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 短评

热门 最新
  • 12 novich 2010-06-23 21:06:25

    再次重申了这个历史教训,所谓知识人,学者,面对无道义的强权,不会比普通人更具智慧、勇气和良知。洛维特也疑惑地自问,如果自己不是犹太人,而是“正常”的德国人,能逃脱“一体化”的魔障么?

  • 11 λήθη 2016-02-22 21:28:51

    大陆引进的简化体台版,我认识的一个资料室老师,典型的扫地僧,为之做了不少有益读者的编注(我估计他没什么好处,既非译者也不拿版税或稿费,5星里3星给他)。很想求一个豆瓣阅读的版本。

  • 4 琴酒 2017-04-19 23:54:27

    德国知识界在1933的时候非常麻木的状态。那种要投入“新的德意志未来”的使命感的高蹈,一战期间上过战场和用爱国主义来排犹体现出的意识形态的龃龉以及德国人对此展现的矛盾的态度,卡尔巴特的抵制让人想读一读他的书,对尼采复杂而变化的态度,最后从外貌、语言、习惯、履历、信仰、自我认同都无法辨认出来的完全同化的犹太人遭遇到的事情,让人想到现今世界很多天真的政治理念。

  • 1 Irgendwann 2009-04-02 14:59:56

    好看,有爆料,他是恩斯特 乌德特的中学同学

  • 0 沐风庄主 2009-03-21 21:29:42

    卡尔•洛维特

  • 0 路德维希 2010-06-19 11:40:52

    洛维特的文笔确实不错,还是区立远的译文优美?洛维特的军装照真是英姿飒爽。

  • 0 吕六一 2012-08-05 22:27:42

    一口气看完,非常精彩。展现了纳粹上台前后德国知识分子的群像,对海德格尔思想与纳粹的内在联系分析得尤为深刻。注释做得很好,翻译也有水平,只是偶有小瑕疵。

  • 1 Lowlibrarian 2017-10-04 14:03:07

    料很多,尤其对海德格尔那“又爱又恨”的感觉;文采好,难怪伽达默尔说洛维特是哲人里最会写故事会的,写托斯卡纳那艳阳天写得如痴如醉;犹太人、基督徒、德国人、流民、东渡日本……战争是分裂身份人格的最严酷方式

  • 0 江汀 2013-10-06 23:41:05

    在火车上读完。

  • 0 有未始有始也者 2011-10-12 18:20:22

    海德格爾那段需要再讀

  • 0 九月 2011-10-27 22:16:25

    沧海老师的推荐。作为个人回忆录,多少有些絮叨,但毕竟是哲学家,语句很精到。赞译文和注释。

  • 0 七厂长 2010-12-17 13:21:44

    伽达默尔说得没错:“洛维特是讲小故事的大师。”

  • 0 一个叶菲莫夫 2018-07-31 15:21:05

    洛维特真的很敏锐

  • 0 桴齋 2014-07-26 00:10:44

    前所未見、最有常識的德國哲學家......

  • 0 2022-09-19 17:51:07 北京

    具体而微的小故事中,看见所处时代的沧桑巨变,看到哲学的力量与哲学的无力。 221127 在建议一位本科挚友(他新近学术获奖,却感觉和周遭的大事格格不入)阅读该书,又重新翻阅了作者洛维特当年站在台下聆听马克斯·韦伯《学术作为天职》的演讲时的深切感受。韦伯(和同时代的托马斯·曼都)将时代定位为“不可穿透的黑夜”,魏玛德国的历史证明了他的预见。洛维特铭记着韦伯的结论:我们应该动手去做我们的工作、做好“当前的要求”。于洛维特而言,是继续大学的学业;于我的这位本科挚友而言,究竟应该以何种方式面对政治的浪潮;于我送了其《魔山》(这本杰作也诞生于魏玛德国时期)的另一位挚友而言,他又应该如何在上下山中取舍呢?于我自己而言,什么才是“当前的要求”呢? 世界再无能告诉我们该如何行事的先知,这是韦伯给我们的遗产。

  • 1 君子不器 2022-12-16 12:40:02 北京

    根据此书的回忆,纳粹上台前后,只有几个知识分子起来发声,仅有一位政治家移居瑞士,并在国外持续批评纳粹。能看清政治形势,又有决断力的人少之又少,何必苛求中国知识分子呢?

  • 0 Fabian 2024-03-13 00:02:26 德国

    “‘最终而言,一切人间的漫游者也都是远走他乡者’谁会惊讶一般德国知识分子的溃败无能呢?一股强横的力量闯进他们温柔的木栏,要求他们非此即彼,可是他们对此既无准备,也无能为力”

  • 0 小小_崇延潭 2023-07-28 10:10:17 山东

    以洛维特出发的知识分子群像

  • 0 Rommel 2023-04-28 14:39:35 上海

    哲学圈子的纳粹上台史纪录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