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宣道出版社
原作名: Keep in step with the Spirit
译者: 陳霍玉蓮
出版年: 2007
页数: 313
定价: HK$60
装帧: 平裝
ISBN: 9789622448100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些人可以满有恩赐却完全没有领受恩典,意思是一个人可以有很好的表现,使他人灵性得益,但他本人却没有因着真正认识神,经历圣灵在他心内动工所带来的内在更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页 -
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每逢提及神在人生命中的工作,着眼点往往是伦理道德,而不是灵恩方面的。那真正要紧的是活像基督(不是在恩赐上像基督,而是在爱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各方面像他)。这在保罗为信徒的祷告中表达得尤其清楚。他为哥罗西的信徒祈求,求神「照他荣耀的权能,[使信徒]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什么?是透过丰盛有余的恩赐,好叫他们在事奉上有辉煌的成就吗?不是,而是好叫他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西一11)。同时,他祈求腓立比信徒的爱心满溢,「……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什么?使你们在讲道和争辩中充满说服力,或者有医治的权柄,或者能说流利的方言吗?不是,而是「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腓一9—11;另参看弗三14一19)。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活在圣灵中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活在圣灵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 更多书评 1篇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但是他应该怎样做呢?根据这教导,基督徒之所以无法享受快乐的生命,是因为他们不愿缴交入场费——换句话说,他们未曾把自己完全交托神。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不断削刮自己的心灵,直至肿痛、创伤,以期根寻那些因未向神交付而阻碍神的祝福沛临的东西。他不断感到自己错失良机,加上不知自己为何时常失误而产生困惑,就好像脚底长了一个疣,又或是鞋子里藏了一块细石般难受,每走一步,都因痛楚而畏...2020-08-21 10:23
但是他应该怎样做呢?根据这教导,基督徒之所以无法享受快乐的生命,是因为他们不愿缴交入场费——换句话说,他们未曾把自己完全交托神。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不断削刮自己的心灵,直至肿痛、创伤,以期根寻那些因未向神交付而阻碍神的祝福沛临的东西。他不断感到自己错失良机,加上不知自己为何时常失误而产生困惑,就好像脚底长了一个疣,又或是鞋子里藏了一块细石般难受,每走一步,都因痛楚而畏缩。 幸巧这个人是一条蛀书虫,在适当时候读到一些书籍,成为他的救生索,指引他怎样对待自己,又使他看见他从前所不断寻索的,只不过是如鬼人般难以捉摸的东西。……可是,正如曾被灼伤的小孩怕火一样,那不切实际的圣洁教训给他带来的可怕和痛苦经验,时至今日仍深印他心里,令他痛恨。 引自第128页 若你只能说:只要不大认真去接受这信念的细节,他会对你有帮助,那么,这信念也并不真正值得推荐吧!反过来说,若你认真地接受这信念的每一细节,这信念不但不能帮助你,反会毁灭你,这样说极之该死,但在这个情形下,我想我们还是必须这样说。汽车制造厂会公开收回部分机件有毛病的汽车,因为他们会招致危险。我希望从前散播凯锡克信念的教师和团体能够看见这信念的瑕疵可能对信徒有害,因而像汽车制造厂一样公开收回他们的教导。 引自第128页 约翰•卫斯理曾组织许多个循道社(Methodist Society),每星期一次分班聚会,每班约有十二名成员,由一位导师带领;灵恩派也像卫斯理一样,深谙小组的潜力。查理士•希武(Charles Hummel)留意美国的情形,写道:「遍布整个国家每一角落,有数以百计的跨宗派团契经常在家里举行聚会,他们每星期都一同敬拜和赞美,一同研经,互相鼓励,和运用圣灵所显明的恩赐。这些小组补充教会经常性崇拜聚会的不足,组员通常都积极参与。』9在英国及其他地方,情形都是一样。诚然,不单只灵恩派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发现或重新发现了小组对祷告和事奉的重要性,其他团体亦然;但纵使灵恩派未必比别人发现得更多,也与其他信徒平分秋色。姑勿论如何,历史见证了一旦圣灵鼓动教会,这些小组就自然地产生,而任何庞大团体若想长时间保持属灵活力,这些小组都是必需的。 引自第154页 终于找到了,小组查经的由来。感觉上就不是一开始有的,但是一直没找到。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如果带领者在真理上很肤浅,或者是异端,这样的小组查经不但不能帮助其他人,反而会损害所有参加小组查经的人的灵命。小组查经到底是不是适合广泛推广,我个人持疑虑态度。但是和弟兄姐妹在聚会后有更多私人相处,我觉得这个还是好的,只是是否适合推广到查经,并不是很确定。
在任何运动里,若有看似意义重大的事情正在进行,自然有一种属灵贵族的感觉,就是感到「我们才是真正举足轻重的人」;这感觉时常深深的产生威胁,有人在口头上否认这病徵,却未足以抵御他。在这情况下,精英主义趋向受到复还论神学(restorationist theology)强化;复还论神学看灵恩经验为新约圣经的标准,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而且无可避免地对非灵恩派基督教持批判态度。若然你像许多人一样,不惜冒险去寻求一些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寻求而许多人都放弃的东西,那你便很难避免不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引自第156页 自从哥罗西出现异端分子,诺斯底派背离真道促使约翰写成约翰壹书,又自从撒但对神亦步亦趋以来,教会里就一直有人诚恳却误导地提倡直接从神获得启示,而这个现象亦无疑会一再出现,直到主再来。灵恩运动强调圣灵亲自带领,并且神藉着预言复兴他的启示;在这一点上,灵恩运动显然十分脆弱。若有人怀着野心,想成为宗教领袖去支配众人,他只要让群众感到他比他们更与神接近,就很容易在一窝蜂的灵恩派信徒里找到一群心肠好,情感上倚赖的人乖乖地受他感染。同时,那坚持己见的乖僻者也很容易藉词得到圣灵的引导,就不理会牧者的阻止,继续以他古怪的意念扰惑会众。灵恩运动常常倚赖亮光,难免产生问题。 引自第158页 这是我自创的名词,用来形容那种肯定超自然事物,又夸大其中与自然脱节之处的方法。有些人把基督教演绎成为一种呆板的信仰,使人轻忽超自然事物,不期望看见神的作为;超级超自然主义者为针对这些现象,经常期待各类神迹出现——以显明神的存在和大能——,他最高兴看见神反常道而行,推翻了我们的常识。11对他来说,神的工作若进展缓慢,又用自然的方法达成,他会感到失望,甚至好像被出卖似的。可是,他低估了自然、有规律手口普通的事物,只显出他过于浪漫及不成熟,并没有充分明白神的创造和眷顾是基于神的恩典。 引自第158页 群众压力可以成为专制的暴君,尤其是一群自以为超属灵的人,并且按着成员有没有能力遵照大家公认的标准去行,来评断他们的属灵状况。无可避免地,在灵恩派圈子里,随从群众压力去表现自己(双手高举、双手伸展、说方言、说预言)的风气是十分强烈的。同样无可避免地,人一旦开始按着团体的标准和期望去生活,而不是跟随主,他就陷入新的律法主义捆锁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基督徒的成长也大受威胁。 引自第160页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得提醒自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类基督教属灵事物是没有危机和弱点的,也并非不会从其强处和优点中产生对灵命成长的威胁,我们也不要以为今天在非灵恩派圈子当中,基督徒成熟的气质(包括对神多方面活泼的回应,以及拥有清晰的判断力)是极其显明易见的。在这一类事情上,最容易是扩大弟兄眼中的刺,而忽略自己眼中的梁木,因此我们最好还是静静地继续我们的讨论。 引自第161页 有些人注意到灵恩经验宣称要证实的东西是错误的,他们采取头一个立场,迅速批评这运动是虚妄和危险的。可是,想起有时候(并非经常如此)灵恩派信徒提出他们那些错误的主张时那种自呜得意的态度,又天真幼稚地误用圣经,而最令人懊丧的是,许多灵恩派的发言人,似乎对于真理的问题漠不关心,凡此种种,我们又不能完全谴责那些对灵恩运动口诛笔伐的人。 引自第167页 先知职事的精髓却在乎宣告神此时此刻要向他子民说的话,通常这意味着将启示的真理应用出来,而不是增加神的启示。 引自第179页 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在什么人身上、用哪句话,这个我认为才是现今先知最大的功用,就是“做先知传道”的意思,就是巴刻说的这个意思。同感。
有两个问题是必需发问的。灵恩运动除了培养敬拜和爱的感觉外,是否也培养出一种实际对罪敏感的意识?其次,灵恩运动里欣快的精神气质是否在信徒间掀起一股幼稚的傲气,抑或鼓吹谦卑的态度? 引自第191页 灵恩运动在知识和灵修方面,都全神贯注在圣灵上,有倾向把圣灵与子和父分开;圣灵本受差遣来荣耀子,而子带领我们到父面前。结果,信徒很容易集中追求强烈的经验、情绪高潮、超自然沟通、新的洞见、引人入胜的教牧治疗技巧,和普遍的敬虔精神;这些都与在基督里的信心和盼望等客观现实,及遵守天父律法的操练,没有什么密切关系。灵恩派信徒热切追求肉体和精神上的欣快感(健康的意思是感到舒畅和身体机能操作良好),反映出他们对超自然界的强烈信心,可是对于救赎的道德现实、作门徒舍己的含义、可接纳的弱点和明显的错误,以及在刻板乏味的生活里勤勉地思索、屡败屡战、承受苦楚、适应人生的失落、保持忠信不移等等的属灵价值,他们的掌握都十分薄弱。 引自第193页 在一切以灵恩运动作为人为渠道的基督教传统中,若有任何人没有为着他的新生命而感谢神,他就会被定罪;若有任何人认为灵恩运动只是关乎表记恩赐的再涌现,那么他尚未能全面地看灵恩运动;若有任何人未能看破灵恩运动滑稽古怪的一面,从而看见他们单纯喜乐的信心以及温暖爱心的感染力,明白这些是神对于禁制性的理智主义、贫瘠的形式主义和神学上怀疑主义的改良药方,而这各种主义正偷偷地潜入,叫全世界许多教会变成瘫痪,若看不见这些,就是患了属灵的短视症。可是,每一个运动,有如人类的每一个成员一样,其质素中的弱点会渐趋明显,若然现存灵恩运动的传统模式被偶像化,看为在属灵的激发上已经「好得不能再好」(ne plus ultra),那么,过去二十多年努力得来的东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了。我们需要向前迈进,不是移离灵恩更新运动,也不是在他旁边经过,而是穿过他、超越他。因为圣经指出教会更新的理想比一般灵恩派着重点所包含的更宽广、更多。 引自第208页 值得注意的,是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十九节的字句「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之前的经文,是劝告人追随良善,经常喜乐、祷告和谢恩,而其后的经文,是告诫人不要漠视「先知的讲论」(意思是神的讯息,不论是谁或怎么样宣告的),切忌善恶不分,而且不要参与恶事。我们可以很自然假定这些事情在保罗的思想里是连系在一起的,他希望他的读者了解一旦不在意这些规劝和警告,便很容易在个人生活和群体生活中销灭圣灵的感动。我们亦应该注意到,虽然人很容易把火泼熄,但单单停止泼水是不可能叫火焰再度燃亮的,火焰必须重新点燃。同样,圣灵的感动被销灭后,我们无能为力去解除那已经造成的破坏,我们只能够存悔过的心向神呼求,祈求他再度复兴他的作为。 引自第215页 耶稣揭露空想主义。「我知道你的行为」——而你的行为告诉了我你实在的状况——不冷不热、不清不楚、冷漠无情;简单来说,使人作呕,就如不冷不热的水,只适宜被厌恶地吐出去。耶稣说,我这样认识你——但你却不认识自己!「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圣灵应该藉着你的生命,像风随意思吹,又像涌流的活水(约三8,七38);在他的影响下,你应该在恩典中成长,结出圣灵的果子,让人看得见(彼后三18;弗四15;加五22—24)。可是,耶稣说,绝无以上的事情发生;反之,你们的属灵生命如一池死水——那简直是耻辱! 让我们清楚知道,若因着自满自足或推卸责任的习惯,我们像老底嘉信徒一样变成一池死水,又不能察觉我们灵性停滞不前,还幻想我们的表现很好;那么,耶稣对待我们的态度将会好像对待老底嘉信徒的态度一样。他永不改变。 引自第220页 新约指出虽然向父祈祷是一般的常规(因为这是耶稣自己实践及教导门徒的祈祷方法),向耶稣祈祷也是正确的(保罗曾经二次特别地向那医治者耶稣祷告「林后一二8一10]),而我们若从圣灵那里寻求的是与耶稣更亲密的相交,并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得更像耶稣,那么我们向圣灵祷告也同样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向圣灵祈求什么,也明白到哈特( Joseph Hart)为什么可以作出以下一首诗歌,祈求在基督里面,并透过基督,能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待属灵的事,得着敏感的灵、悔改的心、公义的生活和灵性的复兴。这是我们所追求最接近完美的境况: 请来,圣灵,请来! 让你的光芒高升; 除去我们心中的忧伤, 眼里的黑暗。 叫我们知罪认罪, 又引领我们到基督的宝血前, 启示神大爱的奥秘, 叫我们惊奇诧异。 复与我们枯萎的信心, 除去我们的疑惑和恐惧, 在我们的心胸燃亮一朵 永不熄减的爱火。 向我们显示那位充满爱的人, 他统管福乐的庭院; 万军之主,全能的神, 那永恒的和平大君王。 惟有你洗涤心灵, 圣化灵魂, 在我们每一部分灌注新生命, 将整个人重新再造。 那么,请来住在我们心里, 解开我们思想的捆缚; 那我们才能认识、赞美和爱 圣父、圣子及你。 阿们。 引自第223页 回应 2020-08-21 10:23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我认为在圣灵里祷告包含四个要素。首先,这祷告是寻求、宣告,和藉基督来到神面前(弗二18)。然后,基督徒表达他对神的爱慕和感谢,因为他藉着基督得到神的接纳,又因为深知道藉着基督他的祷告得蒙垂听。第三,他祈求圣灵帮助他能看见并彰显基督的荣耀,知道当他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祈求要走在正路上时,圣灵和基督正为他代求(罗八26、27、34)。最后,圣灵引导信徒以持续、专一单纯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愿望去专注神及他在基督里的...2020-08-20 13:28
