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
原作名: THE HUNT FOR VULCAN
译者: 高爽
出版年: 2019-10
页数: 232
定价: 5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3925549
内容简介 · · · · · ·
一颗不存在的行星
见证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革命
入围 2016 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名单
⭐ 编辑推荐
☆ 当前唯一一部讲述这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
☆ 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
☆ 步入爱 因斯坦的世界,跟随爱因斯坦的视角,从头开始理解相对论,打开对宇宙的新认知
☆ 记述了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日全食事件,回到历史现场,使读者切身感受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精神
⭐ 内容简介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 1859 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
一颗不存在的行星
见证从牛顿力学到广义相对论的科学革命
入围 2016 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终选名单
⭐ 编辑推荐
☆ 当前唯一一部讲述这颗人类想象中的行星的作品
☆ 从天王星到祝融星,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万有引力定律到相对论,从细微之处洞察科学如何进步
☆ 步入爱 因斯坦的世界,跟随爱因斯坦的视角,从头开始理解相对论,打开对宇宙的新认知
☆ 记述了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日全食事件,回到历史现场,使读者切身感受人类在科学道路上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精神
⭐ 内容简介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 1859 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 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 名人推荐
一部兼具可读性与启发性的作品,戏剧性地讲述了科学家如何寻找一颗不存在的行星,以及爱因斯坦如何用科学史上最美丽的理论解开了关于这颗行星谜团的传奇。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它关乎人们对探索的追求,以及在理解宇宙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所获得的喜悦。
——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追捕祝融星》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学作品。作品架构精美,历史背景丰富,并且调研极具深度。最重要的是,它所讲述的故事很棒。利文森讲述了真实的科学事业图景,其中既有好的假设和坏的假设,也有一厢情愿的想法,还有激情、人类的自我价值,以及对于认识并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这个奇异而壮丽的宇宙的渴望。
——《偶然的宇宙》作者艾伦·莱特曼(Alan Lightman)
被遗忘的祝融星的故事再也不会不为人知了。托马斯·利文森告诉我们:它来自哪里,它如何消失,以及,为什么它的神韵在今天仍暗藏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如何运作——无论成败。
——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
作为一名作家,托马斯·利文森的高超之处在于,将科学思想的演变放入适当的历史背景中,让我们看到它更为广泛的影响。在这本引人入胜、信息量丰富的书中,利文森优雅地让我们学习了物理定律和在物理学进步中不那么循规蹈矩的方法。
—— 莉萨·兰德尔(Lisa Randall)(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暗物质和恐龙》作者)
《追捕祝融星》是科学写作中的代表性作品。利文森向我们揭开了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和现在被人们遗忘的祝融星背后的物理学,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他还揭示了我们在努力时——即便是经验十足——无法避免自欺欺人对我们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知识丰富、充满激情,并且诙谐风趣——这也是它的深刻之处。
—— 朱诺·迪亚斯(Junot Díaz)
托马斯·利文森精彩地讲述了牛顿、爱因斯坦和失踪的祝融星的故事,展现了在决定宇宙命运时观测和计算之间的冲突。
—— 肖恩·卡罗尔(Sean Carroll),《宇宙终极粒子》作者
⭐ 媒体推荐
精彩!这是一个迷人的故事,讲述了科学史上一个被人遗忘的事件。
——《华尔街日报》
迷人!这本来是一个关于科学如何发展的故事,但在托马斯·利文森浪漫的笔触下,它几乎成了小说。
——《华盛顿邮报》
