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漫步的傻瓜》的原文摘录

  • 数学主要是一种思考工具,不只是计算工具。 几点结论: 1.在短的时间递进尺度上,我们观察到的是证券组合的易变性,而不是它的回报情况。换句话说,我们只能看到变动,几乎看不到别的。我经常告戒自己,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最多只是变动与回报的组合,不会只有回报。 2.我们的情感不具备理解这一点的能力。那个牙科医生每月看一次报表就比不时查看报表时表现得好。也许,他如果一年只看一次报表,他的业绩会更好。 3.当我看见一个投资家用手机或掌上电脑实时监控他的证券组合时,我悄悄地笑了又笑。 牛或熊的术语是由不参与不确定性实践的人使用的,如电视评论员或那些没有处理风险业务经验的人。然而投资人和企业是不能以概率来支付的,他们要以美元支付。所以,关键不在于某个事件是否有可能发生,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如果它发生了,那么我们能赚多少钱。获得利润的频率有多高是无关紧要的;要看所实现成果的力度有多大。除了那些评论员们,很少有谁拿回家的支票是与他正确或错误的次数相联系的,这是个纯财会事实。他们拿到的是利润或亏损。对于评论员来说,他们的成功是与他们正确或错误的次数相联系的。这类人包括主要投资银行的"首席策略专家",人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他们,他们比娱乐业的从业人员强不到哪里去。他们有名望,讲话有要有据,在你头脑中播下数字,但是,从功能上来主产,他们的工作就是使你得到娱乐--要想让他们的预报有任何衫价值,他们就需要一个统计测试体系。他们的名气不是来自于某种复杂测试的结果,而来自他们的表述技巧。 我在市场中一辈子所做的事情,最好的形容就是“欹斜下注”(skewed bets),那也就是说,我试图从偶发事件中捞取实惠。偶发事件一般不会经常重复,但是,相应地来说,一旦它们出现就有大的回报。我尽量不经常赚钱,越不经常越好。原因很简单,我相信,偶发事件的价值都不公平,而且越是稀有,它的价格就被定得越低。 如果下面没有坚实的基础,... (查看原文)
    浓秋淡伎 5赞 2012-02-16 00:34:12
    —— 引自第244页
  • 根据过去的信息来预测未来时,我们可能太多马虎,也可能太多严格。我无法接受单靠过去一个时间序列,作为未来表现的指针。除了数据,我还需要更多的东西。我的主要理由在于稀有事件,但还有更多的其他理由。 问题在于我们太重视肤浅的近代史,而说出“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之类的话。如果去看更宽广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某个地方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最好往往会发生。换句话说,历史告诉我们,以前从未发生的事,后来竟然发生了。狭隘的时间序列没有教的东西,历史却教了我们许多。视野越宽广,我们学到的教训就越多。历史教我们不应该像天真的经验论一般,只观察偶然遇到的历史事实。 (查看原文)
    熊喜喜 4赞 2012-09-18 10:26:46
    —— 引自第93页
  • 接受已发生的事是该勇敢对面的事,但这会毁掉他们整个学术生涯辛苦建立起来的观念。他们尽全力为自己辩护,而不是汲取教训从中获利。 下次碰到厄运时,不妨开始强调个人举止的优雅,你应该表现出不管在什么状况都“知道如何生存”。“生意虽少,态度不变。”命运女神唯一不能掌控的是你的行为。 (查看原文)
    橘生淮北 4赞 2017-04-05 09:02:36
    —— 引自第175页
  • 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我们不需要那么理性,那么讲究科学。只有在可能伤害我们、危及我们生存的状况下,才需要那么做。现代生活似乎诱导我们做出完全相反的事情:面对宗教和个人行为等事物时,我们变得极其务实和理智,面对市场和受随机性影响的事物时,却失去理性。 (查看原文)
    36° 2赞 2014-09-17 08:35:10
    —— 引自第64页
  • 人类不是被设计来理解事物的,我们只是被设计来求生和繁衍后代,但为了求生存,我们必须夸大某些事情的概率,例如可能影响我们存货的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举例来说,大脑对生命危险特别在意的人(也就是偏执狂),比较能够生存下来,因此他们的基因遗传下去。但是这种偏执狂也不能过头,否则必须付出太高的代价,反而成为缺点。某些偏见已经深深嵌进我们的大脑里,阻碍我们比较复杂、可能需要更精确评估概率的环境。 这些偏见的说法后来在各学科也都获得佐证。由于知觉上的扭曲,人没办法那么理性;我们所说的理性,是指信念协调一致,也就是没有逻辑上的矛盾,而且行为举止符合这些信念。 (查看原文)
    猪头 4赞 2014-10-21 10:41:50
    —— 引自第174页
  • 致富纯粹是自利行为, 不是社会行为。 资本主义的优点在于社会能够善用人们的贪婪, 而不是他们的善行, 同时也不需要颂扬这种贪婪为一种道德或知性成就。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双重存活者偏差
  • 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 我们却误将它当做最具代表性的, 忘了还有其他可能性。简言之, 存活者偏差是指“表现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见”。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双重存活者偏差
  •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因为我们不必懂概率, 所以也就没有足够的诱因来发展出了解概率的能力。 但是更深一层的原因是, 人类不是被设计来理解事物的, 我们只是被设计来求生和繁衍后代, 但为了求生存, 我们必须夸大某些事情的概率, 例如可能影响我们存活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相同的基因
  • 主要论点是, 没有任何事情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得到各种概率程度不等的结论, 并且以之为行动时的指引。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概率的思想
  • 由于进化的目的, 我们在基因上便会持守已经投注了不少时间的观念。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概率的思想
  • 下次碰到厄运时, 不妨开始强调个人举止的优雅。 你应该表现出不管在什么状况下, 都“知道如何生存”。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随机现象与优雅行为
  • 命运女神唯一不能控制的东西, 是你的行为。 (查看原文)
    xy 2赞 2020-04-09 08:28:07
    —— 引自章节:随机现象与优雅行为
  • 卡洛斯和约都受益于市场循环。他们能够赚钱,不只是因为他们涉足正确的市场,也因为他们的交易风格刚好契合那段时间市场涨势的特质。他们都逢低买进。事后回顾,这正好是1992年到1998年夏天两人所涉足市场的最理想特质。那段历史时期,碰巧拥有那种特质的大部分人主宰了市场。他们的获利较高,并把可能更优秀的交易员挤到了一边。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最不适者可能生存吗?
