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元老顾立雅研究申子的经典之作;
☆ 考定《申子》佚文,阐发申子政治哲学
☆ 辑佚、校勘、训诂,兼采并用,义理、考据、辞章,三位一体
◎ 内容简介
该书乃顾立雅研究申子二十年的经典之作,始于《申子》文本辑佚、校勘、训诂及英译,后又辨正阐发其义理。鉴于古史论断之误及清人辑佚之失,顾立雅考证《申子》文本流传史与可靠性,分为原书引文与言论引述,考定27则佚文。这27则佚文,堪称目前《申子》之最优本。
该书强调申不害概念思想之独出机杼及于中国历史之举足轻重。鉴于郑之贱臣与韩之国相的执政生涯,与长于政府分工、精于行政管理的郑韩国情密切相关,申不害开启一种早熟的君主统治指南与抽象行政理论。申不害所主刑名,乃名号职责与职务行为参验之义,首创富有组织政治学意味的思想;其任数术,因能授官、行督责术,启示选官考绩之基本原理。
有别于“学本黄老”、...
◎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元老顾立雅研究申子的经典之作;
☆ 考定《申子》佚文,阐发申子政治哲学
☆ 辑佚、校勘、训诂,兼采并用,义理、考据、辞章,三位一体
◎ 内容简介
该书乃顾立雅研究申子二十年的经典之作,始于《申子》文本辑佚、校勘、训诂及英译,后又辨正阐发其义理。鉴于古史论断之误及清人辑佚之失,顾立雅考证《申子》文本流传史与可靠性,分为原书引文与言论引述,考定27则佚文。这27则佚文,堪称目前《申子》之最优本。
该书强调申不害概念思想之独出机杼及于中国历史之举足轻重。鉴于郑之贱臣与韩之国相的执政生涯,与长于政府分工、精于行政管理的郑韩国情密切相关,申不害开启一种早熟的君主统治指南与抽象行政理论。申不害所主刑名,乃名号职责与职务行为参验之义,首创富有组织政治学意味的思想;其任数术,因能授官、行督责术,启示选官考绩之基本原理。
有别于“学本黄老”、归为法家之论,该书认为申子之道既与道家旨趣有殊,亦不重赏刑之法而非商韩式法家。非惟细绎与周秦之治、诸子之学的关联,该书还深察申子对后世帝王名臣的影响,并对其所范导的中国官僚系统评价甚高:这种非道德而务于政治术的哲学,终究对中华帝制政府意义深远,于世界政治文明亦可谓先识之明。
作者简介 · · · · · ·
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美国汉学元老,曾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芝加哥大学东方语文系主任。1929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32—1936年赴中国访学,结识诸多中国名家,并赴殷墟考察。回国后致力于汉学研究推广,著有《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之诞生》《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孔子与中国之道》《中国思想》《中国治道之源》等。顾立雅去世后,同仁为其开设纪念讲座,1995年第一届由其高足许倬云主讲。2006年芝加哥大学建立“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纪念其学术成就。
马腾,广东汕头人,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史教研室主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先秦诸子思想,已出版专著《儒法合流与中国传统法思想阐释》《墨家“兼爱”法思想的现代诠释》、译著《道德的法律强制》,并在《政法论...