作者精彩地讲述了祝融星的故事 —— 从艾萨克·牛顿开始,贯穿科学史,优雅地揭示了科学思想进化的本质和爱因斯坦所创造的革命性奇迹。
——《自然》
本书抓住了人们不懈追寻这个天体的激动人心之处。
——《科学》
这部作品是一个结构严谨、节奏明快的科学写作范例,精彩而又通俗地记述了数学和物理学与天文观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科克斯书评》(星级评论)
利文森巧妙地吸引读者去探索科学家是如何思考和争论的,以及科学是如何发展的。
——《出版商周刊》
◎ 获奖信息
★入选《环球科学》2019年“最美科学阅读”榜单
作者简介 · · · · · ·
托马斯·利文森(Thomas Levenso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科学写作项目的教授和主任。他还为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英国广播公司(BBC)和其他媒体大量撰稿,曾获得美国国家研究院传播奖、皮博迪奖(Peabody Award),以及美国科学促进会的西屋科学 记者奖。除本书外,还著有《牛顿与伪币制造者:科学巨匠鲜为人知的侦探生涯》《爱因斯坦在柏林》《为测量而测量:科学的音乐史》《冰期:气候、科学和地球上的生命》。
译者高爽,德国海德堡大学天文学博士,北京河马星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他是优秀的天文工作者、科普作家,热衷于科学传播工作,具十年科普写作与讲座经验,译著有《天文之书》《科学需要讲故事》《宇宙》等。在 得到app 上开设了课程《天文学通识 30 讲》。人称“河马老师”。
目录 · · · · · ·
前言
第一部分 从牛顿到海王星(1682-1846年)
第1章 “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
第2章 “快乐的思想”
第3章 “这颗星没在星图上”
插曲 “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部分 从海王星到祝融星(1846-1878年)
第4章 38秒
第5章 扰动质量
第6章 “搜索将圆满结束”
第7章 “躲藏了这么久”
插曲 “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第三部分 从祝融星到爱因斯坦(1905-1915年)
第8章 “最快乐的思想”
第9章 “帮帮我吧,我快要疯了”
第10章 “欣喜若狂”
后记 “渴望看到……先定的和谐”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插图来源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我们心目中,早已习惯科学故事具有这样一种框架:伟大的科学家提出了革命性的新思想,没有人接纳他;个别的英雄单枪匹马突破封锁,终于验证了这一切。人们最终接纳了新思想,战胜了传统的束缚。 但事实,是这样简单吗?实验已经过去100年,争吵却没有停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译者导读 -
“科学方法”这个词具有神奇的魔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科学方法主张一种特定的权威:这是系统化的方法,是一组规则,遵循它将可靠地促进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然而,知识总是具有暂时性,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弱点,但这才是科学的真正发力之处:一切思想、推论和假设都要接受科学的质疑、挑战和批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插曲 “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追捕祝融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追捕祝融星"的人也喜欢 · · · · · ·
追捕祝融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追捕祝融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Science's Sexy~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好看的。科学真美啊! -牛顿的万有引力确立了科学界牢不可破的秩序。该定律要求,在特定的情况下,天体围绕另一天体运动的轨迹必须是椭圆。同时也描述了万物的运动方式——何时,何地,如何运动。 -赫歇尔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天王星。 -拉普拉斯发展了牛顿理论,将天体运动...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
生如刀刀 (你的眼界是你的牢笼。)
借用20世纪的概念,1878年日全食之后的祝融星,某种程度上成了薛定谔的行星。就像那只著名的猫一样,只要没有人真的看到它,水内行星就完美地“可能”存在着。它在那里,或者不在那里;被看到,或者没被看到;它的存在性在逻辑上顺畅自然,但是现实中无从寻觅。 薛定谔的祝融星,虽然他不存在,在现实中也无可寻觅,但是很多人觉得他必须存在----除了爱因斯坦。2020-08-25 20:09
-
特别丧 (拒绝走心。)
