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 短评

热门 最新
  • 251 玻璃柔术街 2013-10-30 23:39:11

    现当代文学史必研究的作品,但个人觉得文学性不强。今天才和朋友谈起,还好柳青没有把他的四部书写完,不然我们就悲催了。

  • 87 林林酱 2016-04-30 13:43:54

    开始刷十七年文学,创业史不愧其中经典,居然读得停不下来……里面的妇女解放问题和现代爱情模式值得关注,在新婚姻法颁布的背景下,小说中的大部分女性仍然笼罩在旧式包办婚姻的阴影之下,只有改霞开始追求现代爱情,这种党员团员结合的理想模式却在梁生宝的事业心和强硬下夭折了。新人梁生宝对待书中男性角色经常有基情满满的片段……然而对待女性则是压抑的、漠然的、刚硬的态度。继续捋着研究下去~~

  • 126 Trillian 2017-12-26 15:38:22

    闻君柳青一席话,胜上十年思修课。

  • 44 姚瑶 2015-09-12 19:04:30

    我也挺纳闷,上学那会儿我真的看下去了~

  • 42 双旗镇刀客 2014-02-22 18:32:01

    开始以为是个农民翻身创业的故事,后来读着发现是个阶级斗争的故事,读完第一部才发现是讲得一段真历史:生产队合作社的出现。虽很有现已不合时宜的党什么都好的论调,但还是仍刻画了一个很好的创业案例:梁生宝有主见敢做敢为,顺应时代脉搏作为新力量颠覆陈旧不合时宜的势力郭振山,实现事业大发展,并顺道逆袭升职。第一部讲得是梁生宝从不名一文的小字辈逆袭村里的老大哥带头人郭振山。第二部则是郭梁之间旗鼓相当的较量。第二部中梁生宝依靠先发优势建立更符合时代潮流的商业模式(合作社)之后,与跟进模仿者郭振山之间的竞争。郭的阵营预谋搞破坏,流言蜚语制造麻烦,梁要想成功关键还在自强,并且不骄不躁,兢兢业业。本书第二部写梁大老汉抢大黑马的地方挺精彩的,道出了人之常情。从今天来看,人民公社这个命题本质就有人性缺陷!

  • 25 春山 2020-04-19 18:31:49

    一口气读完了,读完以后能够理解为什么说这是十七年文学的最高峰。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农业合作化历史在终南山下的蛤蟆滩上展开,从互助组到合作社,从新民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旧农民到社会主义新人,一切都被有机地折叠进文本中。 彻头彻尾的写实主义,与合作化运动有关的一切都被事无巨细地书写。 塑造地最好的人物还是郭振山。郭振山身上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两种话语的交错与冲突,也折射出了当时党内干部当中的官僚主义形象。 至于梁生宝,应当说塑造得还是太过完美。出场便没有生身之父,就是潜在的党的儿女。小说中也没有说清楚梁生宝为什么投入解放与斗争,仿佛一切英雄品格都是“生就”的。 但是读来仍旧热血感动。“春风到处说柳青。”我们还有梁生宝吗?

  • 43 麦狸 2018-09-11 19:19:58

    我终于结束痛苦了。一下子舒畅了。(醒醒,你还有红旗谱。

  • 25 freedom 2018-05-07 17:36:12

    后人都在质疑这种作品,包括赵树理的《三里湾》。但不得不说他们的作品是具有时代价值的,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深刻的脚印,并且对后来的一些现实主义或者先锋派作家都有很大的影响。陈忠实后来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些都受过柳青、杜程鹏、赵树理等人的影响。他们这一代作家是过度性的,受政治背景影响很深。

  • 24 风动 2017-12-09 17:48:08

    梁生宝这个主角,很乏味。高大全,脸谱化的人物描写比较普遍,心理描写略粗糙。平心而论,文学史价值高于其文学水准。

  • 8 继革 2019-11-06 00:10:01

    “春风到处说柳青”,韩毓海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我们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梁生宝?”解志熙说:“一卷难忘唯此书”。《创业史》无疑是十七年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她的伟大不仅在于创造了梁生宝这样光彩照人的新人形象,也不仅在于严家炎认为的更成功的梁三老汉,同时也在于“忘记初心”的党的干部郭振山,对照历史和现实,你不得不唏嘘长叹。回到韩毓海的问题上来,我们在什么时候失去了梁生宝呢?这个问题太过沉重,我无法回答……抛开这一切,我想,《创业史》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什么样的文学才是伟大的、永恒的文学。

