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围 短评

热门
  • 786 陆钓雪de飘飘 2019-07-22 13:30:57

    偏偏靖康之耻将宋徽宗的宫廷彻底打开,金人在收集皇帝的妃嫔时一丝不苟,加上又有一个执行力强大的开封府做后盾,将皇帝的后宫硬生生做成了标本展现在后人的面前。我们这才知道,原来每一个女人都是有名字的,比如,宋徽宗除了五个后妃之外,还有嫔三十一人,分别叫金弄玉、陈娇子、月里嫦娥、申观音、金秋月、朱素辉、左宝琴、新刘娘、李珠媛、萧金奴、席珠珠、朱桂林、曹柔、周镜秋、徐散花、林月姊、王月宫、阎宝瑟、任金奴、林菱香、余羞花、王三宝奴、郑媚娘、蒋敬身、陆娇奴、毛朱英、黄宝琴、陈大和、秦怀珊、奚巧芳和江南春。此外还有四十一位宠婢、六十七位婢,细心的开封府将她们的名字一一登记在案。这些千娇百媚的名字对应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平常,她们都被淹没在庞大的集权帝国机器之中,不配有名字。金军的入侵反却让她们留下了记号。

  • 287 杜君立 2019-07-06 22:31:08

    在中国历史上,靖康之乱与安史之乱都是极其令人惊骇的历史事件,从盛世到亡国,时局说翻脸就翻脸。靖康事件曾有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如此真实复盘历史的写作还是第一次。记者写历史,让历史更真实。

  • 249 文刀健次郎 2019-07-17 13:31:47

    “画外音”一节印象深刻,继承了郭建龙一贯的笔法,中国历史始终在一个巨型的钟摆中震荡。在钟摆的一端,是“忠君爱国” 式的教导,并将爱国扭曲成对权力的无限服从,不准反抗,人民全都浑浑噩噩地活在蝇营狗苟之中。这时,皇帝的权威是无限的,不容怀疑的。可是一旦皇权倒台了,人民立刻就变成了最恶毒的诅咒者,恨不能对以前的权力进行无休无止的侮辱与谩骂,如果有可能,甚至不惜直接动手将前皇室撕成碎片,这就到了钟摆的另一端。皇帝大都也知道自己享受的无限服从,不是来自于爱戴,而是来自于武力,因此在任上时会想尽一切办法将社会牢牢控制,试图让人们明白不忠诚的下场,用暴力的方法来维持社会的刚性稳定,将脆断的那一天尽量往后延。

  • 192 多搁辣椒少放盐 2019-09-01 16:15:32

    读了一半,没有坚持下去,卖给多抓鱼了。对这段历史所知甚少的人可以一读。整本书就是把史料组织了一遍,属于《明朝那些事》一类普及性读物,但讲故事的能力真的不敢恭维。作者的其他书不会再入手了。

  • 93 MrSolo 2019-08-07 23:01:30

    史料堆砌。稍微繁琐。絮絮叨叨。啰哩啰嗦。

  • 57 丧心病狂刘老湿 2019-07-19 18:24:54

    史料的简单翻译堆砌,作者显然对学界观点不太熟悉,不太能把握住靖康之变的关键之处。细节问题也较多,不过在时间线梳理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

  • 42 Jevin 2019-08-19 23:24:06

    流水账的叙述看得有点累,通篇下来还是把“靖康之耻”的锅全数甩给了徽宗和钦宗,而对北宋官僚政治形成的根本问题没有涉猎太多,读到后面反而有些无味。

  • 41 绿箭lv 2019-09-20 14:44:32

    作者的文字素养实在不足,内容上大体是对史料的干瘪翻译,几乎毫无人物塑造可言,事件的叙述也过于流水账,一个一个人名蹦出来,只知道做了什么,但是毫无辨识度。 这么好的一个题材,竟然写的那么无聊。为数不多的亮点可能就只在于装帧了,摆在书架里还是挺显眼的。

  • 30 锦翼 2019-07-20 13:10:27

    先读了百姓真的在乎帝王吗这一章,原来老百姓是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看赵官家倒霉的,还有汴京城被包围那一刻,开封府想着法的掠夺民财,官员们为了将宋徽宗送出去,不惜行骗。这可真是考验人性的一幕。还有张邦昌,这个评书里的奸人,原来是这样的末世缝补匠,他以一人之力保住了不被屠城,却因为被迫当了个皇帝,落下千古骂名。

