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 短评

热门
  • 22 芽菜咸烧白 2019-12-11 15:40:27

    这本我读过几遍了,哈哈哈。首先说,目前翻译为中文讲述东印度公司历史的作品本就不多,这本我觉得是最好的一本了,涉及欧洲各个东印度公司,英法荷三国为主,当然还有与亚洲各地区的互动。还注意到了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例如混血儿。亚洲海域这个提法有意思。同时很期待William Dalrymple的The Anarchy,也是讲东印度公司的,很多印度、阿富汗、伊朗方面的历史。

  • 17 韧勉 2020-02-04 21:06:54

    本书作者羽田正是日本著名民族史家羽田亨的孙子,也是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的伊斯兰研究名家,本书聚焦东印度公司与大航海时代相辅相成的关系,作者指出最初的东印度公司是英国的海上商会,在贸易拓展的过程中集成化殖民拓展与商业输出的两种途径,在商业输出的过程中推进了西方世界与印度、东南亚的移民互动,以及物种引入。另外作者在本书中输出一种观点,即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并不是因为陆上帝国放弃海洋统治,而是海岸国家的自我拓展,这其中既有自始至终鼎盛的英国,也有显赫一时的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还有东南亚、日本局部地区的华人政权、明朝走私家族,以及日本流民。东印度公司殖民活动的兴盛是以海洋为中心,向陆上帝国的进军,这是对前辈迦太基王国的推进。最终帝国的崛起使得东印度公司只剩下了商业属性,在商业革新的浪潮中衰败。

  • 15 夏川 2019-12-11 14:06:46

    全球史作品,内容张弛有度,写得很好,远超另外那本ppt式的书

  • 6 Camille 2020-08-22 11:05:13

    同类著作中读起来最好的一本。。。

  • 7 优雅骑士 2021-02-09 22:44:17

    东印度公司既因主权国家的需求而产生,也因民族国家的形成而退出亚洲之海,其发展与衰败同近代欧洲国家的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18世纪的欧洲同亚洲国家相比,缺乏足够的主打出口商品,且价格高昂。但美洲白银的发现,使得欧洲人拥有充足的资金来购买亚洲的物产,从而参与到亚洲之海的贸易活动中。东印度公司借助王权和政府的支持,成功垄断了东印度贸易。此时亚洲的政权普遍尚未形成主权国家的概念,统治者以人而非疆域作为统治对象,这就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海域得到统治者的信任和优待创造了条件。东印度公司运回的亚洲物产与美洲白银,不仅为欧洲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更使得欧洲人以优质的亚洲产品为目标,从而催生了工业革命。更为重要的是,在与欧洲以外地区打交道的过程中,欧洲人得以吸纳了大量的知识,并重新审视自身,从而推动了近代欧洲的诞生

  • 2 #暗蓝# 2020-04-17 19:17:15

    【柒书坊好书榜】明线是三个国家东印度公司的活动,暗线是主体国家的概念如何渗入“亚洲之海”,以及西北欧如何借东印度公司这一枢纽崛起,缔造现代一体化世界的规则。作品颇具伯林所说的“现实感”,即在东印度公司的时代,亚洲各政治实体的自我体认并不同于现代国家的自我认同,所以才出现了诸如出让长崎、赋权外国人士这样在当今主权国家框架下匪夷所思的行为。这种考察对读者理解今天的国家、主权等概念也很有帮助。任何根深蒂固,其实都不是与生俱来;历史只是我们久未谋面的邻人,也是容易因现实之叶而障目的一种可能。

  • 2 2020-07-27 16:09:29

    通过研究17-18世纪英荷法等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以及在亚洲海域的活动,呈现出从大航海时代到“近代”开始之前(近代直前)的世界走向联系的过程。在叙述这段历史时,作者在多个事件分析中数次强调前现代人,特别是前现代亚洲人的思维观念与今人非常不同。而正像作者在结语中谈到的,初步形成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西北欧与以“曼陀罗”式国家的印度洋世界两种思路在这一时期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中正面相遇了。作者用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给当时亚洲人的很多今人看来奇异的(英东印度公司可以取得萨法维帝国某港口的五成关税)行为作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书中还主要着眼于东印度公司这一种组织给各方(欧亚美非)环境、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很全球史。作者还为诸如东亚禁教、英国工业革命、波士顿倾茶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给出了东印度公司视角的解释。

  • 1 萧湘 2020-10-23 18:36:50

    清晰且宏大的全球史著作。以英国荷兰法国三家东印度公司的设立、兴起和衰落的过程,铺陈出17~19世纪三百年之间,西北欧和东南亚交流史及两地的变迁。东印度公司兴起于垄断贸易,依托于前主权国家。贸易发达的结果是催生出自由贸易和绝对主义国家,同时随着贸易公司日渐卷入东南亚当地,最终埋葬了自己。

