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士兵 短评

热门 最新
  • 93 河南 2011-11-18 11:13:21

    一直不解为何老百姓中有很多军事迷。肉鼠其爱猫的功业乎? 统治阶层子弟迷它,倒是可理解:“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嘛,老虎吃人之权,全靠尖牙利爪天赋兽权嘛。

  • 84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5-10-19 08:33:23

    此回忆录文笔不输于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下面有个读者的点评,说看战争文学他和他儿子有代沟,他那代人喜欢战争场面宏大叙事他儿子更喜欢小人物的私人回忆,他说这种代沟反而让他看到未来的希望。

  • 29 novich 2010-04-02 22:31:02

    感觉上应该是一部伪装成回忆录的小说,但够震撼,有点像《西线无战事》,无法相信有人能在七重地狱劫中完好幸存,最后还能享受家门口的青草芳香。猜测是多人的回忆的集成和加工。

  • 21 深溪虎 2015-12-31 11:30:17

    一个普通士兵眼中的二战,不同于那些演播室里的高谈阔论,也不同于那些千里之外的挥斥方遒,是扎扎实实的血肉与钢铁的碰撞,是无比残酷而又真实的现场还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无与伦比的代入感。

  • 21 東郷柏 2017-10-23 09:17:42

    当你为生活遇上的困难所苦恼时 请你回想起这些在东线地狱里与恶鬼战斗的德军士兵 你便会知道 那些所谓生活带来的烦恼都是不值一提的;战争年代下战壕中的袍泽之情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令人动容的;“普鲁士就在我们身后 我们必须在这阻止它们前进!”—历史终会给这群伟大的战士一个公正的评价 愿瓦尔哈拉的英灵保佑曾为那片土地浴血奋战过的战士 向所有老兵致敬!

  • 6 安德烈大叔 2019-11-02 20:32:56

    一名二战东线德军士兵的战争记忆,不是战史,而是战争中个体的生存史。语言朴素平实,内容触目惊心,从斯大林格勒到明斯克再到库尔斯克会战,这名普通士兵几乎完整的经历了东线的炼狱,从人变成“非人”。历史由胜利者所书,东线历史在西方史学中的关注度一直远不如西线,而作为战败国最普通个体视角记录更是少之甚少,所以这部回忆录显得弥足珍贵。宏大的历史只有细化到个体生活后才能体现出其现实的一面,战争的痛苦不分语言和国界,所以无论谁赢得战争,最受伤害的都是人类心灵自身。回忆录的作者能在西线被俘虏很幸运,如在完全被仇恨吞噬的东线被俘,八成是不会有这部回忆录了。很反感当下的舆论氛围,不把战争符号化消解、不轻易言战,应是理智公民的基本良知。

  • 7 小熊饼干蹦蹦跳 2018-05-30 14:49:56

    那些充满了怨恨的人们将不会饶恕我的经历,他们只是将我的过去看做是一种愚蠢或是一些必须被迫究的错误。而其他的人则有一天会懂得:在战争里,双方的士兵都是能够遵从同样的美德或生活的原则的,战争的痛苦是不分语言和国界的。

  • 5 幽篁 2013-01-04 16:22:00

    写得非常精彩

  • 3 奥德赛的暗流 2011-11-02 22:53:51

    那些经历过真正残酷战争的人,再不会为生活中微小的不如意而抱怨连连,这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教益。但它的价值远不止如此。

  • 3 Mephistopheles 2013-08-27 18:26:00

    美迈尔战役那段写得真不错。

  • 5 Tingalein 2014-12-12 11:07:54

    不想再说什么了,一切语言都是那么苍白无力。看的两部士兵回忆录都是最后在西线被俘,不知道有没有最后在东线被俘的回忆录,大概会更恐怖。PS:看完东线故事每次再路过我们旁边俄语系的地盘都[拜拜]

