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小的时候在沙滩上垒沙雕,在平地上搭积木玩乐高,用泥巴捏房屋,长大了从窑洞欣赏到围屋故宫各种寺庙教堂,除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欣赏,居然从来没有从建筑学的角度想过人类是怎样从洞穴和草屋中爬出来,走到了网格耸立的高楼大厦中的?对于非从业者来说,这本厚厚的,昂贵的书籍读起来有些困难。尽管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但除了材料的发现和演进,计算,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外,总感觉有一条逻辑线没有被抓住,比如从中世纪 文艺复兴到启蒙思想的教堂建造的区别和演进,读完我仍觉得十分相近,模糊。以及对于建造过程的描述,如果再有一些步骤插图,就更方便外行人理解了。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观赏建筑物的窗。从造型构思到材料选择,声光电的考虑,从此有了新的角度道一声神奇。
为了在搬家前还书埋头苦读一周
马上要还,草草一翻,值得一买
工程师角度的西方建筑史,摆脱了建筑师文艺视角中的各种主义。涉及大量结构水暖电专业知识和术语,需要一定的建筑工程综合知识才能理解。
以工程学视角写出的建筑通史,关心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等技术主题更甚于形式及其美学。仍未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对经验-原理-科学之线性轨迹的勾勒,隐晦地贬低着其他地区许多世代相传的营造体系。
在书店狂翻完
这本书是一本建筑领域的专业书籍,非专业的人可能没办法读懂,不过书中的配图都是很棒的。
了解石构造快速扫了一遍
一分打给翻译
呜呜呜,这本书就该作为建筑学教材的。你理工科专业不看人家工程视角下的建筑学,偏要照葫芦画瓢看人家国外的艺术史…
出版社的反人类装帧。相当棒的建构工程史。从后来甚至当代大师作品中都惊奇地发现了原型。希腊世界的阿基米德敢以扛撬地球,那么罗马工程师足以拱创宇宙。探索动人心魄的空间艺术背后的技术“诚”因实为吾心头好。感叹技术微小进步之耗时蹉跎,又感叹真正的奥义历久弥新,什么叫站在巨人之肩?擅于自古人杰作中汲取营养,技术有进步而建筑何必有进化?掩卷又有如《星际穿越》之视角——古今曾不能以一瞬!之前的小惯性偏见本书的西方中心视角,其实无必要较真,对史也无需过于考据,开视野、习方法、立长志是王道。一向认为“司空见惯”和人云亦云是对经典作品的抹杀,因此,感谢常葆一颗好奇心吧。
通俗,可以
专业,可读性强,推荐!
专业,老师推荐的,体量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每个建筑设计人都值得拥有!
这本书很神奇,国内这样的书真的不多见,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原来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书很厚,值这个价钱
建筑三千年,了不起,适合专业人士
我的天,这么好的一本书竟然没有评分。随便挑一张图出来都可以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很有学问😂
内容的含金量值得这个价格。
> 世界建筑3000年
1 有用 是颗姜枣 2023-03-29 11:32:27 江苏
小的时候在沙滩上垒沙雕,在平地上搭积木玩乐高,用泥巴捏房屋,长大了从窑洞欣赏到围屋故宫各种寺庙教堂,除了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欣赏,居然从来没有从建筑学的角度想过人类是怎样从洞穴和草屋中爬出来,走到了网格耸立的高楼大厦中的?对于非从业者来说,这本厚厚的,昂贵的书籍读起来有些困难。尽管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但除了材料的发现和演进,计算,其他学科的发展以外,总感觉有一条逻辑线没有被抓住,比如从中世纪 文艺复兴到启蒙思想的教堂建造的区别和演进,读完我仍觉得十分相近,模糊。以及对于建造过程的描述,如果再有一些步骤插图,就更方便外行人理解了。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观赏建筑物的窗。从造型构思到材料选择,声光电的考虑,从此有了新的角度道一声神奇。
3 有用 kakaede 2020-07-02 15:38:26
为了在搬家前还书埋头苦读一周
0 有用 SHINYYc 2021-01-13 16:51:58
马上要还,草草一翻,值得一买
3 有用 monna 2021-03-29 14:36:52
工程师角度的西方建筑史,摆脱了建筑师文艺视角中的各种主义。涉及大量结构水暖电专业知识和术语,需要一定的建筑工程综合知识才能理解。
2 有用 治亂之宰相 2020-12-24 23:54:25
以工程学视角写出的建筑通史,关心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等技术主题更甚于形式及其美学。仍未摆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对经验-原理-科学之线性轨迹的勾勒,隐晦地贬低着其他地区许多世代相传的营造体系。
0 有用 1111111111 2021-09-04 16:02:10
在书店狂翻完
0 有用 波涛中的小船 2021-08-24 16:11:35
这本书是一本建筑领域的专业书籍,非专业的人可能没办法读懂,不过书中的配图都是很棒的。
0 有用 Alice 2024-06-03 05:50:04 英国
了解石构造快速扫了一遍
1 有用 木冉 2021-02-01 13:15:04
一分打给翻译
0 有用 谢尔伊德的风 2022-04-12 03:01:50
呜呜呜,这本书就该作为建筑学教材的。你理工科专业不看人家工程视角下的建筑学,偏要照葫芦画瓢看人家国外的艺术史…
1 有用 坐雨观泉 2020-04-10 23:29:44
出版社的反人类装帧。相当棒的建构工程史。从后来甚至当代大师作品中都惊奇地发现了原型。希腊世界的阿基米德敢以扛撬地球,那么罗马工程师足以拱创宇宙。探索动人心魄的空间艺术背后的技术“诚”因实为吾心头好。感叹技术微小进步之耗时蹉跎,又感叹真正的奥义历久弥新,什么叫站在巨人之肩?擅于自古人杰作中汲取营养,技术有进步而建筑何必有进化?掩卷又有如《星际穿越》之视角——古今曾不能以一瞬!之前的小惯性偏见本书的西方中心视角,其实无必要较真,对史也无需过于考据,开视野、习方法、立长志是王道。一向认为“司空见惯”和人云亦云是对经典作品的抹杀,因此,感谢常葆一颗好奇心吧。
0 有用 计件工人 2020-04-23 18:00:20
通俗,可以
0 有用 田小鼠 2020-04-23 18:13:14
专业,可读性强,推荐!
0 有用 青荇 2020-04-23 19:49:45
专业,老师推荐的,体量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每个建筑设计人都值得拥有!
0 有用 双子座 2020-04-17 15:20:36
这本书很神奇,国内这样的书真的不多见,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原来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书很厚,值这个价钱
0 有用 丁丁猫的幻想 2020-04-17 11:26:11
建筑三千年,了不起,适合专业人士
0 有用 咪豆 2020-04-16 21:13:37
我的天,这么好的一本书竟然没有评分。随便挑一张图出来都可以发朋友圈,证明自己很有学问😂
0 有用 61 2020-04-18 14:18:14
内容的含金量值得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