我认为在圣灵里祷告包含四个要素。首先,这祷告是寻求、宣告,和藉基督来到神面前(弗二18)。然后,基督徒表达他对神的爱慕和感谢,因为他藉着基督得到神的接纳,又因为深知道藉着基督他的祷告得蒙垂听。第三,他祈求圣灵帮助他能看见并彰显基督的荣耀,知道当他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祈求要走在正路上时,圣灵和基督正为他代求(罗八26、27、34)。最后,圣灵引导信徒以持续、专一单纯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愿望去专注神及他在基督里的荣耀;这是从来没有人知道的,都是出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引自第63页 在圣灵里的祷告
在圣灵里的爱,就是效法神的爱,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经常愿意为别人的缘故放下及舍弃自己生命里的某些东西(参约一五12、13)。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四至七节勾画出这个爱的轮廓。这爱的中心是对人友爱的利他主义,并且渴望看见别人变得伟大、善良、圣洁和快乐。在这个沉伦的世界中,这种感情是不可思议的,他本身完全是超自然的。爱(agape)是新约常用的字汇,在基督教出现之前,这个字还没有上述的意思;这不足为奇,因为惟有透过基督,这爱才显明出来。现在,在众多自称认识神的人当中,爱(agape)成为那些真实认识神的人的标记(约壹三14—16,四7—11)。 引自第63页 圣灵里的爱
我们运用属灵恩赐,无非是基督藉着他的身体去事奉他的身体,事奉天父,事奉全人类。基督从天上使用基督徒作为他的嘴、他的手、他的脚,甚至他的笑容;他藉着我们——他的子民——此时在世上说话、行动、与人相会、去爱和拯救人。这似乎是(虽然有人持不同意见)保罗对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描绘的部分意义。在这个身体里,信徒是肢体,即四肢或器官:头是全身的指挥中心,肢体随从头的指挥行动。 引自第66页 我们需要把人办事的能力和神赐福的特权清楚划分,因为构成恩赐的,是我们的才能被神使用,而不是才能本身。 引自第67页 一旦我们的兴趣从认识子转移到认识圣灵,就会立刻产生两种恶劣后果。一方面,我们会像歌罗西拜天使的人一样,变得贫乏,因为我们「……与元首基督脱了节。(基督是头,我们都是身体,全身的筋络必须靠赖他才得连络维系,渐渐长大。)」(西二19,当代圣经)另一方面,我们会陷入一个充满虚谎的「属灵」感觉和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基督完全无关,也与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无关,只有撒但欺诈的网罗,及其对真与善无限的歪曲;这条路我们连一步也不要踏上。 引自第73页 任何信徒若然对追求圣洁漠不关心,他的信仰很可能出了问题 引自第77页 很明显,追求圣洁理应是基督徒优先考虑的事,但今天这个课题却普遍被信徒所忽略。 引自第78页 活跃分子一心只牵挂着他的计划、安排、策略和技巧,忽略了追求圣洁,或在成圣道路上长进。 引自第80页 在宗教改革及清教徒时期,才智出众的神学家及教牧领袖——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加尔文(John Calvin)、欧文(John Owen)、巴斯特(Richard Baxter)、古得文(Thomas Goodwin)、贺维(John Howe)、史比士(Richard Sibbes)、居劳(William Gurnall)、屈臣(Thomas Watson)、布洛克(Thomas Brooks)……等,数之不尽——经常透彻思想和教导圣洁的课题。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思想最杰出的福音信仰人士都致力钻研其他范畴,结果,我们的现代神学对圣洁的了解十分肤浅(固然有例外的),对圣洁这个课题的研究,都缺乏合乎圣经的洞见、神学的深度,以及对人性的了解。最显赫的福音信仰神学家通常都不热衷于阐释圣洁的课题,而最热衷于阐释圣洁这题目的福音派人士,往往不一定是最可靠、最有见识的神学家。 引自第81页 第四个原因亦是最令人忧虑的,今天福音派信徒明显地对神的圣洁毫不敏感。 引自第82页 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知道从长远来看,除非我们在圣洁的追求上有更新的表现,否则这些增长都是徒然的。 引自第82页 我们需要了解,纵然神一开始就完全接纳每个信徒,但只要我们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需要不断悔改。悔改就是从你自知的罪中转回,又将你所认识自己的一切,献给你所认识的神;当我们这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长时,我们的悔改也随之扩展。 所以,圣洁的生活就是我们积极地表达我们对神的认识,他透过基督我们的救主,将我们从罪人中分别出来归向他,现仍不断使我们更新变化,更有基督的形象。诚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十二至十三节所说,我们顺服神启示的命令,「作成……得救的工夫」(即体现和表达救恩),这都是神在我们心里运行的,所以我们作的时候,心存「恐惧战兢」,但不是张惶失措,反而是对神在我们生命里所成就的大工存尊崇的敬畏。他以他的灵在我们里面运行,驱策我们立志遵行他的美意。这种生命质素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圣经所称的「圣洁」。 引自第84页 任何自我满足或自义的圣洁,或者任何被认为是神所赐予的公义,若然减轻了我们藉基督称义的需要,都是虚妄的,是不虔敬而又迷惑人的东西。这些所谓「圣洁」或「公义」,其实自相矛盾,其正确名称应该是法利赛人的伪善,并非什么基督徒的圣洁。 引自第86页 回应 2020-08-20 13:28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历史释经法只寻求了解作者期望他心目中的读者从他的文字得着些什么,而不再深入探讨。借助新约圣经的亮光去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最好形容为神学性释经(用流行的词句来说是「据典式释经」)——就是问那位默示每位圣经作者的圣灵,他到底期望今天的基督徒读圣经时,在他们有新约圣经的全部真理,并圣经其他经卷作为研读背景的情形下,可以从圣经中领受些什么。 灵恩派对教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使人很难不以「他」来称呼圣灵。...2020-08-19 13:36
历史释经法只寻求了解作者期望他心目中的读者从他的文字得着些什么,而不再深入探讨。借助新约圣经的亮光去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最好形容为神学性释经(用流行的词句来说是「据典式释经」)——就是问那位默示每位圣经作者的圣灵,他到底期望今天的基督徒读圣经时,在他们有新约圣经的全部真理,并圣经其他经卷作为研读背景的情形下,可以从圣经中领受些什么。 引自第48页 灵恩派对教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使人很难不以「他」来称呼圣灵。 引自第50页 与其是说灵恩派的贡献,我个人以为不如说神在这件事上仍旧有美意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这是基督徒获得独特经历的途径,约翰已亲自为这种经历作见证,他写道:「……我们乃是与父并他的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一3)这是基督给我们众人的挑战,叫我们寻求这种亲身体验的相交生活,而不单单满足于次等的基督徒生活。 引自第52页 耶稣在世上三年的事奉中,曾经不断教导人,同样,圣灵也负责教导的工作;圣灵教导的方式是使门徒回想并了解耶稣曾经说过的话。(约一四26;另参一六13,耶稣所说「一切的真理」,类似十四章二十六节的「一切的事」,意思并不是说「要知道所有任何事情」,而是指到「所有你需要知道有关我的事」,「将来的事」并非「将要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将要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十字架、复活、作王、再来、复兴万事。)今天,林林总总的所谓基督教神学思想争相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大可用上述方法去试验圣灵在这一切神学思想里到底占了什么地位。 引自第52页 就好像圣灵站在我们背后,耶稣站在我们面前,圣灵在我们的肩膊上投射光芒到耶稣身上。圣灵的信息永不是:「看我,听我,来就我,来认识我。」而是:「看他,看他的荣耀;听他,留心他的话语;来就近神,并得着生命;认识他,并尝尝他所赐的喜乐和平安。」 引自第53页 太多时候,我们只是依据我们的需要和缺乏来理解圣灵的职事,而不是按着我们刚刚学习的真理——即是说,圣灵的工作是荣耀基督,他主要而恒常的职责是向我们体现基督,帮助我们醒觉耶稣是谁,好让我们完全信靠他——来了解。结果,我们以基督徒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为中心去理解圣灵的工作;换句话说,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去看圣灵的职事。 引自第54页 =我们脑海中充塞着一种规格式的期望,认为悔改信主必定有某种情感经验(为罪忧伤、在寻索真理过程中的痛苦挣扎、信主后的极度喜乐等等)。我们从别人的悔改经历中推论出这种期望。 我们用这些经历作为判断同侪和他人是否真正悔改的准绳。这真是愚昧又可悲!许多悔改经验,甚至一些很突然而又可追溯日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只属少数人),可以跟一般标准的期望有极大差异。 引自第53页 结果,我们撒下的福音种子,只收割了一大批还未回转的人,他们以为可以随意呼唤耶稣,利用他作为救主和助手,但不承认他为生命的主。同时,亦吸引了一大堆人,他们被信息中片面的光芒所误导,以为基督可以保护属他的人免遇上生命中一切烦恼。第一类人若然没有完全流失,便成为教会中的枯木。第二类人大受打击、极度困扰——这是因为他们所期望的,刚好与实际经验相反。 引自第54页 四福音书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书。 引自第57页 虽然基督徒永远有别于天父与圣子,而信徒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受造物,却在神救赎的爱中,永远与他相连。这是自我意识的提升,意识到所领受的爱和对爱的回应,这正是与神合一的境界,可见基督教信仰跟印度教思想相去甚远。任何小心研究基督教神秘属灵经验的人,都会很快发现这是真确的。可是,今天的人对这种描述与神相交的言语还存有很大的偏见,一日这种偏见未能摒弃,一日我们也不易明白这属灵的真相。 引自第59页 记得有一次我在回复一个无神论者的时候,另外一个基督徒告诉我不要提灵界,不要提神迹奇事,这是不荣耀神的。确实神迹奇事未必都从神来,但是提神迹奇事就是不荣耀神,这种想法也很诡异吧?
