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对22页“物化”的探讨

王二 2015-02-07 04:47:59

物化一般指objectization,也可以指reification,在批判理论里指的是人失去主体性而被商品化(物化的一种),或社会关系被表达为商品交换关系。但本书却将其定义为“将人类创造的事物看作有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我可以理解这一定义在“人的造物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意义上是一种“物化”,但其认为它们有独立意识和力量这一点,则与我所理解的“失去主体性”的含义是相反的——物怎么可能有主体性呢?求解惑。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北方的风暴
    2015-12-13 15:20:20 北方的风暴

    物化是人类创造物被人类认为有主体性了,这样结果是,物好像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而人反而像成为了它们的附庸,那当然是人失去主体性了。书里指出国家都是人造物,所以,当你认为国家有主体性,还不停颁布政策,而自己是国家附庸,那你当然不明白中南海几大黑帮执手画家,把你当猴耍了。。

    赞(2)
    >
北方的风暴
2015-12-13 15:20:20 北方的风暴

物化是人类创造物被人类认为有主体性了,这样结果是,物好像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而人反而像成为了它们的附庸,那当然是人失去主体性了。书里指出国家都是人造物,所以,当你认为国家有主体性,还不停颁布政策,而自己是国家附庸,那你当然不明白中南海几大黑帮执手画家,把你当猴耍了。。

赞(2)
>
王二
2015-12-13 16:00:57 王二 (好不容易活了下来。)

那应该叫物的人化吧。

赞
>

> 我来回应

> 去生活的暗面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请问大家怎么可以打开(老猫儿的顽皮生)

大家可以来谈论谈论每章最后的“三思而行”的所得么?(Louise)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