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之河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典座 2020-01-28 11:05:36

    五章只看懂了一章,描述不算「普及读物」,翻译也很成问题,但仅仅是第四章的一窥,也足以使人心生敬畏 和一丝虚无。

  • 5 DebraJohn 2019-11-17 14:21:29

    看不懂……愧为理科生。

  • 2 向晚 2019-11-18 01:58:28

    翻译的不太好。发现了几处错误。

  • 0 吃不起馍 2021-01-08 18:33:53

    比自私的基因那本简单专注,入门级科普

  • 0 Yuanxq84 2020-07-31 23:37:57

    薄薄一小本,大部分内容与《自私的基因》类似,不如直接看《自私的基因》

  • 1 Monroe 2022-04-04 17:52:40

    后面有点乏味,最大的takeaway是大自然的冷漠和DNA延续的“效用公示”

  • 0 已注销 2022-04-02 22:39:07

    生命的真正效用函数,即在自然界中得到最大化的事物是DNA生存。所有的生存不过是基因为了传播而采纳的途径。当效用函数(得到最大化的事物)是DNA的生存时,就注定生命并非以幸福为宗旨。只要DNA能继承下去,没有人关心在这个过程中有谁会受到伤害。基因不在乎痛苦,因为它毫无顾忌。自然并不仁慈,也并不冷酷。自然并不抵制痛苦,也不欢迎痛苦。自然对众生的痛苦毫无兴趣,除非痛苦会影响到DNA的生存。DNA并不知晓,更不在意。DNA就是这样存在着,我们的舞步,要合着它的节拍。这样一个宇宙,其初衷既不邪恶,也不美好。

  • 0 颓废的毛驴 2022-02-09 19:56:58

    学习,不断的学习。进步,持续的进步。(又是为自己理科知识的匮乏而懊恼的一天。

  • 0 clare 2021-11-16 07:12:25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 0 锦兰娃娃 2021-11-25 00:30:38

    除了最后一章最后一段不咋地,其实临界点就只有前两个,啰哩啰嗦畅想未来(星辰大海版)有点跑题,前面写的超好,而且最后说起源的叙事方式很有意思,逻辑性很强,加上先读的自私的基因。2天看完了,印象深的是制作病毒求救的科学家,巴赫音乐被当作脉冲星,蜜蜂只能看见紫外线的世界,以及他们的合作,以及大自然的冷漠,例子都很生动有趣且浅显易懂,除了有些学院派的酸腐气,还算是很好的科普读物

  • 0 unTed 2021-07-29 18:39:17

    没有什么知识背景读下来还是觉得吃力。但是其中举的例子很生动的能让人理解到基因是怎么在生命的长河里面一代又一代复制遗传下来的。普通读者就可以忽略那些专业性的内容,看看科普性的内容就好。

  • 0 发光的黑马甲 2022-05-29 22:14:18

    “人类的大脑会为诸事赋予意义和目的,我们看到任何东西都会情不自禁地去琢磨这个东西为什么存在,其动力是什么,或其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当这种对目的和意义的执迷不悟发展到病态的地步,就成了偏执狂,导致人们将随机出现的坏运气理解为某种歹毒的目的。但这只不过是普遍存在的谬见的一种夸张的表现形式,对任何一个东西或讲述任何一件事的发展过程,我们都会禁不住问:为什么?这可作何用?”

  • 0 Donna 2022-05-28 10:45:58

    “从实际情况来看,进化很可能不是一直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的。没有了渐进性,我们就回到了用奇迹解释一切的原点,而奇迹不过是完全无从解释的同义词。 关于循序渐进的中间阶段究竟是什么样的,有时我们很难明白,这也是对人类智慧和能力的考验。但就算没想出来,也只能说明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并不能因为我们想不出来,就以此为证据,说明渐进式中间阶段不存在。” 道金斯不是前人栽树,树荫纳凉的那位“后人”,他对达尔文主义的完善与拓展的思考具有深远意义。

  • 0 刘天昭 2022-10-04 21:31:57 吉林

    有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总体而言,简单问题复杂化

  • 0 溺水之咸 2022-10-08 15:31:36 上海

    生命的洪水真的能冲向太空吗?自然总是有原因的,但总是没有目的的;这一点想起来就很诡异:一切是只能追溯的,但不是可推断和预见的,那么,此刻就是历史的终结,此刻,在这一点上,同每时每刻达成了平等,并一直延伸至无限的未来——在无限远的每一刻,也都是无目的而只能追溯的。这是以一种奇怪的方式,向我诠释了永恒的意义的一本书。

  • 0 黄大锟 2022-04-13 21:48:01

    可读,也可不读

  • 0 vanillalalala 2022-04-30 19:14:30

    翻译的原因,比《自私的基因》好读多了,当然也浅显一些。1.每一代都是一道过滤、一个筛子:优秀的基因容易穿过筛子,进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离世的个体身上,或是那些没有繁殖的个体身上。2. 科学与宗教相同的一点在于,两者都认为自己能够回答关于起源、生命本质和宇宙的深刻问题。但两者的相同点仅止于此,科学信仰有证据作为支持,并且能够产出结果;神话和宗教信仰没有证据,也没有结果。3. 文化相对论是说如果你想要从自身文化出发去理解其他文化之中的信仰是无法做到的。你需要在该文化信仰构成的大背景下去试图了解文化之中的信仰。4. 从人类直觉出发,认为“为了让这种繁殖策略发挥作用,必须一开始就无懈可击”的说法,是需要我们警惕的。5.再次提到模因,认为基因炸弹是在之前设定好大脑,酝酿出模因的关键。

  • 2 紫莹 2022-04-19 22:38:30

    作为基因的载体,你一生的经历不会给基因造成任何影响。这是解脱还是无奈?第三章差点让我放弃阅读,啃得很艰难。到最后一章已然崩溃,从物理到生物到化学,这是在鞭挞我的智力吗?虽然如此,很多概念和理论依然颠覆我的认知。

  • 0 不系舟 2022-04-17 10:38:14

    复制、选择、传播、合作。生命在个体福利和群体效率方面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表现都是为了最大化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繁衍,而基因一开始不过是突破了种种偶然限制的化合物集合。目前,人类已经突破了语言和无线电的临界点,下一个临界点也许是真正的星际航行。在漫长的时间,无数偶然的突变和选择中,生而为人是一种幸运。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