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 全部原文摘录
类似画家的瞥见,带有学者的犀利目光 20200324)与《另一个城市》相比,吴亮在本书中对城市是存有焦虑的,他试图揭露城市神话的本质,但这个本质就像是一个深渊让人越陷越深,此时,焦虑便不可避免。虽然我未能对吴亮80年代末所记录的城市产生清晰的记忆,但至少我觉得相比于现在的城市环境,90年代的城市仍然有着一定的活性,文化也更有吸引力。或许到了现在神话都被破解了,和别的国家的比较也变得十分方便,至少在... 类似画家的瞥见,带有学者的犀利目光 20200324)与《另一个城市》相比,吴亮在本书中对城市是存有焦虑的,他试图揭露城市神话的本质,但这个本质就像是一个深渊让人越陷越深,此时,焦虑便不可避免。虽然我未能对吴亮80年代末所记录的城市产生清晰的记忆,但至少我觉得相比于现在的城市环境,90年代的城市仍然有着一定的活性,文化也更有吸引力。或许到了现在神话都被破解了,和别的国家的比较也变得十分方便,至少在不那么可信的网络上是如此。反观如今的文字似乎也是充满着焦虑,且不再那么有力,就像是越来越规整和统一的城市那样,被抹除了太多的诗意、趣味和“错误”。 (展开)
> 更多书评 2篇
> 2人读过
> 21人想读
订阅关于城市笔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昭歌山 2018-10-03 21:26:17
类似画家的瞥见,带有学者的犀利目光 20200324)与《另一个城市》相比,吴亮在本书中对城市是存有焦虑的,他试图揭露城市神话的本质,但这个本质就像是一个深渊让人越陷越深,此时,焦虑便不可避免。虽然我未能对吴亮80年代末所记录的城市产生清晰的记忆,但至少我觉得相比于现在的城市环境,90年代的城市仍然有着一定的活性,文化也更有吸引力。或许到了现在神话都被破解了,和别的国家的比较也变得十分方便,至少在... 类似画家的瞥见,带有学者的犀利目光 20200324)与《另一个城市》相比,吴亮在本书中对城市是存有焦虑的,他试图揭露城市神话的本质,但这个本质就像是一个深渊让人越陷越深,此时,焦虑便不可避免。虽然我未能对吴亮80年代末所记录的城市产生清晰的记忆,但至少我觉得相比于现在的城市环境,90年代的城市仍然有着一定的活性,文化也更有吸引力。或许到了现在神话都被破解了,和别的国家的比较也变得十分方便,至少在不那么可信的网络上是如此。反观如今的文字似乎也是充满着焦虑,且不再那么有力,就像是越来越规整和统一的城市那样,被抹除了太多的诗意、趣味和“错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