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笼记 短评

热门 最新
  • 25 刀叢中的小詩 2019-08-03 21:37:01

    杨典是一个怪人,琴棋诗书画都会,除了知道窦唯是他哥们,却又和其中的任何一个圈子不搭。他的怪,除了自身具有的一种疏离,也有刻意与人这一物种保持的一种距离。但于古人世界中,如鱼得水,偶尔幻出真形,偏偏朝一条幽深奇绝的路上走,不经意地暴露出几分恶趣味。其虽长居帝都,笔下却自带儿时山城的棱嶒,有时如七星岗月下闻鬼语,有时如千厮门夜半听人诀怪话。新书《鹅笼记》中多半小说皆源于此,其间隐隐,文字精省,有时让人想起鲁迅和废名。如果刨得更远一些,晋人志怪,唐人传奇,宋人笔记,皆可见其源薮有自。最后几篇,又有日人私小说的情致。寥寥读过,所谓炼字,其实还是炼神,以此为记。

  • 14 ly的读享生活 2019-08-14 17:19:00

    《鹅笼记》书名取自笔记典故,一解“寄身笼中”,亦作“吞吞吐吐”。庄子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杂说、札记、闲谈、稗闻,一切“残丛小语”皆归小说。小说比于小道,无关大略,关乎个人。这是《鹅笼记》的底蕴,间有博尔赫斯寓言体的影子。比喻,象征,互文,意象。纷呈迭出。最喜《灯火在柴门》,这世界纷纷扰扰,男人都在忙大事,身后灯火,有人等。篇名取诗句,知它由来,更恻然。次《折枝》,暴雨化形,志怪应逢鬼门开。次《武装割据时期的植物》,若王小波《黄金时代》,嘲谑讽世。再次《刹帝利》,女人说:“救我的恋人,或将我救出对恋人的思念,都算是一种救吧。”空空如也。杨典,当是前朝遗民,陶庵梦寻无处。

  • 10 boatcloud 2019-08-15 08:31:50

    读杨典的小说,觉得这个人太聪明了,琴棋书画不说,他要模仿任何人的写作,都几可乱真。但每一篇底色却总是他自己的,就是他在序言里说的那种“欲言又止的吞吞吐吐”,一种郁悒的不得志,胸中有丘壑,亦有块垒,不吐不快,吐尽也枉然。

  • 0 太常寺协律郎 2019-08-19 16:26:17

    《朱厌》《官鬼午火》等讽刺小文颇有意思,《无立足境》这种脑洞考据也还是保留了水准的,最不喜欢那些情情爱爱的,either老套,either俗气。但杨典简直像个聪明精怪,每一篇文章的风格都不一样啊,他是读了多少书

  • 1 夜的蘑菇🍄 2019-08-30 11:54:46

    杨典是文字的魔法师,是故事的幻术家,只有奇人才会擅长写奇事,一则则短篇引人入胜,真实与虚构的交错中,已然进入了他编织的幻境鹅笼,穿梭古今,看尽光怪陆离,道尽奇人私密,在“炼字”的自我修为之中,恍悟文字可如细雨,亦可如花精,说破了黛玉其实是“带欲”,也细丝剥茧了人性之奇欲,犹如蟒蛇穿心,洞见三千。

  • 2 骷髅甜心 2019-07-30 11:01:49

    有几个讽刺意味的短篇挺好看。但是,未免把古典小说抬得太高了。

  • 1 冉遺魚 2019-08-21 09:35:05

    刚拿到这本书,封面是杨典的画,有八大山人的孤绝和怪诞;杨典的文字,是对当前世态、社会现象与个人精神困境被碎片化后的一种反应。整本书果然就是很“杨典式”了,没得说!

  • 3 摸鱼居士 2019-11-10 11:26:24

    作者的“练字”的实效似乎也没什么特异的,与他批判的没有中文美感的文字差别不大

  • 1 衣我华裳 2020-07-31 17:40:49

    作者是个很聪明的人,很多小文章的想法都可称得上绝妙,奈何驾驭文字的能力稍弱,活儿做得差强人意,也就使文章无法跻身一流。本来可以给个七分,但林黛玉和贾雨村的那篇实在触我逆鳞,怒扣2分,四舍五入给个三星吧。

  • 0 侯磊 2020-01-20 21:39:26

    杨典兄的奇思妙想与灵气令人佩服。

  • 0 别的树 2020-07-14 14:12:29

    既可视作“旁门左道”,也可视作十足的“正道”。与如今市面上常见的华语小说的写法大有不同,大概与“文学师承”这一问题有关。可谈到师承,也无法武断地下结论说,杨典的小说只受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学、文化的影响,毕竟就文学创作而言,他是个杂家,小说里涉及的内容早已超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范畴。背景杂既有好处,亦有坏处,好处是奇思妙想多,旁征博引,搞起创作来天马行空,古今中外,应有尽有,读起来大呼过瘾,坏处是,有时写出来的东西颇有些“四不像”的意味,想法太多,篇幅太短,难以将很多好点子与好想法充分展现出来,说到底,短篇小说的局限,光靠观念和想法是无法突破的。总体来说可堪一读,读这样的作品,开眼界,受启发,自然也少不了阅读的乐趣,再说,这类“野路子”小说的读法也多,全看读者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读。

  • 0 卡帕 2020-01-12 20:08:25

    前言最开始的五个字,定了全书的调,想象、文字、编排都让人想起故事新编,最喜欢尺八腿和狯园折枝两篇,其他有部分隐喻很多,符号很多的短篇,却没有那么喜欢

  • 0 很多鱼 2019-08-15 15:55:28

    这本不是很喜欢,太古,也有点绕

  • 1 饮马恒河 2021-12-24 14:06:20

    好的作家大抵可以成为好的评论家,但评论家要成为作家就难,眼高手低是常事。杨典就更适合做个评论家。这部《鹅笼记》里,我认为最好的是那篇《鹅笼序》,他对中国小说“炼字幽警”的特征把握,对现当代小说的概括,我都很认同。但到了实践的部分,他的小说往往精神是干瘪的,没有“真意”,成了知识的堆砌,“炼字”缺乏“此中真意”的滋润,就变得刻板淡薄,不丰腴。不像fiction,倒像nonfiction。你会感慨“作者懂得真多”,但不会被感动,不会怅惘,不会流泪…

  • 0 黑甜 2022-09-25 17:01:24 湖南

    类似于10年前读的反小说虚构的正面驳论才有假,后面全盘更正。书不读完不可品论!文字优美有深度,主题还行有点类似。

  • 0 逍遥兽 2022-04-22 16:16:28

    东方式的博尔赫斯,大爱。最爱《折枝》

  • 0 花满楼 2024-02-24 18:31:22 天津

    有一点博尔赫斯。我喜欢李灯儿的故事,男人的故事好像已很难吸引我了。

  • 0 字母大大 2022-08-16 14:02:03

    很有一套的志怪和情感表达。是传统文字的再现与继承,值得一读。

  • 1 好云无处不遮楼 2022-12-26 22:39:40 中国香港

    很奇妙的小说集,作者好像有自己创作小说的 元主题,看多了便有重复之感,革命暴力死亡颠覆虚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