeitung)历史专栏
。
舍费尔想要激发读者研究德国历史的好奇心,他用非常轻松的方式就达到了这个目的。
——《曼海姆早报》(Mannheimer Morgen)
。
赫尔曼•舍费尔借由100个物品全方位生动地复述了德国历史,在他的笔下,不管是腓特烈大帝的鼻烟盒,还是雅各布•黑默尔的避雷针,它们都和默克尔的手机一样充满了吸引力。
——《斯图加特新闻报》(Stuttgarter Nachrichten)
。
赫尔曼•舍费尔从2000年的德国历史长河中选取了100个物品,其中包括瘟疫医生面具、腓特烈大帝的鼻烟盒、避雷针和阿斯匹林。每一个物品背后的历史都无比生动,它们丰富多彩地相互交织在一起。
——西德意志广播电视3台(WDR 3),“马赛克”频道
。
这位波恩联邦德国历史基金会(Stiftung Haus der Geschicht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的创始主席向我们展出了一场信息量大且尤为好懂的“物品秀”。他将整页彩图加上简要说明作为每一个物品的醒目标题,这种做法非常得益于他的技术史知识积累和博物馆教育经验。
——非虚构类好书排行榜(Sachbuch Bestenliste,2015)
。
赫尔曼•舍费尔所著的《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为我们打开了进入德国历史不同时期的奇妙之门。这些物品标志着德国历史上具有跨越和联结意义的时刻,不仅让人们身临往昔,也让人们走进博物馆时变得更好奇。
——汉斯-马丁•欣茨(Hans-Martin Hinz),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主席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教授赫尔曼•舍费尔博士(Prof. Dr. Hermann Schäfer),1942年出生,历史学家、国际著名博物馆专家、联邦德国历史基金会(Stiftung Haus der Geschicht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创始主席,由他建立并领导了20年的当代史博物馆获得了无数的赞誉和嘉奖,为展览专题和展览设计树立了新的标准。
【译者简介】
陈晓莉,自由译者,译有《俾斯麦:一个普鲁士人和他的世纪》。
目录 · · · · · ·
史前史和古希腊罗马时代
001 直立人和“德国”史前史
002 青铜器时代的宇宙观
003 条顿堡森林之战:阿米尼乌斯与瓦卢斯的对决
004 德国的葡萄酒文化
中世纪
005 维京人
006 文化变迁中的钟
007 宝座——历史和传说
008 上帝、统治和经济的符号
009 君权神授和帝王统治
010 敬虔与新帝国
011 英雄的史诗和忠诚的代表
12. 作为偶像的骑士
13. 立法和法律影响
中世纪晚期至新世纪早期
14. 中世纪晚期的穷人救济和病人护理
15. 作为经营主的修道院
16. 随着城市发展而繁荣的行会
17. 国王的选举和皇帝的诞生
18. 汉萨同盟——一个经济强国
19. 骑士-雇佣兵-步兵-常备军人
20. 大学的建立和变迁
21. 晚期哥特式大教堂和大教堂工场协会
22. 知识技术的革命
23. 15、16世纪的全球化
24.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画像和性别角色
25. 捐赠人、艺术和政治
26. 啤酒——从饮用水的替代品到经久不衰的大众饮料
27. 早期资本主义下的贸易
28. 农民战争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29. 圣经翻译和宗教改革
30. 中世纪晚期和新世纪早期的城市生活
新世纪早期
31. 三十年战争
32. 犹太人的生活和习俗
33. 黑死病
34. 从永恒到生命的终结
35. 移民国家——普鲁士
36.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和建筑艺术
37. “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38. 拨云见日的启蒙时代
39. 法国大革命在德国
19世纪
40. 现代的发端:普鲁士改革
41. 古老的民间文化和新思想——浪漫主义
42. 莱比锡战役——从解放战争到纳粹主义
43. 自由、平等和博爱
44. 大型工地的工程艺术
45. 第一次民主尝试和失败
46. 德意志关税同盟
47. 铁路——德国向工业化的迈进
48. “统一、正义和自由”
49. 变革中的农业
50. 德意志的军国主义
51. “经济难民”和移民出境
52. 另一个乌托邦的幽灵
53. 圣保罗教堂:德国民主的摇篮
54. 电气工业
帝国时代
55. 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56. 工人运动的开端
57. 工业化进程中的现实主义绘画
58. 社会福利国家的基础——胡萝卜加大棒
59. 汽车时代的开端
60. 化学制药工业成为世界市场领先者
61. 从绘画故事到现代漫画
62.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20世纪
63. “工业化战争”与战争责任问题
6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始性灾难
65. 法国的胜利和德国的复仇
66. 共和国宣告成立
67. 平权和解放
68. 作为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的纳粹主义
69. 精神恐吓:焚书
70. 反犹太主义、种族狂热和大屠杀
71. 充当宣传工具的广播电台
72. 对纳粹主义的反抗
73. 任性的国家权力
1945年以后的当代史
74. 1945年5月8日——德国的战败与解放
75. 逃亡和驱逐
76. 纽伦堡审判——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刑事法庭
77. 雪中送炭的传说与现实
78. 因偷懒而发明的计算机
79. 有限主权国家的建立
80. 伯尔尼奇迹
81. 一个统一的大洲——设想与现实
82. 从冷战对垒到统一行动
83. 两德的“避孕药对决”
84. 从“KdF汽车”到经济奇迹中的“甲壳虫”
85. 经济奇迹中的外来者
86. 红军旅和德国之秋
87. 《大屠杀》电视剧:给德国人补“过去”的课
88. 东德六一七事件
89. 东德的监控和“数据留存”
90. 东西德的边境
91. 首位进入太空的德国人——一名东德人
92. 民主德国的和平运动
93. 柏林墙的开放
走在21世纪的道路上
094 永远存续且无处不在的文化