对于从直接经验意识到神使人成圣这方面,今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可以分享。 引自第60页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直接到主面前求。
奥古斯丁(Augustine)、伯尔纳(Bernard)、路德、加尔文、欧文(Owen)、怀特菲(Whitefield)、司布真(Spurgeon)和其他许多人,包括无数圣诗作者,他们怀着惊人的确信、充满信心的态度,洋溢着狂喜之情,不断颂赞推崇主耶稣;我认为这些都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我相信所有让圣灵在生命中完成他的职事的人,都会像他们那样称颂基督。若没有神所赐这种对新约基督的确信,没有按神的教导,以信心、爱、顺服和敬拜的心恒常住在基督里面,就活不出真正的基督徒生命来,也不能拥有真实的成圣生命——因为若缺乏了这一切,根本就没有新生。 引自第61页 保罗两次称呼神为阿爸,都是为了强调这种亲密的关系和对神的信任,因为阿爸是一个完全不拘礼节的称呼,是耶稣惯常用来称呼神的,在旧约时代从来没有人在祷告中这样称呼神;这个称呼相等于阿兰文的「爹爹」。 引自第61页 想到一个人,看到她清早起床就跪着,本以为这是很虔诚的行为。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不能代表什么,这些都是外在。一个和爸爸很亲密的孩子,如果天天跪着见他爸,不也是很奇怪的吗?还是以主耶稣为唯一的标杆。
知道神是你的父亲,他对你这个义子的爱不下于对他独生儿子的爱,又知道神应许让你永享他的爱和荣耀,由这些认识所带来内心的喜乐,有时候简直汹涌澎湃;这也是圣灵的工作。 引自第62页 回应 2020-08-19 13:36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每逢提及神在人生命中的工作,着眼点往往是伦理道德,而不是灵恩方面的。那真正要紧的是活像基督(不是在恩赐上像基督,而是在爱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各方面像他)。这在保罗为信徒的祷告中表达得尤其清楚。他为哥罗西的信徒祈求,求神「照他荣耀的权能,[使信徒]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什么?是透过丰盛有余的恩赐,好叫他们在事奉上有辉煌的成就吗?不是,而是好叫他们...2020-08-19 13:06
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每逢提及神在人生命中的工作,着眼点往往是伦理道德,而不是灵恩方面的。那真正要紧的是活像基督(不是在恩赐上像基督,而是在爱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各方面像他)。这在保罗为信徒的祷告中表达得尤其清楚。他为哥罗西的信徒祈求,求神「照他荣耀的权能,[使信徒]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什么?是透过丰盛有余的恩赐,好叫他们在事奉上有辉煌的成就吗?不是,而是好叫他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西一11)。同时,他祈求腓立比信徒的爱心满溢,「……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什么?使你们在讲道和争辩中充满说服力,或者有医治的权柄,或者能说流利的方言吗?不是,而是「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腓一9—11;另参看弗三14一19)。 引自第25页 由于基督徒内心有这两种敌对的催迫动力,当其中一股动力把他拉向前时,另一股动力便把他拉向后;因此,纵然他恒常的目标是完完全全地服事神,如一首圣诗所说,存着「忠诚专一的心」,他还是发觉他的心灵从未完全纯洁无瑕,他所作的事,也并非绝对正确无误。就这样,他时时刻刻不能作他所愿作的。他在生活中认识到他所作的一切其实可以并且应该做得更好:不单只在他被自己的骄傲、软弱、愚昧出卖了时如此,他努力尝试行善为义的时候也是如此。在每一次尝试之后,在每一个行动之后,他往往看见他在动机上、在表现上,都有许多可以改善之处。他当其时感到已尽所能做到最好的事情,事后回顾都会发现并非做得最好。就这样,他穷一生之力追求完美,却又发现他所追求的永远不能在他掌握之内。 引自第28页 活在圣灵中的基督徒,会不断发现他的生命尚未达致本来应有的美善;他经常要面对重重障碍和限制,以及自己扭曲的天性背道而驰的拉扯,他正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同时,即使是他最好的行为,也不免犯上动机上的罪;他亦发现他每日的生活充满污点,他必须每时每刻仰赖神在基督里的赦罪恩典,否则他就会在罪中失丧;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心灵的软弱和善变,需要经常求告圣灵赐给他力量,使他在这场内在的斗争中能坚持到底。「你确实不能实践你心想望的那种圣洁生活。」对保罗来说,这句话明显地道出了人追求圣洁的一些真相。谁可以说他是错误的呢? 引自第29页 萦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想、意念(我们上述所谈的,正是这种心神的缠扰)不一定源自神;撒但同样精于制造使人摆脱不了的冲动,正如他能操纵并加强那些发自我们扭曲了的天性的冲动一样。故此,对于一些突如其来占据心神的思想,我们必须仔细检讨(最好是请教别人)然后才下结论,断定他们是否从神的灵而来。其实,这些思想缠扰心神,叫人摆脱不了,已显示出他们多半不是源于神的灵了。 引自第37页 从整本圣经来看,认识神的同在意味着两重的觉醒。首先,我们醒觉神在那里:那位客观地真实存在的创造主、掌管宇宙之主、万物的主宰和所有存于时空之物的原动力;每个人的前途,不论是祸是福,都全在他手里。第二,我们醒觉到神在这里,他已经就近我们,对我们说话,质询我们,鉴察我们,显露我们的弱点、罪恶和罪咎,使我们降卑,同时又用他的赦免和应许提升我们。 引自第39页 耶稣在他被卖的那一夜,述说有关圣灵的事:「他要荣耀我……」(约一六14),意思就是「他将要使我在人的眼中得荣耀,使他们觉察到那本属于我的荣耀,并且在我通过十字架、复活和升天回到父那里去,坐在我国度的宝座上时,这荣耀将更大。」这个关于圣灵从前是什么,现今又奉差遣来做什么的基本定义(正如我一直认为的),给我们一个完整透彻而具方向性的参照标准,我们必须透过他整体去看圣灵的新约职事,否则我们很难充分了解圣灵职事的任何一部分。 引自第41页 然后,耶稣继续说这荣耀将要如何成就,「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耶稣说「受于我的」是什么意思呢?他的话至少有这个含义:「一切关于我的事实和真理,就是道成肉身、是天父的同工——创造万物、眷顾神的子民和赐下恩典,又是这世界正式的君主,即是那位掌管宇宙万物的主人[参一七2]。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我这一切,事实却是如此。」不过,当然他还有这样的含义:「一切关于我的事实和真理:我是你神圣的爱人、你的中保、你的新约保证人、你的先知、祭司和君王,又是把你从罪咎和罪恶的权势、世界的败坏及魔鬼的掌握中拯救出来的救主,并且是你的牧人、良人、朋友、你的生命、你的盼望、你信仰的创始成终者、你个人生命历史的主,将来要带领你与我同在,分享我的荣耀。所以,我是你的道路和你的奖赏。」故此,因着我与你彼此的关系,「受于我的」也就是「受于你的」了。 引自第41页 在我的方程式里,耶稣的同在不该以空间来思想,应该以关系来思想。我这样说,是指着我对三件事情的觉醒而言的。第—,是拿撒勒人耶稣——圣经里的基督——曾被钉死,现今得着荣耀,就在这里亲自俯近我,对我说话。第二,他正在积极工作,他催迫我们脱离惰性,加强我们的洞察力,安慰我们内疚的良心,使我们的脾气转好,在压力中支持我们,坚固我们,使我们过公义的生活;就这样,他大大地启迪我和众人,赋予我们生命朝气,改变我们的生命。第三,就他自己和他的工作而言,他是荣耀的,配受我们所能献上的一切崇拜、敬慕、爱和忠诚。因此,圣灵体现基督,尽他所能,在人的生命中创造、保持、加深和表达这种对耶稣同在的醒觉。 引自第44页 回应 2020-08-19 13:06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但是他应该怎样做呢?根据这教导,基督徒之所以无法享受快乐的生命,是因为他们不愿缴交入场费——换句话说,他们未曾把自己完全交托神。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不断削刮自己的心灵,直至肿痛、创伤,以期根寻那些因未向神交付而阻碍神的祝福沛临的东西。他不断感到自己错失良机,加上不知自己为何时常失误而产生困惑,就好像脚底长了一个疣,又或是鞋子里藏了一块细石般难受,每走一步,都因痛楚而畏...2020-08-21 10:23
但是他应该怎样做呢?根据这教导,基督徒之所以无法享受快乐的生命,是因为他们不愿缴交入场费——换句话说,他们未曾把自己完全交托神。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不断削刮自己的心灵,直至肿痛、创伤,以期根寻那些因未向神交付而阻碍神的祝福沛临的东西。他不断感到自己错失良机,加上不知自己为何时常失误而产生困惑,就好像脚底长了一个疣,又或是鞋子里藏了一块细石般难受,每走一步,都因痛楚而畏缩。 幸巧这个人是一条蛀书虫,在适当时候读到一些书籍,成为他的救生索,指引他怎样对待自己,又使他看见他从前所不断寻索的,只不过是如鬼人般难以捉摸的东西。……可是,正如曾被灼伤的小孩怕火一样,那不切实际的圣洁教训给他带来的可怕和痛苦经验,时至今日仍深印他心里,令他痛恨。 引自第128页 若你只能说:只要不大认真去接受这信念的细节,他会对你有帮助,那么,这信念也并不真正值得推荐吧!反过来说,若你认真地接受这信念的每一细节,这信念不但不能帮助你,反会毁灭你,这样说极之该死,但在这个情形下,我想我们还是必须这样说。汽车制造厂会公开收回部分机件有毛病的汽车,因为他们会招致危险。我希望从前散播凯锡克信念的教师和团体能够看见这信念的瑕疵可能对信徒有害,因而像汽车制造厂一样公开收回他们的教导。 引自第128页 约翰•卫斯理曾组织许多个循道社(Methodist Society),每星期一次分班聚会,每班约有十二名成员,由一位导师带领;灵恩派也像卫斯理一样,深谙小组的潜力。查理士•希武(Charles Hummel)留意美国的情形,写道:「遍布整个国家每一角落,有数以百计的跨宗派团契经常在家里举行聚会,他们每星期都一同敬拜和赞美,一同研经,互相鼓励,和运用圣灵所显明的恩赐。这些小组补充教会经常性崇拜聚会的不足,组员通常都积极参与。』9在英国及其他地方,情形都是一样。诚然,不单只灵恩派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发现或重新发现了小组对祷告和事奉的重要性,其他团体亦然;但纵使灵恩派未必比别人发现得更多,也与其他信徒平分秋色。姑勿论如何,历史见证了一旦圣灵鼓动教会,这些小组就自然地产生,而任何庞大团体若想长时间保持属灵活力,这些小组都是必需的。 引自第154页 终于找到了,小组查经的由来。感觉上就不是一开始有的,但是一直没找到。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如果带领者在真理上很肤浅,或者是异端,这样的小组查经不但不能帮助其他人,反而会损害所有参加小组查经的人的灵命。小组查经到底是不是适合广泛推广,我个人持疑虑态度。但是和弟兄姐妹在聚会后有更多私人相处,我觉得这个还是好的,只是是否适合推广到查经,并不是很确定。
