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书的书评 (18)

浠墨 2013-04-08 10:08:4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你就是什么

初生如婴儿,怀一颗赤子之心,来到这茫茫尘世,大环境,小环境,各种现实压榨下的生命,呈现出百态千姿。身份在寻找中有人逐渐清晰;有人困顿潦倒,死而迷惘;有人死而无憾;有人困而坚守,迷而坚定;有人迷途放弃,走上极端……那里美如天堂,一如初见。人心如魔,各走殊...  (展开)
Jessica 2013-09-02 19:54:07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知青,土地和命运

我的感觉里,韩少功的作品是由两种力量主导的:知青岁月的沧桑,和原始土地的呼唤。也许是知青生活中与土地打交道的岁月让作者听到了原始文明的深沉,亦或是骨子里面对于神秘古老的向往被知青生活的日夜照亮。这两种力量和谐地交汇着,融汇在一个知青面对广袤土地和多舛命运的...  (展开)
浠墨 2013-09-22 18:10:4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身份认同与自我寻找之旅——浅析韩少功《日夜书》

身份认同与自我寻找之旅 ——浅析韩少功《日夜书》 *本文已刊发于2013年6期《文学风》杂志 韩少功是一位时代感很强的作家,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社会责任的担当,都具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他始终以书写时代为己任,内核深透而不变焦,外人看到他小说技巧...  (展开)
谷谷哒。 2013-04-28 21:33:11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一个另外的结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即使只是个人短暂的一生,仍旧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变迁 从农村知青的无可奈何到城市生活的随波逐流,二者似乎都是遭受命运的重压,人在这之下只是渺小的蝼蚁。何必做出巨大而无谓的牺牲,去换取所谓人生的改变——毕竟前路谁也无法预料。我想这才是为什么陶小布始终没能舍掉两根...  (展开)
科希莫 2017-02-16 13:58:41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我写了一些可能让人难堪的东西”

采写 姜子健 编辑 廖方舟 刊于2013年11月《晨报周刊》 韩少功说他在新书《日夜书》里,写了“一些可能让人难堪的东西”。 “让人难堪的东西,比如说?” “像马涛那样的人,在一般人的眼光里肯定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民主英雄,但小说让人看到他的另一面,看到他对周围亲友的某...  (展开)
持尘 2015-12-12 22:30:55 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版

有意思

臭疤子:贺亦民,流浪儿,小偷司令,科技Geek,过失杀人犯(板砖拍城管),有意思,游击队把嫡系王牌正规军打得人仰马翻。这个人物似乎也是作者笔墨最多的人物。 马涛:民间思想家。政治犯,狱中六年。外号马克涛,小号马克思。 笑月:马涛的女儿,新人类,知青遗留下来的悲剧...  (展开)
理一分殊 2022-04-23 10:10:44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张翔:准列传体叙事中的整体性重构——韩少功《日夜书》评析

文章来源:《文学评论》2013年06期 摘要:《日夜书》的叙事结构承续《马桥词典》的形式实验,创造性地改造了列传体,并尝试以这一准列传体为框架,将“知青一代”的代际史作为整体来把握和叙述。同时,这个新的整体尚未以总体的形式存在,从而需要在碎片和潮流的变迁中探索。《...  (展开)
alexmaoist 2022-02-12 09:37:2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知青相遇(大概是书中最精彩的片段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少男和一个少女,就这样在邮政所前认识了,互相一阵打量,紧紧地握手,眼睛迸放光芒,立即解下背篓去溪边深谈。他们在柳树林那边会不会擦碰出感情火花,会不会眉来眼去进而谈婚论嫁,也尽在其他伙伴的想象中。不料大家才逛了半个集市,就发现他们怒气冲冲各自归队,情节急...  (展开)
世愚 2021-11-13 19:01:31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时代的哀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要】 《日夜书》相较韩少功此前两部长篇而言更具抒情性。抒情因素作为潜流隐含在小说的叙事和议论书写背后。散文化写法、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以及书写内容属于“我”所抽出的记忆这三个因素成为叙事抒情性的主要来源,对于记忆的选择性抽取以及叙述过程中的细节、心理描写与“...  (展开)
木易 2016-10-07 00:03:5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日夜书》读后

合上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如释重负。这是我第一次拜读韩少功的作品,坦白地讲,并不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辗转反侧,难解其中味。或者是因为文字太过碎片化,分散了阅读注意力,也或者是因为我过分刻意地要求自己去思索,结果反而收获寥寥。 出版界称本书是...  (展开)
Leni 2015-12-13 05:20:1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理想渐渐远褪的青年们,终会到达怎样的彼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曾有一段时间我逢人便推荐《日夜书》,彼时还在读高中,《收获》上的连载栏目刊载了整本小说,我花了一节半数学课和一节自习课读完,大觉酣畅,心中的推荐欲望喷薄欲出,终于有一位同学经受不住我的安利,遂取走书去看——我那本《收获》便再也没有回来。 于是,接下来两年我一...  (展开)
Hank 2015-09-12 17:38:45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日与夜互见

看少功兄作品的第二部。 《日夜书》,从文革时代,写到了改革时代,再写到了当下,借由知青的身份流转,折射出后来不同领域的人与世界的碰撞,如官员,企业家,艺术家,思想者……马涛、大甲、马楠、小安子的故事,有分有合,有行有止。 有些人物 和 陶小布内心想法,匆匆隐现...  (展开)
斑点鸟子 2015-01-15 11:20:0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那些平凡的错乱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于50年代,发展在60年代,“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知青们在艰苦落后的农村地区耽误了学业和事业,浪费了青春,在所谓最广大最统一的...  (展开)
海苔好好吃 2014-06-12 20:34:50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致50后的青春

  “多少年后,大甲在我家落下手机,却把我家的电视遥控器揣走,使我相信人的性格几乎同指纹一样难以改变。”   这是韩少功《日夜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很熟悉,突然想起黄锦炎翻译的《百年孤独》中令人惊艳的开篇...  (展开)
读书时光 2013-05-05 00:06:23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写出一代人的命运

《日夜书》是部一代人命运的史诗性作品,写出了一个群体的人生历程,写出了人的多面性。我们的阅读,既可以追寻这代人的行走足迹,又能发现他们对当下时代的影响。 《日夜书》又是部容量巨大、内蕴丰富的作品。在生动的人物和好读的故事背后,暗藏着诸多作者对时代对人物命运的...  (展开)
老羊 2014-06-19 22:30:48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韩少功---日夜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韩少功---日夜书》 又是受了梁文道先生的推荐而阅读! 当然,最吸引我购买的是这样一段: 也许韩少功就觉得还没写完,所以他又继续在写,当然这里面有许多的要写的故事,我们过去也都曾经见过,但是韩少功写来还是相当的生动,比如说说到当年的知青,那种喜欢好斗,所谓...  (展开)
修草 2014-05-06 18:29:46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版

那一代

“我常常猜想,上帝大概是不读小说的。因为我独自一人靠近上帝时心中闪烁的更多是零散往事,是生活的诸多碎片和毛边,不是某种严格的起承转合”(p.239)。这句话道出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整体的叙事并不遵照一条线性的逻辑,往事与今世杂糅,人物与人物穿插。看似乱象的表面,...  (展开)

订阅日夜书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