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reversible Damage 短评

热门
  • 12 多喜子 2020-11-20 03:21:33

    [有声书] 实在是很吸引人的一本!过去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变性人群突然出现了一个超大的群体: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女孩。这本书追踪该现象:社交网络罪魁祸首“功不可没”,K12教育过分强调了性别认同教育(除了绝对的男性和绝对的女性,中间没有别人,不然就是trans),大学更是全力鼓励女孩儿们的网络自我诊断(比如医疗保险可以提供注射雄性激素),trans大V和强大网络社区手把手教你如何绑胸、如何脱离皆祸害的父母,当然还有心理医生的无条件接受女孩儿们的自我诊断并且不假思索地支持注射激素之后的步骤… 作者重在呼吁变性如此大的一件事不能因为处于身份认同政治的洪流之中而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对青少年女性伤害尤其之深。争议是有的,尤其是“呵护青少年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对女性的打压是如何让女孩们不想做女孩。

  • 6 Juledyee™ 2021-02-14 10:32:09

    这本书没有丝毫的transphobia,作者非常尊重trans people。Abigail真的非常opinionatd了,these small comments she leaves in the articles are quite snarky. Abigail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肯定会有人不太赞同她的一些观点,但我觉得她出这本书所带来的舆论是有很大探讨价值的,毕竟一些极左们确实不愿意去听另一边人的想法,完全闭塞在自己的圈子,社会问题只有在探讨中才能够得以改善。

  • 5 撒冷的乌凌 2021-06-16 04:42:20

    1)以往的观察发现gender dysphoria主要发生在幼年期男性身上,而近年出现了与这一观察不同的趋势:更多的青少年女性出现这种现象;2)这些女性往往来自开明家庭,幼年期并没有任何gender dysphoria的表现,在青春期大量接触网络之后通过自我诊断得出了结论;3)学校、心理诊所、网络社群认可鼓励这种自我诊断和后续的侵入性激素使用以及手术,家长表示对诊断结论的科学性表示怀疑则会被排除在决定过程之外,学校和网络社群协助隐瞒家长和与家庭割裂,心理医生如果质疑自我诊断的结论则有被吊销执照的危险;4)这些女性并没有被恰当告知激素和手术的副作用及后果;5)用自杀倾向来威胁家长;6)家长认为药物和手术没有改善女孩们的心理健康状况;7)药物和手术的影响不可逆。

  • 4 Kirara 2020-10-02 15:01:12

    非常详细生动的记录了transgender浪潮不为主流媒体所容忍的那部分真实。作为调查报道很不错,尤其是顶住了各方压力,让人敬佩。如果鸡蛋里挑骨头,就是对于这一现象的成因没有挖掘太深,从行业内部到保准制定机构都任由医疗标准屈服于政治正确,科学与activism的边界模糊,让人胆寒!总之很棒

  • 3 瑞尔 2021-01-28 10:50:42

    有可取的观点,尤其赞同“不是所有的人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真正知道自己的性别/取向,需要时间去探索”。但这本书被称为transphobic也是合理的。作者的口吻有极其明显的评判性,如同书的标题一样。Psychology Today上最近有一篇书评,我觉得比较客观。

  • 3 ROTCEV 2021-08-29 03:36:36

    在我理解中,青少年的性别迷惑,其实是她在经历自我主体性的确认。特别是这个社会,到处都是把僭越、侵犯年轻女性身体主权当成常态的人,女孩总是更多地面对这个困境: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试图限制、规划、控制我的身体,我的身体真的属于我自己吗,我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完全拥有我的身体?她在和父母、和社会观念斗争的过程中,想要争得的是处置自己身体的权利。未成年人终会有成年的一天,到那个时候,她将会获得完全的身体自主权,并且承担完全的责任。需要承认,这个时刻必将到来。对未成年人的种种培养和教育应该为这个时刻做准备,而不是否认这个时刻的存在。人将完全拥有自己的生命。完全的拥有代表着完全的责任。谁能决定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值得赌上生命,生命就属于谁。压抑生命的冒险,必然导致生命的窒息。

  • 2 SitNomineDigna 2021-01-25 21:10:04

    位居亚马逊LGBTQ plus图书销售榜第一叻,估计贝索斯正在愁邮寄选票怎么洗,忘记cancel the book叻

  • 1 皮蛋瘦肉jo 2024-10-02 21:45:39 美国

    很难评。一方面,观点过于单一(也可以说是很聚焦)。重点关注在被peer contagion影响下的青春期女孩变性群体,狠狠的批判网络环境,政治,学校,医疗在这过程中起到的负面推进作用,草率的提供不可逆的激素或手术。另一方面,居然这么勇敢的挑战当下政治敏感话题,难得听到不一样的声音。