  • 4 malingcat 2021-02-18 11:08:49

    日本学者整合材料的能力真强。世界史眼光,从葡萄牙人的大航海开始,重点写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东印度公司,在将近四百年间对全世界的影响,既有势力更迭、货运统计,也有组织结构、移民与海盗,乃至那几桩著名的纠纷——比如包乐史的《苦涩的结合》。详略得当,进得去、跳得出,有鸟瞰也有特写。为此译本作序的向荣教授,感慨我国尚没有像样的世界史著作,同感。

  • 2 清凉 2020-12-22 17:25:49

    《东印度公司与亚洲之海》是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丛书的第九册, 作者是东京大学的副校长羽田正,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者,史学资料详尽,专业术语和长句子颇多,逻辑清晰,文字生动,富有感染力,阅读起来一点儿也不枯燥。书中讲述了东印度公司的成立、辉煌与败落,将欧洲资本最原始积累以及建立欧洲世界中心的历史,鲜活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从中学习和吸取了许多历史的教训,以全球化的视野关注我们所处的当下。

  • 1 心若无涯 2020-04-29 22:55:37

    亚洲之海的贸易催生了欧洲的变革,使欧洲逆袭为新的“世界中心”

  • 1 于小鱼 2021-06-15 01:09:18

    系列可读性最棒的一部,阅读过程中经常想起《大航海时代4》设定中各地的特产

  • 1 (ˉ▽ ̄~) 2020-03-18 16:37:19

    前面介绍作者史学观点的描述拔得太高了,读了正文反而觉得期待过高了。如果不读前言直接读正文,可能观感会好一些。*所以人家让你做序,不要当成学术论文来写*

  • 1 Artaxias 2020-12-25 23:25:30

    东印度公司在作为印度洋海域多元文化秩序的破坏者的同时,以其特殊的垄断形式,享受着大航海时代的红利,为产业革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当然,如果仅此而已,这书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真正有趣的是作者利用东印度公司和东亚海洋贸易阐述了一套以日本为中心的地区世界观。羽田正以日本的角度审视几个东印度公司在各地区的贸易方式,通过对贸易方式的比较,理顺了一条日本从明朝主导的勘合贸易到以日本主导的信牌贸易的历史脉络,进而又证明了日本江户幕府时期已经形成了类似近代欧洲“主权国家”的概念。说实话,细读第九章,个人觉得他的论据其实颇为牵强,从欧洲中心论到日本中心论,本质上还是一种类似“历史特殊论”观点。

  • 1 飞骑斥候 2020-10-10 10:29:20

    东印度公司往往被认为是殖民的先遣队,不过作者用论述打破了这一印象——东印度公司并非天然就是冲着殖民去的,其本质是为了高风险的亚洲贸易而建立的贸易公司,在军事斗争中也不是一直占据了上风,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够逐步成为印度保护者,除了偶然发现自己的军事优势以外,也是契合了当地自古以来就有的贸易文化,嵌入了印度的治理。

  • 1 Regent Prince 2020-02-13 19:12:10

    理解了大航海之后,殖民时代之前,亚洲除明清两朝外的贸易变化。

  • 0 Jacky 2020-06-21 01:21:37

    明线是东印度公司 200 多年的兴亡,暗线是大航海带来的商品大交换、殖民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欧洲和美洲的贵金属,换来亚洲的植物,种在东南亚的岛上,最终流入欧洲的皇宫与百姓。另一条看不见的线,则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引发了帝国的更替、人口的移动、战争和消亡。

  • 1 对方 2020-10-21 13:03:48

    原来明朝为什么会海禁 1 是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的;2 大陆政权当时是无法控制海洋的 在亚洲之海的年代,对贸易管制的“内外”之别这个概念出现的早和晚,决定了很多后来的事情...

  • 0 veg non veg 2020-04-06 20:08:20

    非常棒的一本书,一开始仅仅想借这本书来了解一下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始末(当时甚至不知道是东印度公司「们」),但实际上,标题的后半部分「... 与亚洲之海」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东印度公司们是怎样与亚洲之海发生联系的?过程是怎样?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历史?诸如此类的问题,当然是一本以此为题材的历史书必须回答的,但最重要的是,除了回答这些问题外,本书的叙述还能够让读者跳出常常被下意识使用的西方中心视角,而试着从亚洲视角甚至世界视角来看待当时发生的一切。作者羽田正不厌其烦地强调他对某些术语的使用和限制,唯恐我们读者再次落回到应该跳出的那个窠臼。对于我来说,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被打破了,就像看《唐帝国与丝绸之路》一样,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历史和世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