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名义上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传记,其实是西晋王朝成立灭亡简史,作者以公权力的私权化和国家的私权化切入,讨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现在看来,魏晋时期官僚制度未能发育成熟,在庄园经济发展、士族阶层壮大新的形势下,只好将公权力私权化,来维护统治,诸如五等爵、宗王出镇制度的实施,在门阀主义盛行的时代,寒微士子上升通道被堵塞,只能和诸侯宗王结合,为个人私欲而鼓动宗室诸王造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将西晋纷杂的历史叙述得比较明晰,该提及的历史点都点到了。讲司马氏祖孙三代的部分,跟仇鹿鸣的博士论文有很多地方有类似的痕迹,然后在书的背面看到了仇鹿鸣的荐言,果然,这本书对他博士论文的撰写应该是有很大启发的。书中很多地方参考了川胜义雄、谷川道雄、唐长孺等前人的结论,学术和科普结合得不错。要称赞的另一点,则是地图、图表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读者的理解水平。将西晋之乱,解释为与魏晋社会类似,公权私有化的斗争,也是一家之说。译者水平较高,流畅明白,比同时期上海古籍那几本川胜、谷川的经典著作水平要高,又能校正书中一些有异议的地方。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错误,都写在了笔记之中,希望编者再版改正。综合来说,还是比较推荐阅读,再配合仇鹿鸣的博士论文读,更是爽快。
瑕不掩瑜。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爱好者而言,这是一部特别合适的作品。浅显易懂,而又包含了你想要知道的所有细节。曹魏篡汉,可司马氏黄雀在后,最终不免被一网打尽。而更具讽刺的是,自司马炎灭吴后,历史不过数十年以更加残忍的方式重演,纵有八贤如此多的分支,但最终几乎身死族灭。你家的不仁,总有比你更不义的后来者。总算有一本书把八王之乱重新又理清了一遍。
非常不错的入门书,名为晋武帝司马炎,实则此部分内容尚不足全书的五分之一,而是以司马氏家族四代人为主体对魏晋之际的脉络进行梳理,总体是以叙事为主,描述八王之乱的过程最为清晰,对官制和文化等内容也稍有提及,基本没有阅读障碍,几套书读下来发现日本学者图表做得都很不错。末尾部分于“公私”的总结很精辟,这段时期政治斗争的典型套路正是一方借担任辅佐大臣之机将政权私人化,另一方则已重建公权为借口展开对抗,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西晋走向灭亡。仇鹿鸣的著作很明显参考了本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实为西晋史,胜在晓畅。校对差减1星,p50张让应为张当,p133多处司马亮误作司马朗,p138与应为于,p142最后一段似缺文。该丛书越做越敷衍,早先封面还有个覆膜,现在改裸奔了。
本书可以说是对魏末和西晋史的一个简单的梳理,感觉内容还是简洁了些,作者自己的见解并不多。
道德经讲:治大国若烹小鲜。王朝统治像是经营饭店,皇帝既是掌柜又是掌勺,皇权制衡藩王、宰相、外戚,要像烧菜一样精心,各方权益分配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小饭店才会长久地经营成为老字号。 这本书前讲发迹史:一代目司马懿依靠曹氏饭庄摆流动摊起家。二代目司马师司马昭凭借前辈资本,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而后财大气粗的三代目司马炎自立门户,收购曹氏饭庄、兼并孙吴食肆,司马家酒楼正式开张。 