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处是敦煌》的原文摘录

  •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地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139 (查看原文)
    希翼lucky 17赞 2020-01-04 19:46:13
    —— 引自章节:第六章 风雨飘摇的日子
  • 我特别爱看小说,《水浒传》《西游记》《七侠五义》,什么都看,尤其爱看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都被我翻烂了。 (查看原文)
    马上到站 1回复 2赞 2019-11-30 11:56:52
    —— 引自章节:第一章 人生的不确定性
  • 段先生这一代莫高窟人总是让我们想起孔子盛赞颜回的那段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个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安之若素、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非有至高的精神境界所不能。画画的时候就画画,喂猪的时候就喂猪,该思考美学就思考美学,该埋头种地就埋头种地,该做学问就做学问,能够在厄运到来时,处变不惊,一念不生,这真是一种“真者不虚,如者不变”的境界。 段先生说:“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这句诗是对他安贫乐道的人格境界很好的写照。和其他研究院的学者一样,段文杰在“文革”时期曾被下放农村,为生产队养猪。没承想,段先生在农村劳动,不但与乡邻相处和陸,还自给自足。他养猪也养得很艺术,通过改善猪圈的环境,调整饲料成分和喂养的时间,几个月后,他养的猪就长得又肥又壮,段先生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猪专家。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2-19 15:51:59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
  • 但是,应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何在这样一个荒漠之地,继续走下去?常书鸿先生当年为了敦煌,从巴黎来到大西北,付出了家庭离散的惨痛代价。段文杰先生同样有着无法承受的伤痛。如今同样的命运也落在我的身上,这也许就是莫高窟人的宿命。这样伤痛的人生,不是我樊锦诗一人经历过。凡是历史上为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查看原文)
    舟逝江海余生寄 5赞 2020-07-12 12:07:21
    —— 引自章节:第六章 风雨飘摇的日子
  • 我明确地告诉他们“年轻人有三条道路可走,一条是黄道,一条是白道,还有一条是黑道,黄道是做官,白道是发财,黑道就是做学问,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到了敦煌你就只能走黑道了,没有那两条道路可走。”但是他们留了下来,也成了“打不走的莫高窟人”。 (查看原文)
    舟逝江海余生寄 5赞 2020-07-19 21:54:12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莫高窟人和“莫高精神”
  • 大英图书馆 “国际敦煌项目” 20世纪90年代开始 致力于英国乃至世界所藏的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工作 官网 http://idp.bl.uk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 北区崖面上的洞窟按功能和性质,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禅窟”,就是供僧众禅修用的洞窟;第二类是“僧房窟”,就是过去供僧人日常起居生活用的洞窟;第三类是“僧房禅窟”,也就是同一个洞窟具备生活和禅修两种功能;第四类是“瘗窟”是用来瘗埋死去的僧人遗体和遗骨的洞窟:第五类是“礼佛窟”,顾名思义,是僧众、俗人向佛顶礼膜拜、举行佛事活动的洞窟,窟内有壁画或塑像;还有一类是“廪窟”,是用于储藏粮食等物品的洞窟。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敦煌的女儿
  • 一切在世人看来最艰难的所在,一切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实是命运对于意志达成最彻底的考验之处。一切在世人看来最不可能有生之意义的地方,恰恰可以唤起生命极大的力量和信念,并且创化出常人难以企及的奇迹。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千年莫高窟
  • 前138年和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采取“列四郡,据两关”的举措 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在四郡北修筑长城,敦煌西面设置玉门关、阳关,召集士兵戍边、屯田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千年莫高窟
  • 贞元二年(786)吐蕃控制敦煌,敦煌进入吐蕃统治时期 会昌二年(842),吐蕃内乱,沙洲大族张议潮率军在咸通二年(861)攻克吐蕃控制的凉州,开启了归义军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时期。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上丝绸之路的衰弱、元蒙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莫高窟就此衰落。 明嘉靖七年(1528),嘉峪关闭关,敦煌百姓东迁到关内,莫高窟被彻底废弃。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千年莫高窟
  • 公元前6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贵霜王朝 犍陀罗和马图拉佛教艺术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至于14世纪 在1700米的断崖上保存了735个洞窟(包括南区和北区),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 1900年藏经洞出土了公元4—11世纪初的50000多件文物和艺术品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四章 千年莫高窟
  • 敦煌石窟是甘肃省西端的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榆林窟、东千佛洞、水峡口下洞子石窟、肃北县五个庙石窟、一个庙石窟等石窟群的总称。这些石窟都在古敦煌郡境内,地域相近,历史条件相同,内容相仿,风格相似。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4赞 2019-11-25 10:08:23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四十年后终成卷
