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弗兰克耗25年之功,撰写了恢宏壮阔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这部厚达2500页的五卷本被玛丽·彼得鲁塞维茨缩编成现在这个更具普及意义的精华本。精华本“精”字当头,即去粗取精,提炼萃取了这部巨著的核心,编纂更为精致,直入主题,字字珠玑。相比体量巨大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来说,本书这个缩编后的简练版本可以说是专门为大众读者提供的。
本书面市后得到了不少读者朋友的关注,其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便是:“精华本和五卷本的陀氏传记差别在哪儿?是如何缩编的,删去的主要是哪些内容?作者本人对这个版本的认可程度怎样?”
此部陀氏传记单卷精华本是作者弗兰克·约瑟夫邀请作家、编辑玛丽·彼得鲁塞维茨编写的,两人就书稿编写做了深入的修改、缩编探讨和合作,使得“缩编本能代表对五卷本原著的最佳和最流畅的改编”。书中“致谢”和“编后记”中详细说明了缩编的指导原则和情况,供大家参考。
致 谢
我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的最后一卷问世(2002年)几年后,我开始考虑尝试效仿莱昂·埃德尔(Leon Edel)对他的五卷本亨利·詹姆斯传记的做法。他由多卷作品缩编成的单卷本广受赞誉,读者众多;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建议,如果处理得当地把我的五卷本压缩为一卷,可能同样会受到欢迎。起先我有点不乐意这样做。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篇幅是把他的生平和作品放在比前人所尝试的大得多的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背景下的结果,我不希望失去这个背景所提供的新的洞察(我很高兴看到这一点得到了广泛认可)。此外,我的书中包含了对他的文学和时评的独立分析,我希望尽可能完整保留。一边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问题,一边是作为整体的俄国文化的问题,以及一直困扰西方人的关于生命意义的宗教形而上学的“该死问题”,我在传记中试图阐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两者的独特融合。因此,我对单卷本计划犹豫不决;不过,在得到原来的多卷本将继续出版的保证,从而让想要获得更大视野的新读者们很容易买到后,我打消了顾虑。
就这样,我决定寻找一位编辑来承担编写单卷本书稿这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最终的人选是玛丽·彼得鲁塞维茨(Mary Petrusewicz),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作家和编辑,拥有俄语文学博士头衔,在斯坦福大学为本科生和继续教育学生讲授人文课程(包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课)。经过最初的磋商,以确定我认为哪些内容必不可少后,她开始了堪称典范的编辑工作,历时两年完成。然后,我审阅了书稿,作为作者做了关键的添加、调整和文字修改,确保缩编本能代表对五卷本原著的最佳和最流畅的改编。她本人在《编后记》中描绘了她的出色工作的指导原则,就像读者将会看到的,她专注于在我看来至关重要的东西——按照她的说法就是展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字的全部力量”。
约瑟夫·弗兰克
编后记
当约瑟夫·弗兰克询问我是否愿意把他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5卷本巨著缩编成单卷本时,我兴奋不已。当我重读了那些书,试图制定某些编辑原则时,我发现书中对丰富细节(传记、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的使用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即以展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字的全部力量为意图。然后,他在独立的各章中分别将所有的短篇和长篇小说作为文学文本进行了分析。弗兰克没有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当作进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和时代的窗口;恰恰相反,在此过程中,他所做的文学批评让读者对小说有了尽可能强烈和清晰的印象。
我的工作宗旨是保持约瑟夫·弗兰克建立的这种传记、文学批评和思想史的精彩平衡,并延续如此契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的“小说式”叙事风格。挑战在于,这样做的同时需要删减原著近2/3的材料。因此,我仔细地进行了多轮编辑,每次都删去和归纳更多内容,为了叙事的紧凑而重组或重写了某些段落。我经常把原著中的两章、三章甚至四章合并成一章。对于重要的长篇小说,我像原著那样用独立的一章或数章来分析文本,尽管做了必要的压缩。不过,对于某些早期的次要作品,我不得不把弗兰克的文本分析穿插进叙事,为此我删去了许多情节梗概,而是专注于作品的关键思想,以及它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作家的成长和他的最伟大长篇小说中的重要主题的发展有何意义。尽管做了删减,原著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得以保留。
我要把最诚挚的感谢送给这些人:罗宾·福伊尔·米勒对照原著审读了缩编本的初稿,并建议恢复部分删去的文字;约瑟夫·弗兰克在缩编工作的最后阶段细致审阅了文稿;汉娜·温纳尔斯基最早提出单卷本的想法,并提供了慷慨而坚定的帮助。
【注】编者玛丽·彼得鲁塞维茨是独立学者、作家和译者,在斯坦福大学教授俄国文学和历史。
最赞回应
第四卷已译完。如无特殊情况及不可抗拒力,争取在陀翁诞辰二百周年之际将五卷译完出齐。
本来看的是广师大的5卷本,但是只出到第三卷。又想看第四卷的内容又不想错过完整的文字,纠结中。
第四卷已译完。如无特殊情况及不可抗拒力,争取在陀翁诞辰二百周年之际将五卷译完出齐。
真的吗!期待!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