后说经营与没落史:少掌柜司马衷不辨菽麦、内亲外戚凭借公权私家化互相倾轧,更有小股东们各奔山头、煽风点火,经营50年的司马家酒楼,烹饪厨艺和日常经营被闹腾地一塌糊涂,堪称昙花一现,不是没有原因。 正如石勒说: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3.5;名为“平平无奇”晋武帝立传,实则是西晋简史,这个开朝皇帝的功过难以一言概之,虽力主弘扬节俭之风、施行仁德宽厚之策,但自宗室大肆封爵、去州郡兵起,暗流祸根即已深埋,为矫曹魏宗亲势薄之“误”,枝繁叶茂的司马一族几近凋零殆尽。上溯河内司马氏远祖,详写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为以晋代魏造势蓄力,完成大一统后的和平时期委实短暂,从惠帝初年贾/杨氏之争的前哨战,到遍及朝野的八王之乱,晋武帝恐怕要负很大责任——明知惠帝愚钝,却寄望于“好圣孙”(历史都是相似的?);武帝晚年骄奢淫欲过纵。诸王“已经不再由晋王朝的公权力所支撑,而是向着私兵化的方向发展”,将政权私人化的宗室外戚与重建公权的社会舆论对抗,这种“公私”的重层构造之论较为独特。
司马氏家族史/上古-中古过渡时代郑智史。作为经学门阀家族的代表,司马氏走向台前可以讲是时势使然,其登基前和登基后前期的一系列操作,也蕴含了对士族权力认可的意味。不过在他一统三国之后,却不可避免走上了加上王室权力的老路,由于无法用强迫力对付把自己扶上皇位的贵族,个么就只能通过分封宗室进行对冲,而被士族占据的晋升通道,则挤压了边塞武人和豪门的阶级跃迁可能。这种设计上的失败导致了后来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等一系列乱像的发生,也反映出了这套过渡期的体系搭建是成色堪忧,效果可疑的。之后南北朝的三百年间,基本是在对这种失败的体系在进行修补(南朝)和再造(北朝)了。
日本有许多套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记,本书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白帝社十二卷本中国历史人物选中的一册,不过限于史料仅就司马炎个人的传记其实无法展开,因此作者将其扩充为西晋政治史,内容本身其实并无太多出彩的地方,同类做法让我能想起来的还有栗原益男的《乱世的皇帝:后周世宗及其时代》,也值得引进,可以对比韩国磐那本。
明快之作,可以见到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和家族网络〉一书对福原启郎书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开掘。譬如,福原并没有看到武帝之重用三杨和齐王攸事件乃是通过引入外戚力量冲破宗室和功臣的掣肘,强化君权的有意之举,当然这一切随着武帝故去都化为泡影了。司马氏统治集团凭借的力量是汉末以来通过政治、婚姻乃至文化网络结合而成的世家大族群体,其本身的闭锁和固化阻碍了人才上升的渠道,其也提不出因应新形势的有效举措,无法支撑大一统帝国的存续。西晋覆亡后,经历了五胡内徙、南北分裂,再度实现一统的隋唐帝国依靠的必然是一套全新的政治运作机制了。
《司马家族的发迹与西晋历史》。长于叙事,结论:西晋帝国的灭亡自东汉始的士大夫的个人主义化,国家“公权”的不断“私权”化;这和余英时先生认为的汉魏士大夫的个体自觉互为补充,除仇大作之外,徐高阮《山涛论》的魏晋士人的表里派系斗争可作此书补充。
后人论西晋气象有“浮伪”之称,其本质上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反动政权。曹魏以法家治国,尚严刑峻法,国力虽强,道德不彰,朝政沦为权力野兽的舞台。司马家族历经三代,通过一次次权力斗争的试炼,至司马炎实现篡魏。作为一个代表少数贵族利益的寄生虫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拒绝一切革新,原本“王天下”的公权力逐渐私权化,帝国成为家族切割利益的私产。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皇帝或荒淫或愚昧,皇后或淫乱或擅权。道德沦丧,利益无法均沾,分崩离析就在顷刻之间。
