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六朝史的书评 (21)
魏斌谈山岳中的六朝宗教与文化
采访︱饶佳荣 您是如何从唐代制度史研究转向六朝山岳历史研究的? 魏斌: 武大自唐长孺先生以来,一直强调魏晋南北朝、隋唐两个断代打通,作为一个研究方向。我的硕导朱雷老师以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唐代典章制度著名,但他建议我先从魏晋学起。于是就从《晋书》开始一直往下读...
(展开)
【转】魏斌:山中何所有——《“山中”的六朝史》前言(节选)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寄君。 如何理解汉唐之间的历史变动?在近百年来的学术史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观察和解释可谓纷繁多元。历史譬如道路两侧的风景,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内在的差异或变化往往逐渐积累而生,远距离看来差异顿觉明显。如果把3世纪初...
(展开)
从国山碑看大吴帝国末期个郑智逻辑
位于宜兴西南廿五公里处,有一国山碑,立于吴末帝孙皓天玺元年(公元276年),是当时“国山禅礼”个遗物。禅礼后不足5年,吴国即灭亡,留下此块巨大碑石,兀然立在山顶。后世记载之中,迭场孙皓君臣主演个禅让闹剧,理所当然畀淡忘,即便提起,也是作为“好大喜功”个反面教材...
(展开)
【转】魏斌:“山中”的六朝史
【摘要】六朝时期,山岳文化景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3世纪初,江南山岳的文化景观主要是湘山、九疑、会稽等山的虞舜、大禹遗迹,以及大大小小并不知名的山神祭祀。6世纪末,这些祭祀景观仍然存在,也出现了新的祭祀内容(如国山碑),但最引人注目的显然已经是林立于山中的寺院...
(展开)
魏斌丨解读《“山中”的六朝史》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魏斌,很高兴跟大家谈一谈我不久前出版的新书《“山中”的六朝史》。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魏晋南北朝史,对于汉唐之间区域文化景观的延续和变化等问题比较感兴趣,陆续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这次出版的小书,就是结集其中关...
(展开)
白照杰读《“山中”的六朝史》︱山中何所有?
魏斌的研究在中古宗教史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因此《“山中”的六朝史》出版前“圈里人”就已将此书判为“必读名著”。这部佳作确实没有辜负读者的期待!近年来海内外学者深入剖析中国山岳文化的研究逐渐形成规模,诸如 “边地情节”“神圣地理”“洞天学”“空间分析”等理论、...
(展开)
山中六朝史,与君共怡悦
在一场议题明确的会议上,后发言者有利有弊,利在于可附议前言以掩饰自己并无创见的尴尬,弊则在于往往会有“英雄所见略同”的遗憾——自己的好主意已被别人说完。会议尚且如此,在世代累积型的学术研究里,后来者“好诗都被唐人作尽”的尴尬和遗憾更是常见。正因如此,大家更...
(展开)
山岳人文历史图景的不同切片
《“山中”的六朝史》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斌于2019年付梓的一部论文集。通过对魏晋六朝人的山中活动的考察,本书描画了民间传统、政治权力、宗教信仰等话语体系在“山中”这一文化场域中的交互图景,呈现了3世纪到6世纪山岳人文历史的变迁。 日本学者都筑晶子指出,“以往...
(展开)
“緣溪行,不知遠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概自公元三世纪,中原政治动荡,秦汉朝代改迭。中國首位皇帝,秦始皇帝所創立的秦朝,雖開一朝一代的先風,但卻是個短命的朝代。最終亭長劉邦奪得天下,楚霸王項羽自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