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明明一篇短篇小说就能讲完的故事,生生拉成了一本书,文中凑字数的地方不胜枚举,看来推理小说终于要走到尽头了。
全是国产欧美风的通病,人物塑造扁平无实感、没有欧美特有的冷幽默、对话不自然拼凑感强(比如“朋友”、“伙计”、“嘿”等词汇在原汁原味的欧美作品中都是自然融进去的,但在这部作品中就显得很强行),不过优点也明显,就是作者知识面广,这是大部分国产作者没有的,但仅凭这一点挽回不了这本书。也许是经过钱德勒洗礼的缘故,说得难听点,我觉得这本书的欧美风简直像把气摇没的无糖可乐般全无灵魂,就只剩欧美的那层壳了。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第18页出现的骆驼牌香烟,不过功劳还得归钱德勒。在我看来,这本也是取欧美糟粕而弃其精华,强行欧美的感觉,也难怪《被烧死的火法师》可以入围决赛,在国内把欧美风写成那样确实算拔尖了。(另:这作品除了名字够冷硬外,跟冷硬派八竿子打不着……
虚构的城市迷宫,巨型诡计布局,一把日本刀挥下,三种悲剧命运交响。“天堂总禁锢在我们的苦难中,地狱却丢失在我们的乐园里” 。
午夜文集的第一本 第一次见到第一人称的侦探小说,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侦探手段还是比较稚嫩 但文泽尔老师那个时候的语言运用已经非常高超了,总之结局不出人意料,算是非常优秀的第一部了
中国人写出来的文字比翻译还要晦涩
20201009深圳家中阅毕(龙岗图书馆“新书直借”)。文笔很成熟,就是有些故弄玄虚,喜者不胜悦之,厌者无比恶之。整体风格偏硬冷范,但主角文泽尔又明显不够冷酷,至于推理、反转、结局都无甚新意,作者也明显不发力于此。作者的“自由意志市”体系是否在逐渐完善,我无法断言,因为我只看了这一本,相信其余几本若有再版应该会无妨看看。
这奇奇怪怪的翻译腔啊,真是能打消我的阅读欲。你说这书,背景设置尽力了、背景知识尽力了、人物设置也算尽力了,就是让人阅读的没有快感,这实在是无奈。故事也没有太大的反转和意外,也没有太扎实的推理和调查,作为推理小说来说,也就只是一般了。
不是推理小说粉 读得很顺
先看谜面感觉应该是个很刺激的故事,不过读下来仿佛没有放调料的美食,平平淡淡,欠缺了些,人物塑造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走访式的探案写法有点阿加莎的影子,犯罪心理分析一笔带过,魅力因而折损。
中国人写本人物名字是外国人名的小说为什么书里满满翻译腔?读起来一点都不流畅。塑造的人物扁平,故事老套文字还注水,明明半本就可以写完的,为了装逼硬生生加入很多没必要的事物描写进去。
我能感受到作者为了把这本书写得难看所付出的努力,而且颇有成效。无尽地掉书袋,无尽地装逼,尤其看到后记里那个“我把线索设计成了德文人名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真的太让人反感了。但是,也确实能感受到,作者是以纯粹的快乐在创作,以纯粹的创作在快乐。总而言之,雷点太多,我无法容忍这本书,但我愿接受这样的书能够问世的年代。
不够硬,意外性也是真的几乎没有。
很难得的纯冷硬派,诡异的是还加了点日系感觉
故事稍显平淡,推理方面还是弱了些,但对话和人物塑造很棒,文大作为中国人写出了欧美的感觉没什么违和感,还是很惊喜的
这本还挺有意思。作者喜欢埋梗,但大多数读者(我是说我)懒得挖梗。尤其梗不在推理小说上,在历史和文化上,这就和读者群有偏差。懂梗的人不会看这种程度的推理,把它当推理看的人可能不懂梗。
翻译腔相当重,早几年读的话会觉得“装逼感”十足,现在反而会敬佩作者的那丝坚持。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甚至也为其填充了新的历史,作家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也正如书最开头所说,谨以此纪念。
古典推理的优雅气质搭配冷硬派的角色风格,文泽尔把他丰富的学识巧妙地运用在推理故事当中。案情本身特色并不鲜明,但是整体成文的气质却尤其迷人。
抱歉,我连正版的钱德勒都读不下去,中国人模仿的翻译腔更是觉得别扭。整个案件的动机贼弱,破案过程贼扯,结局那些个感慨贼装。对着个杀了好几个无辜人的凶手墓碑你感慨什么呢?