感觉像是日本人翻译了《晋书》的皇帝本纪然后再出口转内销翻译回来…同样的内容推荐稚嫩的魔法师《八王之乱》系列视频,有趣直观很多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一统天下的君主,在中古史上评价并不高。回溯历史能够结束国家分裂状态的君主屈指可数,在司马炎之前仅有秦始皇、汉高帝、汉光武帝,而在其后只有隋文帝、唐高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 导致司马炎历史评价不高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西晋在历史上统一时间非常之短,复旦大学葛剑雄在《统一与分裂》中统计,西晋完成南北统一仅21年就重新陷入分裂,并迅速走向崩溃,统一时间甚至短于隋朝(27年),略长于秦朝的12年。 日本学者福原启郎《晋武帝司马炎》以河内司马氏家族的崛起为切入点,描绘了从汉末群雄逐鹿、司马氏篡魏,到西晋统一、永嘉之乱这一纷繁的历史画卷,揭示西晋王朝统一灭亡的内在动因,进一步诠释了内藤湖南将魏晋之际视为中国古代社会向中世社会转变的过渡期,是一本为数不多评价晋武帝功过的域外汉学著作。
简略本“西晋王朝兴亡录”标题欺诈这根本不是司马炎的人物传。河内司马氏久为汉臣,司马懿入幕曹魏,深得曹丕信赖,故其在政治上大有所为是在黄初年间的曹丕时代,两受托孤之任,曹魏何负于你?曹丕曹睿死,司马懿受曹爽排挤无奈装病,他孤注一掷发动政变夺权,击败曹爽之后他该如何选择?作者在尾声处认为八王之乱政治对抗模式是“一方将公权力私权化,另一方则追求公权力的回归。”高平陵之变也是如此,蒋济等以为司马懿的目的是重建公权,却不想他言而无信真正目的是司马家永掌权力,把国事变为家事,做的比曹爽更过分。司马三代四人尊重社会舆论,尊重士族阶级利益,但对于流民与异民族他们毫无怜悯之心。西晋生于不义,死于耻辱,司马懿的子孙都是贪婪的狼,不配做人。
不错的入门。强调私到私与公到私的动态重层构造,在此基础上西晋之亡被看作是东汉之亡的又一次循环。不过,这似乎更像是一己之私崩解之后形成的群私无主的混乱局面,而后由律令与均田等支撑起的大一统看似是终结了这种私,但其未必不是再度确立起的一己绝对之私,大公即私啊。。
可能是“最弱”的一统开国君主,历来乏人问津,不敢为其作传,涉及武帝朝大事仅能写几十页,甚为尴尬,撑不起整部书,实际上是含宣、景、文三王发迹的西晋史。拿司马炎与曹丕比较,不过是半斤八两,可曹丕终究没立弱智儿为继承人,而司马炎却对孙子司马遹看走了眼,传子而不传弟,能一统天下是父祖余荫,蜀汉先亡,孙吴就孤掌难鸣了。阐发新论不多,充其量就只有对公权与私权的分析,导致魏晋崩溃的因素不能尽与东汉灭亡等同,后一个时期必定接续前一个时期残留下的问题,略加思考,所谓的共通之处也经不住推敲。至于宗师一职为何没避司马师之讳,相信和轻景重文不无关系,毕竟是伯父而非生父,加上是司马攸继父,暴露出内部矛盾。书中舛误颇多,校对不严,和字还没完全转换成汉字,如曹休是曹洪之侄不是儿子,这类低级失误只会招人话柄,不一一列举。
基本上是流水账,把那段历史简单叙述了一遍。作者也没提出什么新观点。所谓的公权力私化,说的那么高大上,其实就是皇权旁落或滥用。入门级读物。
> 晋武帝司马炎
29 有用 越石赋扶风 2020-01-09 19:05:51
