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
全书分为四辑。
第一辑“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
第二辑“西南‘国主’政权”,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
第三辑“李自成及其余部”,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后明韩主”及“定武政权”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是明清之际川东的一个军阀——李占春。
第四...
本书辑录著名历史学者秦晖关于明清交替之际的一组研究文章,以纵向的时间轴论,集中于明末清初;以横向的领域而言,主要从“农民战争与土地制度史”的角度出发,考察几支政治力量的战时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角逐。
全书分为四辑。
第一辑“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从细致入微的考证与逻辑严谨的思辨入手,分析了南明、农民军、清廷三家政权之间的鼎立态势、纠缠关系,及此消彼长的形势变化,也分析了包括缙绅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
第二辑“西南‘国主’政权”,主要着眼于顺治四年占领云南的大西农民军的活动与制度,分析其经济与政治实践的特点与局限。
第三辑“李自成及其余部”,驳斥了李自成禅隐石门夹山的传说,辨析了李自成余部所谓“后明韩主”及“定武政权”的子虚乌有。同时以精彩的考证分析,指出被误认为李自成的“奉天玉和尚”很有可能是明清之际川东的一个军阀——李占春。
第四辑探讨了李自成的归宿,追溯了一个被虚构的李自成谋士如何从小说进入史料的过程,评价了崇祯帝的作为,分析了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已退休),博士生导师。著有《南非的启示》《共同的底线》《田园诗与狂想曲》《传统十论》等。
目录 · · · · · ·
一从“联明抗清”到“南明史”
“联明抗清”的农民军之独立地位问题3
抗清民族运动的兴衰与南明的覆亡30
甲申前后北方平民地主阶层的政治动向99
南明史研究与顾诚的《南明史》116
二西南“国主”政权
沙定洲之乱与大西军入滇123
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135
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175
三李自成及其余部
“奉天玉和尚”之谜219
“禅隐夹山说”及其学风232
奉天玉绝非李自成补证254
“后明韩主”乌有说262
“白毛毡”考294
关于贺珍与清初陕南抗清运动的若干问题310
高氏330
四教学参考
李自成归宿之谜337
李岩之谜342
“英明”的昏君——崇祯帝345
谈明代中叶的“倭寇”问题349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鼎革之际"的人也喜欢 · · · · · ·
鼎革之际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鼎革之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 更多书评 3篇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列强原则上也承认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不公平,但是强调这种改变要与中国自身的改革相联系。如自主关税,要与废除厘金相关联,取消治外法权要与中国建立近代法制相联系。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影响一直就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国许许多多的进步,也确实是迫于外力。今天看来,别人逼着我们进步,当然让我们不爽。但是扛着这些压力,坚决不改革(慈禧时代),难道就很爽吗?所以...2020-03-12 16:14
列强原则上也承认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不公平,但是强调这种改变要与中国自身的改革相联系。如自主关税,要与废除厘金相关联,取消治外法权要与中国建立近代法制相联系。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影响一直就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国许许多多的进步,也确实是迫于外力。今天看来,别人逼着我们进步,当然让我们不爽。但是扛着这些压力,坚决不改革(慈禧时代),难道就很爽吗?所以,对于这些进步,应该秉持谭嗣同的态度,压迫要抗争,改革更要主动,华人之不为之,其祸可胜言哉?民国时期的外交,就是一面抵御外辱,一面推进改革。
有关在华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至今引起非议。秦晖老师的观点是,只要这些照顾操之在我,就谈不上国耻。
回应 2020-03-12 16:14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关于保路运动 川路公司靠摊派“租股”筹资,之后盛宣怀通过政治手段强制将商办改为国有,其手段为把商办铁路公司的全部资金冻结,核算后,将原始股份转化为国有公司股份,这个过程中,无任何资金变动,仅仅是把所有权给改变了,原出资人除了将来获得可能的红利之外,失去了大部分权益,而盛宣还则是毫无代价的掌握了这些资金的控制权。 对于保路运动,原本矛盾点在于乡绅与民间,但是国有介入后,将乡绅的黑锅同样继承了过来,...2020-02-18 21:31
关于保路运动
川路公司靠摊派“租股”筹资,之后盛宣怀通过政治手段强制将商办改为国有,其手段为把商办铁路公司的全部资金冻结,核算后,将原始股份转化为国有公司股份,这个过程中,无任何资金变动,仅仅是把所有权给改变了,原出资人除了将来获得可能的红利之外,失去了大部分权益,而盛宣还则是毫无代价的掌握了这些资金的控制权。
