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案与刑的书评 (26)

清代皇帝“慎重刑章”,刑事司法制度完备,为何荒唐奇案屡发?
晚清名臣张之洞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夸赞清朝的刑法制度:“我朝深仁厚泽固属美不胜书,然大要则有两事,一曰赋敛轻,一曰刑狱平。”就是说,清朝治理天下,仁慈宽厚、泽济苍生的好处太多了,数不过来;但做得最优秀的两件事,一是向百姓征税比较少,二是刑事司法制度比较完善,...
(展开)

以重大案件重述,展现清代刑罚与政治制度症结——郑小悠新书《清代的案与刑》访谈
在颇获好评的第一本书《年羹尧之死》问世一年多后,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就职于国家图书馆的郑小悠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清代的案与刑》。跟《年羹尧之死》类似,这仍然是一部建立在坚实学术训练基础之上的通俗史学作品。无论是关注清代重大刑事案件的主题,还是颇得《叫魂...
(展开)

《清代的案与刑》,好看的历史普及书
中国传统的官场网络很像堆的很高的积木,看上去十分牢固,但随便抽出其中一块,谁都不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震荡性后果。 人事即政治,这个舞台上无论大小角色都奋勇发挥着自己作用。但这出戏却远不像真正的戏曲舞台上“孤,孙锤儿”那么简单。故事的走向有时候的确出人意表,却在...
(展开)

也论审级制度与“权利用尽”
非常通俗的作品,前半部分的“案”多是从以前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的一个汇总,写作模式也是最常见的“开篇引入——案件详述——总结提要”,由于受众是报刊杂志的读者,所以内容基本化史实为故事,没有考据,缺少分析,最后的总结也是点到为止,满足一些听取奇闻轶事的癖好...
(展开)

《清代的案与刑》读书笔记
📚这本书讲了什么? 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半部分讲述了清代的几个著名案例。 下半部分讲清代的刑法体制。 🙋♀️谁适合读这本书? 本书偏向学术著作,读起来可能不会那么通俗有趣。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马亲王的《显微镜下的大明》:题材类似,也是见微知著,通过几个刑...
(展开)

冤狱起山阴:洪水过后的新进士之死
穷苦百姓,遭遇冤狱,或者讳盗诬良之境,又有几人能沉冤得雪?所以可恨的到底是这些贪官污吏还是制度本身呢? 甘肃自古贫瘠天下,看到此处,无不震惊。甘肃米案影响之大波及全国。难以想象当时甘肃百姓何以生活?叹叹叹!!! “按照清代的理想制度,依律是从县到刑部的法司官...
(展开)

可怜的百姓,强大的官僚,无奈的皇帝.
看了大部分,到后面基本无心再读. 也许是选择的案例问题,但如果不是通天大案,资料也不会那么详实,也没办法那么深刻. 但个个案件都是反转,反转,再反转。能够沉冤昭雪的有,也有无可奈何的。没法不去多想,没法不去想到整个国家历史中的种种. 对于皇帝,他更多是无可奈何. 能...
(展开)

无法避免的漩涡,改观的王朝
这本书中的案件大都案情并不复杂,也没有如悬疑小说中的诡计,参与判案的官员也并不昏庸,最多经手两个县官就能找到案件的真相,却因为第一位官员的不慎或者私心造成误判,又借助当时出发点极好的制度规定,能向上将一级一级更高层级的官员拖入维护错判的漩涡,直到雷霆震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