本书名义上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传记,其实是西晋王朝成立灭亡简史,作者以公权力的私权化和国家的私权化切入,讨论了西晋灭亡的原因。现在看来,魏晋时期官僚制度未能发育成熟,在庄园经济发展、士族阶层壮大新的形势下,只好将公权力私权化,来维护统治,诸如五等爵、宗王出镇制度的实施,在门阀主义盛行的时代,寒微士子上升通道被堵塞,只能和诸侯宗王结合,为个人私欲而鼓动宗室诸王造反,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19 有用 仰蠡 2020-01-12 11:27:59
将西晋纷杂的历史叙述得比较明晰,该提及的历史点都点到了。讲司马氏祖孙三代的部分,跟仇鹿鸣的博士论文有很多地方有类似的痕迹,然后在书的背面看到了仇鹿鸣的荐言,果然,这本书对他博士论文的撰写应该是有很大启发的。书中很多地方参考了川胜义雄、谷川道雄、唐长孺等前人的结论,学术和科普结合得不错。要称赞的另一点,则是地图、图表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读者的理解水平。将西晋之乱,解释为与魏晋社会类似,公权私有化的斗争,也是一家之说。译者水平较高,流畅明白,比同时期上海古籍那几本川胜、谷川的经典著作水平要高,又能校正书中一些有异议的地方。阅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错误,都写在了笔记之中,希望编者再版改正。综合来说,还是比较推荐阅读,再配合仇鹿鸣的博士论文读,更是爽快。
10 有用 雁渡寒潭 2020-03-16 13:14:53
瑕不掩瑜。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的爱好者而言,这是一部特别合适的作品。浅显易懂,而又包含了你想要知道的所有细节。曹魏篡汉,可司马氏黄雀在后,最终不免被一网打尽。而更具讽刺的是,自司马炎灭吴后,历史不过数十年以更加残忍的方式重演,纵有八贤如此多的分支,但最终几乎身死族灭。你家的不仁,总有比你更不义的后来者。总算有一本书把八王之乱重新又理清了一遍。
10 有用 虫虫 2020-04-28 17:23:02
非常不错的入门书,名为晋武帝司马炎,实则此部分内容尚不足全书的五分之一,而是以司马氏家族四代人为主体对魏晋之际的脉络进行梳理,总体是以叙事为主,描述八王之乱的过程最为清晰,对官制和文化等内容也稍有提及,基本没有阅读障碍,几套书读下来发现日本学者图表做得都很不错。末尾部分于“公私”的总结很精辟,这段时期政治斗争的典型套路正是一方借担任辅佐大臣之机将政权私人化,另一方则已重建公权为借口展开对抗,如此循环最终导致西晋走向灭亡。仇鹿鸣的著作很明显参考了本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8 有用 穆霒 2020-03-13 20:24:22
实为西晋史,胜在晓畅。校对差减1星,p50张让应为张当,p133多处司马亮误作司马朗,p138与应为于,p142最后一段似缺文。该丛书越做越敷衍,早先封面还有个覆膜,现在改裸奔了。
3 有用 赫舍哩志宁 2020-01-07 13:43:07
本书可以说是对魏末和西晋史的一个简单的梳理,感觉内容还是简洁了些,作者自己的见解并不多。
3 有用 油头虚翁 2020-03-28 10:39:13
道德经讲:治大国若烹小鲜。王朝统治像是经营饭店,皇帝既是掌柜又是掌勺,皇权制衡藩王、宰相、外戚,要像烧菜一样精心,各方权益分配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小饭店才会长久地经营成为老字号。 这本书前讲发迹史:一代目司马懿依靠曹氏饭庄摆流动摊起家。二代目司马师司马昭凭借前辈资本,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而后财大气粗的三代目司马炎自立门户,收购曹氏饭庄、兼并孙吴食肆,司马家酒楼正式开张。 后说经营与没落史:少掌柜司马衷不辨菽麦、内亲外戚凭借公权私家化互相倾轧,更有小股东们各奔山头、煽风点火,经营50年的司马家酒楼,烹饪厨艺和日常经营被闹腾地一塌糊涂,堪称昙花一现,不是没有原因。 正如石勒说: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1 有用 欢乐分裂 2020-06-26 17:05:11