读起来还是挺快的(;附赠的地图实在是太戳了(;连续杀人犯的两个规律都很有意思,不过这个爆点出来之后就趋于平缓,没想到解答的侧重点不在于连续杀人,而最后的埋伏作为高潮也有些无力感;虽然猜测与假设居多,中间对某一起案子的推理还是可以的;不过还是欣赏不了后记后延伸正文内容的结构(,毕竟本身也不像《XXXXX》那样算是附赠的dlc内容(
> 冷钢
17 有用 昨夜闲潭梦落花 2020-10-29 20:20:08
明明一篇短篇小说就能讲完的故事,生生拉成了一本书,文中凑字数的地方不胜枚举,看来推理小说终于要走到尽头了。
12 有用 灯火灯火 2021-02-27 14:17:49
全是国产欧美风的通病,人物塑造扁平无实感、没有欧美特有的冷幽默、对话不自然拼凑感强(比如“朋友”、“伙计”、“嘿”等词汇在原汁原味的欧美作品中都是自然融进去的,但在这部作品中就显得很强行),不过优点也明显,就是作者知识面广,这是大部分国产作者没有的,但仅凭这一点挽回不了这本书。也许是经过钱德勒洗礼的缘故,说得难听点,我觉得这本书的欧美风简直像把气摇没的无糖可乐般全无灵魂,就只剩欧美的那层壳了。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第18页出现的骆驼牌香烟,不过功劳还得归钱德勒。在我看来,这本也是取欧美糟粕而弃其精华,强行欧美的感觉,也难怪《被烧死的火法师》可以入围决赛,在国内把欧美风写成那样确实算拔尖了。(另:这作品除了名字够冷硬外,跟冷硬派八竿子打不着……
5 有用 新星出版社 2020-07-14 09:27:45
虚构的城市迷宫,巨型诡计布局,一把日本刀挥下,三种悲剧命运交响。“天堂总禁锢在我们的苦难中,地狱却丢失在我们的乐园里” 。
6 有用 奈良青年 2020-08-20 07:45:24
午夜文集的第一本 第一次见到第一人称的侦探小说,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侦探手段还是比较稚嫩 但文泽尔老师那个时候的语言运用已经非常高超了,总之结局不出人意料,算是非常优秀的第一部了
6 有用 溺在水瓶里的牛 2021-01-17 13:41:19
中国人写出来的文字比翻译还要晦涩
3 有用 石帆方林 2020-10-09 22:20:52
20201009深圳家中阅毕(龙岗图书馆“新书直借”)。文笔很成熟,就是有些故弄玄虚,喜者不胜悦之,厌者无比恶之。整体风格偏硬冷范,但主角文泽尔又明显不够冷酷,至于推理、反转、结局都无甚新意,作者也明显不发力于此。作者的“自由意志市”体系是否在逐渐完善,我无法断言,因为我只看了这一本,相信其余几本若有再版应该会无妨看看。
3 有用 梦境 2021-07-13 17:45:49
这奇奇怪怪的翻译腔啊,真是能打消我的阅读欲。你说这书,背景设置尽力了、背景知识尽力了、人物设置也算尽力了,就是让人阅读的没有快感,这实在是无奈。故事也没有太大的反转和意外,也没有太扎实的推理和调查,作为推理小说来说,也就只是一般了。
4 有用 向晚 2020-12-18 15:28:55
不是推理小说粉 读得很顺
2 有用 みた御手洗め 2020-08-19 15:44:24
先看谜面感觉应该是个很刺激的故事,不过读下来仿佛没有放调料的美食,平平淡淡,欠缺了些,人物塑造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2 有用 摩卡 2021-02-12 21:41:19
走访式的探案写法有点阿加莎的影子,犯罪心理分析一笔带过,魅力因而折损。
3 有用 黛玉钓鱼 2020-11-29 01:02:44
中国人写本人物名字是外国人名的小说为什么书里满满翻译腔?读起来一点都不流畅。塑造的人物扁平,故事老套文字还注水,明明半本就可以写完的,为了装逼硬生生加入很多没必要的事物描写进去。
5 有用 月辻 2021-05-19 22:41:11
我能感受到作者为了把这本书写得难看所付出的努力,而且颇有成效。无尽地掉书袋,无尽地装逼,尤其看到后记里那个“我把线索设计成了德文人名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真的太让人反感了。但是,也确实能感受到,作者是以纯粹的快乐在创作,以纯粹的创作在快乐。总而言之,雷点太多,我无法容忍这本书,但我愿接受这样的书能够问世的年代。
3 有用 舟亢 2020-08-04 15:29:55
不够硬,意外性也是真的几乎没有。
1 有用 七瞳 2020-08-21 10:50:20
很难得的纯冷硬派,诡异的是还加了点日系感觉
1 有用 Amoyearn 2020-09-05 20:49:07
故事稍显平淡,推理方面还是弱了些,但对话和人物塑造很棒,文大作为中国人写出了欧美的感觉没什么违和感,还是很惊喜的
1 有用 不关窗户 2022-06-18 16:42:20
这本还挺有意思。作者喜欢埋梗,但大多数读者(我是说我)懒得挖梗。尤其梗不在推理小说上,在历史和文化上,这就和读者群有偏差。懂梗的人不会看这种程度的推理,把它当推理看的人可能不懂梗。
3 有用 吴不二 2020-12-28 23:28:59
翻译腔相当重,早几年读的话会觉得“装逼感”十足,现在反而会敬佩作者的那丝坚持。创造了一个新的城市,甚至也为其填充了新的历史,作家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也正如书最开头所说,谨以此纪念。
2 有用 贾木许 2020-09-07 00:37:46
古典推理的优雅气质搭配冷硬派的角色风格,文泽尔把他丰富的学识巧妙地运用在推理故事当中。案情本身特色并不鲜明,但是整体成文的气质却尤其迷人。
1 有用 魏什么要吃饭 2021-02-02 15:17:18
抱歉,我连正版的钱德勒都读不下去,中国人模仿的翻译腔更是觉得别扭。整个案件的动机贼弱,破案过程贼扯,结局那些个感慨贼装。对着个杀了好几个无辜人的凶手墓碑你感慨什么呢?
1 有用 万圣魔女凌小灵 2021-03-26 10:44:24
读起来还是挺快的(;附赠的地图实在是太戳了(;连续杀人犯的两个规律都很有意思,不过这个爆点出来之后就趋于平缓,没想到解答的侧重点不在于连续杀人,而最后的埋伏作为高潮也有些无力感;虽然猜测与假设居多,中间对某一起案子的推理还是可以的;不过还是欣赏不了后记后延伸正文内容的结构(,毕竟本身也不像《XXXXX》那样算是附赠的dlc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