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侦探 短评

热门
  • 3 danyboy 2020-02-05 11:38:44

    很新鲜的一本书,作者从冰河时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岩画、壁画等中,通过大数据、最新的电脑技术,从中找出了32个“符号”。以往对原始艺术的认识,不太会从符号思维或者说是抽象思维的角度去认知,而是将其看做原始思维尚不成熟的表现。而作者则研究指出,这些原始符号应该说代表了思维方式走向符号化、抽象化的进步,换言之,没有这些符号,就没有今天。这些符号就是《2001太空漫游》一开始那猿猴高高举起的木棒到宇宙飞船之间的部分。书的内容有一定专业性,但写法比较像纪录片,对话很多,像田野报告,个别地方略觉得啰嗦。

  • 3 隱生 2019-11-06 11:29:32

    数据收集和统计多么重要……

  • 3 炸炸 2019-10-09 15:44:51

    这是美国国家地理的洞穴探秘手记,作者吉纳维芙既是向导,也是侦探。她研究了鲜有人注意的人类最初的书面交流工具——几何岩画,并用它来解锁人类谜一样的过去。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像解锁DNA那样,从远古符号中解锁人类心智之谜

  • 1 penguin 2019-10-09 16:07:54

    一本加拿大女性古人类学家的洞穴考古手记,从题材到角度都算得上稀有了,再加上讲的内容更偏向摆事实然后让读者顺着这条逻辑链去思考,而非仅仅提供碎片式信息,可能不够讨巧,但我还是挺享受这种探秘型、渐进式的阅读方式的。BTW,最后一章开头那里的场景带入感极强。

  • 0 香凝 2022-11-14 18:59:53 云南

    圣日耳曼拉里维耶尔女郎一章是高潮。

  • 0 脱脂棉纱布毛毯 2022-11-25 12:23:54 山东

    很有趣,作者主要关注的是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里发现的几何符号,还顺着人类进化的脉络,把一些重要的史前艺术品的发现梳理了一遍。 读起来不费力,经常会跟着作者的叙述天马行空地想些问题,阅读体验很不错!

  • 0 轻芸 2022-12-11 16:20:51 安徽

    刚读完《原始思维》读这本感觉信息密度骤降:本文反复灌输原始人和现代人的思维基本一样的理念,然而证据不够有说服力(能够画出简单符号就说有抽象思维了……)。but渐入佳境。语言优美,现场感强。第十二章语言、思维和文字的简史很有趣,“心智理论”研究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符号+周围环境=符号的真正意义 冰河时期桑人通过内视符号反映宗教意义,记录在萨满仪式中陷入恍惚状态看到的图像。

  • 0 momo 2023-09-13 19:58:51 北京

    本来挺感兴趣,后来发现读不太下去,两倍速读完。题目和内容简直毫无关联。准备岩画符号数据库的想法很有趣。没啥结论性的干货,基本靠猜。文字也有点啰嗦读不太下去。鹿牙项链挺吸引人。但也仅此而已。也是,几万年前的东西,能有啥定论呢,可不就靠猜了么。

  • 0 达达,是达达呀 2022-06-09 10:17:13

    通俗易懂的读物,感觉原始人类的壁画上的符号语言依然是个谜题,充满探索的可能性。

  • 0 chestnut 2020-03-29 22:59:15

    听书听完的,摘抄刘玄老师的解读词如下——“几十万年前,非洲的原始人不管是长相还是大脑的容量都已经跟我们很接近了,通过研究过去研究者不够重视的,原始人在洞穴、石器上画下的抽象符号,大脑里思维的直接产物可以知道他们是怎样一步步成为我们的。 这个线索其实不是作者凭空发现的,考古学家早就发现了这些符号,只是他们没法办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作者的诀窍是统计和分析。有了那个有5000个符号的数据库,她才能找到那32个特殊的符号,才能从中总结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规律。”

  • 0 福丸💚 2021-01-25 20:03:28

    从在非洲的时候开始,原始人就已经拥有因果、象征这样的思维能力。随着他们从非洲出发迁徙到世界其他地方,这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十几万年之后,到达欧洲之后的原始人画出的抽象符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 在十几万年前,某一个原始人第一次想到要用图像来做标记,这可能是人类最伟大的一次觉醒。符号作为思想的载体,让思想有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随着原始人从非洲迁徙到冰河时期的欧洲大陆,符号逐渐成为一种能够凝聚共识,并且传播、传承这种共识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有32个符号从众多的符号中脱颖而出,构成了冰河时期欧洲的符号体系。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人类文明萌芽的标志。

  • 0 indiechild 2020-01-06 07:10:02

    符号是一个个的原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看出人类早期生活的共性脉络。

  • 0 Jack Sir 2020-01-06 14:54:22

    听书待详解

  • 0 鱼的九思 2019-11-27 11:38:14

    非常有趣,虽然对这些符号的解读仍无定论,但是作者对欧洲的岩画符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仍然充满了趣味,我们普通人的视角应该会更多关注那些具象的图案,而对“抽象”的符号大概率会忽视掉,所以作者的研究更显价值。

  • 0 巴斯光年 2020-12-08 10:22:34

    Not as interesting as I thought?

  • 0 Jimmy47 2020-01-08 02:59:07

    得到听书:这本书回答了一个很宏大的问题:几十万年前,非洲的原始人不管是长相还是大脑的容量都已经跟我们很接近了,但是他们是怎么一步步成为我们的呢? 作者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线索,就是过去研究者不够重视的,原始人在洞穴、石器上画下的抽象符号,因为它们是大脑里思维的直接产物。这个线索其实不是她凭空发现的,考古学家早就发现了这些符号,只是他们没法办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那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她的诀窍是统计和分析。有了那个有5000个符号的数据库,她才能找到那32个特殊的符号,才能从中总结规律,得到结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