  • 后来《纽约时报》派出记署到救煌果 找在接受采访时,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保护,同时也向记者透露了我的担忧。后来有人认为,我随便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十分不买。我回答说:“这没有什么不妥,我没有说任何不利于我们国家和民族形象的话,我只是接受海外媒体的采访,说了一些关于莫高窟保护的担忧而己。” 那段时间,我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健康也出了问题。从下决心扭转局面、保住莫高窟保管的现行体制的第一天,到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的那段日子里,我瘦了整整十斤。在这个过程中,有人被我的坚持所激怒,有人不断向上级告我的状,有人说我没有修养,有人说我不识大体,也有人劝我识时务,还有人说敦煌研究院只考虑保护,不考虑地方的发展 我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为什么敢于坚持这样的事情?因为我没有私心杂念,我热爱莫高窟。很多历史名城和文化遗址就在“大景区”的情势下,在某些官员希望确立“政绩”的诉求中“消亡”了。自然因素对文物的影响是缓慢的,一旦以发展旅游为目的进行开发,很多古城和遗址的历史文化基本生态往往会在一夜之间被“开发”殆尽,包括莫高窟在内,将来就会丧失基本的生态而沦为“盆景”。水和土都坏了,种出的庄稼还能吃吗? (查看原文)
    jiu 3赞 2019-11-26 11:59:53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保护就是和时间赛跑
  • 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洞窟里的那尊禅定佛,他的笑容就是一种启示。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能也不再会失去什么了,因为本来就没有拥有什么。任何一个人,过的只是他现在的生活,而不是什么别的生活,最长的生命和最短的生命都是如此。对当时那种处境下的我来说,我没有别的家了,我只有莫高窟这一个家。我能退到哪里去呢?如果是在华的都市,也许还可以找个地方去躲起来,可是我已经在一个荒人烟的地方,还有哪里可以退,还有哪里可以躲呢?退到任何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更为安全和可靠。 (查看原文)
    希翼lucky 2赞 2020-01-04 19:44:38
    —— 引自章节:第六章 风雨飘摇的日子
  • 到了苏先生的住处,他很客气地请我坐下,亲自为我冲了杯咖啡,慈祥地对我说:“你去的是敦煌。将来你要编写考古报告,这是考古的重要事情。比如你研究汉代历史,人家会问,你看过《史记》没有?看过《汉书》没有?不会问你看没看过某某的文章考古报告就像二十四史一样,非常重要,必须得好好搞。”我突然意识到学校把我分配去莫高窟,其实是要赋予我一项考古的重任,那就是完成对敦煌石窟的考古研究。 (查看原文)
    jiu 2赞 2019-11-19 10:24:27
    —— 引自章节:第三章 敦煌是我的宿命
  • 尽管莫高窟是个小地方,但是她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很重大。我们都是历史的过客。我们这些人走了,莫高窟还会在。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本来就很有限,怎么能光盯着钱,光盯着自己的官位?怎么能干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的事情? 旅游和保护是永远的矛盾,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人的想法呢?当遗产保护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发生冲突的时候,怎么办?如何确保未来莫高窟文物和周边环境不受改变,完整地传下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想到扭转这件事情的艰难过程,我就心里发堵。要改变一些人的看法,谈何容易。我们只能依靠法律,依法办事。为了保护莫高窟,我把《文物法》和《旅游法》全部研究了一遍。我也说过这样的话:“按照法律规定,你们怎么拿走的,还得怎么还回来!”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仅仅是“器”。君子要有良心,有正义,有道蕴,有操守;君子要有根据良心和正义而做出是非判断的能力和眼界:要有不为外力所胁迫而坚持正义的勇气。他关注人类一般事务,并保持自己的良知。对人类一般事务,或整体命运与未来,他都有基于正义的判断,基于判断的见识,基于见识的行动。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2赞 2019-12-13 15:13:30
    —— 引自章节:第十章 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 我国文化遗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对于世界遗产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存在偏差 2 法律法规的衔接不完善 3 规划统筹不到位,多种规划交叉重叠 4 职能交叉,多头管理 5 缺乏有效的监管 6 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经费严重不足 7 世界遗产管理机构设置参差不齐,管理层次偏低 对策: 1 完善法律法规 2 试行多规合一 3 严格执法监管和项目审批 4 应当形成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 5 加强人才培养 6 提升世界遗产地管理规格 (查看原文)
    面对大海我躺平 2赞 2019-12-13 16:07:49
    —— 引自章节:第十章 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 为什么我们俩经过风风雨雨,还能够不离不弃?我觉得那是因为我们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是同学,互相理解。我们从来不会说“我爱你”,我们就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对方。老彭知道我喜欢他,他也从来不给我说狠话,也不愿意抛弃我这个人。 (查看原文)
    M 2赞 2020-02-27 22:15:07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敦煌的女儿
  • 我们家的会客室也是餐厅,有一天院里的工作人员来家里跟我谈工作,他们无意中发现餐桌底下放着一个北区挖出来的骷髅,吓坏了。这是老彭待会家里来准备编号的遗物,一般是不会拿到家里来的。但我们都是学考古的,也没有那么多忌讳,我们的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工作和生活并不是分得那么清楚。 (查看原文)
    AliceInDream 2赞 2021-02-15 11:03:1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敦煌的女儿
  • 有时候我让他(老彭)吃一点酸奶,他说不吃,我说就吃一口吧,他说不吃,我说就吃一口吧,他又让我先吃,然后他吃了还说:“甜蜜蜜。” (查看原文)
    AliceInDream 2赞 2021-02-15 11:03:1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敦煌的女儿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