3.5;名为“平平无奇”晋武帝立传,实则是西晋简史,这个开朝皇帝的功过难以一言概之,虽力主弘扬节俭之风、施行仁德宽厚之策,但自宗室大肆封爵、去州郡兵起,暗流祸根即已深埋,为矫曹魏宗亲势薄之“误”,枝繁叶茂的司马一族几近凋零殆尽。上溯河内司马氏远祖,详写司马懿父子两代三人为以晋代魏造势蓄力,完成大一统后的和平时期委实短暂,从惠帝初年贾/杨氏之争的前哨战,到遍及朝野的八王之乱,晋武帝恐怕要负很大责任——明知惠帝愚钝,却寄望于“好圣孙”(历史都是相似的?);武帝晚年骄奢淫欲过纵。诸王“已经不再由晋王朝的公权力所支撑,而是向着私兵化的方向发展”,将政权私人化的宗室外戚与重建公权的社会舆论对抗,这种“公私”的重层构造之论较为独特。
1 有用 Fal Conde 2020-07-21 00:08:20
司马氏家族史/上古-中古过渡时代郑智史。作为经学门阀家族的代表,司马氏走向台前可以讲是时势使然,其登基前和登基后前期的一系列操作,也蕴含了对士族权力认可的意味。不过在他一统三国之后,却不可避免走上了加上王室权力的老路,由于无法用强迫力对付把自己扶上皇位的贵族,个么就只能通过分封宗室进行对冲,而被士族占据的晋升通道,则挤压了边塞武人和豪门的阶级跃迁可能。这种设计上的失败导致了后来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等一系列乱像的发生,也反映出了这套过渡期的体系搭建是成色堪忧,效果可疑的。之后南北朝的三百年间,基本是在对这种失败的体系在进行修补(南朝)和再造(北朝)了。
3 有用 中世与近世之间 2020-06-21 20:49:17
日本有许多套中国历史人物的传记,本书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白帝社十二卷本中国历史人物选中的一册,不过限于史料仅就司马炎个人的传记其实无法展开,因此作者将其扩充为西晋政治史,内容本身其实并无太多出彩的地方,同类做法让我能想起来的还有栗原益男的《乱世的皇帝:后周世宗及其时代》,也值得引进,可以对比韩国磐那本。
3 有用 惠山老翁 2020-01-23 15:20:20
明快之作,可以见到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和家族网络〉一书对福原启郎书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开掘。譬如,福原并没有看到武帝之重用三杨和齐王攸事件乃是通过引入外戚力量冲破宗室和功臣的掣肘,强化君权的有意之举,当然这一切随着武帝故去都化为泡影了。司马氏统治集团凭借的力量是汉末以来通过政治、婚姻乃至文化网络结合而成的世家大族群体,其本身的闭锁和固化阻碍了人才上升的渠道,其也提不出因应新形势的有效举措,无法支撑大一统帝国的存续。西晋覆亡后,经历了五胡内徙、南北分裂,再度实现一统的隋唐帝国依靠的必然是一套全新的政治运作机制了。
1 有用 隐清 2020-03-26 15:38:11
《司马家族的发迹与西晋历史》。长于叙事,结论:西晋帝国的灭亡自东汉始的士大夫的个人主义化,国家“公权”的不断“私权”化;这和余英时先生认为的汉魏士大夫的个体自觉互为补充,除仇大作之外,徐高阮《山涛论》的魏晋士人的表里派系斗争可作此书补充。
1 有用 饿霸地煮 2020-04-16 15:34:57
后人论西晋气象有“浮伪”之称,其本质上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反动政权。曹魏以法家治国,尚严刑峻法,国力虽强,道德不彰,朝政沦为权力野兽的舞台。司马家族历经三代,通过一次次权力斗争的试炼,至司马炎实现篡魏。作为一个代表少数贵族利益的寄生虫政权,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拒绝一切革新,原本“王天下”的公权力逐渐私权化,帝国成为家族切割利益的私产。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皇帝或荒淫或愚昧,皇后或淫乱或擅权。道德沦丧,利益无法均沾,分崩离析就在顷刻之间。
