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当今的潜规则,“文集”者,介乎“全集”与“选集”之间。似乎不是“全集”,而作者编者内心深处是希望读者把它看作“全集”的:他或她的作品全部都在其中了;您不必也不劳再加搜求。实际呢,距离“全集”颇为遥远,他或她的名噪一时的“雷”人大作,都有意遮蔽了。“全集不全”于是成为当今名人集子的通病。或因为贫穷,出不起“全集”?遥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重新编辑注释出版《鲁迅全集》,可以说是蔚为大观。海外有蔑视鲁迅者,也不得不感叹:中国大陆的作家,只有鲁迅能够这样;甚至连字纸篓里的东西都收入集子了,而不能改变他的形象。这就是鲁迅。一部集子,文集,全集,第一要紧的是搜集的文章,要“全”,不能刻意漏收,错收,乱收。其次是要精心的校勘。
废名不能正襟危坐、抱着除了读以外的目的(比如写论文)去读,要躺着,侧着,捧着,坐火车,想姑娘,头从胯下穿过,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等等来读。
王风还是很认真的。
2010年1月到5月,断断续续读了《废名集》六卷中的前三卷,第四卷的下编起是1949年后作品,只读了上编的谈新诗部分和下编的诗经讲稿部分。第五卷完全未看,第六卷读了附录部分的周作人序和年谱。就中最喜欢的还是废名30年代的散文,《桥》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集》的分卷有问题,以至于《桥》的上下两部分别在第一、第二卷里,附录部分的排列也有问题,把五十年代的东西放在周作人二十年代的序前面。错别字也有不少。很不喜欢主编王风喋喋不休动辄几十页的前言后记,充满了自得感,也从而露出他的轻浮。我很少对一个我十分喜欢的作家的作品的编辑者有这么反感的情绪。
刚刚读完《桥》,这样前面将近四卷就至少顺过一遍了。后两卷是建国以后的讲稿,明年再说。废名好,一是才情好,二是诚实恳切,现代文学作家里有深度的就不多,有深度而又愿意讲的更少,他是最好的入口。以后要推荐我的学生读。这是我老师用心编的书,读过了恍然有一种“难怪我会在这里”的感觉。
这是现代作家里,最爱的一人。
喜欢听聪明人讲故事,逻辑高级到几乎不留痕迹,看上去风清云淡的大慈悲。
《桥》太牛逼了。
读了上编小说、诗、文、论,翻了建国后的古诗和鲁迅研究部分,最有意思且最受益的,是《谈新诗》和《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对于后者,冷霜16年文因对“革命”无感,故放大了废名的“不安”,似可商榷。废名算是自我改造非常成功的例子,其间的历史和思想意涵还可深挖
是目前最全的“废名作品集”了,但遗憾的是编者将原著中的很多字句改成现在的百花语言,实一败笔耳,因为用字、用词,包括语言本身本来就是废名先生的一大特色,即禅意和诗性,更何况用现在的语言去代替明国的语言,也不利于反应文艺的时代特色,可以说编者是“好心办坏事儿,适得其反”,另外编者虽尽了很大的力,但仍不免透露出急功近利之态,看来,北大出版亦非尽善尽美! 终于读完了,用一个字来形容废名先生:真,用两个词来形容我读完的感觉:信仰与感动!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幽默地笑對困境,然而卻決不妥協,朝著遠大理想的實現方向邁進,這樣的編者,不正與廢名所描寫的莫須有先生,或者莫須有先生的原型堂吉訶德的形象有幾分仿佛嗎?」藏第六卷。
《桥》实在是太诗化了。
不打分。曾经抱着一种执念,觉得建国前那些作家废名和沈从文算是我读得不多但也喜欢的。而我产生这种判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篇竹林的故事。当然,现在我读了他的文集其实挺失望的。当然,既然我有着此种心态,打了分可能倒显得唐突。不过难不成我对某非知名末流985的前辈们一点好感都打不起来吗?
失望…妆台最高 废名的诗里伊就是神伊给色彩给光明给生命就是不给血不给梦…可是可是!诶……
翻了翻
我只是写了篇书评,豆瓣便傻乎乎地以为我读完了。我表示只读了诗文两种。
看了第一集,并且只看了散文部分。
高原反应!