  • 4 言丫头 2013-08-18 12:57:41

    看完之后一直在考虑,这本书算是完全的记实还是有小说的成份,作者那些言之切切的长官的演讲词与场景是如何记录得如此清晰的。虽然第一人称的描述易有代入感,但是却一直是旁观者,估计是笔力问题。二战历史不熟加之心太硬对书中战争场面没有震撼感。

  • 3 艾倫 2015-11-03 08:17:24

    二战的硝烟直到现在依旧没有散去,周围的同龄荷兰朋友们也曾经向我吐露过对德国人的憎恨,也不愿将德语作为第二语言。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战争的冷酷和血腥透过笔墨依然清晰宏大地展现眼前,要不是每次在与死神擦身而过时受到上帝垂青也就没有此书诞生,差一次都不行

  • 4 一个劳动人民 2013-08-06 02:59:08

    战争的残酷恐怕只有亲历者才明白

  • 2 浩浩洪流 2011-01-02 03:17:13

    暑假看了一半,后面与真实历史冲突较大应该是虚构,看不下去。作者不愧是法裔,打得一手臭仗扭脸就满嘴跑火车

  • 3 猫熊不要黑眼圈 2010-10-21 17:30:35

    闪电战遇到寒冬和烂泥就不灵了...P196 当这些威胁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感到了一种完全的解脱和放松。至少我知道了那些让我们恐惧的东西是什么了。如果这种危险是不可抗拒的,那至少面对危险的人可以知道一切将很快结束。但是,如果一个危险没完没了地延续着,那就会让人受不了了。在那种时候,嚎啕大哭也不会让人释然的。就如同在别尔戈罗德的连续几天没完没了的炮击一样,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最终只会崩溃和疯狂,恐慌和哭泣只是这种崩溃的开始。最后,那个人会不可遏制地呕吐并倒下,整个人的身心都被撕碎并呆滞地等待着死亡。

  • 3 流沙陷 2011-05-30 17:31:02

    虽是战争回忆录的译作,但尺度并不很紧,战争反人类的血腥及摧毁一切的属性都可领略一二。能活下来,真tmd不容易。前苏联的数量及物资供应优势太可怖了-----如早期冲锋时的人海战术令人心惊,坦克及飞机的制造原则也是不求高端唯以数量结实耐用为首务,还有大炮的饱和度轰炸----炸到最后还不只剩骨头渣了,八千万打两个亿还一心两用,元首,你下的一盘好棋啊

  • 3 鎮長 2020-10-10 09:04:52

    作者在書中說的一段話讓人感觸很深,他說,坐在書桌前喝著咖啡,閱讀著軍事讀物的人,是沒資格評論戰爭的,他們永遠不可能真正感受到那種殘酷的面貌。近年來,依靠著科技特效,許多反戰影視讓身處和平時代的人們多少能感知到戰爭的殘酷性。 但這還不夠的。在蘇德戰線上,那邊的交戰雙方完全退化到前工業時代的野蠻層次,無視日內瓦公約的各種殺戮,在作者筆下細膩詳實的描述使人讀起來毛骨悚然,心中又萬分沉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當作者跟他的戰友撤退到了西線被盟軍俘虜後,英、美士兵本想故意降低待遇水平來加以羞辱,誰知道這些跟他們所遭受過的經歷比起來還是「幸福」太多,不但不以為意,還樂在其中,讓這些盟軍大兵百思不得其解。從戰爭地獄走一遭,和平世間的所有事都是天堂了。2020年是個不平凡的一年。但願人們不會忘記75年前的教訓。

  • 3 δ 2012-07-31 21:13:12

    为什么最后没找葆拉 为什么当时为了自己的生存丢下了好友霍尔斯 书不错 但是结局难道就是这样抛弃自己的爱人与朋友 因为是德国人?不好

  • 2 等待戈多 2021-01-03 02:08:21

    看过最优秀的二战小说,容量极大。画面感强过绝大多数讲二战的战争电影。用一个晚上看完,躺在床上脑子里全都是书里出现的人鲜活的样子……后劲太大,好想流泪。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