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卫夫人 短评

热门 最新
  • 77 微暗之光 2012-11-06 22:13:47

    这哪是用一天写一个女人的一生,而是一群人的内心的一生呐,我决定背叛毛姆大叔,爱上伍尔夫阿姨了

  • 52 白井黑子阿尼娅 2011-09-23 17:26:01

    想太多的女人注定要自我毁灭

  • 37 Manchild 2010-10-08 14:55:00

    中文英文加起来 这是读的第三遍了 才见有人学位论文做这个和《时时刻刻》互文性研究的 这一次读得很慢 除了叙事可以大作文章之外(车祸那场的视角转换 摄政公园 和 救护车的叙事聚焦 还有心理时间和客观时间在时钟报时上的体现等等问题) 赛普迪莫斯部分其实很有意思 让我想到雷马克在《西线》中描述的迷惘一代的精神断层

  • 8 --三思-- 2013-04-09 18:18:09

    感觉是如此立体,让我在这个三维的世界里如临其境。并且更能从作者想表达的意义来读一本小说,更何况她深入骨髓的细节。能看到伍尔夫皱着额头眼神犀利,笔尖文字点滴溢出。

  • 5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3-12-27 22:33:23

    亲密变为疏远,狂欢会褪色,人是孤独的。死神到能拥抱人哩。

  • 8 Sea son 2019-08-18 16:06:51

    豆瓣找不到英文版标记,今天却在一个杂货市场上淘到了一本1990年的英文原籍。像是事先安排好的巧合,每年的生日我都会想到Mrs. Dalloway的一天,就像每一个我认认真真度过的平凡的生日。我曾以为我像深海里的鱼,若不自燃便绝不会被人看见,像Dalloway夫人一样,她害怕光却又害怕不被光照亮。每年的生日是个很好的警醒,我日日反思,年年反思,我想不到更好的选择了,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能让我照亮深海的方式,Dalloway再也再也不会害怕炎炎烈日了,我也愿意一如既往地义无反顾下去。记于2019/08/17, 25th。

  • 9 Ingrid 2020-02-07 16:16:38

    009 一副英国20世纪中上层社会的尖刻群像:这些身世显赫的人们,虚伪势利又感情真挚;相互攀比又相互关怀;养尊处优又心怀悲悯;风姿绰约又庸碌无为。奢华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罪恶,养尊处优的代价是无数平民被残酷压榨、剥削、欺凌、鄙视的现实。比起走投无路的亚美利亚人,达洛维夫人更关心丈夫送的玫瑰花。眼前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值得关注的,对远方的苦难的悲悯只是满足自己的道德感而已。

  • 3 睡莲 2010-06-19 16:42:17

    因为《时时刻刻》而读伍尔夫的小说。意识流的作品虽有些不习惯,但从达洛卫夫人的第一句话,就足以让人顺从的,跟着她的内心走。

  • 4 ___Beatis 2016-01-11 07:37:01

    2016003:迷迷糊糊 浮浮沉沉 幻境逡巡 分不清伍尔夫与达洛卫的前世今生 就像分不清自己的现世浮生

  • 5 阅微草堂 2013-04-19 01:18:30

    其实书的序就是一篇写的不赖的意识流导引。读者的大脑和主人公的大脑进行无缝对接,我们透过主人公的眼睛再次看世界。我们被牵引和欺骗的和主人公一样的生活在书里的世界。。

  • 2 熊阿姨 2011-10-17 12:08:54

    幸好看过≪时时刻刻≫的电影才能容易理解一些,但也实在是…太天马行空了,放弃读意识流。

  • 4 Simonoth 2011-03-11 20:47:35

    好到我不敢继续看她的书了

  • 2 小米=qdmimi 2014-05-28 16:14:46

    多年后重看一遍,还是那么……呃……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 4 吕过- 2014-08-30 18:53:09

    不动声色的浓烈,看似不相干事物的联接却能给人以新的奇妙感受。影响最深刻的就是微风穿梭于枯树时发出的声响和路边乞讨的老妇那一段,伸手讨钱的举动却伴随着女性几百万年来的爱与恨。恰似音乐高潮过后的平淡,之后一段是另一个女人的沉思,而更早一些的披得路过他俩却于不经意间隐退了,把舞台让给了年轻夫妇,再往后顺理成章地引来了该死的 医生,以及吴尔夫对英国中产阶级的描画与讽刺。一切都行云流水,没有一丝雕琢造作的痕迹。也许等到彼得再次登上舞台,我们才从书里抬起头,说一句好久不见。

  • 3 梵 φαν 2019-04-30 22:22:01

    Woolf的文字太美了,惊叹。她是一个有自己宇宙观的作家。

  • 3 watson 2014-10-28 13:26:13

    真的要承认读这本书读的特别累,从写作手法上,因为没有读过太多这样的意识流作品,所以零散和拼接让思维总是会没有办法集中,但读过之后似乎这种作品是能在无声无息中穿透思想 让人感觉出主人公灵魂的韧性的,不管中间有多少看似随意的转折。达洛维夫人却无处不在,我读不懂她到底是清醒还是模糊,到底是想妥协还是要抗争..总之读罢词穷,我听得到我想说的话,但却表达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恐怕如同一个人说过的:多半可能还是自己思考的不够深刻吧。

  • 3 oxymoron 2016-04-04 20:37:17

    “同心靈相比 腦子有什麼用”

  • 2 解意 2017-01-14 11:08:29

    一个女人,一场宴会,伍尔夫对时间的解读和有技巧的修改增加了很多的阅读乐趣,而且她文笔是真的很棒

  • 1 夏易安 2011-07-27 13:16:03

    伍尔夫的家世、相貌、才情和她最终的自杀注定了其一生的传奇。如今看来,人们对其人的兴趣已多过了其作品,在八卦当道的今天也自有其道理。我不大看好意识流这种小说类型,但我看好这种写法在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合理运用,想来会有出神入化的效果。而伍尔夫,作为开创意识流写法的先驱,自然应该被文学史铭记。但若是你一点都不喜欢读这本小说,也不要因此而妄自菲薄,因为你会找到不少读得不耐烦的同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