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作者简介 · · · · · ·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草草集》《谈话的泥沼》《无知的游历》《陌生的经验》及新书《张岪与木心》。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今年春,诸事忙过,我从柜子里取出五本笔记,摞在床头边,深宵临睡,一页一页读下去,发呆、出神、失声大笑,自己哭起来:我看见死去的木心躺在灵床上,又分明看见二十多年前大家围着木心,听他讲课……我们真有过漫漫五年的纽约聚会么?瞧着满纸木心讲的话,是我的笔记,也像是他的遗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乌镇的孩子 -
此后木心常戴那枚戒指,但从未见他扣上那对袖扣。莫非他念着哪天自己展览的开幕式,可以戴上? 二〇一一年底,他快死了,谵妄着,这么说道:“以后你出去讲演……戴上袖扣……把手举起来,让人看见,就说……我送你的。”整理遗物时,我忘了那段话,却在一个小盒子里看见那对袖扣,也像我母亲的习惯,贵重的小件,裹着手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乌镇的孩子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张岪与木心"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张岪与木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0 条 )

《张岪与木心》读后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本心首发微信公众号“大雄之心”) 一 有木心超级粉丝推荐我读一下陈丹青的文集《张岪与木心》。我不是木心粉丝,除当年读木心《上海赋》曾颇为赞赏外,我对木心的文字大多无感。案头也有木心最早出版的几本文集,我翻翻就大多看不下去了,所以谈不上对木心的热爱。在我看... (展开)> 更多书评 40篇
论坛 · · · · · ·
第168页,这儿为什么空了一个字? | 来自蜂蜜酸奶 | 4 回应 | 2020-08-10 15:28:36 |
第325页戛然而止且排版小瑕疵 | 来自刑訴科代表 | 2020-03-26 10:02:16 | |
无新文 | 来自XSK | 3 回应 | 2019-11-20 00:02:25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香港文學館 (2019)8.7分 19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传记】 (爱玛·包法利)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理想国2019年书单 (理想国)
- 购物车 (cruyff)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张岪与木心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KLH 2019-12-27 19:12:46
开篇即陈丹青料理木心身前后事的陈述。衰老,病房,谵妄,弥留,离世,葬礼,字句入心深情,深切惊心,经得起品读。木心用死给陈上最后一课,而陈用他对木心的情无意中给读者上了堂美学课。陈对木心的情,厚,钻骨的厚,厚得让人觉得这才是情,而陈的文字全然撑起这份情。诚如陈所言,唤醒他沮丧的人,是木心,木心示他以失去的教养,继而自省求变。而陈不仅示我何为厚情,也示我何为好的当代中文。开篇读罢,竟也起了磨砺中文写作... 开篇即陈丹青料理木心身前后事的陈述。衰老,病房,谵妄,弥留,离世,葬礼,字句入心深情,深切惊心,经得起品读。木心用死给陈上最后一课,而陈用他对木心的情无意中给读者上了堂美学课。陈对木心的情,厚,钻骨的厚,厚得让人觉得这才是情,而陈的文字全然撑起这份情。诚如陈所言,唤醒他沮丧的人,是木心,木心示他以失去的教养,继而自省求变。而陈不仅示我何为厚情,也示我何为好的当代中文。开篇读罢,竟也起了磨砺中文写作的冲动。开篇大概是《纽约琐记》后,最显陈的感受力和文笔的写作。余篇示人以木心生活的一面,可贵的师友间的种种细节,两者也矛盾也冲突,也不乏老对少的失望和评判。余篇也贵在陈对木心的画作大概是首次的解读,框架有了。最后,完同陈对木心的一评价:木心有一魔力,读他,他会给你点亮一小时,之后再暗下去。 (展开)
7 有用 李大鹅 2019-09-23 00:18:04
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12 有用 嗜睡症患者 2020-01-11 22:21:39
“今年春,诸事忙过,我从柜子里取出五本笔记,摞在床头边,深宵临睡,一页一页读下去,发呆、出神、失声大笑,自己哭起来:我看见死去的木心躺在灵床上,又分明看见二十多年前大家围着木心,听他讲课……我们真有过漫漫五年的纽约聚会么?瞧着满纸木心讲的话,是我的笔记,也像是他的遗物。”有陈丹青这样的朋友,木心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17 有用 恶鸟 2019-10-15 06:57:20
早课:陈丹青《张岪与木心》,追思是可以的,流水式抒情和追悼部分的细节有点过了(更像内部翻阅,尤其配图),再大的伤痛,在不停书写的细节里只会流淌掉,什么都不能过度消费,无论木心的才华和木心逝世的伤痛,不能为一个人去搬一个时代过来,时代会过去,厉害的人自然会留下来。木心应该没有那么多话说,否则应该早就在场,那就是陈丹青说多了。木心给陈丹青改的名好啊,岪,康熙字典,1、山曲岪;2、山胁道。
5 有用 追惘 2020-03-05 13:39:51
看不到一頁就要痛哭半晌,不知道是在緩解悲慟還是在抒發鬱結。常有內心深處的悶聲撞擊,比如道別這半生嵌入生命的成分,比如死亡前一視同仁的的虛弱和失卻尊嚴,比如世事紛繁終不能陪伴如子的無奈和遺憾,比如藝術家的孤獨和孤絕。我想起那天我們約定要結成life-long relationship,我不住追問是否真的如此,興奮又不安,你開始露出微微的不耐煩。於是我說因常感到離別的隱痛而希望和未來的你建立一些連結。... 看不到一頁就要痛哭半晌,不知道是在緩解悲慟還是在抒發鬱結。常有內心深處的悶聲撞擊,比如道別這半生嵌入生命的成分,比如死亡前一視同仁的的虛弱和失卻尊嚴,比如世事紛繁終不能陪伴如子的無奈和遺憾,比如藝術家的孤獨和孤絕。我想起那天我們約定要結成life-long relationship,我不住追問是否真的如此,興奮又不安,你開始露出微微的不耐煩。於是我說因常感到離別的隱痛而希望和未來的你建立一些連結。而現在,「感覺不會再失去你了」。你說但是人要死的。我就哇地一聲哭出來,就像小孩子第一次知曉死這件事,如此陌生、不可名狀、不可接受,威脅著相悖著我愛的一切。依然不知如何告別。只好長久愛你,或許是遙遠地。使我們必將承擔的孤獨仅仅恰如其分。2019年12月26日,小島。 (展开)
0 有用 佳佳呀 2023-03-21 18:46:16 河南
从木心身上我重新认识了什么是审美,教养,气质 气节
0 有用 LissY. 2023-03-19 23:02:06 广东
“眼看先生老下去,我总抱歉自己的年轻,今天他被烧掉了,我成了一个老人。”
0 有用 小漂亮 2023-03-19 21:28:47 河南
早年读托尔斯泰三死,觉得笔法枯老,训谕先行;这次找来伊凡伊里奇之死来读,果然是直见性命。丹青老师写木心先生的死,心里想着伊凡伊里奇的吧。起初也是那样凝重地密密地涂抹,写着写着笔触就柔软了,写到杰克逊高地那篇,文字松散开来,近乎一抹晚霞了。
0 有用 小鱼莎莎 2023-03-19 19:37:50 湖北
亦师亦友,情真意切 这两人遇到,是彼此的幸运
0 有用 豆友7776736442 2023-03-19 07:58:16 上海
心里想着伊凡伊里奇的吧。起初也是那样凝重地密密地涂抹,写着写着笔触就柔软了,写到杰克逊高地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