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逻辑 短评

热门 最新
  • 16 没有色彩的红魔 2020-01-03 05:35:48

    清晰易懂,论证有力,条例清晰,介绍自由市场和中国市场经济最好的书

  • 14 willsound 2019-10-30 10:18:47

    强盗逻辑与市场逻辑

  • 16 木子李 2021-02-24 17:05:10

    张教授真是自由市场的狂热鼓吹者

  • 9 Hoobooks 2020-01-22 22:37:00

    真心不错~讲的透彻

  • 22 伊靠谱 2020-06-23 18:42:33

    坚定的支持自由市场经济,而且直接说出市场的前提是什么,这样的言论在今天是没法说出来的,其实都是常识而已,这就是今天可笑之处,常识不能说

  • 7 歡迎光臨無人區 2020-04-06 21:17:49

    有意思。open my mind. 当然作者也是在一个市场化模型范本角度去谈的。 感想就是,中国的今天,我们这代人一定要感谢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努力真是太艰难了。我们被意识形态害得惨。这些艰难的改革路还得走下去。总之得有希望,看不到的光明可能在我们的下一代也有可能在下下代下下下代。 题外,了解的越多越知道世事复杂,各种因素千差万别,也就越知道站在各方面去理解思考,一个事件所延伸触角可能远远超乎我的想象。

  • 2 比远方更远 2019-11-28 23:43:42

    第三版除保留整体风格和基本观点外,同样坚持把市场机制进一步推演到了极致:产权、企业家、政治改革……如同不破不立一般,以此极致(“原教旨化”)集中力量去消融历史的坚冰(政府的介入与管制),以图跨越现实的藩篱(对增长的约束和阻碍),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但攻其一“点”(选点的关键性毋庸置疑)之效,难掩不及其余(改造、改善与改革的基础、条件、策略)之憾:仅有方向是远远不够的!当然这也不是经济学家所能完成的……

  • 4 小七忽悠 2021-06-12 02:16:42

    搭配着《理解公司》,对市场竞争、企业创新、制度影响等,有了更立体的认知和理解

  • 4 NOYEAU 2020-10-11 11:19:11

    1:人民币汇率低,中国出口到美国大量商品然后购买美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美国CPI长时间因为中国廉价商品而保持不变,给美联储错误的信号,间接导致经济危机。 2:中国的储蓄率高,主要原因是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高,而不是家庭储蓄太高。企业储蓄,尤其是国有企业储蓄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投资,因为对他们而言,资金并不属于企业的决策人,可以随意支配。从而,一方面的无效的投资,另一方面,居民却没钱花,这才是中国的现实。 3:价格水平不能作为判断宏观状态的主要指标。按照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最重要的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经济繁荣是上游产业上涨很高,而下游产业上涨较少。经济衰退时,上游产业下滑幅度较大,下游产业下滑较小。 4:奥地利学派中的商业周期理论成功预测两次萧条。

  • 11 冰与火的誓言 2021-04-11 07:07:06

    缺失的是什么 其实大家都知道 最近失去的是什么 大家也知道

  • 5 えがお 2021-12-26 18:02:59

    读到第九章,这书可以凭这一章在我心中封神了!后面说了很多社会上“政治不正确”的话,鞭辟入里!并非对张教授的所有观点赞同,但这种书高屋建瓴,对大部分人来说只会是帕累托改进!

  • 6 我是你大凯哥_ 2022-02-04 11:31:40

    与我而言是本好书。读了接近3小时,原因在于这本书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以及印证了之前学过的很多内容。 无论是打工人还是自己当老板,摸清市场的逻辑总不会吃亏。 所谓市场逻辑:使用利他的手段,达到利己的目的,在这个过程如果可以保持创新、与时俱进更好。

  • 5 三把刀客 2022-03-13 09:51:29

    可读性极强。深入浅出。 正是因为是一些讲座或交流的合集,某些概念等正好加强我的复习。 我最欣赏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继承者。讲到了市场罗辑和强盗逻辑的区别。 聪明人的配置才是国家兴亡的特征。结合现在最杰出的人员考公现象就能得出他的结论了。 书中对双轨制和腐败的另一种解释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书中对企业家精神的解释和另一本书《靠不住的承诺》一致。中国的企业家应对两种不确定性和两种创新,创新和套利的区别,企业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正确的资源配置。书中讲到了管理学里面的过失责任与剩余责任,讲到了职权经济与产权经济。还讲到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国因买了两房损失几千个亿的美刀。 对于甚嚣尘上的三十年走过二百年路的讽刺:那是走路和修路的区别。

  • 8 琉璃仙人 2019-12-03 10:43:22

    主线就是反凯恩斯主义。总体来说算是很敢说话的经济学家。

  • 1 王禹丹 2021-04-29 10:04:31

    第十八章是2016新加一章。对套利和创新做了精彩的分析,一个驱动资源配置,一个推动技术进步。两者不是天然割裂,更多是融合。 1. 套利是发现和利用盈利的机会。但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趋于饱和,套利空间就消失。 2. 创新的核心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商业化(和发明不一样,创新可能需要发明,但发明不等于创新) 极度推崇企业家精神,哈哈。

  • 1 巭月半 2020-01-18 13:30:01

    经济是从它的技术中涌现出来的。众多的技术集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我们称之为“经济”的东西。 经济从它的技术中浮现,不断地从它的技术中创造自己,并决定哪种新技术将会进入其中。每一个以新技术形式体现的解决方案,都会带来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迫切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本书结集作者多年以前的分析文论,定量方面虽沿用老数据,但于定性方面仍能包络出这个机制的技术细节及错乱。可依此,展开SWOT分析,再次含笑发动一轮西西弗斯疗程。 请记住,经济是技术的一种表达,并随这些技术的进化而进化。自强不息,事半功倍;不强自息,事倍功半~预祝庚子年快乐、快快乐!

  • 1 钟先生 2020-03-16 23:30:50

    对“套利企业家”和“创新企业家”的分析鞭辟入里让人茅塞顿开,顿觉自身的投资工作又平添了一份使命感。

  • 3 帅气的卡夫卡 2022-04-03 15:30:28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市场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资源配置;二是技术进步。 套利的利润一开始很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赚钱就越来越少,最后市场趋于均衡,就无钱可赚了。创新一开始亏钱,只有到一定时间才收支平衡,然后赚钱越来越多,但到一定点模仿者就会跟进,利润开始下降,最后趋于0。

  • 3 仓鼠先生 2022-02-14 11:50:19

    这本书开篇就已经站好了队:经济学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捍卫市场经济。或许市场经济制度是人类在当下给定约束下的局部最优解,但在我看来它依然是一种“惯性”颇大的制度,因为它建立在人们的预期之上,这就决定了市场经济具有强烈的事后调节属性。也许市场最终会实现动态平衡,但动态的过程却充斥着血与泪的恐惧,这颇有一种亡羊补牢的意味:羊圈虽然补上了,但是羊死了。

  • 1 刘刘刘 2022-02-16 20:26:41

    对于不懂经济学的我 通俗易懂 开拓眼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