顾立雅(Herrlee Glessner Creel,1905—1994),美国汉学元老,曾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芝加哥大学东方语文系主任。1929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32—1936年赴中国访学,结识诸多中国名家,并赴殷墟考察。回国后致力于汉学研究推广,著有《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之诞生》《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孔子与中国之道》《中国思想》《中国治道之源》等。顾立雅去世后,同仁为其开设纪念讲座,1995年第一届由其高足许倬云主讲。2006年芝加哥大学建立“顾立雅中国古文字学中心”纪念其学术成就。
马腾,广东汕头人,法学博士,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史教研室主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先秦诸子思想,已出版专著《儒法合流与中国传统法思想阐释》《墨家“兼爱”法思想的现代诠释》、译著《道德的法律强制》,并在《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课题。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申不害是谁 1
第二章 背景 7
第三章 生平 17
第四章 旨趣 35
第五章 中国行政系统 38
第六章 君主 48
第七章 大臣 66
第八章 名学 88
第九章 技术 104
第十章 申不害与“法家” 114
第十一章 申不害与道家 139
第十二章 汉代以前的影响 165
第十三章 汉代影响 195
第十四章 后世影响 231
附录一 申不害史料考述 245
附录二 《申子》辑佚 279
附录三 申不害佚文 283
参考文献 317
索 引 333
译后记 廿载覃思,垂范汉学 347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申不害"的人也喜欢 · · · · · ·
申不害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申不害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海外汉学家重新发现申不害

关于申不害及本书的一些浅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对申不害这个人物颇感兴趣。以前想读《申子》来看,找来找去只发现一本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化全阅读”版,后来下决心想买来的时候发现已经绝版。顾立雅这本书是我去年才发现的,当时搜索关于“申不害”的英文论文找到了此书,似乎是七十年代的作品,也已经绝版,买...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4)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申不害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tiiiiin 2020-03-18
考据非常扎实,比较非常广博。 对申不害的定位是中国最早的具有行政管理意识的哲学家。 比较了他与其他诸子的不同,尤其是与商鞅韩非的比较,突出了他在法家地位中的不同。 对“法家”的辨析,似乎只有在英文语境下才成立,因为中文中的“法”,本身具有多义性。可以对应若干个英文词汇。 成书太早,不然与《黄帝四书》来比较,一定会有新的洞见。
0 有用 莫名自由的骆驼 2020-11-29
郑国,一个不太失误的起的国家。而三家分晋后的韩国吞并郑国并吸纳到申不害这样的人物确实有意思。 一个终究很难做大的韩国,却并不甘于醉生梦死、混吃等死。日子一天天的过,领导也尽心尽力的打理自家那一亩三分田。 为我们留下的是更为朴实的生存理念。
4 有用 长夜将至 2020-03-21
申氏片言只语,实难以支撑如许篇幅。顾氏为赋新书强作辞,可为一笑
0 有用 正太元首 2020-06-07
主要论点是“刑名”不是“法家”,全力把申不害与法家区分开。但是申不害之术为何容易与法家合流呢?这里的内在亲缘性没有足够分析。文献工作很棒加分。就哲学品质来说,并不高,毕竟现代管理学技术丰富多了。
2 有用 虫虫 2021-01-28
