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之风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越窑 2023-06-17 16:42:45 河南

    亲切可感。

  • 1 余非 2023-08-16 23:25:25 上海

    二三年八月六日购于上海古籍书店,观上博展览之后。 闲读很OK,比想象的好读多了。8.11 好书 8.16

  • 1 间闲室主人 2020-06-15 13:23:55

    《大邦之风》,我觉得是近年来读的最好的《诗经》讲解类作品啦,很适合入门欣赏阅读。 只是李老爷子可能一下子讲兴奋了,偶尔会出现点小失误。比如119页说《草虫》写的秋天,诗中提到的采蕨采薇都是春天事(谷雨前后),故节令有冲突? 又如396页,“谁谓河广,曾不容刀”之“刀”也不宜直接解释为刀[刀] ,而应解释为小船(舠)才通畅(关键刀跟河宽不宽没啥联系呀)。

  • 1 hellohaoyu 2022-04-17 23:22:43

    《诗》这个东西兼美古质与文采。文采最主要原于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距离,用词生疏。所以程俊英的《诗经译注》,一译之下,华章尽殇。但一长,未必“读书难字过”。总的来说不如李、杜。但精彩的片段还是很多的,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再“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另如“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庾维亿”……有精彩的爆点,但全诗都好的,达到李、杜绝篇没有。和现在的如《三寸天堂》又如何呢。不崇古的话,差不多。(二)《大邦之风》这本书是削删其公开课《诗经导读》的结集的作品,没有公开课好。断章取义,评价就是:“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翻译为:“为读《诗经》把网撒,鸿雁高高离了家。本想诗本‘颜如玉’,得到是青蛙叫瓜瓜。”

  • 0 蓝色旅人D 2024-03-15 14:57:27 江苏

    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开阔气量。最喜欢《豳风七月》的解读,天地有大美,人应和着大自然一年的节律,踩着岁月流转的节奏,翩翩起舞!诗篇有大美,正是因为它体现了这样的天人一体化的“大韵律”。朋酒斯飨,万寿无疆,乌拉!

  • 1 乌有非雪 2022-07-19 22:14:12

    非常合适的一本引领读者走进《诗经》的作品。通俗可亲,立足文本来分析,讲解详细,但又不至于引申、附会过多。和市面上充斥的那些《诗经》相关书籍不同,它们触及到的只是表面的美,而李山老师却是非常认真地想把内在的文字之美、文明之美呈现给读者,他也的确做到了。 读完算是对《国风》里的大部分篇目都有了个印象。虽然自己的理解还很粗浅,但也真切感受到了文学史的那句结论“《诗经》建构了中国人的文学和文化传统”,到底是什么意思。

  • 0 Hello Louis 2023-08-26 17:11:21 贵州

    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融会贯通

  • 0 枕流 2020-05-07 08:02:58

    好书,有文学感悟,也有史学基底。名物方面往往一笔带过,不过也算略有疏解。写法活泼而不轻佻。

  • 1 阳阳阳羊 2020-06-25 09:24:26

    20200625 主要是关注诗篇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而且没有那么多苦大仇深的解读,好评(。・ω・。)ノ

  • 1 andgoal 2021-04-28 15:23:30

    看书没有听他讲课带劲。

  • 0 风惊西北枝 2021-08-20 17:21:06

    重点太散,口头语太多。写《七月》的那几章是最好的,最后的“天地节奏之大美”也有点意思。其他很多部分,既然没什么可说的,就实在没必要专列章节出来,絮絮叨叨说很多没意思的话。

  • 0 amelia 2024-05-05 19:33:19 北京

    本书基本只涉及风的篇章,十五国风是否都覆盖没关注。大体上包括爱情、婚嫁、好的家庭(坏的背叛)、农耕、丈夫出征、消费、仪式、包括孝敬慈母、还有些国君的小八卦等多个主题,是不错的入门读物(当然也只是入门读物)。本书对传统流俗的一些读法做了批驳,并提出了论据,虽是一家之言,但足以引发思考。在诗三百的汪洋里,不妨先从这些入手。配合李山老师的课程,或有更大收获。粗读一遍不过是开胃小菜,深入读、反复读才算是不浪费。

  • 1 中国心 2020-10-10 08:26:26

    能够把普及书籍写成趣味性,知识性相互融合的地步,很棒。主要选取了《诗经》的爱情诗,农事诗等部分,但有自己的看法,从礼乐制度的框架下进行观照,有许多自己的看法。一些看法也挺有趣,如认为《蒹葭》是描写牛郎织女的,《卷耳》为对歌的形式。语言优美,看得出作者对诗经的热爱!

  • 0 恰粉加香菜 2023-11-20 09:13:51 湖南

    好喜欢《豳风七月》

  • 0 平平仄仄平 2021-01-16 16:46:45

    通俗,口语化,引用了很多歇后语、谚语,别具一格的解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