第1章 1687年,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第2章 拉普拉斯证明了太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由牛顿万有引力来描述,并由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行星“理论”。 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人们还无法精确地预言水星的运动方式。 第3章 因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勒威耶经计算预测还有一个行星距离太阳36个天文单位。1864年,该行星由伽勒和义务助理海因里希· 路德维希·达赫斯特观测证实,被命名为海王星。海...2020-07-04 09:43
第1章 1687年,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第2章 拉普拉斯证明了太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由牛顿万有引力来描述,并由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行星“理论”。
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人们还无法精确地预言水星的运动方式。
第3章 因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勒威耶经计算预测还有一个行星距离太阳36个天文单位。1864年,该行星由伽勒和义务助理海因里希· 路德维希·达赫斯特观测证实,被命名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是牛顿学说的又一次胜利。
第4章 水星的运动方式不符合牛顿定律的问题仍未解决。
第5章 勒威耶判定水星不符合牛顿定律的原因是,在太阳和水星之间有一群小行星。
1859年,法国的乡村医生埃德蒙·莫德斯特·莱斯卡尔博,作为天文学爱好者,在一次水星凌日时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呈圆形,恰好在太阳边缘之内“。1860年这颗”行星“被命名为”祝融星“。
第6章 之后的天文观测中有人声称观测到了“祝融星”,其中有的被证实观测到的其实不是“祝融星”,而只是太阳黑子。更有观测“失败”,“祝融星”是否存在一直饱受争议。
第7章 1878年7月的一次日全食观测中,有人声称观测到了“祝融星”。祝融星只在某些观测者相信它存在的情况下被发现,但从未被确认过。天文学界很快达成了一致。此次观测到的“祝融星”仅仅是一次观测错误。
1878年7月之后,几乎整个天文学界都不再相信太阳和水星之间存在着一颗或多颗大小合适的行星。但是,这也并没有导致人们重新思考牛顿引力理论。
第8章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速在真空中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第9章 1911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扭曲了时间。
1912年爱因斯坦全新理论:引力是物质和能量结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与牛顿理论认为引力单独由物质产生不同),并且会导致时间发生弯曲。
第10章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引力场为时空的弯曲。
水星的运动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祝融星彻底消失了。
回应 2020-07-04 09:43 -
半夏微晴 (看守赤子之心)
祝融星早已成为过去,几平完全被今人遗忘。从今天看来,那可能只是科学界的花边新闻,是我们的先辈犯过的又一个错误,而我们现在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对于如何面对科学中的失败这一问题,在科学革命甫一开始便很棘手,至今依然如此。我们或许,也的确比古人知道得更多,但并不能因此就免于落入思维的窠白和想象的瓶颈,也不能避免前人的错误。人类具有发现和自我欺骗的双重能力,祝融星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提供了一...2020-05-28 18:54
-
Neil (夏天时我最穷,连西北风都没得喝)
“科学方法”这个词具有神奇的魔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科学方法主张一种特定的权威:这是系统化的方法,是一组规则,遵循它将可靠地促进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然而,知识总是具有暂时性,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弱点,但这才是科学的真正发力之处:一切思想、推论和假设都要接受科学的质疑、挑战和批驳。2020-04-03 10:48
-
生如刀刀 (你的眼界是你的牢笼。)
借用20世纪的概念,1878年日全食之后的祝融星,某种程度上成了薛定谔的行星。就像那只著名的猫一样,只要没有人真的看到它,水内行星就完美地“可能”存在着。它在那里,或者不在那里;被看到,或者没被看到;它的存在性在逻辑上顺畅自然,但是现实中无从寻觅。 薛定谔的祝融星,虽然他不存在,在现实中也无可寻觅,但是很多人觉得他必须存在----除了爱因斯坦。2020-08-25 20:09
-
特别丧 (拒绝走心。)
第1章 1687年,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第2章 拉普拉斯证明了太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由牛顿万有引力来描述,并由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行星“理论”。 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人们还无法精确地预言水星的运动方式。 第3章 因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勒威耶经计算预测还有一个行星距离太阳36个天文单位。1864年,该行星由伽勒和义务助理海因里希· 路德维希·达赫斯特观测证实,被命名为海王星。海...2020-07-04 09:43
