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作为一个不挑剔翻译,读中译本得过且过的人,也不得不指出本书有严重的翻译问题。尤其从书名,人名等错误上看,这更多是译者态度上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篇幅都在谈论黑格尔,或者说是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辩证与扬弃关系,关于韦伯的部分很少而且非常孤立(或许出版方认为这种标题更吸引人)。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最高的的原则是“绝对精神”以及柏拉图式的具有本体论背景的“理念”(可以明显看出新教背景的哲学体系起源),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对自然的轻视,并发展出一种强调自然和感性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则在扬弃二人的哲学理念的同时进入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简而言之,马克思在阐释现代市民-资本主义世界时采用的视角是“自我异化”,而韦伯采用的是“合理化”视角,在韦伯看来现代化导致的“无可避免的未来”,在马克思这里仅仅只是“史前时期”,而马克思描绘的“历史终点”,在韦伯看来却是不负责任的信念。相比马克思,韦伯的理性似乎预示了一个更为悲观的未来。
其实大部分是黑格尔。韦伯的批判不像马克思那样锋芒毕露,但是对未来更加绝望。洛维特认为黑格尔(派)不像托克维尔、泰纳那样惧怕平均化而是视之为普遍的上升,倒是合我心意。
韦伯和马克思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通过异化概念将之解释为“自我异化”并与之做斗争的东西,在韦伯那里却被认作是理性化这一无法扬弃的命运(p.114)。韦伯在各种论文中都毫不妥协地坚持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立”的意义,并且坚持客观科学和主观价值、关于事实的普遍联系的知识和互相无关的个人态度直接的截然区分(p.123)。对我们来说,最后的前提、相应的手段和设定目标后的可能的后果的基础,都显然在于人怎样“从自己出发”理解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它与“超验的东西”没有任何联系,人们必须自己选择和决定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立场(p.135)。结合雷蒙·阿隆对韦伯的描述来看,“韦伯以伤感的目光注视着理性化的社会和对宗教信仰的需要的矛盾。世界的幻想破灭了。”
做一个韦伯式的体制人 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马克思 还是一个第三帝国的施密特,当下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洛维特再难读,也不能翻成这样吧……
完全看不懂的书有很多,比如费恩曼的物理学教材,我的感觉是痛恨自己没有好好学好数学和物理学基础。这一本看不懂给我的感觉不太一样,具体来说我生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要研究哲学?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如果说原典(比如本书涉及的韦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类的还多少有点感觉。那对于在原典之上的抽象分析那真的是要人命。真道不同不知所云…只能放弃了吧。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2/02/%e9%9f%a6%e4%bc%af%e4%b8%8e%e9%a9%ac%e5%85%8b%e6%80%9d/
即便阅读体验被翻译水平大打折扣,也不忍心扣分。更好奇出版社是怎么取的书名,这明明是《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以及和韦伯的对比》。跟着洛维特回到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思辨过程的意义绝非接受二手知识那么简单,但由于编者对主题的刻意混淆,我们不得不重新将十七章分割开来独立理解,其中不乏互文和一再强调的部分。总之非常感谢这个阅读过程,我在其中对我的人生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可以说,这会是我短期内阅读的最后一本哲学类作品了。
正在翻,印象上译得不错,可读性比较强,可以放心购买。我真不明白了,科维纲那本《现实与理性》译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也能那么卖座叫好。
韦伯是长于融合的。马克思是矢心撕裂的。
所以讲的是韦伯还是马克思还是黑格尔以及糊涂了。几个人的部分感觉好独立也就是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有许多的联动,但这玩意很多已经知晓的东西。翻译的较为拗口需要再细读一两遍大概知道啥意思。 说实话我还是想更多的去了解韦伯和马克思之间的关联的,这本书可以当做想了解某方面知识可以直接查阅的中型文献综述...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一联解释史家、哲人也同样契合。比如洛维特就比他的徒子徒孙辈强得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承平时代,早已没有真正的思想可言了。
📍10/16/19
翻译比李秋零差了好多条街。
直接英文版就可以了。
读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看的有些慢,有点吃力
其实是本很有料的洛维特论古典唯心文集呢,所以关于黑格尔的篇章很多。属于存在主义谱系的洛维特是位百科书式的哲人,就很懂,论述黑格尔和论述尼采同样精彩。在钢筋水泥间连呼吸都困难时,总是幽怨黑格尔把自然放在了精神的对立面(下面),就像康德把自然放在了自由的对立面(下面),都居高临下的从人自身异化了出去,收不回来了…………说起来,历史最终展现的,最终被意识到的,会不会是人之自负在自然面前一文不值,一败涂地也未可知。自然的弃儿,到底还骄傲着什么呢?