对于保路运动,原本矛盾点在于乡绅与民间,但是国有介入后,将乡绅的黑锅同样继承了过来,这样,就落入了历来朝代大规模民变的传统由头,“官逼民反”。川路公司的摊派不至于灭亡清王朝,但是盛宣怀将之国有化的后果就打响了辛亥革命的前戏。
保路运动并没有保住“私产”,而且后来国有化的条件比盛宣怀给出的条件还差,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种意义就在于争取一个“必须经过我的同意”的权利。国会征税经过民选代表讨论同意,税款使用也受国民的监督,这就比“皇粮国税”有了道义合法性。公共资产由民选政府主持,在公共参与下“民主私有化”,就是比黑箱操作的权贵化公为私更有公信力。
有人认为既然晚清四川强制摊派“租股”形成“商产”加重了农民负担,清王朝把商产强行国有化就是减轻农民负担,而农民不领情,反而汇入保路运动,这说明农民素质差,不能把握自己的利益。其实这不是农民素质的问题,而是体制素质的问题。类似案例我国历史上一再重现:
1. 西汉末年豪强霸占土地,农历受其害,王莽以此为由发动土地国有化,说是打击豪强,农民却受其害更深,结果农民和豪强联手,一场农民风暴把号称为了农民的王莽给干掉了。
2. 北宋王安石痛恨兼并,说是为了保护小农要用官府垄断来制裁大农富工,结果在垄断过程中出现了蔡京这样的巨贪,农民反而跟随着不堪政府压榨的方腊一起掀起了两宋最大的民变浪潮。
3. 南宋贾似道号称为了反兼并而推出的公田同样加速了赵宋王朝的灭亡。
回应 2020-02-18 21:31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我们应该明白,现代民族主义的本质本来就是“国民主义(nationalism)”,而不是“国家主义(statism)”。 对外依附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明显有损于中国,却有利于自己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外援并非无私的,通常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不是仅仅口惠,必须是实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当权力。所以历史上的专制者都是爱国的,国几乎是他的个人私产,他岂能不爱国。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是最能卖国的,老百姓...2020-03-04 22:04
我们应该明白,现代民族主义的本质本来就是“国民主义(nationalism)”,而不是“国家主义(statism)”。
对外依附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明显有损于中国,却有利于自己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外援并非无私的,通常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不是仅仅口惠,必须是实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当权力。所以历史上的专制者都是爱国的,国几乎是他的个人私产,他岂能不爱国。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是最能卖国的,老百姓想卖国也卖不了啊。孙中山在密谋革命争取外援的时候,曾经对日本有着很糟糕的许诺,但是当时的孙中山是在野力量,没有什么权力,日,俄在华攫取的权益并非是他奉送的,如果他当政后真的那么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年日本侵占英制下的香港,香港人民并没有认为只是换了个主子,而是支持港英抵抗。香港同胞对港英时代的感受,当然不同于韩国人或者我国东北人民对日治时代的感受。不要说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奴化教育”比日本人成功,中国人其实最清楚其中两者的区别。当年中共在上海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在英法租界,他们一旦被抓,就要尽一切努力防止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哦,因为落到英法帝国主义手里还能生存,如果落到中国主权下,必亡。但是,落到日本人手里,会比被国民党抓住强,毫无疑问,日本法西斯远比英法野蛮,残暴,这不是“黄种反对白种”“东亚反对西方”的日式反帝诡词所能颠倒的。
回应 2020-03-04 22:04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列强原则上也承认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不公平,但是强调这种改变要与中国自身的改革相联系。如自主关税,要与废除厘金相关联,取消治外法权要与中国建立近代法制相联系。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影响一直就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国许许多多的进步,也确实是迫于外力。今天看来,别人逼着我们进步,当然让我们不爽。但是扛着这些压力,坚决不改革(慈禧时代),难道就很爽吗?所以...2020-03-12 16:14
列强原则上也承认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不公平,但是强调这种改变要与中国自身的改革相联系。如自主关税,要与废除厘金相关联,取消治外法权要与中国建立近代法制相联系。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影响一直就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国许许多多的进步,也确实是迫于外力。今天看来,别人逼着我们进步,当然让我们不爽。但是扛着这些压力,坚决不改革(慈禧时代),难道就很爽吗?所以,对于这些进步,应该秉持谭嗣同的态度,压迫要抗争,改革更要主动,华人之不为之,其祸可胜言哉?民国时期的外交,就是一面抵御外辱,一面推进改革。