在任何运动里,若有看似意义重大的事情正在进行,自然有一种属灵贵族的感觉,就是感到「我们才是真正举足轻重的人」;这感觉时常深深的产生威胁,有人在口头上否认这病徵,却未足以抵御他。在这情况下,精英主义趋向受到复还论神学(restorationist theology)强化;复还论神学看灵恩经验为新约圣经的标准,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而且无可避免地对非灵恩派基督教持批判态度。若然你像许多人一样,不惜冒险去寻求一些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寻求而许多人都放弃的东西,那你便很难避免不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引自第156页 自从哥罗西出现异端分子,诺斯底派背离真道促使约翰写成约翰壹书,又自从撒但对神亦步亦趋以来,教会里就一直有人诚恳却误导地提倡直接从神获得启示,而这个现象亦无疑会一再出现,直到主再来。灵恩运动强调圣灵亲自带领,并且神藉着预言复兴他的启示;在这一点上,灵恩运动显然十分脆弱。若有人怀着野心,想成为宗教领袖去支配众人,他只要让群众感到他比他们更与神接近,就很容易在一窝蜂的灵恩派信徒里找到一群心肠好,情感上倚赖的人乖乖地受他感染。同时,那坚持己见的乖僻者也很容易藉词得到圣灵的引导,就不理会牧者的阻止,继续以他古怪的意念扰惑会众。灵恩运动常常倚赖亮光,难免产生问题。 引自第158页 这是我自创的名词,用来形容那种肯定超自然事物,又夸大其中与自然脱节之处的方法。有些人把基督教演绎成为一种呆板的信仰,使人轻忽超自然事物,不期望看见神的作为;超级超自然主义者为针对这些现象,经常期待各类神迹出现——以显明神的存在和大能——,他最高兴看见神反常道而行,推翻了我们的常识。11对他来说,神的工作若进展缓慢,又用自然的方法达成,他会感到失望,甚至好像被出卖似的。可是,他低估了自然、有规律手口普通的事物,只显出他过于浪漫及不成熟,并没有充分明白神的创造和眷顾是基于神的恩典。 引自第158页 群众压力可以成为专制的暴君,尤其是一群自以为超属灵的人,并且按着成员有没有能力遵照大家公认的标准去行,来评断他们的属灵状况。无可避免地,在灵恩派圈子里,随从群众压力去表现自己(双手高举、双手伸展、说方言、说预言)的风气是十分强烈的。同样无可避免地,人一旦开始按着团体的标准和期望去生活,而不是跟随主,他就陷入新的律法主义捆锁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基督徒的成长也大受威胁。 引自第160页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得提醒自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类基督教属灵事物是没有危机和弱点的,也并非不会从其强处和优点中产生对灵命成长的威胁,我们也不要以为今天在非灵恩派圈子当中,基督徒成熟的气质(包括对神多方面活泼的回应,以及拥有清晰的判断力)是极其显明易见的。在这一类事情上,最容易是扩大弟兄眼中的刺,而忽略自己眼中的梁木,因此我们最好还是静静地继续我们的讨论。 引自第161页 有些人注意到灵恩经验宣称要证实的东西是错误的,他们采取头一个立场,迅速批评这运动是虚妄和危险的。可是,想起有时候(并非经常如此)灵恩派信徒提出他们那些错误的主张时那种自呜得意的态度,又天真幼稚地误用圣经,而最令人懊丧的是,许多灵恩派的发言人,似乎对于真理的问题漠不关心,凡此种种,我们又不能完全谴责那些对灵恩运动口诛笔伐的人。 引自第167页 先知职事的精髓却在乎宣告神此时此刻要向他子民说的话,通常这意味着将启示的真理应用出来,而不是增加神的启示。 引自第179页 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在什么人身上、用哪句话,这个我认为才是现今先知最大的功用,就是“做先知传道”的意思,就是巴刻说的这个意思。同感。
有两个问题是必需发问的。灵恩运动除了培养敬拜和爱的感觉外,是否也培养出一种实际对罪敏感的意识?其次,灵恩运动里欣快的精神气质是否在信徒间掀起一股幼稚的傲气,抑或鼓吹谦卑的态度? 引自第191页 灵恩运动在知识和灵修方面,都全神贯注在圣灵上,有倾向把圣灵与子和父分开;圣灵本受差遣来荣耀子,而子带领我们到父面前。结果,信徒很容易集中追求强烈的经验、情绪高潮、超自然沟通、新的洞见、引人入胜的教牧治疗技巧,和普遍的敬虔精神;这些都与在基督里的信心和盼望等客观现实,及遵守天父律法的操练,没有什么密切关系。灵恩派信徒热切追求肉体和精神上的欣快感(健康的意思是感到舒畅和身体机能操作良好),反映出他们对超自然界的强烈信心,可是对于救赎的道德现实、作门徒舍己的含义、可接纳的弱点和明显的错误,以及在刻板乏味的生活里勤勉地思索、屡败屡战、承受苦楚、适应人生的失落、保持忠信不移等等的属灵价值,他们的掌握都十分薄弱。 引自第193页 在一切以灵恩运动作为人为渠道的基督教传统中,若有任何人没有为着他的新生命而感谢神,他就会被定罪;若有任何人认为灵恩运动只是关乎表记恩赐的再涌现,那么他尚未能全面地看灵恩运动;若有任何人未能看破灵恩运动滑稽古怪的一面,从而看见他们单纯喜乐的信心以及温暖爱心的感染力,明白这些是神对于禁制性的理智主义、贫瘠的形式主义和神学上怀疑主义的改良药方,而这各种主义正偷偷地潜入,叫全世界许多教会变成瘫痪,若看不见这些,就是患了属灵的短视症。可是,每一个运动,有如人类的每一个成员一样,其质素中的弱点会渐趋明显,若然现存灵恩运动的传统模式被偶像化,看为在属灵的激发上已经「好得不能再好」(ne plus ultra),那么,过去二十多年努力得来的东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了。我们需要向前迈进,不是移离灵恩更新运动,也不是在他旁边经过,而是穿过他、超越他。因为圣经指出教会更新的理想比一般灵恩派着重点所包含的更宽广、更多。 引自第208页 值得注意的,是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十九节的字句「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之前的经文,是劝告人追随良善,经常喜乐、祷告和谢恩,而其后的经文,是告诫人不要漠视「先知的讲论」(意思是神的讯息,不论是谁或怎么样宣告的),切忌善恶不分,而且不要参与恶事。我们可以很自然假定这些事情在保罗的思想里是连系在一起的,他希望他的读者了解一旦不在意这些规劝和警告,便很容易在个人生活和群体生活中销灭圣灵的感动。我们亦应该注意到,虽然人很容易把火泼熄,但单单停止泼水是不可能叫火焰再度燃亮的,火焰必须重新点燃。同样,圣灵的感动被销灭后,我们无能为力去解除那已经造成的破坏,我们只能够存悔过的心向神呼求,祈求他再度复兴他的作为。 引自第215页 耶稣揭露空想主义。「我知道你的行为」——而你的行为告诉了我你实在的状况——不冷不热、不清不楚、冷漠无情;简单来说,使人作呕,就如不冷不热的水,只适宜被厌恶地吐出去。耶稣说,我这样认识你——但你却不认识自己!「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圣灵应该藉着你的生命,像风随意思吹,又像涌流的活水(约三8,七38);在他的影响下,你应该在恩典中成长,结出圣灵的果子,让人看得见(彼后三18;弗四15;加五22—24)。可是,耶稣说,绝无以上的事情发生;反之,你们的属灵生命如一池死水——那简直是耻辱! 让我们清楚知道,若因着自满自足或推卸责任的习惯,我们像老底嘉信徒一样变成一池死水,又不能察觉我们灵性停滞不前,还幻想我们的表现很好;那么,耶稣对待我们的态度将会好像对待老底嘉信徒的态度一样。他永不改变。 引自第220页 新约指出虽然向父祈祷是一般的常规(因为这是耶稣自己实践及教导门徒的祈祷方法),向耶稣祈祷也是正确的(保罗曾经二次特别地向那医治者耶稣祷告「林后一二8一10]),而我们若从圣灵那里寻求的是与耶稣更亲密的相交,并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得更像耶稣,那么我们向圣灵祷告也同样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向圣灵祈求什么,也明白到哈特( Joseph Hart)为什么可以作出以下一首诗歌,祈求在基督里面,并透过基督,能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待属灵的事,得着敏感的灵、悔改的心、公义的生活和灵性的复兴。这是我们所追求最接近完美的境况: 请来,圣灵,请来! 让你的光芒高升; 除去我们心中的忧伤, 眼里的黑暗。 叫我们知罪认罪, 又引领我们到基督的宝血前, 启示神大爱的奥秘, 叫我们惊奇诧异。 复与我们枯萎的信心, 除去我们的疑惑和恐惧, 在我们的心胸燃亮一朵 永不熄减的爱火。 向我们显示那位充满爱的人, 他统管福乐的庭院; 万军之主,全能的神, 那永恒的和平大君王。 惟有你洗涤心灵, 圣化灵魂, 在我们每一部分灌注新生命, 将整个人重新再造。 那么,请来住在我们心里, 解开我们思想的捆缚; 那我们才能认识、赞美和爱 圣父、圣子及你。 阿们。 引自第223页 回应 2020-08-21 10:23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我认为在圣灵里祷告包含四个要素。首先,这祷告是寻求、宣告,和藉基督来到神面前(弗二18)。然后,基督徒表达他对神的爱慕和感谢,因为他藉着基督得到神的接纳,又因为深知道藉着基督他的祷告得蒙垂听。第三,他祈求圣灵帮助他能看见并彰显基督的荣耀,知道当他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祈求要走在正路上时,圣灵和基督正为他代求(罗八26、27、34)。最后,圣灵引导信徒以持续、专一单纯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愿望去专注神及他在基督里的...2020-08-20 13:28
我认为在圣灵里祷告包含四个要素。首先,这祷告是寻求、宣告,和藉基督来到神面前(弗二18)。然后,基督徒表达他对神的爱慕和感谢,因为他藉着基督得到神的接纳,又因为深知道藉着基督他的祷告得蒙垂听。第三,他祈求圣灵帮助他能看见并彰显基督的荣耀,知道当他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祈求要走在正路上时,圣灵和基督正为他代求(罗八26、27、34)。最后,圣灵引导信徒以持续、专一单纯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愿望去专注神及他在基督里的荣耀;这是从来没有人知道的,都是出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引自第63页 在圣灵里的祷告
