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枝花的书评 (17)

冬妮娅 2019-08-19 01:10:00

寻找故乡和童年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应该是我小学背的最熟的诗词之一了吧,被书枝老师选做了这本书的书名,拿起来便觉得亲切。 收到书的那天天气特别晴朗,开心得把书放到窗前拍了几张照片,心想其实如果是雨天更配看到这本书吧。果然打开上篇就是“南方的雨...  (展开)
呦呦 2019-08-07 10:38:01

回首过去,放眼未来

作者是生于安徽南宁的乡下,而我是生于江苏苏北的乡下。虽然两个省有很多不同习俗,但是看这本《八九十枝花》,不用费劲的就能勾起很多童年的记忆。 离家仅隔五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因为工作,还有自己建立了家庭的缘故,基本上每年仅能够回去一次。用这每年两三天的时间,看看家...  (展开)
七喜宝宝 2019-08-20 13:48:38

江南风物志 野趣意盎然

江南,野趣,故乡,童年,草木,吃食。似乎每一个词语都有着天然撩拨人心的魅力。青年作家沈书枝的散文集《八九十枝花》,让这些撩人的元素,错落有机、自然天成地呈现于文本之中。《八九十枝花》中,对于故乡和过往的回忆,清清淡淡,娓娓道来,如同一丝丝点燃回忆的引线,温...  (展开)
沈筼筜 2019-08-03 16:47:00

叙不完的,是对故乡的情深

旧版的《八九十枝花》,是我最初看沈书枝的书。彼时还在一所高中复读学校,顶着再次高考的压力,偷偷抽出午休时间来看,让自己暂时抽离出那个被学业和竞争填满的环境,栖寄在熟悉亲切的乡村生活里。 从那以后,她出的每一本书,都会买来细看,默默的关注她在网上的动态。因为喜...  (展开)
明天可以退休吗 2020-08-16 16:44:56

对有些食物的情思,是长大了以后才有的

书的封面上说;“每一个离乡的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回故乡。” 虽说有点夸张了,但是同是安徽人,书中很多风土习俗还是很有共鸣的。 很多小细节,读起来会突然把你拉回到小时候。比如: 剥蚕豆时,会把里面的软壳从豆米上褪下来,软壳戴在手上像一枚戒指; 山芋梗子撕皮,做成耳...  (展开)
没用的阿吉 2020-01-05 19:35:20

漂亮,真他妈漂亮

如果让我写一本故乡的书,我是写不出沈书枝姐姐这样的水平。但我依然给书枝姐姐的书三颗星的评价,水平一般般,甚至比较水。9.1分的评分,说明多结交几个豆瓣网红朋友还是能变现的。(我可能嘴又贱又臭)。 选题比较讨喜。在这样一个城市化进程中,当大家都开始焦虑、抑郁的时...  (展开)
清粥🎐 2019-09-10 19:32:56

的的写天真

那喜悦甚是繁华 第二遍翻开此书的时候,方惊觉,浮躁的我啊,如今才收拾好心情。 初被此书吸引,是因为我也是一位南方姑娘,成长于山林乡野,自幼熟识自然方物,并从中获得不少乐趣,是为童年的记忆。而如今,来到北方的城市念书,再也没有被晨光唤醒、听鸟鸣划破俱寂、一群伙...  (展开)
宜轻晨 2019-09-09 15:23:31

过去时光中,有我们积攒下的小欢喜,和有着幸福味道的淡淡哀愁

林海音的《城南往事》在台湾连载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她的文章里看到了远在北方的家,虽然那些人的家不是在北京的南城,也不是在北京,但是在林海音的文字里能看到过去时光。那些留在记忆里中的故事,都慢慢的翻腾上来,这些故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微笑,每一句话,都在阅读中慢...  (展开)
YX 2019-07-31 14:59:44

南方人的《城门开》

沈书枝的文字温婉灵动,如同江南的水气氤氲着现代生活重压下的人心。她笔下的乡土是生长在现代都市的孩子鲜少见过的世界,从这本书里似乎找回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桃源。 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南方的雨写风土,下篇远近的人绘人情。 个人最喜欢《枇杷》、《阴雨的梅天》、《菱荡》...  (展开)
旧岛有月光 2020-08-16 18:18:37

如逢故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这本书的感觉和天耿耿欲明时那种充满希冀的心情很相似,又如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一般充满温柔的张力,这与《城南旧事》里那种懵懂的淡淡的哀愁不同,带着成熟之后温和的凝视、平静的守望。朱光潜先生在《情与辞》中写道: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句名言,“诗起于在沉静中回味过...  (展开)
奶黄夹心饼干_ 2020-02-03 14:24:31

少时年岁(简短书评)

初初看到这本书,是在学校的书店。而最初知道“沈书枝”这个名字,却是在我高中,那时候爱好看杂志,尤其喜爱文字优美的文章,或者是偏古风的文字,还因为这个名字太好听了,清淡温润如江南女子,不用特别用心就记住了。 这是我看的书枝的第一本书,是早些年随笔的一个汇集,在...  (展开)
shou ran 2020-01-02 20:43:13

江南的慢时光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字。童年背过的东西很久很久都不会忘,这十个字把这首诗标记做“童年好记必背”。并简单地,多读五个字,画布上就多出一幅图。这是我拿起这本书的原因。 腰封上写着“一部野趣盎然,风味无穷的江...  (展开)
多啦C梦 2019-12-01 20:26:58

故乡何在

坐在深棕色调的图书馆里读沈书枝的文字,眼前却尽是舒朗青翠之色。干净,雅致,字字脱胎于寻常的柴米油盐,花草鱼兽,却又字字脱俗于凡尘的喧扰和计较。带着烟火气儿的质朴,却没有市井气的逼仄。生活的体验和诗意的心灵在字里行间融合地恰到好处。 我曾经一度痴迷于大段说理的...  (展开)
冷色调 2019-10-10 08:22:57

回不去,自难忘

初读《八九十枝花》这本书是有些平淡的,渐渐的变适应了作者的文风,不再感觉是平淡,而是清新是淡雅是一种让人舒服,不做作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舒适又享受的感觉。 书主要写的是乡村童年的回忆,我是北方人,生活在城市,书中的很多内容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起初读时,是进...  (展开)
baby_OLllED 2019-10-07 15:35:51

无华似繁华——读沈书枝《八九十枝花》有感

最初看到《八九十枝花》的时候,没有料想到整本书的文字都是如此清雅宁静。好像是诗词歌赋的现代化表达,依然可以寻见旧时的拙朴意境,看得如今浮躁的人的心愣愣的。 很难想象沈书枝是一位八零后作家,当与她同龄的作者开始抛弃纯粹的写作,或是转向自媒体形式的表达和现身,她...  (展开)
樱雨嫣然 2019-09-09 20:17:53

《八九十枝花》书评

跟书枝认识有几年了。记得是从豆瓣网上认识的书枝,要了她的联系方式,当晚就兴奋地打了过去。后来书枝一再提起,那时候她在南京,刚从兰苑看完昆曲回来,心情不错,脚步踢踏,月影婆娑,正好可以哼唱几句。这时电话过来,是一个陌生人的声音,自我介绍是某某某。寒暄几句,我...  (展开)

订阅八九十枝花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