第1章 1687年,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第2章 拉普拉斯证明了太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由牛顿万有引力来描述,并由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行星“理论”。
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人们还无法精确地预言水星的运动方式。
第3章 因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勒威耶经计算预测还有一个行星距离太阳36个天文单位。1864年,该行星由伽勒和义务助理海因里希· 路德维希·达赫斯特观测证实,被命名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是牛顿学说的又一次胜利。
第4章 水星的运动方式不符合牛顿定律的问题仍未解决。
第5章 勒威耶判定水星不符合牛顿定律的原因是,在太阳和水星之间有一群小行星。
1859年,法国的乡村医生埃德蒙·莫德斯特·莱斯卡尔博,作为天文学爱好者,在一次水星凌日时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呈圆形,恰好在太阳边缘之内“。1860年这颗”行星“被命名为”祝融星“。
第6章 之后的天文观测中有人声称观测到了“祝融星”,其中有的被证实观测到的其实不是“祝融星”,而只是太阳黑子。更有观测“失败”,“祝融星”是否存在一直饱受争议。
第7章 1878年7月的一次日全食观测中,有人声称观测到了“祝融星”。祝融星只在某些观测者相信它存在的情况下被发现,但从未被确认过。天文学界很快达成了一致。此次观测到的“祝融星”仅仅是一次观测错误。
1878年7月之后,几乎整个天文学界都不再相信太阳和水星之间存在着一颗或多颗大小合适的行星。但是,这也并没有导致人们重新思考牛顿引力理论。
第8章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速在真空中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第9章 1911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扭曲了时间。
1912年爱因斯坦全新理论:引力是物质和能量结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与牛顿理论认为引力单独由物质产生不同),并且会导致时间发生弯曲。
第10章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引力场为时空的弯曲。
水星的运动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祝融星彻底消失了。
回应 2020-07-04 09:43
-
生如刀刀 (你的眼界是你的牢笼。)
借用20世纪的概念,1878年日全食之后的祝融星,某种程度上成了薛定谔的行星。就像那只著名的猫一样,只要没有人真的看到它,水内行星就完美地“可能”存在着。它在那里,或者不在那里;被看到,或者没被看到;它的存在性在逻辑上顺畅自然,但是现实中无从寻觅。 薛定谔的祝融星,虽然他不存在,在现实中也无可寻觅,但是很多人觉得他必须存在----除了爱因斯坦。2020-08-25 20:09
-
特别丧 (拒绝走心。)
第1章 1687年,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第2章 拉普拉斯证明了太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由牛顿万有引力来描述,并由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行星“理论”。 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人们还无法精确地预言水星的运动方式。 第3章 因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勒威耶经计算预测还有一个行星距离太阳36个天文单位。1864年,该行星由伽勒和义务助理海因里希· 路德维希·达赫斯特观测证实,被命名为海王星。海...2020-07-04 09:43
第1章 1687年,牛顿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第2章 拉普拉斯证明了太阳系是可以被理解的,它的运动规律可以由牛顿万有引力来描述,并由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行星“理论”。
尚未解决的问题让人们还无法精确地预言水星的运动方式。
第3章 因天王星的运动轨迹不符合牛顿定律,因此勒威耶经计算预测还有一个行星距离太阳36个天文单位。1864年,该行星由伽勒和义务助理海因里希· 路德维希·达赫斯特观测证实,被命名为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是牛顿学说的又一次胜利。
第4章 水星的运动方式不符合牛顿定律的问题仍未解决。
第5章 勒威耶判定水星不符合牛顿定律的原因是,在太阳和水星之间有一群小行星。
1859年,法国的乡村医生埃德蒙·莫德斯特·莱斯卡尔博,作为天文学爱好者,在一次水星凌日时观测到“一颗小行星,呈圆形,恰好在太阳边缘之内“。1860年这颗”行星“被命名为”祝融星“。
第6章 之后的天文观测中有人声称观测到了“祝融星”,其中有的被证实观测到的其实不是“祝融星”,而只是太阳黑子。更有观测“失败”,“祝融星”是否存在一直饱受争议。