在圣灵里的爱,就是效法神的爱,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经常愿意为别人的缘故放下及舍弃自己生命里的某些东西(参约一五12、13)。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四至七节勾画出这个爱的轮廓。这爱的中心是对人友爱的利他主义,并且渴望看见别人变得伟大、善良、圣洁和快乐。在这个沉伦的世界中,这种感情是不可思议的,他本身完全是超自然的。爱(agape)是新约常用的字汇,在基督教出现之前,这个字还没有上述的意思;这不足为奇,因为惟有透过基督,这爱才显明出来。现在,在众多自称认识神的人当中,爱(agape)成为那些真实认识神的人的标记(约壹三14—16,四7—11)。 引自第63页 圣灵里的爱
我们运用属灵恩赐,无非是基督藉着他的身体去事奉他的身体,事奉天父,事奉全人类。基督从天上使用基督徒作为他的嘴、他的手、他的脚,甚至他的笑容;他藉着我们——他的子民——此时在世上说话、行动、与人相会、去爱和拯救人。这似乎是(虽然有人持不同意见)保罗对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描绘的部分意义。在这个身体里,信徒是肢体,即四肢或器官:头是全身的指挥中心,肢体随从头的指挥行动。 引自第66页 我们需要把人办事的能力和神赐福的特权清楚划分,因为构成恩赐的,是我们的才能被神使用,而不是才能本身。 引自第67页 一旦我们的兴趣从认识子转移到认识圣灵,就会立刻产生两种恶劣后果。一方面,我们会像歌罗西拜天使的人一样,变得贫乏,因为我们「……与元首基督脱了节。(基督是头,我们都是身体,全身的筋络必须靠赖他才得连络维系,渐渐长大。)」(西二19,当代圣经)另一方面,我们会陷入一个充满虚谎的「属灵」感觉和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基督完全无关,也与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无关,只有撒但欺诈的网罗,及其对真与善无限的歪曲;这条路我们连一步也不要踏上。 引自第73页 任何信徒若然对追求圣洁漠不关心,他的信仰很可能出了问题 引自第77页 很明显,追求圣洁理应是基督徒优先考虑的事,但今天这个课题却普遍被信徒所忽略。 引自第78页 活跃分子一心只牵挂着他的计划、安排、策略和技巧,忽略了追求圣洁,或在成圣道路上长进。 引自第80页 在宗教改革及清教徒时期,才智出众的神学家及教牧领袖——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加尔文(John Calvin)、欧文(John Owen)、巴斯特(Richard Baxter)、古得文(Thomas Goodwin)、贺维(John Howe)、史比士(Richard Sibbes)、居劳(William Gurnall)、屈臣(Thomas Watson)、布洛克(Thomas Brooks)……等,数之不尽——经常透彻思想和教导圣洁的课题。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思想最杰出的福音信仰人士都致力钻研其他范畴,结果,我们的现代神学对圣洁的了解十分肤浅(固然有例外的),对圣洁这个课题的研究,都缺乏合乎圣经的洞见、神学的深度,以及对人性的了解。最显赫的福音信仰神学家通常都不热衷于阐释圣洁的课题,而最热衷于阐释圣洁这题目的福音派人士,往往不一定是最可靠、最有见识的神学家。 引自第81页 第四个原因亦是最令人忧虑的,今天福音派信徒明显地对神的圣洁毫不敏感。 引自第82页 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知道从长远来看,除非我们在圣洁的追求上有更新的表现,否则这些增长都是徒然的。 引自第82页 我们需要了解,纵然神一开始就完全接纳每个信徒,但只要我们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需要不断悔改。悔改就是从你自知的罪中转回,又将你所认识自己的一切,献给你所认识的神;当我们这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长时,我们的悔改也随之扩展。 所以,圣洁的生活就是我们积极地表达我们对神的认识,他透过基督我们的救主,将我们从罪人中分别出来归向他,现仍不断使我们更新变化,更有基督的形象。诚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十二至十三节所说,我们顺服神启示的命令,「作成……得救的工夫」(即体现和表达救恩),这都是神在我们心里运行的,所以我们作的时候,心存「恐惧战兢」,但不是张惶失措,反而是对神在我们生命里所成就的大工存尊崇的敬畏。他以他的灵在我们里面运行,驱策我们立志遵行他的美意。这种生命质素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圣经所称的「圣洁」。 引自第84页 任何自我满足或自义的圣洁,或者任何被认为是神所赐予的公义,若然减轻了我们藉基督称义的需要,都是虚妄的,是不虔敬而又迷惑人的东西。这些所谓「圣洁」或「公义」,其实自相矛盾,其正确名称应该是法利赛人的伪善,并非什么基督徒的圣洁。 引自第86页 回应 2020-08-20 13:28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历史释经法只寻求了解作者期望他心目中的读者从他的文字得着些什么,而不再深入探讨。借助新约圣经的亮光去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最好形容为神学性释经(用流行的词句来说是「据典式释经」)——就是问那位默示每位圣经作者的圣灵,他到底期望今天的基督徒读圣经时,在他们有新约圣经的全部真理,并圣经其他经卷作为研读背景的情形下,可以从圣经中领受些什么。 灵恩派对教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使人很难不以「他」来称呼圣灵。...2020-08-19 13:36
历史释经法只寻求了解作者期望他心目中的读者从他的文字得着些什么,而不再深入探讨。借助新约圣经的亮光去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最好形容为神学性释经(用流行的词句来说是「据典式释经」)——就是问那位默示每位圣经作者的圣灵,他到底期望今天的基督徒读圣经时,在他们有新约圣经的全部真理,并圣经其他经卷作为研读背景的情形下,可以从圣经中领受些什么。 引自第48页 灵恩派对教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使人很难不以「他」来称呼圣灵。 引自第50页 与其是说灵恩派的贡献,我个人以为不如说神在这件事上仍旧有美意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这是基督徒获得独特经历的途径,约翰已亲自为这种经历作见证,他写道:「……我们乃是与父并他的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一3)这是基督给我们众人的挑战,叫我们寻求这种亲身体验的相交生活,而不单单满足于次等的基督徒生活。 引自第52页 耶稣在世上三年的事奉中,曾经不断教导人,同样,圣灵也负责教导的工作;圣灵教导的方式是使门徒回想并了解耶稣曾经说过的话。(约一四26;另参一六13,耶稣所说「一切的真理」,类似十四章二十六节的「一切的事」,意思并不是说「要知道所有任何事情」,而是指到「所有你需要知道有关我的事」,「将来的事」并非「将要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将要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十字架、复活、作王、再来、复兴万事。)今天,林林总总的所谓基督教神学思想争相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大可用上述方法去试验圣灵在这一切神学思想里到底占了什么地位。 引自第52页 就好像圣灵站在我们背后,耶稣站在我们面前,圣灵在我们的肩膊上投射光芒到耶稣身上。圣灵的信息永不是:「看我,听我,来就我,来认识我。」而是:「看他,看他的荣耀;听他,留心他的话语;来就近神,并得着生命;认识他,并尝尝他所赐的喜乐和平安。」 引自第53页 太多时候,我们只是依据我们的需要和缺乏来理解圣灵的职事,而不是按着我们刚刚学习的真理——即是说,圣灵的工作是荣耀基督,他主要而恒常的职责是向我们体现基督,帮助我们醒觉耶稣是谁,好让我们完全信靠他——来了解。结果,我们以基督徒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为中心去理解圣灵的工作;换句话说,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去看圣灵的职事。 引自第54页 =我们脑海中充塞着一种规格式的期望,认为悔改信主必定有某种情感经验(为罪忧伤、在寻索真理过程中的痛苦挣扎、信主后的极度喜乐等等)。我们从别人的悔改经历中推论出这种期望。 我们用这些经历作为判断同侪和他人是否真正悔改的准绳。这真是愚昧又可悲!许多悔改经验,甚至一些很突然而又可追溯日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只属少数人),可以跟一般标准的期望有极大差异。 引自第53页 结果,我们撒下的福音种子,只收割了一大批还未回转的人,他们以为可以随意呼唤耶稣,利用他作为救主和助手,但不承认他为生命的主。同时,亦吸引了一大堆人,他们被信息中片面的光芒所误导,以为基督可以保护属他的人免遇上生命中一切烦恼。第一类人若然没有完全流失,便成为教会中的枯木。第二类人大受打击、极度困扰——这是因为他们所期望的,刚好与实际经验相反。 引自第54页 四福音书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书。 引自第57页 虽然基督徒永远有别于天父与圣子,而信徒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受造物,却在神救赎的爱中,永远与他相连。这是自我意识的提升,意识到所领受的爱和对爱的回应,这正是与神合一的境界,可见基督教信仰跟印度教思想相去甚远。任何小心研究基督教神秘属灵经验的人,都会很快发现这是真确的。可是,今天的人对这种描述与神相交的言语还存有很大的偏见,一日这种偏见未能摒弃,一日我们也不易明白这属灵的真相。 引自第59页 记得有一次我在回复一个无神论者的时候,另外一个基督徒告诉我不要提灵界,不要提神迹奇事,这是不荣耀神的。确实神迹奇事未必都从神来,但是提神迹奇事就是不荣耀神,这种想法也很诡异吧?