已读过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质量比较高的一本,申不害出生于郑国并且明显地受过郑国政治家子产的影响,相韩时期让本身弱小又处于咽喉之地的韩国“秦兵不敢至”“无侵韩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世的张叔、贾谊、晁错、汉宣帝等人均有师从于申不害的学说。在作者看来,申不害影响最深远的是比其他人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到行政系统中的官员考核制度,强调根据能力任用官员的行政艺术是申不害的核心原则,也是其“术”的关键所在。申不... 已读过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质量比较高的一本,申不害出生于郑国并且明显地受过郑国政治家子产的影响,相韩时期让本身弱小又处于咽喉之地的韩国“秦兵不敢至”“无侵韩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世的张叔、贾谊、晁错、汉宣帝等人均有师从于申不害的学说。在作者看来,申不害影响最深远的是比其他人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到行政系统中的官员考核制度,强调根据能力任用官员的行政艺术是申不害的核心原则,也是其“术”的关键所在。申不害的术无关道德,其佚文中从未出现德字,这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作者推断出申不害并不属于法家,对于这个问题其实难下定论,法与术的定义都很模糊。大体上说,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是驾驭臣下的手段。申不害所说“君如身,臣如手”,君主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 (展开)
2 有用 虫虫 2021-01-28
已读过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质量比较高的一本,申不害出生于郑国并且明显地受过郑国政治家子产的影响,相韩时期让本身弱小又处于咽喉之地的韩国“秦兵不敢至”“无侵韩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世的张叔、贾谊、晁错、汉宣帝等人均有师从于申不害的学说。在作者看来,申不害影响最深远的是比其他人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到行政系统中的官员考核制度,强调根据能力任用官员的行政艺术是申不害的核心原则,也是其“术”的关键所在。申不... 已读过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中质量比较高的一本,申不害出生于郑国并且明显地受过郑国政治家子产的影响,相韩时期让本身弱小又处于咽喉之地的韩国“秦兵不敢至”“无侵韩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世的张叔、贾谊、晁错、汉宣帝等人均有师从于申不害的学说。在作者看来,申不害影响最深远的是比其他人更早更敏锐地察觉到行政系统中的官员考核制度,强调根据能力任用官员的行政艺术是申不害的核心原则,也是其“术”的关键所在。申不害的术无关道德,其佚文中从未出现德字,这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作者推断出申不害并不属于法家,对于这个问题其实难下定论,法与术的定义都很模糊。大体上说,法是公开的,是臣民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是驾驭臣下的手段。申不害所说“君如身,臣如手”,君主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 (展开)
0 有用 大毛 2021-01-27
作者受“官僚政治”研究影响,而将此理论应用于对申子的考察之中。申子内容断残的客观情况与这种研究方法稍显主观的视角在本书之中形成某种平衡。但其想要讨论的申子是否属于“法”家以及申子与商韩的异同,显然无法在与西方官僚制研究的文献与理论比较中得出结果。本书所讨论的申子与“法”家的关系,归属于更爲复杂的战国学派问题,但申不害与法家并非讨论此问题的有效入口。
0 有用 莫名自由的骆驼 2020-11-29
郑国,一个不太失误的起的国家。而三家分晋后的韩国吞并郑国并吸纳到申不害这样的人物确实有意思。 一个终究很难做大的韩国,却并不甘于醉生梦死、混吃等死。日子一天天的过,领导也尽心尽力的打理自家那一亩三分田。 为我们留下的是更为朴实的生存理念。
1 有用 黎弦铮 2020-10-20
三星半,迂回奔袭战法,不作正面硬攻,凭残存的只言片语,没爆炸性的文献出土,提供佐证,休想彻底攻陷这座尘封千年的迷城。对“刑名”二字的释义,为前代学者所忽略,这位洋学者读书细致入微倒是不假,可最大的缺陷是没能力阅读原文,而是依据译文逐字逐词分析,拿西方著作去解读是否完全恰当也需另议。子产相郑,申子相韩,纵有一二栋梁,失之地利,形格势禁,终究是他人侵吞对象,欲振乏力,苟延残存。三晋各怀鬼胎,韩联魏或联... 三星半,迂回奔袭战法,不作正面硬攻,凭残存的只言片语,没爆炸性的文献出土,提供佐证,休想彻底攻陷这座尘封千年的迷城。对“刑名”二字的释义,为前代学者所忽略,这位洋学者读书细致入微倒是不假,可最大的缺陷是没能力阅读原文,而是依据译文逐字逐词分析,拿西方著作去解读是否完全恰当也需另议。子产相郑,申子相韩,纵有一二栋梁,失之地利,形格势禁,终究是他人侵吞对象,欲振乏力,苟延残存。三晋各怀鬼胎,韩联魏或联赵的外交方针,是避免造成孤立,一面弱敌,一面伺机,在大国夹缝中挣扎求存。秦韩之间的关系也颇微妙,秦视韩为腹心之病,将韩引向楚,韩又无力楚在身上讨得多少便宜。所云“强秦弱燕”,其实一流人才似乎都不愿往韩走动,燕昭王称雄时的几位文武能为后世记住,“十杰”中的王廖到底是否韩之名将,究属哪国,至今还是个谜。 (展开)
0 有用 爛貓 2020-08-02
在米国是属于开创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