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近代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彭柬之 2019-09-09 15:51:03

    这不是光启文库里那本吗?又单独拎出来卖一遍?罗教授这是怎么了?被出版社绑架了?

  • 7 三首塔 2019-10-31 16:36:53

    今年1月不是刚出版吗?为何又来了一版?其实内容不错,但排列组合、一鱼多吃实在让人反感

  • 0 朱颐钊 2022-06-02 15:36:59

    杂文结集,聊备一观。

  • 0 飘来飘去 2022-06-21 15:05:15

    大国风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兴就能解决,我们不得不允许其间的断裂、纠缠、反复、抱怨、傲慢、排外、自贬等等,只有众声喧哗之后才能众星归位。其实全球化、世界主义不过是一种干涉政策的权力话语,大家还是各忙各的去吧,反正我只想当一个“大国寡民”,能有权利选择“老死不相往来”最好。

  • 0 金玉 2022-07-20 14:30:13

    罗老师随笔集,借用老人家“叩其两端”的讲法,本书引言部分贯通全文,“满汉中西新旧”六字贯穿近代史发展,结尾部分关于《大学的精神与定位》与当下“小镇做题家”的现象暗合。今日关于“大学生不读书”的贴子在豆瓣引起争议,诚如罗先生所言,在君子不器的精神下大学应当是“为社会供给学术”的机关,然这必然意味着这样的大学是“更具精英气味”的大学。科举被现代化教育体制替代后,寒门子弟上大学已经成为社会的伤疤,小镇做题家这个不怎么好听的“褒义词”才能大行其道,当然我是说寒门子弟便不读书,但文凭贬值和无序扩招带来的这种困境如何破局,研究生不读书的下一步是否是博士生贬值,值得深思……

  • 0 全都是风 2023-05-25 11:11:12 福建

    和王铭铭斗嘴太好笑了,两个人都好好笑。其他还有很多幽默之处,但都比不上这篇的棋逢对手哈哈哈!

  • 1 狂而无依 2023-03-26 12:49:02 北京

    最好的一篇就是序言

  • 0 mykite 2023-04-27 22:38:29 河北

    很别扭的读完了。一方面这是一本随笔集,不是一本学术著作,所以一些文章写的很散。但问题也出现了,这些文章大部分都发表在报纸上,如果都是这样的一种文风,确实很难说动人,这种文风太文艺和掉书袋了。另一方面,罗老师的历史观在这本书里是若隐若现的,是遮遮掩掩的。所以读起来很让人纠结,也很困惑。一个历史学者若是隐藏自己的史观,那还是不要写文章了,也不要做研究了。

  • 0 宁壹阁居士 2023-06-30 01:53:26 湖南

    立足于文化眼光,借助历史想象,观察中国的近代,述说一个大国如何从历史转身的随笔集。

  • 1 沈惟潜 2021-10-28 23:54:39

    其实还好吧……虽然文章水平比较参差,但基本能看出罗志田老师的理论框架,特别是他反复提及的胡适沈垚杨国强等人的观点,还是有启发的,虽说议论面有点窄就是了……

  • 1 njuyyg 2020-11-25 08:30:54

    论文集,多是旧文,不过值得读。文章很有洞见,关于重农抑商的传统,是重分配。关于天下与世界秩序的转换,从内务为主转向外务为主。

  • 0 缓之 2024-06-17 15:54:06 上海

    作者80、90年代之交便在美国拿硕、博学位,但在安身立命处,还是传统的中国人,其实很保守

  • 0 siren 2022-02-03 08:50:55

    重点讲中国的转型,从独立而处中心的天下转化为世界中一国的背景下,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如何继承发展的问题。确实中国的转型还在继续,我们的传统书籍和思想并未找到好的处理方式。当代,我们还有必要大规模阅读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吗?我们的立身准则究竟来自传统还是不中不西、一知半解的认识?或者,其实想要透彻弄明白类似问题的本来就是少数。人文学者的恋旧和感喟未必能得其他多数专业的同情。

  • 0 如果我有轻功 2023-12-21 22:41:24 北京

    21年wdcjty推荐的,终于快稀稀拉拉看完了。实在是历史苦手,当课外书看

  • 0 卢本W 2022-09-02 16:21:13 江西

    这能出版?

  • 0 2020-12-18 15:59:01

    就当做算是进攻罗志田老师学术体系的一个演习吧

  • 0 Hz道 2022-05-15 12:11:21

    旧文集。里面的观点颇具洞察力和远见性,但也囿于一些旧的理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