对于从直接经验意识到神使人成圣这方面,今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可以分享。 引自第60页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直接到主面前求。
奥古斯丁(Augustine)、伯尔纳(Bernard)、路德、加尔文、欧文(Owen)、怀特菲(Whitefield)、司布真(Spurgeon)和其他许多人,包括无数圣诗作者,他们怀着惊人的确信、充满信心的态度,洋溢着狂喜之情,不断颂赞推崇主耶稣;我认为这些都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我相信所有让圣灵在生命中完成他的职事的人,都会像他们那样称颂基督。若没有神所赐这种对新约基督的确信,没有按神的教导,以信心、爱、顺服和敬拜的心恒常住在基督里面,就活不出真正的基督徒生命来,也不能拥有真实的成圣生命——因为若缺乏了这一切,根本就没有新生。 引自第61页 保罗两次称呼神为阿爸,都是为了强调这种亲密的关系和对神的信任,因为阿爸是一个完全不拘礼节的称呼,是耶稣惯常用来称呼神的,在旧约时代从来没有人在祷告中这样称呼神;这个称呼相等于阿兰文的「爹爹」。 引自第61页 想到一个人,看到她清早起床就跪着,本以为这是很虔诚的行为。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不能代表什么,这些都是外在。一个和爸爸很亲密的孩子,如果天天跪着见他爸,不也是很奇怪的吗?还是以主耶稣为唯一的标杆。
知道神是你的父亲,他对你这个义子的爱不下于对他独生儿子的爱,又知道神应许让你永享他的爱和荣耀,由这些认识所带来内心的喜乐,有时候简直汹涌澎湃;这也是圣灵的工作。 引自第62页 回应 2020-08-19 13:36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但是他应该怎样做呢?根据这教导,基督徒之所以无法享受快乐的生命,是因为他们不愿缴交入场费——换句话说,他们未曾把自己完全交托神。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不断削刮自己的心灵,直至肿痛、创伤,以期根寻那些因未向神交付而阻碍神的祝福沛临的东西。他不断感到自己错失良机,加上不知自己为何时常失误而产生困惑,就好像脚底长了一个疣,又或是鞋子里藏了一块细石般难受,每走一步,都因痛楚而畏...2020-08-21 10:23
但是他应该怎样做呢?根据这教导,基督徒之所以无法享受快乐的生命,是因为他们不愿缴交入场费——换句话说,他们未曾把自己完全交托神。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献上,不断削刮自己的心灵,直至肿痛、创伤,以期根寻那些因未向神交付而阻碍神的祝福沛临的东西。他不断感到自己错失良机,加上不知自己为何时常失误而产生困惑,就好像脚底长了一个疣,又或是鞋子里藏了一块细石般难受,每走一步,都因痛楚而畏缩。 幸巧这个人是一条蛀书虫,在适当时候读到一些书籍,成为他的救生索,指引他怎样对待自己,又使他看见他从前所不断寻索的,只不过是如鬼人般难以捉摸的东西。……可是,正如曾被灼伤的小孩怕火一样,那不切实际的圣洁教训给他带来的可怕和痛苦经验,时至今日仍深印他心里,令他痛恨。 引自第128页 若你只能说:只要不大认真去接受这信念的细节,他会对你有帮助,那么,这信念也并不真正值得推荐吧!反过来说,若你认真地接受这信念的每一细节,这信念不但不能帮助你,反会毁灭你,这样说极之该死,但在这个情形下,我想我们还是必须这样说。汽车制造厂会公开收回部分机件有毛病的汽车,因为他们会招致危险。我希望从前散播凯锡克信念的教师和团体能够看见这信念的瑕疵可能对信徒有害,因而像汽车制造厂一样公开收回他们的教导。 引自第128页 约翰•卫斯理曾组织许多个循道社(Methodist Society),每星期一次分班聚会,每班约有十二名成员,由一位导师带领;灵恩派也像卫斯理一样,深谙小组的潜力。查理士•希武(Charles Hummel)留意美国的情形,写道:「遍布整个国家每一角落,有数以百计的跨宗派团契经常在家里举行聚会,他们每星期都一同敬拜和赞美,一同研经,互相鼓励,和运用圣灵所显明的恩赐。这些小组补充教会经常性崇拜聚会的不足,组员通常都积极参与。』9在英国及其他地方,情形都是一样。诚然,不单只灵恩派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发现或重新发现了小组对祷告和事奉的重要性,其他团体亦然;但纵使灵恩派未必比别人发现得更多,也与其他信徒平分秋色。姑勿论如何,历史见证了一旦圣灵鼓动教会,这些小组就自然地产生,而任何庞大团体若想长时间保持属灵活力,这些小组都是必需的。 引自第154页 终于找到了,小组查经的由来。感觉上就不是一开始有的,但是一直没找到。
根据我个人的经历,如果带领者在真理上很肤浅,或者是异端,这样的小组查经不但不能帮助其他人,反而会损害所有参加小组查经的人的灵命。小组查经到底是不是适合广泛推广,我个人持疑虑态度。但是和弟兄姐妹在聚会后有更多私人相处,我觉得这个还是好的,只是是否适合推广到查经,并不是很确定。
在任何运动里,若有看似意义重大的事情正在进行,自然有一种属灵贵族的感觉,就是感到「我们才是真正举足轻重的人」;这感觉时常深深的产生威胁,有人在口头上否认这病徵,却未足以抵御他。在这情况下,精英主义趋向受到复还论神学(restorationist theology)强化;复还论神学看灵恩经验为新约圣经的标准,是适用于任何时代的,而且无可避免地对非灵恩派基督教持批判态度。若然你像许多人一样,不惜冒险去寻求一些你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寻求而许多人都放弃的东西,那你便很难避免不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引自第156页 自从哥罗西出现异端分子,诺斯底派背离真道促使约翰写成约翰壹书,又自从撒但对神亦步亦趋以来,教会里就一直有人诚恳却误导地提倡直接从神获得启示,而这个现象亦无疑会一再出现,直到主再来。灵恩运动强调圣灵亲自带领,并且神藉着预言复兴他的启示;在这一点上,灵恩运动显然十分脆弱。若有人怀着野心,想成为宗教领袖去支配众人,他只要让群众感到他比他们更与神接近,就很容易在一窝蜂的灵恩派信徒里找到一群心肠好,情感上倚赖的人乖乖地受他感染。同时,那坚持己见的乖僻者也很容易藉词得到圣灵的引导,就不理会牧者的阻止,继续以他古怪的意念扰惑会众。灵恩运动常常倚赖亮光,难免产生问题。 引自第158页 这是我自创的名词,用来形容那种肯定超自然事物,又夸大其中与自然脱节之处的方法。有些人把基督教演绎成为一种呆板的信仰,使人轻忽超自然事物,不期望看见神的作为;超级超自然主义者为针对这些现象,经常期待各类神迹出现——以显明神的存在和大能——,他最高兴看见神反常道而行,推翻了我们的常识。11对他来说,神的工作若进展缓慢,又用自然的方法达成,他会感到失望,甚至好像被出卖似的。可是,他低估了自然、有规律手口普通的事物,只显出他过于浪漫及不成熟,并没有充分明白神的创造和眷顾是基于神的恩典。 引自第158页 群众压力可以成为专制的暴君,尤其是一群自以为超属灵的人,并且按着成员有没有能力遵照大家公认的标准去行,来评断他们的属灵状况。无可避免地,在灵恩派圈子里,随从群众压力去表现自己(双手高举、双手伸展、说方言、说预言)的风气是十分强烈的。同样无可避免地,人一旦开始按着团体的标准和期望去生活,而不是跟随主,他就陷入新的律法主义捆锁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基督徒的成长也大受威胁。 引自第160页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得提醒自己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类基督教属灵事物是没有危机和弱点的,也并非不会从其强处和优点中产生对灵命成长的威胁,我们也不要以为今天在非灵恩派圈子当中,基督徒成熟的气质(包括对神多方面活泼的回应,以及拥有清晰的判断力)是极其显明易见的。在这一类事情上,最容易是扩大弟兄眼中的刺,而忽略自己眼中的梁木,因此我们最好还是静静地继续我们的讨论。 引自第161页 有些人注意到灵恩经验宣称要证实的东西是错误的,他们采取头一个立场,迅速批评这运动是虚妄和危险的。可是,想起有时候(并非经常如此)灵恩派信徒提出他们那些错误的主张时那种自呜得意的态度,又天真幼稚地误用圣经,而最令人懊丧的是,许多灵恩派的发言人,似乎对于真理的问题漠不关心,凡此种种,我们又不能完全谴责那些对灵恩运动口诛笔伐的人。 引自第167页 先知职事的精髓却在乎宣告神此时此刻要向他子民说的话,通常这意味着将启示的真理应用出来,而不是增加神的启示。 引自第179页 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在什么人身上、用哪句话,这个我认为才是现今先知最大的功用,就是“做先知传道”的意思,就是巴刻说的这个意思。同感。
有两个问题是必需发问的。灵恩运动除了培养敬拜和爱的感觉外,是否也培养出一种实际对罪敏感的意识?其次,灵恩运动里欣快的精神气质是否在信徒间掀起一股幼稚的傲气,抑或鼓吹谦卑的态度? 引自第191页 灵恩运动在知识和灵修方面,都全神贯注在圣灵上,有倾向把圣灵与子和父分开;圣灵本受差遣来荣耀子,而子带领我们到父面前。结果,信徒很容易集中追求强烈的经验、情绪高潮、超自然沟通、新的洞见、引人入胜的教牧治疗技巧,和普遍的敬虔精神;这些都与在基督里的信心和盼望等客观现实,及遵守天父律法的操练,没有什么密切关系。灵恩派信徒热切追求肉体和精神上的欣快感(健康的意思是感到舒畅和身体机能操作良好),反映出他们对超自然界的强烈信心,可是对于救赎的道德现实、作门徒舍己的含义、可接纳的弱点和明显的错误,以及在刻板乏味的生活里勤勉地思索、屡败屡战、承受苦楚、适应人生的失落、保持忠信不移等等的属灵价值,他们的掌握都十分薄弱。 引自第193页 在一切以灵恩运动作为人为渠道的基督教传统中,若有任何人没有为着他的新生命而感谢神,他就会被定罪;若有任何人认为灵恩运动只是关乎表记恩赐的再涌现,那么他尚未能全面地看灵恩运动;若有任何人未能看破灵恩运动滑稽古怪的一面,从而看见他们单纯喜乐的信心以及温暖爱心的感染力,明白这些是神对于禁制性的理智主义、贫瘠的形式主义和神学上怀疑主义的改良药方,而这各种主义正偷偷地潜入,叫全世界许多教会变成瘫痪,若看不见这些,就是患了属灵的短视症。可是,每一个运动,有如人类的每一个成员一样,其质素中的弱点会渐趋明显,若然现存灵恩运动的传统模式被偶像化,看为在属灵的激发上已经「好得不能再好」(ne plus ultra),那么,过去二十多年努力得来的东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了。我们需要向前迈进,不是移离灵恩更新运动,也不是在他旁边经过,而是穿过他、超越他。因为圣经指出教会更新的理想比一般灵恩派着重点所包含的更宽广、更多。 引自第208页 值得注意的,是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十九节的字句「不要销灭圣灵的感动」之前的经文,是劝告人追随良善,经常喜乐、祷告和谢恩,而其后的经文,是告诫人不要漠视「先知的讲论」(意思是神的讯息,不论是谁或怎么样宣告的),切忌善恶不分,而且不要参与恶事。我们可以很自然假定这些事情在保罗的思想里是连系在一起的,他希望他的读者了解一旦不在意这些规劝和警告,便很容易在个人生活和群体生活中销灭圣灵的感动。我们亦应该注意到,虽然人很容易把火泼熄,但单单停止泼水是不可能叫火焰再度燃亮的,火焰必须重新点燃。同样,圣灵的感动被销灭后,我们无能为力去解除那已经造成的破坏,我们只能够存悔过的心向神呼求,祈求他再度复兴他的作为。 引自第215页 耶稣揭露空想主义。「我知道你的行为」——而你的行为告诉了我你实在的状况——不冷不热、不清不楚、冷漠无情;简单来说,使人作呕,就如不冷不热的水,只适宜被厌恶地吐出去。耶稣说,我这样认识你——但你却不认识自己!「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圣灵应该藉着你的生命,像风随意思吹,又像涌流的活水(约三8,七38);在他的影响下,你应该在恩典中成长,结出圣灵的果子,让人看得见(彼后三18;弗四15;加五22—24)。可是,耶稣说,绝无以上的事情发生;反之,你们的属灵生命如一池死水——那简直是耻辱! 让我们清楚知道,若因着自满自足或推卸责任的习惯,我们像老底嘉信徒一样变成一池死水,又不能察觉我们灵性停滞不前,还幻想我们的表现很好;那么,耶稣对待我们的态度将会好像对待老底嘉信徒的态度一样。他永不改变。 引自第220页 新约指出虽然向父祈祷是一般的常规(因为这是耶稣自己实践及教导门徒的祈祷方法),向耶稣祈祷也是正确的(保罗曾经二次特别地向那医治者耶稣祷告「林后一二8一10]),而我们若从圣灵那里寻求的是与耶稣更亲密的相交,并在我们的生命中,活得更像耶稣,那么我们向圣灵祷告也同样是正确的。现在,我们知道我们应该向圣灵祈求什么,也明白到哈特( Joseph Hart)为什么可以作出以下一首诗歌,祈求在基督里面,并透过基督,能以现实主义态度对待属灵的事,得着敏感的灵、悔改的心、公义的生活和灵性的复兴。这是我们所追求最接近完美的境况: 请来,圣灵,请来! 让你的光芒高升; 除去我们心中的忧伤, 眼里的黑暗。 叫我们知罪认罪, 又引领我们到基督的宝血前, 启示神大爱的奥秘, 叫我们惊奇诧异。 复与我们枯萎的信心, 除去我们的疑惑和恐惧, 在我们的心胸燃亮一朵 永不熄减的爱火。 向我们显示那位充满爱的人, 他统管福乐的庭院; 万军之主,全能的神, 那永恒的和平大君王。 惟有你洗涤心灵, 圣化灵魂, 在我们每一部分灌注新生命, 将整个人重新再造。 那么,请来住在我们心里, 解开我们思想的捆缚; 那我们才能认识、赞美和爱 圣父、圣子及你。 阿们。 引自第223页 回应 2020-08-21 10:23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我认为在圣灵里祷告包含四个要素。首先,这祷告是寻求、宣告,和藉基督来到神面前(弗二18)。然后,基督徒表达他对神的爱慕和感谢,因为他藉着基督得到神的接纳,又因为深知道藉着基督他的祷告得蒙垂听。第三,他祈求圣灵帮助他能看见并彰显基督的荣耀,知道当他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祈求要走在正路上时,圣灵和基督正为他代求(罗八26、27、34)。最后,圣灵引导信徒以持续、专一单纯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愿望去专注神及他在基督里的...2020-08-20 13:28
