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三辉图书
副标题: 以及黑格尔与哲学的扬弃
原作名: Max Weber und Karl Marx
译者: 刘心舟
出版年: 2019-9
页数: 512
定价: 88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辉书系·洛维特作品
ISBN: 9787305222283
内容简介 · · · · · ·
◆ 深度比较韦伯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犀利批评 重新检视黑格尔以降的诸种思想道路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比较韦伯与马克思,并展开讨论韦伯的思想及其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在洛维特看来,正如我们的现实社会不止一种,关于它的科学也有两种:市民社会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这两种研究倾向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他们都从黑格尔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中走出来,进入了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的分析中,对现代生活方式之整体提出了质疑,而整个质疑的总标题就是:“资本主义”。在本书第一部分洛维特对韦伯与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研究,展开论述他们分别以“理性化过程”和“自我异化”为线索对市民-资本主义所做的阐释,探究了他们对于作为经济和社会之基础的人的理念的不同看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对市民社会中的...
◆ 深度比较韦伯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犀利批评 重新检视黑格尔以降的诸种思想道路
···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比较韦伯与马克思,并展开讨论韦伯的思想及其影响,第二部分探讨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在洛维特看来,正如我们的现实社会不止一种,关于它的科学也有两种:市民社会的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这两种研究倾向的代表人物分别是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他们都从黑格尔关于客观精神的哲学中走出来,进入了一种关于人类社会的分析中,对现代生活方式之整体提出了质疑,而整个质疑的总标题就是:“资本主义”。在本书第一部分洛维特对韦伯与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比较研究,展开论述他们分别以“理性化过程”和“自我异化”为线索对市民-资本主义所做的阐释,探究了他们对于作为经济和社会之基础的人的理念的不同看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两者对市民社会中的现代人所做的批判性分析,本书第二部分重新检视了现代世界的诸种重要论题在黑格尔那里是如何展开的,以及在作为黑格尔主义者的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等人那里又经历了怎样的分裂和演化,对洛维特在《从黑格尔到尼采》中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式展开和进一步深化。洛维特认为,黑格尔是“19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的标志,也是为决裂之后的世界进行思想奠基的人,因此无论我们想追溯现代性的根源,理解它的本质,还是对它进行批判,都需要回到黑格尔。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洛维特的《韦伯与马克思》是无与伦比的,这本书的英译本我们整整等了半个世纪!
——《英国社会学杂志》(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韦伯与马克思》英译本的出版是一个大事件,对那些试图理解我们所存在的这个现实的独特性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社会学评论》(Sociological Review)
洛维特关于韦伯和马克思的研究至关重要,具有高度的原创性。
——布莱恩·S. 特纳(Bryan S.Turner,著名社会学家)
···
【编辑推荐】
◆ 洛维特代表作《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首次中文译介。洛维特用近百页篇幅对韦伯和马克思进行了深入比较和阐释,在英美社会学界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本书第二部分对《从黑格尔到尼采》中所讨论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式展开和进一步深化,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现代世界的诸种论题在黑格尔那里如何展开,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黑格尔死后的思想世界所分裂出的种种道路。
◆本书译自德语版《卡尔·洛维特全集》第五卷,收录了洛维特关于韦伯和黑格尔的所有重要论文。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1897—1973)
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生于慕尼黑,1919年前往弗赖堡大学求学,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洛维特随海德格尔去了马堡大学,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职论文,1928—1933年在马堡大学任教,随后因纳粹的反犹政策流亡意大利、日本和美国等地,1952年受伽达默尔邀请,返回德国到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至1964年退休。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洛维特的主要著作另有《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哲学》(1935)、《雅各布·布克哈特》(1936)、《欧洲虚无主义》(1940)、《从黑格尔到尼采》(1941)、《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1953)、《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1953)与《知识、信仰、怀疑》(1956)等。德国麦兹勒(Me...
