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觉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意少舒 2019-12-09 14:28:27

    包老師的論文集,大部分都能在知網上找得到,也因此不少內容之前都已讀過。但翻完之後,感覺還是很有收穫。常讀常新,包老師的文章是擔得起的

  • 3 狂热 2020-01-19 17:16:17

    重点学习了回顾学术史的几篇

  • 1 无妄 2020-04-15 00:40:15

    学术史的几篇,如果普通小硕小博这么写,估计发不了,但对自己考博复习还是帮助不小,提其纲挈其领。《历史学是什么》等几篇讲史学通论和方法的值得一读。另外,两篇书评也很不错。读全书的一个综合感觉一个是包老师对汉学家的研究还是抱有清新的自觉的;另外就是将史学研究接地气地概括为历史事实的考证和历史现象的解释,似乎也挺恰当。

  • 6 簽書樞密院事 2020-07-07 08:49:18

    包式学术批评。于无声处听惊雷,温和却又不失力度。

  • 5 三清喵 2020-11-08 23:53:26

    与李华瑞先生相仿,包伟民先生的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均系一流,都在宣传“大宋史”与“本土意识”。其呼吁国人走出“汉学心态”,批评韩明士“南宋精英地方化”、质疑“施坚雅模式”、反思“加藤范式”,某种程度上与余英时先生的观点接近。其指出宋史学界患有“理论饥渴症”,主张帝制时期政治史占主导,认为大数据时代史学面临挑战,亦值得重视。可惜的是,所收论文不全,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 0 霜闕〆 2020-04-25 01:37:03

    学术史的部分如果能合并扩充,应该会更有价值

  • 1 Igorski 2022-01-26 17:13:12

    虽然副标题为近古史,但所展现出的,更多是立足于史学研究实践之上,同时又超出研究内容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层面的内容。

  • 0 凌辰 2021-11-28 23:19:41

    还可以吧。个案研究和商榷要比整体性的综述写的更为精彩

  • 2 朱颐钊 2022-05-26 15:22:45

    喜欢这种温温然的行笔感觉。对社会风气与历史观念之关系的探讨,以及对所谓「地方政治史」的驳议,颇有方法论上的启发性。

  • 1 文丐 2023-08-01 23:35:46 四川

    十分喜欢学术批评与总结,希望中国的史学批评能生成起来

  • 1 冢虎 2023-01-16 18:56:17 广西

    常见论文类型都有,宋史论文模板。

  • 0 养心斋 2023-09-05 15:54:46 陕西

    包公温和点评的背后却是让我辈于无声处听惊雷

  • 1 智术师 2022-11-19 17:05:44 广东

    本书收录包伟民多篇关于学术史回顾的文章,也可看出他喜欢探讨史学理论问题,但他的理论水平其实很一般,而且受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太深。

  • 0 明亮 2020-06-27 20:42:41

    近来研究宋代成了热门,据说与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关系,陈寅恪认为宋代乃中华文化造极之世,今人承此遗训,使劲挖掘论据把宋代吹上了天。作为邓广铭的弟子,此书多次指明邓氏新宋学开山的地位,我觉得作者属于头脑较冷静的人,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这书里的论文都思路清晰,理绪分明,读之对宋史研究可得总体的把握。雅俗共赏。

  • 1 殊同 2020-06-05 11:53:50

    包老师的研究是审慎而有力的,这是历史学者的美德。“近古”一词似乎也能体现老师对宋代历史的基本态度。

  • 1 面面 2020-05-30 19:46:50

    购于京东读书,干货满满👍

  • 1 2020-06-20 11:26:31

    包式学术批评商榷也太温和了点

  • 0 邝海炎 2020-04-24 19:30:14

    前面几篇研究回顾意思不大,后面的论文还不错,尤其关于宋代“货币地租”那篇,很有方法论意义。

  • 0 细雨流光 2021-04-19 22:06:35

    包伟民老师的自选集,很多文章现在读起来仍是干货满满。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帮助其快速进入宋史的研究领域,同时,一些史学研究方法的思考,也可帮助其他方向的同学在其专业的理论研究层面获得启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