有关在华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至今引起非议。秦晖老师的观点是,只要这些照顾操之在我,就谈不上国耻。
回应 2020-03-12 16:14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我们应该明白,现代民族主义的本质本来就是“国民主义(nationalism)”,而不是“国家主义(statism)”。 对外依附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明显有损于中国,却有利于自己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外援并非无私的,通常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不是仅仅口惠,必须是实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当权力。所以历史上的专制者都是爱国的,国几乎是他的个人私产,他岂能不爱国。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是最能卖国的,老百姓...2020-03-04 22:04
我们应该明白,现代民族主义的本质本来就是“国民主义(nationalism)”,而不是“国家主义(statism)”。
对外依附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明显有损于中国,却有利于自己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外援并非无私的,通常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不是仅仅口惠,必须是实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当权力。所以历史上的专制者都是爱国的,国几乎是他的个人私产,他岂能不爱国。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是最能卖国的,老百姓想卖国也卖不了啊。孙中山在密谋革命争取外援的时候,曾经对日本有着很糟糕的许诺,但是当时的孙中山是在野力量,没有什么权力,日,俄在华攫取的权益并非是他奉送的,如果他当政后真的那么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年日本侵占英制下的香港,香港人民并没有认为只是换了个主子,而是支持港英抵抗。香港同胞对港英时代的感受,当然不同于韩国人或者我国东北人民对日治时代的感受。不要说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奴化教育”比日本人成功,中国人其实最清楚其中两者的区别。当年中共在上海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在英法租界,他们一旦被抓,就要尽一切努力防止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哦,因为落到英法帝国主义手里还能生存,如果落到中国主权下,必亡。但是,落到日本人手里,会比被国民党抓住强,毫无疑问,日本法西斯远比英法野蛮,残暴,这不是“黄种反对白种”“东亚反对西方”的日式反帝诡词所能颠倒的。
回应 2020-03-04 22:04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历程是 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在经历了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文化浩劫之后,辛亥革命成为了一场纯粹的制度革命,他既没有西化色彩,也没有反西化色彩,他追求的是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更进一步看,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一条线上人们努力的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反复不断的折腾文化,不断的在西化和反西化之间反复。太平天国搞西化,义和团搞反西化。十多年后的新文化运...2020-03-03 00:10
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历程是 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在经历了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文化浩劫之后,辛亥革命成为了一场纯粹的制度革命,他既没有西化色彩,也没有反西化色彩,他追求的是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更进一步看,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一条线上人们努力的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反复不断的折腾文化,不断的在西化和反西化之间反复。太平天国搞西化,义和团搞反西化。十多年后的新文化运动再次提倡西化,但当时的反传统按照王元华先生的说法则是反儒不反法。到了二十世纪下半期又开始大力反西化,开始反资本主义,接着反修正主义,文哥原说是封资修一起反,看来是要彻底虚无了。但是到了文哥后期忽然大搞起反孔扬秦,批儒捧法,出现全民读韩非,全面大专政的奇观。