095 联邦德国的抗议运动
096 钱-货币-通货膨胀
097 “我们是教皇”
098 朋友间的刺探
099 能源转型
100 每个人都是外国人——五湖四海皆如此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一些物品可以被称作德国历史整体发展进程中的阶段性代表,其余的则凸显了或长或短的历史进程、各具特色的体系架构以及各类特殊事件。尽管社会的变革和变化从未停歇——当然不仅限于德国历史——我们也要认识到,在经历几百年的时间后,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是同一个“常量”:永无休止地争夺统治地位,以及将历史工具化、出于各自的目的将历史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前言 -
在象征皇权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它们究竟在欧洲纵横跋涉了几千公里既无法猜测也无从计算。它们时而被带上朝圣之路,时而肩负政治使命,时而为履行所代表的任务而起程,时而又被人侵者或争夺帝王位的竞争者逼得四处流亡。它们被掩藏和隐瞒,像圣物一样供人敬仰,又作为展品任人观赏。皇冠出现的地方就是帝国的秘密都城,因此它的存放地点总是意味着政治上的最高目标,也总能引发公众的极大兴趣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009 君权神授和帝王统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科尔贝尔 7.7
-
- 现代英国史 6.7
-
- 百年启蒙 7.5
-
- 世界的边缘 6.8
-
- 普奥战争 8.7
-
- 巴塞罗那传 7.6
-
- 千年 7.5
-
- 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卷) 9.1
-
- 帝国边缘(帝国往事三部曲) 7.4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上下两本确没法标记两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一本看完后,大约半个月也慢慢看完了下册。整体推荐度和评分类似,不是特别精彩,但是包裹了大量的信息,从社会各个角度,揉杂了历史和文化,所以本书也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因此整体推荐度和评分差不多。 上半本主要是德国早些时候的历史,下半本也没有明确的历史界定,但是书... (展开)
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阅读感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直诟病豆瓣的图书系统,本来上下两册,如果是不好读的图书,其实阅读负担也不低了,但是豆瓣还要求把两本合成一本标注,如果按照阅读量,标记两三本书也不过分,但没办法,只能分开写读书笔记了。 不太能想象本书的阅读群体,我自己是之前出于好奇将本书列入了阅读书单中,一...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我在上海书展买到了完全空白的这本书 | 来自吉连 | 2024-08-20 23:16:58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索·恩图书 (索·恩)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历史系 (功夫兔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5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100个物品中的德国历史(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毛兄有熊猫 2024-04-15 00:33:10 北京
就算在欧洲,也只能当个地铁通网前的通勤读物(但太沉了)
0 有用 董董Mercurio 2021-09-04 22:18:24
印刷灾难,图片网格显著的惨不忍睹。避雷吧。
0 有用 采矿机器人 2022-01-07 01:47:19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宣传材料。现在译介的书里面能把辉格史观贯彻的这么彻底的实在少见。
20 有用 王紫 2021-04-30 16:52:54
避雷警告!用个灰框把每一页文字都框起来,掩盖自己过大的页边距!每页文字很少,每篇内容也不多,视角老套就是一本噱头书。全书设计得像个锡铁罐头,然而里面的用纸和图片都质量很一般。两百元的大部头让你以为是精致作品,其实大概等于几十篇公众号文章……对想了解德史通识的读者帮助不大,对想深入的读者也比较鸡肋。今年买到的最坑的书!我但凡能拿到实物翻一下,都绝对不该买这书的,心疼钱啊……
3 有用 私享史 2022-01-11 00:09:26
去年买的新书里头唯一一本被坑的,严重避雷。 最大的问题在形式上。100个物品的彩图印刷非常模糊,根本没法观赏,我不相信德国版权方没有提供高清文件,我怀疑是中文版的印刷事故;内文排版竟然套了两层边框,故意缩小版心增加印张(德文版只有称手的一本体量,中文版被撑成厚厚两册),正文大量加注德文本来就很碍眼了,还故意双色印刷增加成本(特地把附注的德文着色强调意义何在)。总之整本书充满了浓浓的圈钱气息,加深... 去年买的新书里头唯一一本被坑的,严重避雷。 最大的问题在形式上。100个物品的彩图印刷非常模糊,根本没法观赏,我不相信德国版权方没有提供高清文件,我怀疑是中文版的印刷事故;内文排版竟然套了两层边框,故意缩小版心增加印张(德文版只有称手的一本体量,中文版被撑成厚厚两册),正文大量加注德文本来就很碍眼了,还故意双色印刷增加成本(特地把附注的德文着色强调意义何在)。总之整本书充满了浓浓的圈钱气息,加深了我对索恩/甲骨文的反感。 内容方面,本书选题是对《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的拙劣模仿,写作水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就是干瘪的博物馆藏品介绍文案,缺乏人文关怀和历史深度。《简史》编者尼尔·麦格雷戈之后早于本书一年推出了《德意志》,那更是对本书的直接碾压,而两本书的中文版定价相同,装帧印刷再度碾压本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