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叠书记I (小欢欢)
- 艺文志 (苏门答腊)
- 1968书单 (1968书吧)
- 2009.05.04-05.11-05.25-05.29扫书 (小欢欢)
- to buy (corbell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记忆深处的“老人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早 2010-10-25 09:24:33
101025 写得差了点儿,权当认识几个原本不认识的人外加看看海报了...好在是地坛书展半价入的。
0 有用 沐西西 2012-09-20 13:52:53
大概那个时代的人看起来会更有感触吧。台上戏仍在,物似人非……文革的那些太让人唏嘘了。文笔很有那个时代的特征,描述起来有点大和空,个性不突出,记得的都是跟作者家相关的小事
0 有用 鸿凌紫冥 2013-06-07 14:34:57
不知哪个书单上见过,买回来的,颇为失望,非常特别的群体,却被非常一般的文笔记叙得枯燥干瘪,略显失望...
0 有用 加可木南 2012-08-16 20:30:40
【在 @雨枫书馆 翻书169】记得 @左象彭彭 曾经推荐过这本书。这两天几乎一气读完。本书最后一句:“我在想,他(英若诚)的一生其实并不只是活跃在可以看到的这个舞台上,他的一生比他扮演过的任何一个角色都更精彩,但是又有谁能把一个真实的英若诚告诉给大家呢!”
0 有用 勒根丁 2010-01-02 14:45:53
文字很平实,但后面的几篇私有重复之感
0 有用 大心 2023-02-24 20:53:47 北京
“要爱你心中的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精彩来自于那些闪耀着光芒的人物。身为人艺之友我很骄傲。
0 有用 小二 2022-08-12 19:21:18
22.63。
0 有用 喵呜 2022-06-19 21:49:45
记忆本身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当个人化的记忆要公之于众,尤其这记忆涉及到对一代话剧演员的评价并尝试对他们进行再现时,私人化的记忆因为面向大众难免会发生变化。个人觉得两代人的视角叙述非常有趣,但感觉两代人叙述的重合稍稍过多,视角差异的优势没有完全凸显。 不能否认的是这仍是一本让我这种话剧门外汉了解话剧了解北京人艺的一本佳作,对我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对曹禺与其《雷雨》有了更多更深的体悟。
0 有用 方明媚进城求学 2019-02-08 11:07:40
生活中的人是最可爱的!
0 有用 oldcheetah 2015-04-09 09:43:13
没看过人艺现场太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