回应 2020-03-03 00:10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列强原则上也承认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不公平,但是强调这种改变要与中国自身的改革相联系。如自主关税,要与废除厘金相关联,取消治外法权要与中国建立近代法制相联系。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影响一直就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国许许多多的进步,也确实是迫于外力。今天看来,别人逼着我们进步,当然让我们不爽。但是扛着这些压力,坚决不改革(慈禧时代),难道就很爽吗?所以...2020-03-12 16:14
列强原则上也承认关税,治外法权等问题不公平,但是强调这种改变要与中国自身的改革相联系。如自主关税,要与废除厘金相关联,取消治外法权要与中国建立近代法制相联系。晚清以来,西方列强的对华影响一直就是两面性的,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中国许许多多的进步,也确实是迫于外力。今天看来,别人逼着我们进步,当然让我们不爽。但是扛着这些压力,坚决不改革(慈禧时代),难道就很爽吗?所以,对于这些进步,应该秉持谭嗣同的态度,压迫要抗争,改革更要主动,华人之不为之,其祸可胜言哉?民国时期的外交,就是一面抵御外辱,一面推进改革。
有关在华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至今引起非议。秦晖老师的观点是,只要这些照顾操之在我,就谈不上国耻。
回应 2020-03-12 16:14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我们应该明白,现代民族主义的本质本来就是“国民主义(nationalism)”,而不是“国家主义(statism)”。 对外依附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明显有损于中国,却有利于自己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外援并非无私的,通常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不是仅仅口惠,必须是实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当权力。所以历史上的专制者都是爱国的,国几乎是他的个人私产,他岂能不爱国。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是最能卖国的,老百姓...2020-03-04 22:04
我们应该明白,现代民族主义的本质本来就是“国民主义(nationalism)”,而不是“国家主义(statism)”。
对外依附的代价,尤其是在一些明显有损于中国,却有利于自己党派利益与个人利益的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外援并非无私的,通常都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不是仅仅口惠,必须是实至,能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相当权力。所以历史上的专制者都是爱国的,国几乎是他的个人私产,他岂能不爱国。但同时也只有他们是最能卖国的,老百姓想卖国也卖不了啊。孙中山在密谋革命争取外援的时候,曾经对日本有着很糟糕的许诺,但是当时的孙中山是在野力量,没有什么权力,日,俄在华攫取的权益并非是他奉送的,如果他当政后真的那么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年日本侵占英制下的香港,香港人民并没有认为只是换了个主子,而是支持港英抵抗。香港同胞对港英时代的感受,当然不同于韩国人或者我国东北人民对日治时代的感受。不要说这是因为英国人的“奴化教育”比日本人成功,中国人其实最清楚其中两者的区别。当年中共在上海的所有活动几乎都是在英法租界,他们一旦被抓,就要尽一切努力防止被引渡给中国政府哦,因为落到英法帝国主义手里还能生存,如果落到中国主权下,必亡。但是,落到日本人手里,会比被国民党抓住强,毫无疑问,日本法西斯远比英法野蛮,残暴,这不是“黄种反对白种”“东亚反对西方”的日式反帝诡词所能颠倒的。
回应 2020-03-04 22:04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历程是 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在经历了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文化浩劫之后,辛亥革命成为了一场纯粹的制度革命,他既没有西化色彩,也没有反西化色彩,他追求的是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更进一步看,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一条线上人们努力的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反复不断的折腾文化,不断的在西化和反西化之间反复。太平天国搞西化,义和团搞反西化。十多年后的新文化运...2020-03-03 00:10
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历程是 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在经历了太平天国与义和团两次文化浩劫之后,辛亥革命成为了一场纯粹的制度革命,他既没有西化色彩,也没有反西化色彩,他追求的是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更进一步看,近代以来的中国的发展更像是两条线,一条线上人们努力的追求制度的变革;而在另一条线上人们在反复不断的折腾文化,不断的在西化和反西化之间反复。太平天国搞西化,义和团搞反西化。十多年后的新文化运动再次提倡西化,但当时的反传统按照王元华先生的说法则是反儒不反法。到了二十世纪下半期又开始大力反西化,开始反资本主义,接着反修正主义,文哥原说是封资修一起反,看来是要彻底虚无了。但是到了文哥后期忽然大搞起反孔扬秦,批儒捧法,出现全民读韩非,全面大专政的奇观。