1 有用 过期黄桃罐头 2024-03-11 22:23:56 西班牙
感觉像是日本人翻译了《晋书》的皇帝本纪然后再出口转内销翻译回来…同样的内容推荐稚嫩的魔法师《八王之乱》系列视频,有趣直观很多
1 有用 東寫西讀 2020-04-09 23:36:43
晋武帝司马炎作为一统天下的君主,在中古史上评价并不高。回溯历史能够结束国家分裂状态的君主屈指可数,在司马炎之前仅有秦始皇、汉高帝、汉光武帝,而在其后只有隋文帝、唐高祖、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 导致司马炎历史评价不高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西晋在历史上统一时间非常之短,复旦大学葛剑雄在《统一与分裂》中统计,西晋完成南北统一仅21年就重新陷入分裂,并迅速走向崩溃,统一时间甚至短于隋朝(27年),略长于秦朝的12年。 日本学者福原启郎《晋武帝司马炎》以河内司马氏家族的崛起为切入点,描绘了从汉末群雄逐鹿、司马氏篡魏,到西晋统一、永嘉之乱这一纷繁的历史画卷,揭示西晋王朝统一灭亡的内在动因,进一步诠释了内藤湖南将魏晋之际视为中国古代社会向中世社会转变的过渡期,是一本为数不多评价晋武帝功过的域外汉学著作。
2 有用 文若 2020-08-29 15:05:28
简略本“西晋王朝兴亡录”标题欺诈这根本不是司马炎的人物传。河内司马氏久为汉臣,司马懿入幕曹魏,深得曹丕信赖,故其在政治上大有所为是在黄初年间的曹丕时代,两受托孤之任,曹魏何负于你?曹丕曹睿死,司马懿受曹爽排挤无奈装病,他孤注一掷发动政变夺权,击败曹爽之后他该如何选择?作者在尾声处认为八王之乱政治对抗模式是“一方将公权力私权化,另一方则追求公权力的回归。”高平陵之变也是如此,蒋济等以为司马懿的目的是重建公权,却不想他言而无信真正目的是司马家永掌权力,把国事变为家事,做的比曹爽更过分。司马三代四人尊重社会舆论,尊重士族阶级利益,但对于流民与异民族他们毫无怜悯之心。西晋生于不义,死于耻辱,司马懿的子孙都是贪婪的狼,不配做人。
1 有用 一桥阿尼玛 2020-04-27 15:09:33
不错的入门。强调私到私与公到私的动态重层构造,在此基础上西晋之亡被看作是东汉之亡的又一次循环。不过,这似乎更像是一己之私崩解之后形成的群私无主的混乱局面,而后由律令与均田等支撑起的大一统看似是终结了这种私,但其未必不是再度确立起的一己绝对之私,大公即私啊。。
1 有用 letdouman 2020-05-10 22:35:00
可能是“最弱”的一统开国君主,历来乏人问津,不敢为其作传,涉及武帝朝大事仅能写几十页,甚为尴尬,撑不起整部书,实际上是含宣、景、文三王发迹的西晋史。拿司马炎与曹丕比较,不过是半斤八两,可曹丕终究没立弱智儿为继承人,而司马炎却对孙子司马遹看走了眼,传子而不传弟,能一统天下是父祖余荫,蜀汉先亡,孙吴就孤掌难鸣了。阐发新论不多,充其量就只有对公权与私权的分析,导致魏晋崩溃的因素不能尽与东汉灭亡等同,后一个时期必定接续前一个时期残留下的问题,略加思考,所谓的共通之处也经不住推敲。至于宗师一职为何没避司马师之讳,相信和轻景重文不无关系,毕竟是伯父而非生父,加上是司马攸继父,暴露出内部矛盾。书中舛误颇多,校对不严,和字还没完全转换成汉字,如曹休是曹洪之侄不是儿子,这类低级失误只会招人话柄,不一一列举。
2 有用 Linty 2021-06-22 00:58:54
基本上是流水账,把那段历史简单叙述了一遍。作者也没提出什么新观点。所谓的公权力私化,说的那么高大上,其实就是皇权旁落或滥用。入门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