  • 本章最后要谈的是以下所说的观念。对于随机问题只有一些概念的人,相信动物必定对生存的环境拥有最大的适应性。进化论的意思并非如此。平均而言,动物是有适应力,但不是每只动物都能适应,而且不是时时都能适应。只动物有可能因为它的样本路径很优越而生存下来,同理,一个行业中“最好的”人オ也有可能来自一群人オ他们能够生存,是因为过度适应某一样本路径一一那条样本路径并未出现与进化有关的稀有事件。这里面有个不良的属性,就是这些动物不曾遭遇稀有事件的时间越久,则 它们对该稀有事件的承受力越弱。如果我们把时间无限延长,那么依照遍历性原则,那个事件肯定会发生一那些物种必会遭到毁灭!进化只能适应某一时间序列,而不是所有可能环境的平均值。 由于随机结构的邪恶特性,像约翰那种高收益的交易员,长期而言肯定是输家,而且相对而言不适于生存,尽管如此,在短期内他们却有很高的成功概率,同时能够大量繁殖自己的基因。前面曾经谈过血清素对一个人行为举止的影响,以及能在择偶时发出什么样的讯号。他们的成功(或者应该说是假性成功,因为其基础相当脆弱)会显现在外貌上,使他们比较引人注目。不知情的潜在配偶会为他们的外表所骗,误以为他们拥有优异的基因,直到稀有事件发生才恍然大悟。梭伦似乎深谙个中道理,但不妨试着把这个问题向企业界中天真的进化论者,或者对街有钱的邻居解释一下。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五章 最不适者可能生存吗?
  • 换句话说,我的目标是下非对称的赌注,好靠稀有事件赚钱。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偏态与不对称
  • 我现在相信或许计量经济学中的大部分内容毫无用处,财务统计学家所学的很多东西根本不值一学。对总和为零的事情来说,就算重复10亿次,总和还是零。同样,如果不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再怎么研究,做得再怎么复杂,终归毫无价值。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六章 偏态与不对称
  • 关于归纳法的问题,波普尔有个很重要的答案。没有人像波普尔那样,对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式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仍有许多专业哲学家认为他太过天真。他表示科学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严肃,世界上只有两类理论。 第一,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的已知为错误的理论。 第二,尚未得知是否错误或者尚未遭否证,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 为什么没有一个理论正确?因为我们无从得知是否所有的天鹅皆为白色。其中使用的检验机制可能有误,但是我们仍旧可以提出这样的陈述:世界上有黑天鹅。理论无法被验证,只能暂时被人接受。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归纳法的问题
  • 就像帕斯卡,我要说的论点是:如果统计学在某些事情上对我有帮助,我会去用它。如果它构成威胁,那么我就不用它。我会接受过去能给我的最好的东西,但不被它危害。因此我会利用统计学和归纳方法积极下注,但不会用它们管理自己承受的风险。 叫人惊讶的是,我所认识的存活下来的交易员,几乎都这么做,他们根据观察到的事情,包括过去的历史去操作,但和波普尔学派的科学家样,他们一定要确定犯错时的成本十分有限,而且犯错的概率不是从过去的资料推演而来的。和卡洛斯、约不同,他们在执行操作策略之前就知道哪些事件会证明他们的推测错误,并预先做准备。证实犯错后,他们会结束操作。这叫认赔止损( stop loss),也就是到了预定的范围,他们会采取行动保护自己,以免受黑天鹅事件冲击。我发现极少会有人这么做。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归纳法的问题
  • 我们做个简短的总结: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我们却误将它当作最具代表性的,忘了还有其他可能性。简言之,幸存者偏差的含义是表现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见”。为什么?因为输家并没有现身。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八章 太多“下一个富翁”
  • 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成功全凭实力,毫无侥幸,只有失败时才会认为是运气使然。 (查看原文)
    Ailsa 1赞 2021-12-02 11:08:31
    —— 引自章节:第九章 买卖证券比煎蛋容易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7 18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