前期废名不适合批量阅读,否则就像妙玉批评宝玉饮茶一样是“饮牛饮驴”了。后期(1949以后)废名很多说法和前期差距较大,有很多读来颇讽刺。可想想环境使然也不忍苛责。 编校属实细致,非常费功夫,有自得之感多写几句序言也是情理之中。评论区说王风老师轻浮属实毫无必要。
看了第一卷,喜欢这个敏感纤细甚至有点脆弱的作家。 PS:居然看了整整一个寒假……
> 废名集(全六册)
83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12-29 19:39:51
当今的潜规则,“文集”者,介乎“全集”与“选集”之间。似乎不是“全集”,而作者编者内心深处是希望读者把它看作“全集”的:他或她的作品全部都在其中了;您不必也不劳再加搜求。实际呢,距离“全集”颇为遥远,他或她的名噪一时的“雷”人大作,都有意遮蔽了。“全集不全”于是成为当今名人集子的通病。或因为贫穷,出不起“全集”?遥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重新编辑注释出版《鲁迅全集》,可以说是蔚为大观。海外有蔑视鲁迅者,也不得不感叹:中国大陆的作家,只有鲁迅能够这样;甚至连字纸篓里的东西都收入集子了,而不能改变他的形象。这就是鲁迅。一部集子,文集,全集,第一要紧的是搜集的文章,要“全”,不能刻意漏收,错收,乱收。其次是要精心的校勘。
76 有用 赵五 2013-05-08 23:39:42
废名不能正襟危坐、抱着除了读以外的目的(比如写论文)去读,要躺着,侧着,捧着,坐火车,想姑娘,头从胯下穿过,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等等来读。
23 有用 清暉 2009-04-24 16:07:59
王风还是很认真的。
29 有用 沈书枝 2010-05-27 12:57:49
2010年1月到5月,断断续续读了《废名集》六卷中的前三卷,第四卷的下编起是1949年后作品,只读了上编的谈新诗部分和下编的诗经讲稿部分。第五卷完全未看,第六卷读了附录部分的周作人序和年谱。就中最喜欢的还是废名30年代的散文,《桥》和《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废名集》的分卷有问题,以至于《桥》的上下两部分别在第一、第二卷里,附录部分的排列也有问题,把五十年代的东西放在周作人二十年代的序前面。错别字也有不少。很不喜欢主编王风喋喋不休动辄几十页的前言后记,充满了自得感,也从而露出他的轻浮。我很少对一个我十分喜欢的作家的作品的编辑者有这么反感的情绪。
9 有用 大獾 2017-10-05 00:54:57
刚刚读完《桥》,这样前面将近四卷就至少顺过一遍了。后两卷是建国以后的讲稿,明年再说。废名好,一是才情好,二是诚实恳切,现代文学作家里有深度的就不多,有深度而又愿意讲的更少,他是最好的入口。以后要推荐我的学生读。这是我老师用心编的书,读过了恍然有一种“难怪我会在这里”的感觉。
11 有用 姚瑶 2012-07-13 23:43:38
这是现代作家里,最爱的一人。
4 有用 咪simigai 2016-10-23 17:07:23
喜欢听聪明人讲故事,逻辑高级到几乎不留痕迹,看上去风清云淡的大慈悲。
2 有用 草西 2017-10-22 19:25:02
《桥》太牛逼了。
2 有用 远树 2017-06-10 23:21:58
读了上编小说、诗、文、论,翻了建国后的古诗和鲁迅研究部分,最有意思且最受益的,是《谈新诗》和《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对于后者,冷霜16年文因对“革命”无感,故放大了废名的“不安”,似可商榷。废名算是自我改造非常成功的例子,其间的历史和思想意涵还可深挖
4 有用 Godfather 2012-03-20 22:57:33
是目前最全的“废名作品集”了,但遗憾的是编者将原著中的很多字句改成现在的百花语言,实一败笔耳,因为用字、用词,包括语言本身本来就是废名先生的一大特色,即禅意和诗性,更何况用现在的语言去代替明国的语言,也不利于反应文艺的时代特色,可以说编者是“好心办坏事儿,适得其反”,另外编者虽尽了很大的力,但仍不免透露出急功近利之态,看来,北大出版亦非尽善尽美! 终于读完了,用一个字来形容废名先生:真,用两个词来形容我读完的感觉:信仰与感动!
1 有用 Bork 2015-04-17 03:35:54
「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幽默地笑對困境,然而卻決不妥協,朝著遠大理想的實現方向邁進,這樣的編者,不正與廢名所描寫的莫須有先生,或者莫須有先生的原型堂吉訶德的形象有幾分仿佛嗎?」藏第六卷。
1 有用 竹官碧 2013-05-29 12:31:40
《桥》实在是太诗化了。
1 有用 Franger 2015-03-23 13:00:21
不打分。曾经抱着一种执念,觉得建国前那些作家废名和沈从文算是我读得不多但也喜欢的。而我产生这种判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篇竹林的故事。当然,现在我读了他的文集其实挺失望的。当然,既然我有着此种心态,打了分可能倒显得唐突。不过难不成我对某非知名末流985的前辈们一点好感都打不起来吗?
2 有用 人雜湯 2020-03-05 11:54:33
失望…妆台最高 废名的诗里伊就是神伊给色彩给光明给生命就是不给血不给梦…可是可是!诶……
1 有用 沐风庄主 2009-04-07 09:21:55
翻了翻
0 有用 大甜甜~~ 2012-06-07 16:59:35
我只是写了篇书评,豆瓣便傻乎乎地以为我读完了。我表示只读了诗文两种。
1 有用 加衣 2017-02-28 15:56:54
看了第一集,并且只看了散文部分。
2 有用 菊花夜行军 2013-03-29 20:50:21
高原反应!
1 有用 春泥棒 2023-01-28 16:45:22 河南
前期废名不适合批量阅读,否则就像妙玉批评宝玉饮茶一样是“饮牛饮驴”了。后期(1949以后)废名很多说法和前期差距较大,有很多读来颇讽刺。可想想环境使然也不忍苛责。 编校属实细致,非常费功夫,有自得之感多写几句序言也是情理之中。评论区说王风老师轻浮属实毫无必要。
1 有用 南陆 2010-03-01 16:23:12
看了第一卷,喜欢这个敏感纤细甚至有点脆弱的作家。 PS:居然看了整整一个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