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葛兰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年鉴学派重要成员,师从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和沙畹,为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有《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古代中国的舞蹈与传说》、《中国文明》、《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宗教》等。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是葛兰言的代表作之一。葛兰言通过分析《诗经》中的情歌,考察了中国上古时期朴野的习俗(“俗”)是如何转化为“文明的秩序”(“礼”)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男女两性超越村落日常生活的界限,聚集在圣地中,以对歌的形式相互竞赛交换礼物,女性也由此成为“最大的礼物”(“质”)。这成为古代中国营造社会秩序的基本模式。葛兰言在法国人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本书为代表的对“复杂社会”的研究不仅为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关于...
葛兰言(Marcel Granet 1884—1940),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年鉴学派重要成员,师从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和沙畹,为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他的主要著作有《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古代中国的舞蹈与传说》、《中国文明》、《中国人的思想》、《中国宗教》等。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是葛兰言的代表作之一。葛兰言通过分析《诗经》中的情歌,考察了中国上古时期朴野的习俗(“俗”)是如何转化为“文明的秩序”(“礼”)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男女两性超越村落日常生活的界限,聚集在圣地中,以对歌的形式相互竞赛交换礼物,女性也由此成为“最大的礼物”(“质”)。这成为古代中国营造社会秩序的基本模式。葛兰言在法国人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本书为代表的对“复杂社会”的研究不仅为法国结构主义人类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关于文明的人类学”开辟了一条值得当代人类学家继续探索的道路。
原文摘录 · · · · · ·
-
一些研究者没想着如何去把握中国盛行的宗教观念中的基本要素,而是满足于把时下观察到的事实作为研究的起点。他们开列清单,堆砌文献,但他们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有时候,他们对中国人自己关于习俗的解释会给予肯定的评价,如果中国人说某种仪式是用来驱邪的,那么,研究者也就会承认这是个事实:这个仪式确实是为这一目的设计的。或者,有待解释的习俗就会毫无根据地或随意地与这样那样的流行理论联系起来,并且,根据当前流行的是自然崇拜论还是万物有灵论,这些习俗要么用普遍的灵魂信仰来解释,要么就用未必不普遍的太阳及星辰来解释。这如何能称得上是一种严密的研究方法!它会妨碍对事实的准确分类,甚至无法对事实进行编目。下面的说法就足以表明这种研究方法:大致在至点(冬至或夏至)或分点(春分或秋分)时候举行的节庆,马上就会被归入“太阳节”一类。如此分类之后,就试图去推断它所有的特征。如果这是一个关于星辰崇拜的问题那就更好了;有了对尚无定论的上古文明的充分信心,以及对分点变化技巧性的运用,还会有什么不能解释的呢!有时候,历史是一种援救办法,人们会有兴趣重游过去为今天寻求答案。这想法很了不起,但这得避过多少危险啊!对事物的追本溯源通常具有极大的误导性:尤其在中国的情形下,因为中国本土学者致力于发现的并非事物的真正起源,而仅仅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字词首次使用的年代。不只如此,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证实从习俗中产生的观念,这种证实与其说是通过实行这些习俗的人,不如说是通过记录这些习俗的人;还有,他们找到的证据越古老,他们获得的快感就越强烈。可以说,承认这些概念的正确性后,就没有人会想到以批评的眼光去检验和判断这些概念;也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这些概念显然都是到了相对较晚的时代才构想出来的;即使想把这些概念变成原级术语,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要对所有的观念体系、所有的诠释方法及其作者的方法作一番考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页 -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事实。我们已经发现了古老节庆的证据,这些节庆通行于所有诸侯国中,其中又以郑国和陈国盛行的最广为人知。这些面向所有人的节庆都是季节节庆,在野间、山或河边举行。渡河和登山是节庆的重要特征,当然还有采花和伐薪。参加的人数非常之多,要表演很多仪式,邦国的青年男女是主要参加者。歌舞竞赛形成了集会的基本特征,在这些竟赛中,不同村落的男女青年两两相对。在即兴对歌的竞赛之后,他们双双结对;他们的约婚以性爱仪礼结束,而整个集会以宴饮宣告结束,这些节庆产生的感情是如此之强烈,从节庆情感和情感表现当中,诞生了…种文学体,这种文学体裁的形制和内容都是这样产生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0页
喜欢读"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人类学的趋势 7.3
-
- 启功全集(全二十卷) 9.1
-
- 北朝关中地区造像记整理与研究 6.6
-
- 葛维汉民族学考古学论著 8.2
-
- 道教与神魔小说 7.0
-
- 苗族史 7.7
-
- 三国政治与社会 7.0
-
- 人类学关键词 7.4
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转】赵丙祥:作为社会学家的葛兰言——《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重译序

赵丙祥:作为社会学家的葛兰言

关于《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的书评

法国学者从《诗经》中看到的中国人的生活

【转】卢梦雅:葛兰言对沙畹的继承与批判

关于社会秩序其必然存在的哲学思考

自然的歌咏和情感的流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诗经》的地位,我根深蒂固的认识是“万诗之源”,是“不学诗,无以言”,对《诗经》的解读也尊崇着“赋,比,兴”,写外界的花鸟虫鱼是表达内心的情感。《中国古代节庆和歌谣》摈弃象征主义,给了另外一种视角解读《诗经》中质朴的感情。殿堂和草野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民... (展开)> 更多书评 1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商务印书馆 (2022)8.4分 90人读过
-
Albin Michel (1982)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1月)8.5分 559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23)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民俗学(包括神话故事、乐戏歌舞、工艺美术)【1】 (南池子)
- 我收藏的电子书 (叶华裳)
- 神居何所 (苏瓦林)
- 葛兰言 (他念他)
- ❸·❸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豆评≤7.9)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SeaHoney 2012-04-23 22:39:13
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诗经》,很多观点虽然值得商榷,但还是颇有启发的。尤其是此书对于日本学界的《诗经》研究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这在白川静和家井真等人的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0 有用 快乐星球 2019-04-13 17:42:17
翻过来看着累 随便看看
0 有用 🐟 2018-12-07 22:45:55
极寒 大雪 这样的天气里捧着热水在窗前读“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
1 有用 他念他 2010-01-18 20:47:51
翻译问题多,毕竟是英文转译,且注释部分做得太潦草。
0 有用 九千万万年 2023-08-12 11:08:27 陕西
和预想有出入,内容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