回应 2020-03-03 00:10 -
Caro (Evil draws men together)
关于保路运动 川路公司靠摊派“租股”筹资,之后盛宣怀通过政治手段强制将商办改为国有,其手段为把商办铁路公司的全部资金冻结,核算后,将原始股份转化为国有公司股份,这个过程中,无任何资金变动,仅仅是把所有权给改变了,原出资人除了将来获得可能的红利之外,失去了大部分权益,而盛宣还则是毫无代价的掌握了这些资金的控制权。 对于保路运动,原本矛盾点在于乡绅与民间,但是国有介入后,将乡绅的黑锅同样继承了过来,...2020-02-18 21:31
关于保路运动
川路公司靠摊派“租股”筹资,之后盛宣怀通过政治手段强制将商办改为国有,其手段为把商办铁路公司的全部资金冻结,核算后,将原始股份转化为国有公司股份,这个过程中,无任何资金变动,仅仅是把所有权给改变了,原出资人除了将来获得可能的红利之外,失去了大部分权益,而盛宣还则是毫无代价的掌握了这些资金的控制权。
对于保路运动,原本矛盾点在于乡绅与民间,但是国有介入后,将乡绅的黑锅同样继承了过来,这样,就落入了历来朝代大规模民变的传统由头,“官逼民反”。川路公司的摊派不至于灭亡清王朝,但是盛宣怀将之国有化的后果就打响了辛亥革命的前戏。
保路运动并没有保住“私产”,而且后来国有化的条件比盛宣怀给出的条件还差,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种意义就在于争取一个“必须经过我的同意”的权利。国会征税经过民选代表讨论同意,税款使用也受国民的监督,这就比“皇粮国税”有了道义合法性。公共资产由民选政府主持,在公共参与下“民主私有化”,就是比黑箱操作的权贵化公为私更有公信力。
有人认为既然晚清四川强制摊派“租股”形成“商产”加重了农民负担,清王朝把商产强行国有化就是减轻农民负担,而农民不领情,反而汇入保路运动,这说明农民素质差,不能把握自己的利益。其实这不是农民素质的问题,而是体制素质的问题。类似案例我国历史上一再重现:
1. 西汉末年豪强霸占土地,农历受其害,王莽以此为由发动土地国有化,说是打击豪强,农民却受其害更深,结果农民和豪强联手,一场农民风暴把号称为了农民的王莽给干掉了。
2. 北宋王安石痛恨兼并,说是为了保护小农要用官府垄断来制裁大农富工,结果在垄断过程中出现了蔡京这样的巨贪,农民反而跟随着不堪政府压榨的方腊一起掀起了两宋最大的民变浪潮。
3. 南宋贾似道号称为了反兼并而推出的公田同样加速了赵宋王朝的灭亡。
回应 2020-02-18 21:31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Q4AVZU】新人(满64-15包邮)
-
暂时无货, 22天前曾上架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晚明的一切 (江南渔者)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好奇心日报的推荐书单2019 (嗷呜)
- 学人文丛-秦晖 (白露@思勉)
- 购书单 (薏苡)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鼎革之际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168 Hours 2020-10-11
刚入学术圈的80年代写就的历史考据型论文,有些行文比较枯燥,但聚焦的确实是农民、土地问题,这也是写作思路和问题意识与辛德勇等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农民运动、各类地主和农民在封建时代最近一次鼎革之际扮演的角色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与近现代这类阶级扮演的不同角色作比较,若是未来还会发展一次鼎革之际,又是怎样的一番场景…
1 有用 隼[已注销] 2020-03-30
不能说没有收获,对于大西政权的讨论与韩王的考证都能看出作者的水准,只是评价方式和理论过于陈旧,收入的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文章,没经过任何修订,置于今天看完全和作者自身的水准不匹配,如果农民战争史还是顾诚时代的套路,那真不如不出了,当然也有作者的无奈,不管是之前那本书还是秦的现实处境,但既然炒出了名气总还是要对得起读者。哪怕是前言里面多少写点更深入的东西,而不是以考证之功自我掩饰。 @2019-09-0... 不能说没有收获,对于大西政权的讨论与韩王的考证都能看出作者的水准,只是评价方式和理论过于陈旧,收入的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文章,没经过任何修订,置于今天看完全和作者自身的水准不匹配,如果农民战争史还是顾诚时代的套路,那真不如不出了,当然也有作者的无奈,不管是之前那本书还是秦的现实处境,但既然炒出了名气总还是要对得起读者。哪怕是前言里面多少写点更深入的东西,而不是以考证之功自我掩饰。 @2019-09-01 23:57:48 (展开)
1 有用 枕流 2019-09-05
“又红又专”时代的秦先生。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4 有用 Chaos 2019-09-23
满本的无奈,一个学者无法写自己的研究内容,却在这里试水、表忠心,哎
0 有用 一大坨 2019-09-15
唯文章时代偏早,意识形态用词似应替换,作者在序文里也说到了
0 有用 明明如月 2020-12-16
吴非送
0 有用 王狗熊不想说 2020-12-12
一般般 比较稚嫩 内容一些地方内乱和互攻还有点意思 那届大明人民不行
0 有用 羽 2020-11-11
太学术,太考据的章节实在读不下去,但是书真是好书。
0 有用 TIGA! 2020-11-08
虽然都是二三十年前的论文,但读来仍有启发。出版之际如能对这些文章进行增补的话会更好
0 有用 聚洲 2020-11-06
115。这书出的…太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