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和玛格丽特 短评

热门
  • 253 Andrew Zhi 2020-01-07 23:08:50

    本公民看得无话可说。

  • 179 大路 2019-11-12 21:18:18

    果麦带插画新版重读,仍然是特别喜欢的小说。不论如交响乐一样弘大辉煌渐进式的结构,幽默的叙述,还是如童话般浪漫的故事,总能让人找到一个切入点迅速进入这本小说。事实上,在布尔加科夫所处的那个高压的时代,写作这样一本书对作者来说并不利,等于被宣判了死刑,可是在四面都没有路如同孤岛的困境之下,创作这本书恰恰又成为布尔加科夫的拯救,让他得以完全回到自己的内心,找到这一样一块纯净与安全之地。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故事通过魔幻想象来达到讽喻现实的目的,它体现了作者不愿屈服于溃烂局势的一种孤勇,但又不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愤怒,而是用优雅高贵的方式去抗争。举世皆浊的时代与社会,拒绝相信真理的存在,虽生犹死。相信真理的存在,对真理抱有信念,勇敢追逐,虽死犹生。

  • 116 极地单子星 2019-10-26 19:03:33

    装帧和插图真好。双线叙事,宗教感浓重,极自由的写作,充盈着一种了无秩序的癫狂气息——“我被封杀的抒情”。

  • 84 马大象 2019-12-23 13:09:55

    【藏书阁打卡】用神仙(魔王撒旦)的恶作剧来嘲讽苏联社会的种种丑态,会带给读者十分兴奋痛快的阅读体验,但仅仅做到这一点,也不会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名作,此时,书里的另一条线,耶稣受难的故事,则把叙事增强到宗教哲学的讨论上。作者在两个时代里把几个简单的人物串联起来,从而让主题更加丰满。这是作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部作品,带着他对世间一切的态度,当然这不是一种哲理上的反思,故事中的神明,也都是从人性的角度展开对话。这样一本用魔幻现实的写法去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谬的作品,却要等到作者去世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出版,不过在某些国家,这样的作品可能永远也不会面世,文学作品的命运有时候真的难以预料啊!

  • 48 库洛里多 2019-10-22 16:00:10

    喜欢这样的故事,尤其是最近对小黑猫超爱!

  • 45 丁小麦 2020-07-02 19:45:42

    补充一点感想😢有一点失望,就觉得有点懵,文字密度比较低,讽刺得太直白,而且无非就是官员贪污包二奶这种事,当时可能很震撼,现在觉得司空见惯了。 我要拉踩了,这本真的比不过《百年孤独》,两种属于不同的魔幻现实主义,后者的魔幻是由于在落后地区,人们比较迷信导致的,于他们而言算得上是“现实”,比如村民托将死的阿玛兰妲给他们死去的亲人带话,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赋予了隐喻、象征含义。 但是这本里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为一种魔法,虽然也有象征含义,但是平淡很多,而且有了魔法的参与,就有点爽文的感觉了。不过布尔加科夫是挺惨的,他没有把斯大林骂得狗血淋头已经是他最后的温柔了。 还有这个封面,这个一脸猥琐的男人竟然是男主角!我还以为他是撒旦呢。

  • 37 乌鸦炸酱面 2020-02-15 22:03:27

    写出这种作品也算是此生无憾了吧,大闹天宫一场,然后一切的一切,终将归于安宁,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字面意义上的rest in peace。

  • 25 羅北山 2019-11-09 16:07:26

    感覺大師的形象好單薄⋯⋯

  • 23 邓安庆 2020-10-10 09:12:05

    这个版本实在太好了,封面、插图、内文用纸,以及护封背后的人物关系图,做得很用心。跟很多俄国文学作品不同的是,这部作品特别地好读。读此书,就像是进入一场狂欢节现场。布尔加科夫在汪洋恣肆的叙事欲望与精准理性的叙述控制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他写的虽是荒诞之事,但落实在文字上,却是细致、扎实的描写,人物、风景、动作、情感,都刻画得十分到位。而在结构上,是双线书写,但两条线并非是平行结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整本书会显得杂乱无章、头重脚轻,但作者却是收放自如。翻译非常加分!