  • 37 東郷柏 2019-07-25 12:01:09

    我最早了解宋史是以小学玩西山居的剑侠情缘系列为契机的 那也是自己最早自主地燃烧起民族主义怒火的时候 直到现在那股影响依然存在 只不过变化的是对金人/入侵者的憎恨转移到了腐朽无能的统治阶级身上 正是它们的软弱无能费拉不堪的政治统治让无辜百姓惨遭金人铁蹄蹂躏 民族国家遭受如此难忘之耻 每次想起都令我这个伪民族主义者捶胸顿足 而1126并非屈辱的终点 1644年的悲剧重演让我明白一个民族/国家要立于世界 必须让民众培养起坚定的公民责任感 而非专制下的吃瓜弱民/暴民 以及坚不可摧的尚武精神以威慑周边 愿1126的悲剧性耻辱不要再次在这片土地上演 这是我对这个民族 国家唯一最后的期望

  • 29 下来打牌 2019-12-22 00:42:34

    本来算得上是一本趣味性尚可的通俗读物,却偏要包装成严肃史著,断章摘句于正史野史,糅进自身想象的叙事之中,于是就变成了有板有眼的信口雌黄。

  • 25 飞翔之鸟 2020-03-15 22:10:56

    有些失望的作品:1,可能是作者为了严谨,罗列了大量的流水账般的史实,阅读体验实在不友好。2,靖康之变是个结果,作者罗列了很多人,很多事,但并没有自己独到的观点——或者说独家观点也没有看到。3,历史随笔很重要的是,作者要有自己的历史观,这部作品中没有看到作者的历史观,或者说隐藏的太深了,我根本没有发现。4,纯属个人偏好:实在不喜欢没有判断,没有感情的流水账,我喜欢有态度,甚至有偏好的记叙。因为历史其实都是人心偏好罗列的观点。

  • 35 回顾一夜星光 2019-08-17 00:32:03

    没有预想的好,但是此书优点和不足同样显眼。先说优点,看得出来作者还是下了极大功夫的,对两宋之际的史料以及宋人的笔记进行了细致的搜集,基本做到了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对靖康之变的前因后果有一个较为通晓的描写,对于没有时间以及耐心去读浩如烟海的史料的人们,此书是很好的普及读物。再说不足,作者毕竟不是历史科班出身,一些历史规范做的不是很好,再者作者与历史学界还是有些距离的,比如说,徽宗时期能说是盛世吗?这是值得商榷的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本文楔子《从盛世到灭亡只用了三年》过于夸大了,犯了记者的通病——用某种夸大的东西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再者行文稍显啰嗦,口语化严重,可适当减少。

  • 25 waters 2019-08-26 10:29:14

    感觉作者写得很仓促,通篇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不过看完之后对徽钦二帝儿戏般的外交印象深刻

  • 24 一大坨 2019-08-02 00:13:48

    想读金人角度记述。。。

  • 22 啦啦啦我 2019-08-19 20:03:14

    2019152:钱老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总结北宋就是在变法与和战的纠结中白白消耗了国力,最终灭亡。和平时期大声叫嚣着收复国土,可打了几场败仗就开始割地赔款叫爸爸;兵弱时签订合约渴求不劳而获,可稍稍抬头就撕毁合约独占功劳,王朝无能至此,覆灭在所难免。正所谓“危机和盛世,只差一步而已”。

  • 13 希夷子 2019-07-16 15:19:49

    时间空间范围和《金瓯缺》基本一致,资料梳理比较详细。比较有趣的是后世眼中靖康之变是不折不扣的痛史,但是南宋人民群众在通俗小说里还饶有兴致地更加夸张编派徽钦二帝及其家人,都接近猎奇的趣味了。

  • 10 韧勉 2019-07-17 21:51:42

    中国史各段断代史发展水平不均,重要历史事件相关可向大众普及历史的作品也有多寡之别。本书基于北宋灭亡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为蓝本,作者通读宋辽金史相关传世史料、地理志书以及《全宋笔记》等笔记著作,以通俗笔法概述战争对中国社会的破坏性反应,尤其是引发的财政失衡与社会崩溃。另外作者注意到宋代的国家外交逐渐摆脱汉唐以来中央帝国的心态,其外交事务呈现出近代化倾向,也是在作者自己的思考中,回应内藤湖南以来唐宋变革论中的“宋代近世说”的相关论调。作者论述中所涉及的史观、史论较为新潮,值得一观。

  • 13 瑞鶴 2019-07-23 09:12:00

    感谢天地出版社赠书,对这段中国历史上很重要但又被后人以简单敷衍方式曲解的历史而言,这本书做到了忠实且冷静地复原。

  • 11 月亮照在六便士 2019-08-31 15:04:32

    通俗话把事情说了一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