【作者简介】
卡尔·洛维特(Karl Löwith,1897—1973)
犹太裔德国哲学家。生于慕尼黑,1919年前往弗赖堡大学求学,师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洛维特随海德格尔去了马堡大学,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教职论文,1928—1933年在马堡大学任教,随后因纳粹的反犹政策流亡意大利、日本和美国等地,1952年受伽达默尔邀请,返回德国到海德堡大学哲学系任教至1964年退休。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洛维特的主要著作另有《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哲学》(1935)、《雅各布·布克哈特》(1936)、《欧洲虚无主义》(1940)、《从黑格尔到尼采》(1941)、《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1953)、《海德格尔——贫困时代的思想家》(1953)与《知识、信仰、怀疑》(1956)等。德国麦兹勒(Metzler)出版社在其辞世后为之出版九卷本的作品全集(1982—1988)。
···
【译者简介】
刘心舟,同济大学-柏林洪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南昌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政治哲学。译作另有《尼采》《能源自治》(合译)。
目录 · · · · · ·
一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003
二马克斯·韦伯和他的后继者/98
三马克斯·韦伯的科学观/110
第二部分
四L.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3
· · · · · · (更多)
一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003
二马克斯·韦伯和他的后继者/98
三马克斯·韦伯的科学观/110
第二部分
四L.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43
五黑格尔与黑格尔主义/171
六作为哲学问题的理论与实践/192
七对赫伯特·马尔库塞的《理性与革命》的两篇评论/209
八马克思早期文本中的自我异化问题/219
九路德维希·费尔巴哈/247
十黑格尔对基督教的扬弃/272
十一黑格尔是如何走向《精神现象学》的/327
十二卢梭、黑格尔和马克思论人权和公民权/335
十三黑格尔、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中介与直接性/347
十四黑格尔的教育概念/384
十五黑格尔的复兴?/404
十六哲学的世界历史?/415
十七黑格尔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448
附录/500
译后记/509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韦伯与马克思"的人也喜欢 · · · · · ·
韦伯与马克思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韦伯与马克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论坛 · · · · · ·
理想生活与现代性诊断:马克思与韦伯的隔空对话 |... | 来自三辉君 | 2020-03-12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5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Routledge (1993)9.2分 71人读过
-
-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Ltd (1982)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Routledge (2016)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韦伯与马克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伟 2020-12-13
这个翻译真的是让人有点尴尬。。。无尽的长句。。挠头
0 有用 重较 2020-03-18
读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看的有些慢,有点吃力
2 有用 培真 2020-01-18
洛维特再难读,也不能翻成这样吧……
1 有用 Cooltree 2020-03-11
做一个韦伯式的体制人 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马克思 还是一个第三帝国的施密特,当下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7 有用 桃吉诃德 2020-03-29
其实大部分篇幅都在谈论黑格尔,或者说是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辩证与扬弃关系,关于韦伯的部分很少而且非常孤立(或许出版方认为这种标题更吸引人)。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最高的的原则是“绝对精神”以及柏拉图式的具有本体论背景的“理念”(可以明显看出新教背景的哲学体系起源),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对自然的轻视,并发展出一种强调自然和感性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则在扬弃二人的哲学理念的同时进入了一种唯物主义... 其实大部分篇幅都在谈论黑格尔,或者说是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辩证与扬弃关系,关于韦伯的部分很少而且非常孤立(或许出版方认为这种标题更吸引人)。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最高的的原则是“绝对精神”以及柏拉图式的具有本体论背景的“理念”(可以明显看出新教背景的哲学体系起源),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对自然的轻视,并发展出一种强调自然和感性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则在扬弃二人的哲学理念的同时进入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简而言之,马克思在阐释现代市民-资本主义世界时采用的视角是“自我异化”,而韦伯采用的是“合理化”视角,在韦伯看来现代化导致的“无可避免的未来”,在马克思这里仅仅只是“史前时期”,而马克思描绘的“历史终点”,在韦伯看来却是不负责任的信念。相比马克思,韦伯的理性似乎预示了一个更为悲观的未来。 (展开)
0 有用 陆沉 2021-01-02
其实是本很有料的洛维特论古典唯心文集呢,所以关于黑格尔的篇章很多。属于存在主义谱系的洛维特是位百科书式的哲人,就很懂,论述黑格尔和论述尼采同样精彩。在钢筋水泥间连呼吸都困难时,总是幽怨黑格尔把自然放在了精神的对立面(下面),就像康德把自然放在了自由的对立面(下面),都居高临下的从人自身异化了出去,收不回来了…………说起来,历史最终展现的,最终被意识到的,会不会是人之自负在自然面前一文不值,一败涂地... 其实是本很有料的洛维特论古典唯心文集呢,所以关于黑格尔的篇章很多。属于存在主义谱系的洛维特是位百科书式的哲人,就很懂,论述黑格尔和论述尼采同样精彩。在钢筋水泥间连呼吸都困难时,总是幽怨黑格尔把自然放在了精神的对立面(下面),就像康德把自然放在了自由的对立面(下面),都居高临下的从人自身异化了出去,收不回来了…………说起来,历史最终展现的,最终被意识到的,会不会是人之自负在自然面前一文不值,一败涂地也未可知。自然的弃儿,到底还骄傲着什么呢? (展开)
0 有用 厚丘游侠 2020-12-24
翻译比李秋零差了好多条街。
0 有用 大伟 2020-12-13
这个翻译真的是让人有点尴尬。。。无尽的长句。。挠头
0 有用 林散之 2020-12-02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一联解释史家、哲人也同样契合。比如洛维特就比他的徒子徒孙辈强得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承平时代,早已没有真正的思想可言了。
1 有用 帕特里萨 2020-08-23
即便阅读体验被翻译水平大打折扣,也不忍心扣分。更好奇出版社是怎么取的书名,这明明是《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以及和韦伯的对比》。跟着洛维特回到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思辨过程的意义绝非接受二手知识那么简单,但由于编者对主题的刻意混淆,我们不得不重新将十七章分割开来独立理解,其中不乏互文和一再强调的部分。总之非常感谢这个阅读过程,我在其中对我的人生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可以说,这会是我短期内阅读的最后一本哲学类... 即便阅读体验被翻译水平大打折扣,也不忍心扣分。更好奇出版社是怎么取的书名,这明明是《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以及和韦伯的对比》。跟着洛维特回到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思辨过程的意义绝非接受二手知识那么简单,但由于编者对主题的刻意混淆,我们不得不重新将十七章分割开来独立理解,其中不乏互文和一再强调的部分。总之非常感谢这个阅读过程,我在其中对我的人生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可以说,这会是我短期内阅读的最后一本哲学类作品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