  • 8 熊天天 2018-04-28 23:16:27

    【18-87】 2018.4.28 北京 社会主义改造初期青年党员生宝生产互助的“创业”,自扫门前雪和闷声劳动发家致富的小农心态,农民对于土地的真实情感(梁三老汉,瞎子老汉)。明确鲜明的阶级观念(出身决定人的道德品质)应用到人物形象塑造上(贫农高增的阶级感情,富农姚的压迫血统遗传)。农民身份的党员郭振山,在分到土地之后的自足状态又是土地对于农民吸引力的真实显现。对于军人的歌颂与英雄崇拜。革命与爱情的同构书写(改霞因逃离包办婚姻参与土地改革,又因社会主义改造爱上领导者生宝,生宝和改霞相爱的动机皆是社会主义建设),新生力量必然战胜落后势力(小学生欢喜和满清遗老瞎子老汉)生宝光辉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构建所占篇幅并不多,但始终是本书的核心,其身后的卢王书记更是党的象征。描摹社会主义改造的史书范式。

  • 16 Anthony 2020-04-23 02:48:50

    夜夜睡前看,夜夜看得睡不着。十七年文学里最好的作品,会安利给身边所有人。深深扎根在人物中,人物塑造极其成功,没有任何一个脸谱化的人,每个人物的多面复杂都出来了,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理想化的新人。最重要是,以一种文学的方式把握了社会历史的脉搏,向我们揭示了合作化运动不是更进一步的问题,而是不进则退的问题,如果不搞合作化,新的剥削新的两极分化就会在广大的农村重新出现。对历史的推进注重其复杂性,而完全没有简单的邪不压正套路的处理,非常稳妥地处理好了歌颂光明和写真实之间的关系,真是杰作。党和部分党员的问题也写得很明白很尖锐,本书中所呈现的矛盾运动最终推向了1966、1978及以后。恨柳青早丧此书未完,堪比恨红楼梦资本论未完。读这部作品,时常叹息几近落泪,怕是要记一辈子的。希望未来还能再见到这样的杰作。

  • 12 木海 2016-12-26 21:53:42

    看的第一部“红色经典”,真的出乎意料的好,去除了以往我对此类小说的很多偏见。“凡事需了解,才会明白。”

  • 10 沉默的导航 2018-06-26 00:59:00

    很厚一本,也真是难为我女儿了。

  • 5 大狗人 2016-02-04 21:40:27

    柳青的写作到这里,已褪去《种谷记》时尚存的悯农情怀,千言万语皆为高层声音之转述。但本书确实神似《平凡的世界》,可称流畅易读。

  • 4 收割机 2013-05-27 11:36:47

    革命青年必读。

  • 4 龟龟 2020-07-15 22:48:05

    确是十七年文学中的杰作,有史诗的气度。读罢全书后,感受最深刻的其实是人物鲜活的精神世界和种种“农民说理”的艺术——这正是“内在革命”无声的彰显。各个主次人物的内在视角、心理活动和主体状态都得到了充分展开,并交织出一幅繁复而广阔的乡村社会关系图景,这使得现实矛盾呈现为复杂、曲折、细腻的走向,避免了落入图式化、理念化或单纯的“问题小说”套路,展现社会主义革命的艰巨性和丰富意蕴。郭振山和梁老汉这两个中间人物塑造得尤为出色,而梁生宝虽好,却不免过于“高大全”,因而略带缺憾。正如有研究者指出,作为梁生宝成长“前史”的题叙和正文实际上存在断裂空白之处。换言之,社会主义“新人”的历史生成和塑造机制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也许这也是梁生宝形象遭到争议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太多重要问题值得探讨,留待来日重读

  • 3 冬. 2018-05-09 17:41:12

    改霞这个角色真的有意思 #十七年文学阅读计划#

  • 2 Always Blue 2019-01-06 01:22:06

    农业社初创时期,哈漠滩的典型树立,梁生宝主任的婚姻问题和集体化深深挂钩,梁三对互助组和农业社集体的态度变化,梁大借助军人儿子对政策的敏感体味把握,改霞招工和爱情的挣扎,振山对权利和威望的渴望,姚世杰富农的恶展示对素芳的霸占上,用素芳爹的命运展示旧社会的恶,淑良和生宝的爱情建立在他们对集体化的共同拥护上,秀兰对英雄的想象,几位女性的婚姻命运与政治,富农的恶,中农的动摇和争取,这些都颇值得研究。

  • 3 小猪乔治 2020-02-06 15:27:30

    小时候学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农村的发展从生产互助组向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当时完全没有这个意识。读了《创业史》让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往常总说地主和贫农,可作品中描写的中农和富农其实一样值得关注,他们有田有粮,成份又不是地主,因此总在党的方阵路线边游离。比起他们,贫雇农和地主则要‘稳定’的多,旧社会,他们一个当牛做马被剥削,一个安享清闲;新中国,他们一个翻身把歌唱,一个走到了时代发展的尽头。就像《活着》里面的福贵和龙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原以为作品结束的如此仓促是因为他没能见证一些事情,可查了下才知道并非如此,惋惜,致敬!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