  • 25 夜第七章 2020-04-27 19:25:15

    前后共选择了三个版本阅读,最早的徐昌翰版读着越来越像公案小说,遂放弃。还是喜欢更接近口语的高惠群版。读时不时会想到库斯图里卡的电影,虽说塔可夫斯基和波兰斯基都想把它改编成电影,但我认为最合适的应该是老库,他能拍出那种荒谬与癫狂,以及滋生在其中的高贵。群魔乱舞,纷纷杂杂,任何被压抑的时代总是会诞生魔幻现实,因而我似乎理解了为何在书中,撒旦并不作为善的对立面,它反而将大师、玛格丽特、诗人和本丢·彼拉诸人,多引导向自由与安宁。

  • 19 Slartibartfast 2020-02-01 10:55:52

    想用文学作品来逃避现实没想到读了一本讽刺现实的小说。小说想象奇特,最爱片段是玛格丽特在城市上空飞行,参加撒旦舞会。

  • 19 2020-11-13 16:05:37

    我个人好像很难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收获乐趣,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虽然朋友一直在旁边说有多棒多棒,“越往后越好看”,但一直到看完,我也没能感受到阅读乐趣。我所有的兴趣都集中在,这本书和看过的和印象中的所有俄国文学都不一样,虽然里面多次出现各位俄国大师的名字,但和他们的风格都完全不同,和当时的革命文学也没有关系。我的阅读感受好像就停在了这里。

  • 41 文德路文德斯 2021-01-03 11:30:05

    《撒旦爷微服私访莫C科儿》

  • 11 2021-08-31 12:41:00

    “我抗议!”别格莫特激动地高呼道,“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死的!”(p400) 绝作啊绝作!绝对伟大的作品!阅读过程相当愉悦而快速,一泻如虹,完美诠释了我心中最理想的恶魔天团:撒旦是一个优雅但是冷峻的伯爵,他身边那只调皮捣蛋、性格傲娇的黑猫别格莫特其实是一个清秀诱人的少年,戴着夹鼻眼镜、刻薄尖锐的贴身侍从科罗维约夫其实是一个悲哀的骑士,枪法极准、权当说客的阿扎泽洛其实是一个沙漠旱魃…玛格丽特和大师其实在现实中死去、在撒旦的宴会上重生,猩红里子白斗篷的总督本丢·彼拉多终于踏上月光获得救赎,而沸反盈天的莫斯科众生穷相毕露,最后的最后却只有催眠术来解释一切……

  • 12 卢西安 2020-12-02 09:41:40

    哇的确是果戈里式的也是库斯图里卡式的,已经感受到了令人脑充血的敲锣打鼓,好看。最震颤的是走上月光路的彼拉多啊,等到那句「没有死刑,是你的幻觉」oh…………ohhhhhhhh!

  • 9 不是堂吉诃德 2020-11-02 01:52:24

    好看!一读就停不下来。 但是客观来说,还是不及《百年孤独》,大师的形象单薄了些(可能不想自喻得太细节太明显?)。魔王撒旦一行人实在太强大了,甚至有点爽文的感觉,少了微妙的命运感和流逝感,但也因此多了潇洒恣肆的美。真是才华横溢啊,那么多条线交叉着一点都不混乱,还写得相当好看,五星!

  • 8 FZF 2020-11-03 00:06:37

    一个确信:彼方世界必定是一个loop。另外我觉得,爱就是你要选择与谁一起持真面目、驰飞马,飞到那间永恒的家屋,你要选谁与你共住,那便是你永恒的爱人。

  • 11 编辑部牛小姐 2020-02-12 08:16:20

    很神的一本书。四百多页,像在读一部超长的剧本,人物众多,场景很多,动作很多,对话很多。一开始叙事节奏缓慢,后面越来越快,密度越来越大。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故事,一个发生在当下,一个发生在久远之前,当下的故事很魔幻,久远得像发生在神话里的故事倒很现实。两个故事被现实中大师写的小说联系在一起,大师和很多人的命运被小说中写到的虚构人物——真实的撒旦真实地改变。书中有对苏联社会生活大量的讽刺性描写,很精彩,但这还是次要的,还是虚实结合彼此影响的结构最让人着迷。看的是果麦这版,但据说中央编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版本,有更详细的注释,书中有大量隐喻性的内容,该版的注释可帮助加深理解。

  • 10 tree 2019-10-22 10:55:24

    读下去,会发现这部小说的宏阔与博大,与我们当下人会遭受的是如此贴近。在现实的踽踽独行中,人遭受各种困境,无处发声,但在小说里,却可以把各种现实的,魔幻的尽情驰骋。布尔加科夫将玛格丽特以及大师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如此牵扯人心,忍不住想,在玛格丽特的翅膀中,有一个隐藏的布尔加科夫,与在现实中无处藏身的我们

  • 6 yaya 2019-12-22 23:36:59

    【藏书阁打卡2019-79】以前没怎么听说这本书,结果表示要参加阁里共读的时候,好几个朋友不约而同地强烈推荐,带着对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极大的期待就开始看了,结果,过了一大半才真的看的他们相遇相知的故事。我想我可能不会忘记,大师一边嫌弃玛格丽特手上的花太丑一边又觉得她是命中注定的那个,还有玛格丽特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大师的手稿的画面。这是一本很魔幻很梦幻的书,作者以耶稣和撒旦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的想象,到了故事最后,作者虚构出来一个大型派对,把当时的一些人事都拿出来讽刺了一番,着实好玩。目前手头在看《娜塔莎之舞》,很期待在那本书里再次看到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