我认为在圣灵里祷告包含四个要素。首先,这祷告是寻求、宣告,和藉基督来到神面前(弗二18)。然后,基督徒表达他对神的爱慕和感谢,因为他藉着基督得到神的接纳,又因为深知道藉着基督他的祷告得蒙垂听。第三,他祈求圣灵帮助他能看见并彰显基督的荣耀,知道当他为自己的生命挣扎祈求要走在正路上时,圣灵和基督正为他代求(罗八26、27、34)。最后,圣灵引导信徒以持续、专一单纯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愿望去专注神及他在基督里的荣耀;这是从来没有人知道的,都是出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引自第63页 在圣灵里的祷告
在圣灵里的爱,就是效法神的爱,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经常愿意为别人的缘故放下及舍弃自己生命里的某些东西(参约一五12、13)。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四至七节勾画出这个爱的轮廓。这爱的中心是对人友爱的利他主义,并且渴望看见别人变得伟大、善良、圣洁和快乐。在这个沉伦的世界中,这种感情是不可思议的,他本身完全是超自然的。爱(agape)是新约常用的字汇,在基督教出现之前,这个字还没有上述的意思;这不足为奇,因为惟有透过基督,这爱才显明出来。现在,在众多自称认识神的人当中,爱(agape)成为那些真实认识神的人的标记(约壹三14—16,四7—11)。 引自第63页 圣灵里的爱
我们运用属灵恩赐,无非是基督藉着他的身体去事奉他的身体,事奉天父,事奉全人类。基督从天上使用基督徒作为他的嘴、他的手、他的脚,甚至他的笑容;他藉着我们——他的子民——此时在世上说话、行动、与人相会、去爱和拯救人。这似乎是(虽然有人持不同意见)保罗对教会作为基督身体的描绘的部分意义。在这个身体里,信徒是肢体,即四肢或器官:头是全身的指挥中心,肢体随从头的指挥行动。 引自第66页 我们需要把人办事的能力和神赐福的特权清楚划分,因为构成恩赐的,是我们的才能被神使用,而不是才能本身。 引自第67页 一旦我们的兴趣从认识子转移到认识圣灵,就会立刻产生两种恶劣后果。一方面,我们会像歌罗西拜天使的人一样,变得贫乏,因为我们「……与元首基督脱了节。(基督是头,我们都是身体,全身的筋络必须靠赖他才得连络维系,渐渐长大。)」(西二19,当代圣经)另一方面,我们会陷入一个充满虚谎的「属灵」感觉和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基督完全无关,也与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无关,只有撒但欺诈的网罗,及其对真与善无限的歪曲;这条路我们连一步也不要踏上。 引自第73页 任何信徒若然对追求圣洁漠不关心,他的信仰很可能出了问题 引自第77页 很明显,追求圣洁理应是基督徒优先考虑的事,但今天这个课题却普遍被信徒所忽略。 引自第78页 活跃分子一心只牵挂着他的计划、安排、策略和技巧,忽略了追求圣洁,或在成圣道路上长进。 引自第80页 在宗教改革及清教徒时期,才智出众的神学家及教牧领袖——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加尔文(John Calvin)、欧文(John Owen)、巴斯特(Richard Baxter)、古得文(Thomas Goodwin)、贺维(John Howe)、史比士(Richard Sibbes)、居劳(William Gurnall)、屈臣(Thomas Watson)、布洛克(Thomas Brooks)……等,数之不尽——经常透彻思想和教导圣洁的课题。可是,到了二十世纪,大部分思想最杰出的福音信仰人士都致力钻研其他范畴,结果,我们的现代神学对圣洁的了解十分肤浅(固然有例外的),对圣洁这个课题的研究,都缺乏合乎圣经的洞见、神学的深度,以及对人性的了解。最显赫的福音信仰神学家通常都不热衷于阐释圣洁的课题,而最热衷于阐释圣洁这题目的福音派人士,往往不一定是最可靠、最有见识的神学家。 引自第81页 第四个原因亦是最令人忧虑的,今天福音派信徒明显地对神的圣洁毫不敏感。 引自第82页 我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知道从长远来看,除非我们在圣洁的追求上有更新的表现,否则这些增长都是徒然的。 引自第82页 我们需要了解,纵然神一开始就完全接纳每个信徒,但只要我们仍然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就需要不断悔改。悔改就是从你自知的罪中转回,又将你所认识自己的一切,献给你所认识的神;当我们这三方面的知识不断增长时,我们的悔改也随之扩展。 所以,圣洁的生活就是我们积极地表达我们对神的认识,他透过基督我们的救主,将我们从罪人中分别出来归向他,现仍不断使我们更新变化,更有基督的形象。诚如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十二至十三节所说,我们顺服神启示的命令,「作成……得救的工夫」(即体现和表达救恩),这都是神在我们心里运行的,所以我们作的时候,心存「恐惧战兢」,但不是张惶失措,反而是对神在我们生命里所成就的大工存尊崇的敬畏。他以他的灵在我们里面运行,驱策我们立志遵行他的美意。这种生命质素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圣经所称的「圣洁」。 引自第84页 任何自我满足或自义的圣洁,或者任何被认为是神所赐予的公义,若然减轻了我们藉基督称义的需要,都是虚妄的,是不虔敬而又迷惑人的东西。这些所谓「圣洁」或「公义」,其实自相矛盾,其正确名称应该是法利赛人的伪善,并非什么基督徒的圣洁。 引自第86页 回应 2020-08-20 13:28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历史释经法只寻求了解作者期望他心目中的读者从他的文字得着些什么,而不再深入探讨。借助新约圣经的亮光去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最好形容为神学性释经(用流行的词句来说是「据典式释经」)——就是问那位默示每位圣经作者的圣灵,他到底期望今天的基督徒读圣经时,在他们有新约圣经的全部真理,并圣经其他经卷作为研读背景的情形下,可以从圣经中领受些什么。 灵恩派对教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使人很难不以「他」来称呼圣灵。...2020-08-19 13:36
历史释经法只寻求了解作者期望他心目中的读者从他的文字得着些什么,而不再深入探讨。借助新约圣经的亮光去研读旧约圣经的方法,最好形容为神学性释经(用流行的词句来说是「据典式释经」)——就是问那位默示每位圣经作者的圣灵,他到底期望今天的基督徒读圣经时,在他们有新约圣经的全部真理,并圣经其他经卷作为研读背景的情形下,可以从圣经中领受些什么。 引自第48页 灵恩派对教会的一项重大贡献,就是使人很难不以「他」来称呼圣灵。 引自第50页 与其是说灵恩派的贡献,我个人以为不如说神在这件事上仍旧有美意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这是基督徒获得独特经历的途径,约翰已亲自为这种经历作见证,他写道:「……我们乃是与父并他的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约壹一3)这是基督给我们众人的挑战,叫我们寻求这种亲身体验的相交生活,而不单单满足于次等的基督徒生活。 引自第52页 耶稣在世上三年的事奉中,曾经不断教导人,同样,圣灵也负责教导的工作;圣灵教导的方式是使门徒回想并了解耶稣曾经说过的话。(约一四26;另参一六13,耶稣所说「一切的真理」,类似十四章二十六节的「一切的事」,意思并不是说「要知道所有任何事情」,而是指到「所有你需要知道有关我的事」,「将来的事」并非「将要发生在你身上的事」,而是「将要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十字架、复活、作王、再来、复兴万事。)今天,林林总总的所谓基督教神学思想争相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大可用上述方法去试验圣灵在这一切神学思想里到底占了什么地位。 引自第52页 就好像圣灵站在我们背后,耶稣站在我们面前,圣灵在我们的肩膊上投射光芒到耶稣身上。圣灵的信息永不是:「看我,听我,来就我,来认识我。」而是:「看他,看他的荣耀;听他,留心他的话语;来就近神,并得着生命;认识他,并尝尝他所赐的喜乐和平安。」 引自第53页 太多时候,我们只是依据我们的需要和缺乏来理解圣灵的职事,而不是按着我们刚刚学习的真理——即是说,圣灵的工作是荣耀基督,他主要而恒常的职责是向我们体现基督,帮助我们醒觉耶稣是谁,好让我们完全信靠他——来了解。结果,我们以基督徒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为中心去理解圣灵的工作;换句话说,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去看圣灵的职事。 引自第54页 =我们脑海中充塞着一种规格式的期望,认为悔改信主必定有某种情感经验(为罪忧伤、在寻索真理过程中的痛苦挣扎、信主后的极度喜乐等等)。我们从别人的悔改经历中推论出这种期望。 我们用这些经历作为判断同侪和他人是否真正悔改的准绳。这真是愚昧又可悲!许多悔改经验,甚至一些很突然而又可追溯日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能只属少数人),可以跟一般标准的期望有极大差异。 引自第53页 结果,我们撒下的福音种子,只收割了一大批还未回转的人,他们以为可以随意呼唤耶稣,利用他作为救主和助手,但不承认他为生命的主。同时,亦吸引了一大堆人,他们被信息中片面的光芒所误导,以为基督可以保护属他的人免遇上生命中一切烦恼。第一类人若然没有完全流失,便成为教会中的枯木。第二类人大受打击、极度困扰——这是因为他们所期望的,刚好与实际经验相反。 引自第54页 四福音书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书。 引自第57页 虽然基督徒永远有别于天父与圣子,而信徒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受造物,却在神救赎的爱中,永远与他相连。这是自我意识的提升,意识到所领受的爱和对爱的回应,这正是与神合一的境界,可见基督教信仰跟印度教思想相去甚远。任何小心研究基督教神秘属灵经验的人,都会很快发现这是真确的。可是,今天的人对这种描述与神相交的言语还存有很大的偏见,一日这种偏见未能摒弃,一日我们也不易明白这属灵的真相。 引自第59页 记得有一次我在回复一个无神论者的时候,另外一个基督徒告诉我不要提灵界,不要提神迹奇事,这是不荣耀神的。确实神迹奇事未必都从神来,但是提神迹奇事就是不荣耀神,这种想法也很诡异吧?