这个翻译真的是让人有点尴尬。。。无尽的长句。。挠头
译者毁掉一本书,唉……可惜了
> 韦伯与马克思
14 有用 湛水先生 2019-12-06
作为一个不挑剔翻译,读中译本得过且过的人,也不得不指出本书有严重的翻译问题。尤其从书名,人名等错误上看,这更多是译者态度上的问题。
9 有用 桃吉诃德 2020-03-29
其实大部分篇幅都在谈论黑格尔,或者说是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哲学体系的辩证与扬弃关系,关于韦伯的部分很少而且非常孤立(或许出版方认为这种标题更吸引人)。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最高的的原则是“绝对精神”以及柏拉图式的具有本体论背景的“理念”(可以明显看出新教背景的哲学体系起源),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对自然的轻视,并发展出一种强调自然和感性的人本主义,马克思则在扬弃二人的哲学理念的同时进入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唯心主义。简而言之,马克思在阐释现代市民-资本主义世界时采用的视角是“自我异化”,而韦伯采用的是“合理化”视角,在韦伯看来现代化导致的“无可避免的未来”,在马克思这里仅仅只是“史前时期”,而马克思描绘的“历史终点”,在韦伯看来却是不负责任的信念。相比马克思,韦伯的理性似乎预示了一个更为悲观的未来。
4 有用 放些高论 2020-01-23
其实大部分是黑格尔。韦伯的批判不像马克思那样锋芒毕露,但是对未来更加绝望。洛维特认为黑格尔(派)不像托克维尔、泰纳那样惧怕平均化而是视之为普遍的上升,倒是合我心意。
3 有用 草尉雨山 2019-12-25
韦伯和马克思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通过异化概念将之解释为“自我异化”并与之做斗争的东西,在韦伯那里却被认作是理性化这一无法扬弃的命运(p.114)。韦伯在各种论文中都毫不妥协地坚持社会科学中的“价值中立”的意义,并且坚持客观科学和主观价值、关于事实的普遍联系的知识和互相无关的个人态度直接的截然区分(p.123)。对我们来说,最后的前提、相应的手段和设定目标后的可能的后果的基础,都显然在于人怎样“从自己出发”理解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它与“超验的东西”没有任何联系,人们必须自己选择和决定生活的各种可能的立场(p.135)。结合雷蒙·阿隆对韦伯的描述来看,“韦伯以伤感的目光注视着理性化的社会和对宗教信仰的需要的矛盾。世界的幻想破灭了。”
1 有用 Cooltree 2020-03-11
做一个韦伯式的体制人 还是一个乌托邦式的马克思 还是一个第三帝国的施密特,当下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2 有用 培真 2020-01-18
洛维特再难读,也不能翻成这样吧……
2 有用 疯狂大帆船 2020-06-21
完全看不懂的书有很多,比如费恩曼的物理学教材,我的感觉是痛恨自己没有好好学好数学和物理学基础。这一本看不懂给我的感觉不太一样,具体来说我生出一个疑问:为什么要研究哲学?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用?如果说原典(比如本书涉及的韦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类的还多少有点感觉。那对于在原典之上的抽象分析那真的是要人命。真道不同不知所云…只能放弃了吧。
1 有用 子扉我[已注销] 2019-12-02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12/02/%e9%9f%a6%e4%bc%af%e4%b8%8e%e9%a9%ac%e5%85%8b%e6%80%9d/
1 有用 帕特里萨 2020-08-23
即便阅读体验被翻译水平大打折扣,也不忍心扣分。更好奇出版社是怎么取的书名,这明明是《黑格尔的幽灵与马克思,以及和韦伯的对比》。跟着洛维特回到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思辨过程的意义绝非接受二手知识那么简单,但由于编者对主题的刻意混淆,我们不得不重新将十七章分割开来独立理解,其中不乏互文和一再强调的部分。总之非常感谢这个阅读过程,我在其中对我的人生和追求有了新的思考,可以说,这会是我短期内阅读的最后一本哲学类作品了。
2 有用 ever 2019-12-25
正在翻,印象上译得不错,可读性比较强,可以放心购买。我真不明白了,科维纲那本《现实与理性》译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也能那么卖座叫好。
0 有用 周公度 2019-12-30
韦伯是长于融合的。马克思是矢心撕裂的。
0 有用 简单 2021-03-19
所以讲的是韦伯还是马克思还是黑格尔以及糊涂了。几个人的部分感觉好独立也就是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有许多的联动,但这玩意很多已经知晓的东西。翻译的较为拗口需要再细读一两遍大概知道啥意思。 说实话我还是想更多的去了解韦伯和马克思之间的关联的,这本书可以当做想了解某方面知识可以直接查阅的中型文献综述...
0 有用 林散之 2020-12-02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一联解释史家、哲人也同样契合。比如洛维特就比他的徒子徒孙辈强得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承平时代,早已没有真正的思想可言了。
0 有用 珈琲貓少女 2020-01-06
📍10/16/19
0 有用 厚丘游侠 2020-12-24
翻译比李秋零差了好多条街。
0 有用 知度濟。 2020-06-08
直接英文版就可以了。
0 有用 重较 2020-03-18
读了很长时间的一本书,看的有些慢,有点吃力
0 有用 陆沉 2021-01-02
其实是本很有料的洛维特论古典唯心文集呢,所以关于黑格尔的篇章很多。属于存在主义谱系的洛维特是位百科书式的哲人,就很懂,论述黑格尔和论述尼采同样精彩。在钢筋水泥间连呼吸都困难时,总是幽怨黑格尔把自然放在了精神的对立面(下面),就像康德把自然放在了自由的对立面(下面),都居高临下的从人自身异化了出去,收不回来了…………说起来,历史最终展现的,最终被意识到的,会不会是人之自负在自然面前一文不值,一败涂地也未可知。自然的弃儿,到底还骄傲着什么呢?
0 有用 大伟 2020-12-13
这个翻译真的是让人有点尴尬。。。无尽的长句。。挠头
1 有用 其实⋯⋯ 2019-12-28
译者毁掉一本书,唉……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