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快乐、悲伤和感受着的脑
译者: 孙延军
出版年: 2009-1
页数: 240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4138903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快乐、悲伤和感受着的脑
译者: 孙延军
出版年: 2009-1
页数: 240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4138903
内容简介 · · · · · ·
快乐、悲伤、嫉妒和敬畏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他们通常被认为是过于私密以至于科学不能对之有所解释;同时也被认定为,对我们理解认知活动并非不可或缺,而被忽略。但斯宾诺莎和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此并不认同。在本书中,达马西奥作为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院就领域 的领袖运用他创造性的科学探索以及他与神经病患者接触所获得的经验,验证了人类得以生存并能够创造最伟大的精神产品的情绪和感受的基础。
《寻找斯宾诺莎》是对一位思想家的重新发现,斯宾诺莎的工作预示了现代神经科学,这不仅表现于他对情绪和感受的研究,而且体现在他对分裂身心关系观点的拒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我们领会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何以在此。
寻找斯宾诺莎的创作者
· · · · · ·
-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安东尼奥·R.达马西奥,美国南加州大学戴维·多恩西弗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脑和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索尔可研究院及衣阿华大学兼职教授。作为当今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领袖,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曾获得多项荣誉(其中几项与同为神经科学家和神经病学家的妻子汉娜·达马西奥共同获得),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感受发生的一切》、《寻找斯宾诺莎》备受赞誉,成为世界各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必读书目。
目录 · · · · · ·
1 走进感受
走进感受
海牙
寻找斯宾诺莎
当心
在帕维利尼斯哥拉希特
2 欲望和情绪
相信莎士比亚
情绪先于感受
最底层的分支
中层的分支
紧接着的上层分支
趋近顶端但未达终极的分支
嵌套原则
与情绪相关的反应:从简单的体内平衡调节到情绪本身
低等生物的情绪
情绪本身
一种定义形式的假设
情绪的脑机制
情绪的激发和执行
突如其来
脑干开关
突如其来的欢笑
欢笑和更多的哭泣
从活动的身体到心灵
3 感受
什么是感受
感受是否仅限于对身体状态的知觉?
感受是交互作用的知觉
交织着欲望的记忆:一段插述
脑中的感受:新的证据
对相关证据的评论
更多的支持性证据
感受的基础
谁能有感受?
身体状态与身体映射
实际的身体状态和模拟的身体状态
先天痛觉丧失
共情
对身体的幻觉
感受的化学成分
药物引起的诸种快感
走进反对者
更多的反对者
4 感受之后
5 身体、脑和心灵
6 拜访斯宾诺莎
7谁在那儿?
附录一
附录二
注释
词汇表
致谢
索引
· · · · · · (收起)
走进感受
海牙
寻找斯宾诺莎
当心
在帕维利尼斯哥拉希特
2 欲望和情绪
相信莎士比亚
情绪先于感受
最底层的分支
中层的分支
紧接着的上层分支
趋近顶端但未达终极的分支
嵌套原则
与情绪相关的反应:从简单的体内平衡调节到情绪本身
低等生物的情绪
情绪本身
一种定义形式的假设
情绪的脑机制
情绪的激发和执行
突如其来
脑干开关
突如其来的欢笑
欢笑和更多的哭泣
从活动的身体到心灵
3 感受
什么是感受
感受是否仅限于对身体状态的知觉?
感受是交互作用的知觉
交织着欲望的记忆:一段插述
脑中的感受:新的证据
对相关证据的评论
更多的支持性证据
感受的基础
谁能有感受?
身体状态与身体映射
实际的身体状态和模拟的身体状态
先天痛觉丧失
共情
对身体的幻觉
感受的化学成分
药物引起的诸种快感
走进反对者
更多的反对者
4 感受之后
5 身体、脑和心灵
6 拜访斯宾诺莎
7谁在那儿?
附录一
附录二
注释
词汇表
致谢
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情绪本身、欲望和简单的调节反应都是在(通过进化形成的,用以帮助管理身体的)天赋智慧的脑的指引下的身体剧场中出现的。斯宾诺莎直觉地认识到天赋的神经生物学意义上的智慧的存在,而且他还在对努力的陈述中概述了此直觉。他认为,作为一种必需,所有生存着的有机体都努力维持其存在但却没有承担此工作的自觉意识;而且作为个体,它们也没有决定对此承担任何任务。简言之,它们不知道自己正试图解决问题。当这种自然智慧的结果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皮层和皮层下区域被映射回来的时候,结果就产生了感受-我们心灵的基本组成部分。最终就像我们将看到的,感受指引个体努力地自我保存,并协助个体选择以何种方式进行自我保存。感受为有意地控制自动化情绪的某种方式打开了一扇大门。 进化似乎整合了情绪和感受不同时期的脑机制。首先出现的是针对一个客体对象或事件产生反应的机制,指向的是客体对象或环境-这就是情绪的机制。其次出现的是产生脑映射的机制,以及随之而来的为了反应和有机体的最终状态的心理表象、观念的机制-这就是感受的机制。 第一个装置-情绪,使得有机体能有效但不是创造性地对一系列对生命有利或产生威胁地情境-"对生命好"或"对生命坏"的情境-作出反应,而相应的"对生命好"或"对生命坏"的结果也就出现了。第二个装置-感受,为好或坏的情境引入了一个心理警戒,还通过持续地影响注意和记忆延长了情绪的影响,这在动物和人类中都会发生。最后,通过对过去记忆、想象和推理的富有成效的整合,感受导致了预测的出现,并产生新颖的、非定势的反应的可能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1页 -
因为人类的成功或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众和公共机构如何对公众生活进行管理,这具体表现在那些有关人类的原则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已经修正的观点。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情绪和感受,是解开能够减少人的忧伤、提高人类幸福的原则和政策法规的钥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寻找斯宾诺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寻找斯宾诺莎"的人也喜欢 · · · · · ·
寻找斯宾诺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英文原版于2003年 | 来自喵呜 | 2 回应 | 2015-03-30 16:41:2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Harvest (2003)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22)6.6分 99人读过
-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3)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Vintage (200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MIT】麻省理工--脑与认知科学--阅读书目 (Shawn™)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以心理探寻为核心 (laoshan)
- 推荐好书 (刘建鸿)
- 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演化生物学 (林村河畔)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寻找斯宾诺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蝉 2013-11-28 22:22:08
: Q189/3371
1 有用 tintin-1111 2011-06-15 20:04:58
看了,记得的都是斯宾诺莎的生平
0 有用 大甜甜~~ 2013-10-03 20:25:06
第一次读这种科学主义的心理学著作,很受益。情绪原来是如此一种原始而基本的人类反应,难怪有些人常常可以形容为“情绪动物”。大脑,果然是上帝造出来的最精密的仪器。
1 有用 灰寰 2013-02-07 13:46:48
其实我不懂为什么作者要用当代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为四百年前的哲学家书写,在我看来这就像用流感病毒研究论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样。撇开这个不谈,作者强调感受的重要意义,强调脑对身体的映射的意义,还是很有洞见和理论高度的。
0 有用 岂能无怪哉 2015-03-31 14:52:22
半科普 半哲普 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