对于从直接经验意识到神使人成圣这方面,今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可以分享。 引自第60页 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直接到主面前求。
奥古斯丁(Augustine)、伯尔纳(Bernard)、路德、加尔文、欧文(Owen)、怀特菲(Whitefield)、司布真(Spurgeon)和其他许多人,包括无数圣诗作者,他们怀着惊人的确信、充满信心的态度,洋溢着狂喜之情,不断颂赞推崇主耶稣;我认为这些都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我相信所有让圣灵在生命中完成他的职事的人,都会像他们那样称颂基督。若没有神所赐这种对新约基督的确信,没有按神的教导,以信心、爱、顺服和敬拜的心恒常住在基督里面,就活不出真正的基督徒生命来,也不能拥有真实的成圣生命——因为若缺乏了这一切,根本就没有新生。 引自第61页 保罗两次称呼神为阿爸,都是为了强调这种亲密的关系和对神的信任,因为阿爸是一个完全不拘礼节的称呼,是耶稣惯常用来称呼神的,在旧约时代从来没有人在祷告中这样称呼神;这个称呼相等于阿兰文的「爹爹」。 引自第61页 想到一个人,看到她清早起床就跪着,本以为这是很虔诚的行为。但是仔细想想其实也不能代表什么,这些都是外在。一个和爸爸很亲密的孩子,如果天天跪着见他爸,不也是很奇怪的吗?还是以主耶稣为唯一的标杆。
知道神是你的父亲,他对你这个义子的爱不下于对他独生儿子的爱,又知道神应许让你永享他的爱和荣耀,由这些认识所带来内心的喜乐,有时候简直汹涌澎湃;这也是圣灵的工作。 引自第62页 回应 2020-08-19 13:36 -
村里有个小屁孩 (打一场必胜的仗!)
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每逢提及神在人生命中的工作,着眼点往往是伦理道德,而不是灵恩方面的。那真正要紧的是活像基督(不是在恩赐上像基督,而是在爱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各方面像他)。这在保罗为信徒的祷告中表达得尤其清楚。他为哥罗西的信徒祈求,求神「照他荣耀的权能,[使信徒]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什么?是透过丰盛有余的恩赐,好叫他们在事奉上有辉煌的成就吗?不是,而是好叫他们...2020-08-19 13:06
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每逢提及神在人生命中的工作,着眼点往往是伦理道德,而不是灵恩方面的。那真正要紧的是活像基督(不是在恩赐上像基督,而是在爱心、谦卑、顺服神的旨意、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各方面像他)。这在保罗为信徒的祷告中表达得尤其清楚。他为哥罗西的信徒祈求,求神「照他荣耀的权能,[使信徒]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什么?是透过丰盛有余的恩赐,好叫他们在事奉上有辉煌的成就吗?不是,而是好叫他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西一11)。同时,他祈求腓立比信徒的爱心满溢,「……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什么?使你们在讲道和争辩中充满说服力,或者有医治的权柄,或者能说流利的方言吗?不是,而是「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腓一9—11;另参看弗三14一19)。 引自第25页 由于基督徒内心有这两种敌对的催迫动力,当其中一股动力把他拉向前时,另一股动力便把他拉向后;因此,纵然他恒常的目标是完完全全地服事神,如一首圣诗所说,存着「忠诚专一的心」,他还是发觉他的心灵从未完全纯洁无瑕,他所作的事,也并非绝对正确无误。就这样,他时时刻刻不能作他所愿作的。他在生活中认识到他所作的一切其实可以并且应该做得更好:不单只在他被自己的骄傲、软弱、愚昧出卖了时如此,他努力尝试行善为义的时候也是如此。在每一次尝试之后,在每一个行动之后,他往往看见他在动机上、在表现上,都有许多可以改善之处。他当其时感到已尽所能做到最好的事情,事后回顾都会发现并非做得最好。就这样,他穷一生之力追求完美,却又发现他所追求的永远不能在他掌握之内。 引自第28页 活在圣灵中的基督徒,会不断发现他的生命尚未达致本来应有的美善;他经常要面对重重障碍和限制,以及自己扭曲的天性背道而驰的拉扯,他正在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同时,即使是他最好的行为,也不免犯上动机上的罪;他亦发现他每日的生活充满污点,他必须每时每刻仰赖神在基督里的赦罪恩典,否则他就会在罪中失丧;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心灵的软弱和善变,需要经常求告圣灵赐给他力量,使他在这场内在的斗争中能坚持到底。「你确实不能实践你心想望的那种圣洁生活。」对保罗来说,这句话明显地道出了人追求圣洁的一些真相。谁可以说他是错误的呢? 引自第29页 萦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想、意念(我们上述所谈的,正是这种心神的缠扰)不一定源自神;撒但同样精于制造使人摆脱不了的冲动,正如他能操纵并加强那些发自我们扭曲了的天性的冲动一样。故此,对于一些突如其来占据心神的思想,我们必须仔细检讨(最好是请教别人)然后才下结论,断定他们是否从神的灵而来。其实,这些思想缠扰心神,叫人摆脱不了,已显示出他们多半不是源于神的灵了。 引自第37页 从整本圣经来看,认识神的同在意味着两重的觉醒。首先,我们醒觉神在那里:那位客观地真实存在的创造主、掌管宇宙之主、万物的主宰和所有存于时空之物的原动力;每个人的前途,不论是祸是福,都全在他手里。第二,我们醒觉到神在这里,他已经就近我们,对我们说话,质询我们,鉴察我们,显露我们的弱点、罪恶和罪咎,使我们降卑,同时又用他的赦免和应许提升我们。 引自第39页 耶稣在他被卖的那一夜,述说有关圣灵的事:「他要荣耀我……」(约一六14),意思就是「他将要使我在人的眼中得荣耀,使他们觉察到那本属于我的荣耀,并且在我通过十字架、复活和升天回到父那里去,坐在我国度的宝座上时,这荣耀将更大。」这个关于圣灵从前是什么,现今又奉差遣来做什么的基本定义(正如我一直认为的),给我们一个完整透彻而具方向性的参照标准,我们必须透过他整体去看圣灵的新约职事,否则我们很难充分了解圣灵职事的任何一部分。 引自第41页 然后,耶稣继续说这荣耀将要如何成就,「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耶稣说「受于我的」是什么意思呢?他的话至少有这个含义:「一切关于我的事实和真理,就是道成肉身、是天父的同工——创造万物、眷顾神的子民和赐下恩典,又是这世界正式的君主,即是那位掌管宇宙万物的主人[参一七2]。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我这一切,事实却是如此。」不过,当然他还有这样的含义:「一切关于我的事实和真理:我是你神圣的爱人、你的中保、你的新约保证人、你的先知、祭司和君王,又是把你从罪咎和罪恶的权势、世界的败坏及魔鬼的掌握中拯救出来的救主,并且是你的牧人、良人、朋友、你的生命、你的盼望、你信仰的创始成终者、你个人生命历史的主,将来要带领你与我同在,分享我的荣耀。所以,我是你的道路和你的奖赏。」故此,因着我与你彼此的关系,「受于我的」也就是「受于你的」了。 引自第41页 在我的方程式里,耶稣的同在不该以空间来思想,应该以关系来思想。我这样说,是指着我对三件事情的觉醒而言的。第—,是拿撒勒人耶稣——圣经里的基督——曾被钉死,现今得着荣耀,就在这里亲自俯近我,对我说话。第二,他正在积极工作,他催迫我们脱离惰性,加强我们的洞察力,安慰我们内疚的良心,使我们的脾气转好,在压力中支持我们,坚固我们,使我们过公义的生活;就这样,他大大地启迪我和众人,赋予我们生命朝气,改变我们的生命。第三,就他自己和他的工作而言,他是荣耀的,配受我们所能献上的一切崇拜、敬慕、爱和忠诚。因此,圣灵体现基督,尽他所能,在人的生命中创造、保持、加深和表达这种对耶稣同在的醒觉。 引自第44页 回应 2020-08-19 13:06
论坛 · · · · · ·
第二章写得比较好 | 来自[已注销] | 1 回应 | 2013-08-29 |
一本對靈恩派非常溫和的批評的書 | 来自agsd2000 | 2010-06-17 | |
对灵恩派有疑惑的可读此书 | 来自周末 | 2009-11-19 | |
【书摘】新约的四福音书和门徒书信之比较 | 来自[已注销] | 2009-03-06 |
3 有用 低端复合维生素 2013-09-12
对灵恩运动的评价很中肯。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圣灵真正的职分是让人认识基督、亲近基督、活像基督。中间有大量篇幅在论述不同的圣洁观,有人认为这是跑题,其实这才是正题。任何灵恩或对“灵”的领受,若不能让人圣洁,那么不是滥用了恩典,就是所领受的灵本身有问题。
0 有用 木马 2010-11-29
读了3年,终于在马桶上读完了。巴刻,我还是很爱你的
0 有用 Monter(牧童) 2011-05-18
认识圣灵的焦点,在乎以基督为中心。
2 有用 极地火种 2012-11-14
在今天的基督教界对圣灵的推崇到了一个极致,对圣灵的误读也是到了一个极致。巴刻的此书帮助我们本于圣经严谨地查考圣灵的职责和功用,乃是彰显基督,我们要以基督为中心去理解和把握圣灵。离开了基督论,而片面高举圣灵,必然陷入误区甚至错谬中。此书我在2年前就读完了。很有收获!感谢主。
1 有用 Sisi 2018-09-18
被牧师问了三次读了没有....赶紧读....
0 有用 许七安 2020-09-03
其实应该三星半的,但既然欧文那本《圣灵论》给了四星……
0 有用 村里有个小屁孩 2020-08-21
写得有点深,值得反复看的好书
0 有用 保罗 2019-10-07
继约翰欧文后很好的论述圣灵的书籍
0 有用 Seeker 2019-05-25
读起来有点费劲,但已经习惯了,好像巴刻的著作都比较难读。但整体还是很逻辑严谨的。
1 有用 Gigi花尔 2019-04-30
买到了香港宣道出版社的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