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包含《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两部分。
作者简介 · · · · · ·
费孝通(1910-2005),我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江村经济》《生育制度》等。
目录 · · · · · ·
乡土中国:
重刊序言
一 乡土本色
二 文字下乡
三 再论文字下乡
四 差序格局
五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六 家族
七 男女有序
八 礼治秩序
九 无讼
十 无为政治
十一 长老统治
十二 血缘和地缘
十三 名实的分离
十四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乡土重建:
代序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一 乡村 市镇 都会
二 论城 市 镇
三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四 基层行政的僵化
五 再论双轨政治
六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七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八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九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十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十一 乡土工业的新形式
十二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十三 节约储蓄的保证
后记 对于各家批评的总回复
· · · · · · (收起)
重刊序言
一 乡土本色
二 文字下乡
三 再论文字下乡
四 差序格局
五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六 家族
七 男女有序
八 礼治秩序
九 无讼
十 无为政治
十一 长老统治
十二 血缘和地缘
十三 名实的分离
十四 从欲望到需要
后记
乡土重建:
代序 中国社会变迁中的文化结症
一 乡村 市镇 都会
二 论城 市 镇
三 不是崩溃而是瘫痪
四 基层行政的僵化
五 再论双轨政治
六 损蚀冲洗下的乡土
七 黎民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准
八 地主阶层面临考验
九 现代工业技术的下乡
十 分散在乡村里的小型工厂
十一 乡土工业的新形式
十二 自力更生的重建资本
十三 节约储蓄的保证
后记 对于各家批评的总回复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接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也就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愚”在什么地方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的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群体愈大,包括的人所有的经验愈繁杂,发生语言的一层共同基础也必然愈有限,于是语言也愈趋于简单化。这在语言史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可是从另一方面说,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发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即所调的“行话”。行话是同行人中的话,外行人因为没有这种经验,不会懂的。在每个学校里,甚至每个寝室里,都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最普遍的特殊语言发生在母亲和孩子之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作家经典文库(共72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朝花夕拾》《包法利夫人》《寻欢作乐》《雅舍谈吃》《伊索寓言》
等
。
喜欢读"乡土中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乡土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乡土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74 条 )







乡土中国分章节总结:整理&引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乡土本色:礼俗社会 中国社会是具有乡土性的,作者在这里定义了土地的重要性,我们以农业为生。 人与空间上不流动;村雨村之间往来很少、孤立、隔膜多。 因此我们是熟人社会,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交流并不是基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一种行为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8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9.2分 107042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9.2分 12589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08年)9.3分 12498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9.3分 609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乡土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卡卡罗特 2021-04-28 00:44:36
书很好 但个人感悟不是很深
0 有用 心头愿 2022-03-05 13:17:51
乡土社会就这样,就是能培育出勤劳努力的人
0 有用 Blackparade 2022-02-19 21:27:19
对乡土文学的研究很有启发
0 有用 格野 2022-01-25 10:41:18
乡土社会,礼俗社会,人情社会 对传统中国之思考
0 有用 行者SY 2021-04-25 23:07:29
包含了乡土中国和乡土重建两部分,很经典的一本书,也很有年代了,关于社会学人类学以前了解不多,平时也不怎么涉猎到这方面,有些读不懂的地方,不过好书就该常读才能常新。
0 有用 Dryope 2023-03-23 00:09:00 天津
太厉害了,一句中国社会是具有乡土性的辐射出太多中国问题,作为奠基性人物,他的很多观点又被后面的学者不断深入阐释了。看的上本上野千鹤子的书里引用了费孝通关于家庭的概念。有空继续看江村经济和生育制度!
0 有用 桑尼 2023-03-18 10:55:00 上海
值得再读
0 有用 May 2023-03-12 11:19:29 北京
#2023/30#七十多年前的文章,对中国乡村文化、中国人的土地情节、中国的人治社会;以及中国如何工业化、如何平衡乡村和城市的经济关系都有很深入的说明和分析。现在读来发现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仿佛是沿着预言一路走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着类资本主义的路线,整体上国家经济大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变得更大,地主确实被消灭了,但跟当权者联系得更紧密的资本家层出不穷。靠压榨农民发展起来的经济如今躺在上面大加享受的到底... #2023/30#七十多年前的文章,对中国乡村文化、中国人的土地情节、中国的人治社会;以及中国如何工业化、如何平衡乡村和城市的经济关系都有很深入的说明和分析。现在读来发现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仿佛是沿着预言一路走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着类资本主义的路线,整体上国家经济大发展了,但贫富差距变得更大,地主确实被消灭了,但跟当权者联系得更紧密的资本家层出不穷。靠压榨农民发展起来的经济如今躺在上面大加享受的到底是哪些人呢?现如今我们身在一线城市可以吃到如此便宜的蔬菜水果粮食到底耗损的是谁的利益?兴亡百姓都苦,农民更是苦的最底层。 (展开)
0 有用 如下月带着水杯 2023-03-11 22:06:58 云南
或许是非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还要赋予一些新的名词,导致看完后一团浆糊,啥都晓不得。
0 有用 雨霖铃 2023-03-11 16:35:28 浙江
很经典的社会学著作,个别观点有点过时。希望高中整本书阅读时能够指出这点,不要固化思维。 《乡土中国》的情景对于当时费孝通先生所研究的社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但由于中国地理位置和各地习俗习惯的区别,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中国乡土社会。同时,随着中国乡土变迁的时代背景,某些观念显得过时——至少我这一代,很难有这种乡土气息,我也认为当代不能困宥于农村(就像土耳其新一代表示不理解帕慕克的“呼... 很经典的社会学著作,个别观点有点过时。希望高中整本书阅读时能够指出这点,不要固化思维。 《乡土中国》的情景对于当时费孝通先生所研究的社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但由于中国地理位置和各地习俗习惯的区别,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中国乡土社会。同时,随着中国乡土变迁的时代背景,某些观念显得过时——至少我这一代,很难有这种乡土气息,我也认为当代不能困宥于农村(就像土耳其新一代表示不理解帕慕克的“呼愁”)。关于费老有不少轶事,这代学者挺令人尊重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