第7章 1878年7月的一次日全食观测中,有人声称观测到了“祝融星”。祝融星只在某些观测者相信它存在的情况下被发现,但从未被确认过。天文学界很快达成了一致。此次观测到的“祝融星”仅仅是一次观测错误。
1878年7月之后,几乎整个天文学界都不再相信太阳和水星之间存在着一颗或多颗大小合适的行星。但是,这也并没有导致人们重新思考牛顿引力理论。
第8章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光速在真空中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第9章 1911年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扭曲了时间。
1912年爱因斯坦全新理论:引力是物质和能量结合在一起的结果(这与牛顿理论认为引力单独由物质产生不同),并且会导致时间发生弯曲。
第10章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引力场为时空的弯曲。
水星的运动完全符合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祝融星彻底消失了。
回应 2020-07-04 09:43 -
半夏微晴 (看守赤子之心)
祝融星早已成为过去,几平完全被今人遗忘。从今天看来,那可能只是科学界的花边新闻,是我们的先辈犯过的又一个错误,而我们现在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对于如何面对科学中的失败这一问题,在科学革命甫一开始便很棘手,至今依然如此。我们或许,也的确比古人知道得更多,但并不能因此就免于落入思维的窠白和想象的瓶颈,也不能避免前人的错误。人类具有发现和自我欺骗的双重能力,祝融星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它提供了一...2020-05-28 18:54
-
Neil (夏天时我最穷,连西北风都没得喝)
“科学方法”这个词具有神奇的魔力。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科学方法主张一种特定的权威:这是系统化的方法,是一组规则,遵循它将可靠地促进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然而,知识总是具有暂时性,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弱点,但这才是科学的真正发力之处:一切思想、推论和假设都要接受科学的质疑、挑战和批驳。2020-04-03 10:48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购买二手书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Random House (2015)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追捕祝融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吴文洲 2019-12-08
科学史一直都挺喜欢看的
1 有用 西西舒 2019-12-18
后浪的这本书设计的太好看了,开始阅读是被这个浪漫的名字还有好看的封皮吸引。小时候一度对宇宙非常感兴趣过,后来随着学业的加重,以及大学后选择了人文社科类,而中断了对宇宙科学基础知识的了解,以至于高中毕业已经12年的我,在看第三段爱因斯坦相对论时完全蒙圈。是一个写的算生动的非虚构故事,如果说现在的我有信仰的话,那么便是对科学的信仰,感谢科学。
2 有用 晓林子悦 2019-10-19
在太阳系的系谱里,原来,曾经有这样一颗想象的行星的存在。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两百五十年,天文学有很多重大发现,也有过一段段弯路,“祝融星”就是一个最大的困局,作者用通俗的讲故事的方式,揭开了一段尘封的科学历史,这颗被遗忘的行星的运行轨道上,凝聚着无数“失败者”的心血,所有的弯路都是为了指向正确的途径。
1 有用 Anastasia 2019-11-06
四星半,科普书写得像推理小说,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最近在研究占星学上的火神星,书中的祝融星,也许祝融星就是类似于南北交点的一个虚点,代表宇宙引力。
9 有用 太常寺协律郎 2019-11-21
祝融星说的不止是一个科学故事,更是一道警示。人想要让一件事按自己的心意成真未免太容易了。一旦执念于某个目标,便会罔顾事实走火入魔。书里那一群自我催眠无法叫醒的人,固执地相信水星轨道内有一颗神秘的祝融星,而从最初的理论提出到拿到连续周期的观测数据,到最终破案,隔了将近三百年。人啊人,生年何其短暂。镶满宇宙的繁星,皆是已作古的先贤。
0 有用 江湖骗子 2021-03-01
读起来体验挺畅快的科普读物。
0 有用 饥饿板栗 2021-02-16
勒威耶根据牛顿定律发现海王星,发现小行星带,这些成就让他带着一种“渴望”搜寻Vulcan,后被爱因斯坦彻底否定,再一次感慨数学的神奇与伟大,有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通过计算得出,证明其存在。科学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探索永无止境。
0 有用 独角大瓜皮 2021-02-15
有意思 半科普文章流畅不生硬
0 有用 庆功sam 2021-01-24
很好意思的一本小书,讲述了科学家逐步探索星空的历史,对以前的科学家也有了更立体的感觉
0 有用 ▔ 2021-01-16
1915.11.18爱因斯坦的笔摧毁了祝融星,同时也重新想象了宇宙,现在(也许暂时地)我们就生活在爱因斯坦的美丽宇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