  • 2 露娜是只猫 2021-12-14 00:58:41

    撇开书里具体的青少年议题,结合身边比比皆是的文化cult,还挺有趣的。这书写完的时候Covid应该还没开始,这两年的各种乱象,都能在书里找到影子。以及真的要警惕社会以左右分人,书里很多例子都表明,即便你长期以来都是progressive,有一天你开始质疑新一轮主流ideology,立马会被网暴,被cancel,比如J.K Rowling. https://abigailshrier.substack.com/p/what-i-told-the-students-of-princeton

  • 1 洛奕 2021-04-06 17:50:14

    贴标签害死人。成年人都不自知,怎么就这么胆大妄为给孩子解决“问题”呢。

  • 1 沙拉勺子 2021-03-08 22:11:14

    感谢作者发声。我本来想讲很多,算了左不过以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是重复作者列举的故事。在包括trans主题和之外。我非常共鸣青少年辅导诱导性和一言不合就吃药的现象。作为NF,本书更是一个调查集子。我觉得还没有挖出真正的根源。可能比较难挖吧,请你们继续挖。所以更大的意义是发声。

  • 2 jacqui 2021-03-12 10:09:46

    目前为止都是危言耸听,还没有看到一处实例证明作者的观点。读到近40%,作者还没有任何来自当事人孩子的任何采访和实例,所有论证都来自父母的观点。作者的比喻是,如果你去看医生,医生光根据你的解释来诊断病情,而不看其他指标,就不是一个合格医生。但是这个比喻恰当吗?性别流动性和想要变性是一种病吗?作者唯一来自非父母那边的论证是,她自己年轻时想要缩胸,被她父母阻止了,她如今非常感谢父母的明智决定,所以,想要变性或者感到性向不明的其他年轻人都要学习她的经验。读完了,追加两颗星,最后几章终于听到了几个真实的案例。总体上同意作者的某些观点,年轻人的确会改变主意,父母不必要事事顺着孩子。但是这个世界已经进步了,新一代年轻人对性别的看法已经是流动的,你非要用老一代的非男即女的看法来定义这个世界,不是鸡同鸭讲吗

  • 1 bks 2021-10-04 10:23:00

    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书,对处于想成为跨性别的青春期女性指导能力有限。书里认为最近五年显著上升的青春期少女自我认知为trans,开始一系列激进的药物治疗会对自身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本书讨论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美国心理界对药物的滥用,希望通过性别手术解决自己问题的人往往发现跨了性别后问题还在,以及在各种团体里面还是会碰到PUA。 但所有人在任何时期都有会做坏决定。为什么这个跨性别手术失败后悔,特别值得放上ideology程度上的讨论?到底是药物的副作用让损伤无法挽回,还是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safety net而造成的无法挽回? PS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性别首先的存在就affirme了性别刻板影响的存在。虽然far from perfect,这本书确实可以引起更深层面的思考,三颗星。

  • 1 半品脱路易海涅 2021-07-21 17:02:38

    作者本人挺保守的

  • 2 心台 2021-01-13 11:51:15

    信息量很大,有些章节让人很情绪化。可以想象这本书在如今的美国争议有多大,甚至被label transphobic,但正因为这样少数的声音更难得,即使不赞同书中所有的观点。几点: 1.当今美国文化太着迷于optimal level of happiness,任何的不快乐,尴尬感,孤独,这些人生中,特别是青春期,再正常不过的体验,都变得不能忍受。2.作为父母,监护人,老师,咨询师,医生,社会,成年人的职责难道只是affirming ALL of teens' decisions? 3.Many things are too politicized. 4.做任何不“政治正确"研究的学者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着,被妖魔化着。5.想着自己孩子将在网络和社交平台中度过青春期gives me chills.

  • 5 𦍋子 2021-08-14 20:13:14

    拜託評論區的某位不要半本書都沒讀完就來寫短評,後半本明明有這麼多來自trans和detrans的人的自白好嗎🙄

  • 3 ATurret 2021-05-13 12:25:23

    虽说最后给出的结论“做女孩挺好”还是挺积极的,但是需要靠不让小孩用手机来确保走上正确的道路,当代保守派也太惨了……

  • 2 biubiubuu 2021-02-26 21:40:18

    “This is a story Americans need to hear. or not you have an adolescent daughter, whether or not your child has fallen for this transgender craze”

  • 1 吃瓜群众000 2024-04-24 04:11:47 美国

    前两天跟一位老师闲聊,她说她认识的孩子有三个都要变性了。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面,变性人是非常少见的。 这本书写了最近十年美国校园的trangender craze.

  • 2 小鸡面包 2023-05-02 10:08:50 美国

    无论这本书的内容多有争议,都不应该被cancel,free speech protects both sides

<< 首页 < 前页 后页 >